一、考试题型(按照历年考题统计分析、供2012年参考)

1、单项选择题(60 每题1 60分)

2、多项选择题(20 每题2 40分。错选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3、案例分析题(20 每题2 40分。由单选、多选组成。错选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3、

二、全书结构

全书分四部分共十五章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 (第一章至第三章)本部分历年试题分值分布22-28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章至第九章)本部分历年试题分值分布55-68

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第十章至第十一章)本部分历年试题分值分布18-23

第四部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本部分历年试题分值分布22-28

三、考试时间

2012年经济师专业考试时间为2012113日上午,采用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成绩合格分数≥84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基础

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本章历年试题分值分布13分左右)

人格及其理论 智力与能力 情绪  态度与行为  价值观

第一节 人格及其理论

一、人格的概念(掌握)

心理学所说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人格对于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领导、工作绩效等诸多方面都有影响。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情境)(掌握)

人格既不是完全由先天遗传决定的,也不是完全由后天环境塑造的,而是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并在具体情境中有机地生成各种变式。

()遗传

 这种观点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遗传并不是直接决定个体的人格,而是以间接的方式潜在地影响人格的形成,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由于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并且是在个体的长期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个体的人格是相当稳定的。通常人格的改变需要经历若干年的时间,而且比较缓慢。因此,管理者不应期望人格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而应将其视为在短期内是稳固的。

  ()环境

有许多环境因素对人格起着塑造作用,这些因素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在这些因素中,文化的作用尤其重要: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

()情境

  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但这不是指它以刻板不变的方式保持唯一的形态,而是指在不同情境中随条件改变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与行为反应方式,从而维系人格的本质特征。在不同的情境中,人格的表现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了解)

首先,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能够对个体的反应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其次,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其贯穿一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第三,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这并不是说在所有的情境下人们的行为都保持一致,而是说个人的目标和行为倾向会保持相对的稳定

具体的行为可能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但个体内心的自我认同,个体对外界环境的知觉和组织方式,以及个体的个人目标则很少发生变化。

四、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了解)

弗洛伊德看来,人格的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和谐,是健康人格的前提。

人本主义个人意识经验、成长潜能整合的角度理解人格,核心是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自我实现是指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智与能力,实现个人潜能的倾向。

、人格特质理论 (掌握)

特质理论是最为重要的人格理论,最早的特质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四根说,“四根说”发展成为“四体液说”,该理论把人分为四类:多血质(快乐型)、粘液质(淡漠型)、抑郁质(不快乐型)和胆汁质(易怒型),并以此对个体的人格做出判断

特质理论有两个重要假设:第一,人格特质在时间上相对稳定。第二,人格特质在空间上相对稳定。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提出人格结构有三个层面:一是枢纽特质(cardinal traits)。二是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三是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卡特尔用分类学的方法研究人格,认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就是特质。他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众多的人格特质合并为35个特质群,并称之为表面特质,之后又进一步分析出了l6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他总结出的16种人格特质包括

( 乐聪闻(稳)之(支),  兴有敢敏,  怀幻世忧,  实独自紧)

()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他对人格维度的划分采用了外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特质理论的贡献在于其开创了人格测量的技术和发展了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此外,特质论提供了对个体当前人格的精确描述,并且这种描述和我们的日常习惯非常接近。特质论的缺点在于它有点类似于“贴标签”,没有深入揭示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此外并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特质论的主要假设,即人格特质的跨情境一致性。

六、“大五”和“大七”人格理论(西五中七)(了解)

 “大五”和“大七”人格理论是特质理论的最新发展,其中前者认为人格维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而后者则把人格看成是具有文化特异性的东西。

()“大五”人格理论

 五因素模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五”人格理论,指外向性、 和悦性、公正性、情绪性、 创造性

 ()“大七”人格理论

王登峰和崔红等人通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理论,这七个因素为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智慧、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

七、人格特质在组织管理中的价值(掌握)

伯恩斯提出的改变型领导者,是这一理论的最新发展,豪斯把改变型领导者称为有魅力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能依靠自身的影响力改变下属的行为,像为印度独立做出贡献的甘地等。巴斯等人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区分出了有魅力领导者的四个特征: (1)魅力:  (2)激发动机(3)智力激发  (4)个人化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