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商品流通网络的构成

由无数流通主体和客体交叉结合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商业网店的组合体。

1)以中心城市为枢纽,形成大小不等向外辐射的网络系统;

2)构成多层次互相交叉的立体网络结构;

3)不同地区的商品流通网络有较大的差异。主要类型有:

1)多中心平行型。即,在地区性的网络中,以多个城市为中心。

2)同心圆外推型。以一个较大的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越接近中心城市,流通的商品越多,频率越高,稳定性好,强度大,反之则相反。

3)远程集散型。大中城市作为商品流通网络中心,起商品集散地作用。

4)远程对流型。除了同毗邻地区或城市结成网络以外,还同较远城市地区对流,发生交换关系和经济联系。

1.商品流通网络

商品流通网络结构,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渠道、环节、网店所形成的网络体系和分布状态。

商品流通网络,是指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流通客体在流通主体的驱动下,借助各种不同载体,按照一定的路线,所完成的纵横交错的运动系统。

其中:

流通客体,是所有投入流通中的商品和设备;

流通主体,是从事流通的组织机构和当事人。

 

考点九、流通产业结构

(一)变动规律

产业扩大化、产业结构日益复杂化。

(二)流通产业的空间结构

是指流通产业的布局和流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

主要涉及流通产业要素与资源的区域分布及空间配置问题,核心是处理流通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区域平衡发展以及在流通领域中区域市场发育成为统一市场的相互关系问题。

【例题•多选题】结构性进入壁垒包括( )。

a. 进入遏制

b. 规模经济

c. 产品差别

d. 绝对成本优势

e. 驱逐竞争对手行为

【答案】bcd

【解析】选项ae是行为性进入壁垒。

 

2)退出壁垒

指某企业退出某个市场时遇到的障碍。

如果退出行业的成本高,则企业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会削弱。

成因主要有: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限制。

(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1.资源配置效率

是衡量市场绩效的最重要指标。(利润率常被用来衡量资源配置效率)

2.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三种状态:低效率状态、过度集中状态、理想状态

主要影响因素:产业内企业规模结构、市场结构。

3.产业技术进步

包括: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

 

2.产品差别化

指产品具有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把它同其他同类产品有效区分开来,达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从两个方面影响市场结构:其一,影响市场集中度;其二,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3.进入和退出壁垒

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入的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

1)进入壁垒

即成本,是准备进入某一产业的新企业必须承担、而产业内原有企业无需承担的成本,对新企业不利。

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行为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包括: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别等。

行为性进入壁垒主要是原有企业为阻止新企业进入而主动采取的相应策略行为,如:进入遏制、进入封锁行为、驱逐竞争对手行为等。

此外,进入壁垒还有:政府法律、法规等制度性障碍。

2)洛伦兹曲线

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企业规模相同时,与对角线重合;企业规模不同时,是对角线下方的一条曲线。一般来说,曲线越偏离对角线,企业规模分布就越不均匀,即市场集中度越高。

3)基尼系数

也是一种相对集中度指标。建立在洛伦兹曲线基础上,用公式表示为:

基尼系数值在01之间变动。等于0时,表示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趋向于1时,表示企业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考点八、流通产业组织

(一)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

1.市场集中度

用来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

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

衡量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

1)行业集中度

是最常用、最简单的绝对集中度的指标。

是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数据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例题•多选题】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包括( )。

a. 邮电通信业

b. 金融业

c. 教育

d. 政党机关

e. 军队警察

【答案】de

【解析】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等。

四个层次:

a.流通业;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等。

b.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如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旅游业等。

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行业部门;如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等。

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如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等。

(二)流通产业分类

按商品流通的客体(即业种)

生产资料流通业、生活资料流通业

按商品经销方式(即业态)

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库式商店等

按商品流通阶段

批发业、零售业

按商品流通的地域范围

内贸行业、外贸行业

我国商品流通产业主体是批发业和零售业。

 

具体地:

1)三次产业划分

依据产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原理,将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第一次产业为广义的农业,第二次产业为广义的工业,第三次产业为广义的服务业。

2)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次产业:农、林、牧、渔业等;

第二次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次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次产业之外的其他各业。又分为两大部分和四个层次。

两个部分是指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考点七、流通产业界定

(一)产业与产业分类

1.产业的概念

是指由提供相近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所构成的企业集合。

2.产业分类

划分基准——具有某类共同特性

国际上通用的、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产业分类是将社会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依据是产业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

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赖以生存的基础;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创造更多的财富;

第三产业,以有形产品为条件,生产非实物形态的产品,它的成长与发展,标志着人类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二)渠道权力

1.概念

是指一个渠道成员对渠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变量施加影响的能力。

2.渠道权力的不同结构

 ab的依赖

ba的依赖

ab的依赖程度高

ab的依赖程度低

ba的依赖程度高

高度权力均衡

权力倾斜(a

ba的依赖程度低

权力倾斜(b

低度权力均衡

(三)渠道冲突

根源主要在于渠道成员之间存在着各自的经济利益和相互依赖性。

原因:目标差异、价格取向、大客户的存在、付款方式、技术咨询与服务。

 

考点六、商品流通渠道行为

(一)渠道依赖

1.概念

渠道依赖是指一个渠道成员为实现期望的目标而需要保持与特定渠道成员关系的程度。

2.渠道依赖结构

渠道结构的趋势:由松散依赖到紧密依赖,由短期依赖到长期依赖,由单边依赖到双边依赖。

 

考点五、商品流通渠道结构

(一)商品流通渠道层级结构

渠道的层级结构是指一个渠道系统中包括的中间机构的层次数量,即通常所说的渠道长度。中间机构的级数被用来表示渠道的长度。

根据层级结构的不同,流通渠道可分为:零级渠道、一级渠道、二级渠道、三级渠道等。

(二)商品流通渠道系统(三类)

1.垂直渠道系统

由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按照纵向一体化的原则组成一个统一联合体。

2.水平渠道系统

是指营销渠道内同一层次的若干企业采取横向联合的方式,合资或合作开辟新的市场机会,组成新的渠道系统。

3.混合渠道系统

一个公司建立两条或更多渠道以到达一个或更多顾客细分市场时的做法。

 

【例题•多选题】在下列情况下,应选择较短流通渠道的产品是( )。

a.体积过小

b.易腐坏

c.专用性

d.过重的产品

e.式样多变、时尚程度较高

【答案】bcde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商品流通渠道选择中的具体因素。单价高、易腐坏、专用性、体积过大或过重、式样多变、时尚程度较高的商品都应该选择短渠道。

 

2.影响流通渠道选择的具体因素

1)产品方面的因素

a.单位价格。一般来说,单价越低,分销渠道应越长;反之,越短。

b.体积与质量。体积过大或质量过重的产品,选择较短的渠道。

c.式样和款式。式样多变、较时尚的,缩短分销渠道。

d.易腐性和易毁性。有效期短或容易腐坏的,选择较短渠道。

e.技术与服务要求。技术较强且售前售后服务的,选择较短渠道。

f.标准性与专用性。专用产品,一般直接式销售。

g.季节性。季节性强的,可发挥中间商作用。

h.新产品。直销分销并用。

2)市场方面的因素

3)企业自身的因素

4)国家政策方面的因素

 

(三)商品流通渠道选择

1.影响流通渠道选择的一般因素

1)商品的自然属性。指商品的物理化学性能。

2)商品的经济属性。又叫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商品的经济寿命周期,即商品在市场上产生、发展、兴旺直到被淘汰的过程。

3)商品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商品消费需求越多样化,流通渠道的类型结构越多样化。

4)信息的传递状况。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无店铺经营会越来越多等。

5)生产力发展水平。一是生产力的布局,决定流通渠道的网络分布状况;二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流通的发展水平,进而影响着流通渠道状况的变化和发展。

6)交易批量。商品运动对流通渠道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规模。

 

考点四、商品流通渠道

(一)概念

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流通领域所经过的渠道。

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或用户,中间环节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商业服务机构(交易所、经纪人等)。

(二)商品流通渠道成员选择

商品流通渠道成员是指参与流通渠道的,除消费者以外的所有成员,主要由生产者和中间商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成员是中间商。

中间商的作用:               

1.提高流通效率;

2.消除商品品种的差异性并进行商品归类。一方面进行商品分类,另一方面消除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和生产者生产单一性之间的差异。

3.促使交易规范化。

 

【例题•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现货市场是整个市场运行的基础

b. 无形市场交易行为的实施主体,可以没有其法律认可的营业地点或范围

c. 期货市场的功能包括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

d. 农产品等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尤其应多考虑利用期货市场

【答案】b

 

2.无形市场

即,买卖双方只存在交易关系,没有固定交易场所和交易设施,也没有相应的市场经营管理组织。

但是,无形市场交易行为的实施主体,都要有其法律认可的营业地点或范围。

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3.网络市场

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经营活动。

(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2)规范性

参加交易的必须是交易所的会员单位,非会员单位和个人只能通过会员单位代理进行交易;且上市商品要具备一定条件;以及交易程序、成交方式、结算与期货合约的转卖或对冲以及实物交割等都有严格规范和限制。

期货市场功能: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农产品等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尤其应多考虑利用期货市场。

(三)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1.有形市场

即有固定场所设施等条件的市场。

按有形市场经营场所的固定性期限,分为:稳定性市场、临时性市场;

按市场经营组织数量,分为:单一市场经营组织、多个市场经营组织。

 

2.期货市场

是指进行期货交易的市场。

广义的期货交易包括:

1)商品期货交易。分为近期交货、远期交货(一般半年以上交货);

2)期货合约买卖。即进行标准化期货合同的买卖。

对应的,期货市场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即包括上述两类期货交易,狭义的仅指后一类特定的期货合约买卖。

期货市场特征:

1)义务性

期货交易不仅是买卖关系,还存在履行义务的关系。

 

2.零售市场

以城市零售商圈为主要内容。

零售业,是指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为主,并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

零售业的四次革命:百货公司→连锁商店→超级市场→现代无店铺销售

(二)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1.现货市场

现货交易是一种最古老、最基本、最普遍的交易方式。

现货市场是整个市场运行的基础。

 

考点三、商品流通运行载体

(一)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

1.批发市场

或称交易市场,是指专门经营批发业务的场所,它的数量、种类、分布及其业务分工决定了批发流通的格局。

现代批发市场是在古老的集市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

批发交易市场的类型基本有三类:交易市场、展示交易中心、电子商务。

批发市场的特征:

1)主体:商业企业批销、生产企业自销;

2)基础:良好的服务;

3)不断向大型化、集团化、多元化发展;

4)商流与物流在地区间分离。

 

【例题•单选题】把信息分为市场营销信息、流通管理信息、商品科技信息、流通环境信息的依据是( )。

a.信息的稳定性

b.信息的产生过程

c.信息的内容

d.信息的作用

【答案】c

 

3.流通信息流的功能

1)沟通功能

2)反馈功能。引导和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科学决策

3)决策功能

4)增值功能

(四)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相互关系

1.商流与物流

1)商流是前提,物流是保证

2)两者的起点、终点、流向相同,但中间可能分离

3)物流是商品实体的流转,商流是所有权的流转

2.商流、物流与信息流的关系

1)信息流产生于商流和物流活动中,并为它们服务。

2)信息流是商流和物流活动的描述和记录。

3)信息流对商流和物流起指导和控制作用,是商流、物流活动决策的依据。

 

6)配送

即,安全、准确、及时地进行货物配置并送交客户。

(三)信息流

1.概念

信息流是指信息的产生、加工、储存和传递等过程。

流通信息流是指流通过程中流通信息的产生、传递、储存和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商流信息流和物流信息流。

2.流通信息分类

按流通信息的来源分

商品流通内部信息、商品流通外部信息

按流通信息的稳定性分

固定信息、流动信息、偶然信息

按流通信息的产生过程分

原始信息、加工信息

按流通信息发生的时间分

滞后信息、实时信息、预测信息

按流通信息的作用分

决策信息、控制信息、业务信息

按流通信息的内容分

市场营销信息、流通管理信息、商品科技信息、流通环境信息

3)包装

目的: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

大体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业包装,也叫运输包装、大包装;

一类是商业包装,也叫销售包装、小包装。

4)装卸搬运

以改变物资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选择合理的装卸搬运方式,合理配置和使用装卸机械,最大限度地减少装卸搬运损失等。

5)流通加工

是一种生产性辅助加工活动。在流通过程中,根据用户的要求,改变或部分改变商品的形态或包装形式。

克服了生产加工与用户对商品使用要求之间的差异,创造了商品的形质效用。是流通领域的一种增值活动,也可以说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延伸。

 

3.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配送等方面。

1)运输

克服了商品的生产与需要在空间上的差异,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用。

是物流的关键。

基本要求:以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距离、最低的费用、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最大的运力来实现运输的安全、迅速、准时、高效、价廉。

2)储存

克服了商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间差异,创造了商品的时间效用。

基本要求:合理确定仓库的库存量,建立各种商品完善的保管制度,确定有效的保管流程,不断改进储存保管的设施和技术。

 

(二)物流

1.概念

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的物理性(实体性)流动,是创造物质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的经济活动。

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

2.分类

1)按物流的不同作用划分,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2)按物流活动的不同空间范围划分,可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3)按物流系统的不同性质划分,可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3.功能

1)实现商品价值。

2)生产先导的功能。

3)合理配置资源。

4.商流费用

即买卖的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合同而发生的成本。

具体:市场分析费用、商品调整费用、谈判签订契约费用和履行契约的费用。

注意:

商流费用,是指商品价值运动产生的费用;

物流费用,是指使用价值运动产生的费用。

二者总和构成流通费用。

从交易关系来看,一次性交易的交易费用最高,连续交易时则随之下降。

另外,市场规模越大,市场规则越完善,社会信息化程度越高,单位商品所承担的交易费用越低。反之,交易费用越高。

 

考点二、商品流通运行要素

现代流通经济运行要求: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分立与统一,以有效克服流通运行过程中空间和时间的矛盾。

(一)商流

1.概念

是指商品由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表现为商品与其等价物的交换和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商流活动可以克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创造商品的所有权效用。

2.商流过程

即商品价值形态的转化过程,或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核心内容——买卖过程。

 

(三)商品流通的作用

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

1.制约生产

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生产。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了流通的性质,生产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了流通的深度和广度。

随着交换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扩大,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当交换的过程受到阻碍或减缓时,就会阻碍或减缓生产的发展。

2.实现分配

流通对分配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

1)分配的实现有赖于流通;

2)流通的方式、规模和结构影响分配的方式、数量及结构;

3)对分配结构产生调节作用。

3.实现消费

 

第一章 商品流通理论

考点一、商品流通概念及作用

(一)商品流通的概念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起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有机整体。

(二)商品流通的过程

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经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