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本章节知识结构:

第一节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

第三节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第四节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第五节货币均衡

历年分值:6分左右(单选)

考点一、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考核内容:(必考点)

货币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式:

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

代用货币:一般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域中。如:交子。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ü  信用货币(重点)

信用货币的管理货币性质——国家可以通过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

→→所以,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发行的主体银行,发行的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定偿还能力,并强制流通。

形式:主要是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及商业信用货币(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银行信用货币(银行券)、国家信用货币(纸币),还有——详见金融企业的资本与负债业务章节

特征:一种信用符号,已与黄金完全脱离;债务货币;强制性;管理货币性质。

发展趋势:电子货币(储值,及发行主体的多元化银行、金融、非金融机构。)

考点二、现金流通(必考点)

 

【例题】

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

a.现金发行               b.现金漏损

c.现金归行               d.现金回笼

答案:a

解析:考察现金发行概念,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称为现金发行。

【例题】

现金归行的渠道主要有()。

a.工资收入               b.商品销售收入

c.服务事业收入     d.财政信贷收入

e.外汇收入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现金归行的渠道。

现金归行的渠道包括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事业收入、财政税收收入、信用收入。因此,bcd是正确的。

考点三、存款货币流通(非现金流通)

现金货币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关系

1、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统一。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结果引起两种货币形式的货币量——现金货币量和存款货币量此增彼减。

考点四、广义货币流通

狭义的货币流通只包括现钞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的现金流通。

广义的货币流通既包括现金流通又包括存款货币流通的货币流通

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因此,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例题】

()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a.现金发行和现金投放

b.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

c.现金投放和回笼

d.现金归行和现金回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广义货币流通的相关知识。

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第三节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考核内容(必考点)

考点五、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考点六、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考点七、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考点八、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考点九、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真题单选】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变量y是指()

a.名义收入           b.恒久性收入

c.预期收入           d.当期收入

答案:b

【真题单选】

费雪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为()

amv=pt           

bmd=kpy

cmd=l1()+l2()

d.

答案:a

考点十、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必考点)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过程,由此形成货币供应量,也叫货币流通量,流通中的货币,货币存量。

货币供给量指在某一时点上由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提供的债务总量,包括存款等在内的广义货币。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

1、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划分不同层次的货币的依据是流动性不同。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m0m1——流动性最强,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同时,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最活跃购买力特征,成为央行首要调控的对象。

广义货币即m2m3,是除现金、活期存款以外,将银行机构的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一批易于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包括在内的货币形式。

考点十一、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银行信贷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必考点)

(一)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银行信贷包括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和商业银行信贷: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和调节器。

2)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职能。——创造货币供应量。

2、中央银行信贷调控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中央银行不直接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它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主要通过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进而影响信贷能力,影响货币供给的。

1)央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2)央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贷款(包括再贴现)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对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3)央行通过调整,控制其黄金、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减少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4)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例题】

如果其他情况不变,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货币供应量将()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先增后减

答案:a

解析:卖出证券——收回资金——货币供应减少

(二)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即国收银减、国支银增);

财政收入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划拨给央行后,商业银行存款减少,央行财政金库存款增加,央行的信贷收入和信贷资金增加;

财政支出增加,央行财政金库存款减少,央行的信贷支出和信贷资金可用数额减少,因为划拨给了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增加。

2、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同

财政收支

现象

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平衡

供需相等

无影响

盈余

货币需求不足,经济萧条

需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

赤字

货币供应过剩,经济过热

弥补-财政方法(不变)、信用方法(增加)

第五节货币均衡

考核内容:

1、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

2、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货币供求的适应程度,将供求分为货币均衡和货币失衡,失衡表现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考点十二、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总量上大体相等,在结构上比较合理。

msmd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地相等是不可能的

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是动态的平衡。

3、货币均衡还是结构上平衡

(二)货币均衡的标志:

1、物价水平变动率——物价稳定,货币供求平衡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速度稳定,供求平衡

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二者相符,货币供求平衡。

考点十三、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必考点)

(一)通货膨胀

1、含义: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直接原因),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表现形式)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经济现象。

1)通胀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表现形式),而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上涨。

2)通胀是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上涨,而并非一次性的、暂时的上涨。

3)通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

2、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

我国来看主要有:国家财政原因、国民经济结构、国际收支和银行信贷。

1)国家财政原因

国家财政赤字,如果挤占银行信贷资金来弥补——银行信贷投放和信贷规模扩张

——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客观需求量——通胀

2)国民经济结构原因

国民经济发展各部类比例失调——货币供应过多——结构型通胀

3)国际收支原因

4)银行信贷原因

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过多,通胀。

3、通货膨胀的类型

【例题】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货币供求失衡

b.货币供应量少于客观需求量

c.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

d.货币供应量和客观需求量相等

答案:c

解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

(二)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的概念:指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的减少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

按通缩的程度不同分:轻度通缩、中度通缩、严重通缩。

2、通缩的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

2)经济周期的变化。

3)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4)结构失调;

5)国际市场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