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

知识点一、货币政策(必考)

(一)含义与类型

1、含义: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2、类型: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二)货币政策工具(2012年多选)

1.再贴现率政策(熟悉即可)

再贴现即一般银行资金不够时,除同业间相互调借外,便向中央银行融通借款。借款方式便是用手上现有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重贴现,以获得资金。这种再贴现时支付的利率叫再贴现率(又称重贴现率,再贴现利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

2.公开市场业务(熟悉即可)

公开市场业务也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目前多数发达国家(更准确地说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

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3.法定准备金率(熟悉即可)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在实行中央银行制国家,法定准备金率往往被视作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金融机构以及社会信用总量的影响较大。

从直观上看,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其可运用的资金就越少,从而导致社会信贷总量减少;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低,商业银行等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就少,其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就多,从而导致社会信贷量增大。

【真题试题】(2011年多项选择第43题)

9.为把物价涨幅降下来,政府通常可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再贴现率

c.扩大央票发行规模

d.提高基准利率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反通货膨胀政策。紧缩政策包括: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包括央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存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出售有价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或企业、居民手中的现金,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增加税收、压缩支出、缩小财政赤字。央票是中央银行票据的简称,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来看,期限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3年)。 扩大央票发行规模就是央行出售有价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或企业、居民手中的现金,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

知识点二 财政政策(常考点)2012年考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其中,政府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的支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政府购买,如政府花钱修建道路、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开办学校等。这部分计人gdp。另一部分不计入gdp,有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政府收入则包括税收和公债。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公债则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知识点三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了解,做选择题会判断即可)

(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模式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所以要达到理想调控效果,需要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运用,两者的具体组合方式有以下四种:

1.双松政策模式: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等松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也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松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果是可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刺激了经济,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

这样可以消除经济衰退和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缓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所适用的经济初始状态是:(1)存在比较高的失业率;(2)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3)大量资源有待开发;(4)市场疲软、没有通胀现象;(5)国际收支盈余过多。

2.双紧政策模式: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时,可以把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这就是说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

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的货币政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紧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会使利率下降,而通过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使利率的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其结果可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抑制经济过度繁荣,使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

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初始状态是:(1)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2)不存在高失业率;(3)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

3.紧财政松货币模式: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具体说来这种模式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支出,有助于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而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抑制由于松的财政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适宜的条件是:(1)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衰退;(2)社会总需求不足;(3)物价稳定,没有通货膨胀迹象;(4)失业率高;(5)困际收支赤字。

4.松财政紧货币模式: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一方面,通过增加税收,控制支出规模,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适宜条件是:(1)经济过热;(2)物价一上涨、通货膨胀;(3)社会失业率低;(4)国际收支出现过多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