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311020 矿业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内容预览:共有二小节

2g311021、地质条件的分析及其评价

2g311022、地质构造的形式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2013年一道单选,一道多选题,共3分。

2014年一道单选,一道多选题,共3分。

预计2015年预计一道单选或一道多选,3分。

2g311021  地质条件的分析及其评价

知识点一 、工程地质

(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性质

1、土的工程分类

1)土按堆积年代可划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新近堆积土三类。

2)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3)根据土中有机质含量可划分为无机土、有机土、泥质炭土和泥炭。 

4)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可将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

碎石土:粒径大于2㎜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根据颗粒级配和形状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砂土:粒径大于2㎜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根据颗粒级配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粉土: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根据颗粒级配可分为砂质粉土和黏质粉土。

黏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按塑性指数可分为黏土和粉质黏土。

5)特殊土及其分类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性质的土称特殊土,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红黏土、膨胀土、多年冻土、混合土、人工填土、盐渍土等。

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1)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密度、重度、相对密度、干密度、干重度、含水量、饱和度等。

2)黏性土的状态指标

1)塑性指数(ip):土的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用无百分符号的百分数表示),塑性指数越大,表示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范围越大。

2)液性指数(il):黏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土的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液性指数在0--1之间。液性指数越大,土中天然含水量越高,土质越软。

3、土的工程性质

可松性、压缩性、休止角  

4、土的抗剪强度

土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它是评价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计算土压力的重要指标。

土的工程性质包括()。

a、压缩性       

b、可松性

c、弱塑性       

d、土压力

e、休止角

答案:a be

5、特殊土的工程地质

1)淤泥类土:又称软土类土和有机类土,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等细颗粒组成,淤泥质类土具有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比、渗透性低、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

2)黄土与湿陷性黄土:按成因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在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为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

3)膨胀土: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黏性土称为膨胀土。黏粒含量、蒙脱石含量越多,土的膨胀性和收缩性越大。

4)红黏土:具有高塑性、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等特性。红黏土强度一随深度增加而大幅降低。

关于一些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

a、淤泥类土具有压缩性高、较显著的蠕变性

b、湿陷性黄土均属于自重性湿陷

c、蒙脱石含量越多,土的膨胀性越大、收缩性越小

d、红黏土的强度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大幅增加。

答案:a

(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性质

1、岩石的工程分类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按软硬程度分为硬质岩、软质岩和极软岩三类;按岩体完整程度分为完整岩体、较完整岩体、较破碎岩体、破碎岩体和极破碎岩体。

2、岩石的物理性质 

1)孔隙性:孔隙性发育程度的指标包括孔隙率与孔隙比。孔隙率即岩石中孔隙总体积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之比。孔隙比是指岩石孔隙总体积与岩石固体部分体积之比。 

2)吸水性:包括自然吸水率、饱和吸水率及饱和系数。 是评价岩石抗冻性重要指标。 岩石的吸水率、饱和系数大,表明岩石的吸水能力强,水对岩石的浸湿、软化作用强。

3)软化性:用软化系数表示,是指水饱和状态下的试件与干燥状态下的试件(或自然含水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定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之一。软化系数小于0.75的岩石,其抗水、抗风化和抗冻性较差。

4)抗冻性:指岩石抵抗冻融破坏作用的性能。

一般认为吸水率小于0.5%,饱和系数小于0.8,软化系数大于0.75的岩石,为抗冻岩石。

3、岩石的力学性质             

1)岩石的强度特性

岩石的强度为抵抗外载整体破坏的能力,分抗拉、抗压、抗剪等几各强度。岩石的抗压强度最高,抗剪强度居中,抗拉强度最小,且压拉强度相差很大。

2)岩石的变形特性

岩石压缩变形伴随有裂隙开裂的过程,并最终形成断裂。由于有裂隙张开,变形过程中有体积膨胀现象,称为扩容。岩石在断裂的瞬间,其压缩过程中所积蓄的能量会突然释放,造成岩石爆裂和冲击荷载,是地下岩爆等突发性灾害的基本原因。

围压(约束作用)与岩石破坏后剩下的残余强度的高低有重要关系,随围压的提高,岩石的脆性减小、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提高。

3)节理面影响和岩体力学特性

岩体内存在有节理面(弱面)是影响岩体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节理面的影响因素包括节理面本身的(强度、变形、结构形式等)性质、节理面的分布(密度和朝向)等因素决定。

节理面是岩体的弱结构,一般会使岩石的强度降低,变形模量降低。

影响节理面抗剪强度的因素包括节理面的接触形式、剪胀角大小、节理面粗糙度以及节理面充填情况(充填度、充填材料性质、干燥和风化程度)等。

知识点二、水文地质

(一)地下水的分类

地下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结合水和自由水。地下水的基本类型见下表:

(二)井巷涌水及预测

1、井巷涌水的主要来源

1)地表水

2)地下水 

3)大气降水

4)老窖水

2、井巷涌水的预测方法

1)水文地质比拟法

2)涌水量与水位降深曲线法

3)地下水动力学法

(三)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1)井筒施工、巷道掘进、回采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2)进一步查明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对矿井突水、涌水量的预测;

3)提供矿井防水、探水及疏水方案和措施的有关水文地质资料;

4)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工作;

5)研究和解决矿区(井)供水水源及矿井水的综合利用。

2g311022  地质构造的形式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知识点一、地层赋存特点与地质构造的主要形式

(一)地层单位

地层划分单位分界、系、统三级。

地层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为代、纪、世三级。  

(二)岩层产状

走向、倾向和倾角

(三)地质构造的主要形式

1、地质构造形式

1)单斜构造:在一定范围内岩层或矿体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

2)褶皱构造:岩层或矿体受水平挤压后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的构造。分为背斜、向斜。

3)断裂构造:岩层或矿体受力后产生断裂,失去连续性的构造。断裂面两侧岩层或矿体没有明显位移的叫裂隙,断裂面两侧岩层或矿体发生明显位移的叫断层。

2、断层的要素与分类

1)断层的要素

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落差、断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2)断层的分类

按断层上下盘相对移动的方向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按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交断层。

知识点二、地质构造对矿山工程的影响

(一)构造应力特点及其分析方法

构造应力一般以水平应力为主,由于有构造应力存在,原岩应力的水平侧应力系数λ往往大于1,尤其是在1500m以上的浅部。构造应力虽然分布是局域性的,但因为其作用大,经常可造成岩层破坏严重,成为矿山井巷工程破坏和严重灾害的重要因素。

1)褶曲:主作用方向和褶曲轴垂直,褶曲受扭剪作用而呈斜列式排列时,褶曲轴与剪作用斜交。

2)断层:正断层(张性断裂)的最大主作用方向与岩层正交且与上盘下滑方向一致,最小作用方向平行岩层。逆断层(压性断层)的最大主作用方向与岩层面平行且与上盘上滑(或下盘下滑)方向一致,最小作用方向垂直岩层。平移断层的最大主作用方向与岩层面平行,一般与断层面成小角度,最小作用方向平行岩层。

断层

3)节理:岩层内“x”状节理的最大主作用方向平分x的夹角,并与一个节理面成(45º-ø/2);最大主作用方向与纵张节理平行,和横张节垂直。

(二)地质构造对矿山工程的影响

1)断层的影响

断层附近岩石一般较破碎,支护往往困难;含水层水和地表水通过断层涌入井下,造成井下涌水量增大和突水危险。

井田内存在大断层,必然增加岩石巷道的工程量;大断层作为井田边界;中小断层往往限制采区或盘区的划分,影响巷道布置,增加巷道掘进工程量,影响机械化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和高产高效开采;断层两侧往往要保留矿柱,增加矿体损失。

2)褶曲的影响

褶曲轴部顶板压力常有增大现象,巷道容易变形,难于维护。煤矿向斜轴是煤矿瓦斯突出的危险区域;一般情况下井田内阶段或水平运输大巷、总回风巷道沿走向布置。褶曲使沿层布置的巷道发生弯曲。

井巷涌水量预测方法有(  )。

a.物探法

b.探放法

c.水文地质比拟法

d.涌水量与水位降深曲线法

e.地下水动力学法

答案: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