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

知识点一、失业

(一)失业的度量

一般地,以失业率来度量失业,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它包含有工作和没有工作正在找工作的人。因而失业率可以表示为:

(二)失业的类型(轮换考点)20112010年考

从经济学角度看,失业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这种局面可能是不同的原因造成,因而失业也可以相应划分不同类型。

1.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划分的依据是主观是否愿意就业。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前者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回报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劳动人口主观不愿就业造成的。后者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也是经济学所关注的。经济学中所讲的失业主要指非自愿性失业。

2.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短期变动相联系。实际生活中,工作机会和人们择业行为出于不断变动之中,如对目前工作不满意而辞职“跳槽”,大学生毕业后进人劳动市场。这些人通常都能找到新的工作,但是劳动力市场存在信息不完全,找到合适工作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任何给定的时点,总会有一部分处于转岗之间的失业状态中,这类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则与劳动力市场较为长期的变动相联系。随着技术与经济发展,不同地区、行业与工种的劳动力供求不断发生结构变动。例如伴随新技术的出现,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或是技术进步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失业;伴随消费者对产品和劳务的偏好发生改变,某些行业出现了扩大或是萎缩,后者中的劳动力失去工作等。

总之,一方面劳动力需求结构随着技术、经济、偏好等因素不断变动;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结构通常很难立刻做出充分反应,而是需要在或长或短的滞后期内才能完成调节。因而,即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总量大体相等,劳动力供需结构不一致也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与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相联系。在宏观经济繁荣期,经济中对产品和劳务需求上升,对劳动派生需求量也上升,因而失业率比较低;相反,在经济运行衰退和萧条阶段,对产品和劳务总需求萎缩,劳动力需求下降,因而失业率比较高。

周期性失业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严重。也就是说,人们收入下降,产品需求随之大幅度下降的行业,周期性失业情况比较严重。

补充:失业的治理(轮换考点)新教材中没有明确说明

1、对摩擦性失业的治理:通过缩短选择工作的时间来减少摩擦性失业。

2、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阻止或减少导致结构性失业的经济结构变化;教育普及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等。

3、对周期性失业的治理: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逐步减少发展型失业和体制转型伴随的失业。

【真题试题】(2011年单项选择第2题)

7.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称为(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真题解析】

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社会总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真题试题】(2010年单项选择第3题)

13.增设青年就业服务机构是对( )治理的一种方式。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失业的种类。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社会总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增设青年就业服务机构显然只能解决摩擦性失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真题试题】(2011年多项选择第44题)

10.对周期性失业的治理手段包括 (   )

a.增加就业服务机构                    

b.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c.刺激民间投资                    

d.推进教育普及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失业的治理。对摩擦性失业主要通过缩短选择工作的时间来减少,如增设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务机构以及通过建立人才库网站等以更多途径传播有关就业信息。

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手段包括:阻止或减少导致结构性失业的经济结构变化;教育普及和劳动技能培训,树立现代就业观念,这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减少结构性失业发生概率和时间延续长度。对周期性失业的治理手段是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逐步减少发展型失业和体制转型伴随的失业,如刺激私人投资、促进国家投资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

(三)奥肯定律(轮换考点)(2012年考)

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与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关系,他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

【真题试题】(2012年单项选择第3题)

3.根据奥肯定律揭示的实际gdp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如果实际失业率为8.3%,自然失业率为6.4%,那么实际gdp会比潜在gdp(   ).

a.3.8%                            b.1.9%

c.1.9%                            d.3.8%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现在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9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3.8个百分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点二 通货膨胀(轮换考点)2012年多选

(一)测量通货膨胀

通用的测量方法包括:

1、消费者物价指数(cnsumerpriceindex,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其计算公式是:

 

2、生产者物价指数(prducerpriceindex,ppi):测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历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3gdp平减指数(gdpdeflatr):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即名义gdp)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实际gdp)两者之比。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4、除此之外,测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还有生活指数、批发物价指数、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等。

【真题试题】(2012年多项选择第41题)

1.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常用指标有(   )

a.消费物价指数                     b.货币乘数

c.批发物价指数                     dgdp折算数

【真题解析】

通货膨胀率通常用物价指数衡量,常用的物价指数包括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gdp折算指数(ipd)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并且始终比较稳定。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

2.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

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也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所以在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所以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3.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

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这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例题二:在总支出水平过高、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减少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

b.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

c.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减少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水平

d.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水平

本题考察反通货膨胀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增加税收、压缩支出、缩小财政赤字,因此,应当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减少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答案为a.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轮换考点)201220112010年考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或者是“因为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的价格可得到的供给,所以一般物价水平便上涨。"

总之,就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对于引起总需求过大的原因又有两种解释:一是凯恩斯主义的解释,强调实际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二是货币主义的解释,强调货币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此相应,就有两种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一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不相同,因此,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根据其成因分为以下几种:

 (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生产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工资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推高价格水平。在劳动市场存在工会的卖方垄断的情况下,工会利用其垄断地位要求提高工资,雇主迫于压力提高了工资之后,就把提高的工资加入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工资的增加往往是从个别部门开始的,但由于各部门之间工资的攀比行为,个别部门工资的增加往往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升,从而引起普遍的通货膨胀。而且,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开始,还会形成“工资一物价螺旋式上升”。这样工资与物价不断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控制了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就可以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通货膨胀是由于利润的推动而产生的。

尤其是工资增加时,垄断厂商以工资的增加为借口,更大幅度地提高物价,使物价的上升幅度大于工资的上升幅度,其差额就是利润的增加。这种利润增加使物价上升,形成通货膨胀。

(3)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而影响到其他国家。这种通货膨胀下,物价的上升会导致生产减少,从而引起萧条。与这种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是出口性通货膨胀,即由于出口迅速增加,以致出口生产部门成本增加,国内产品供给不足,引起通货膨胀。

3.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

这种理论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需求引起物价上升,这种物价上升会使工资增加,从而供给成本的增加又引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是由成本推动开始的,即成本增加引起物价上升,这时如果没有总需求的相应增加,工资上升最终会使减少生产,增加失业,从而使成本推动引起的通货膨胀停止。只有在成本推动的同时,又有总需求的增加,这种通货膨胀才能持续下去。

【真题试题】(2012年单项选择第1题)

1.造成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是(  )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因素                d.货币供应量过多

【真题解析】

造成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真题试题】(2011年单项选择第4题)

9.工资的升高也会导致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称为(   )

a.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c.混合型通货鼓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真题解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包括工资推动、利润推动和商品推动的通货膨胀);(3)混合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同时发挥作用);(4)结构性通货膨胀(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引起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上涨);(5)其他原因。工资是重要的生产成本,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14.下列政策中,属于紧缩性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是(   )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利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增加政府开支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紧缩性反通货膨胀政策。紧缩政策包括:紧缩性的货币攻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增加税收、压缩支出、缩小财政赤字。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点三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新增)

1、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源于经济学家菲利普斯1958年,当时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philips)通过整理英国1861~1957年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在英国《经济学人》发表了他成名论文《1861~1957年英国失业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关系》,发现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即当失业率降低时,工资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工资趋于下降。

2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索洛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反通货膨胀政策分析》,他们将工资增长率换成了通货膨胀率,则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是一种负相关系。弗里德曼引入适应性预期来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所谓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形成价格预期时,会考虑上一期预期的误差,当上一期的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按照适应性预期理论,弗里德曼认为,长期中并不存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