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近现代出版物

知识点一:近代报纸(重点)

知识点二:近代期刊(重点)

知识点三:近代图书(重点)

知识点一:近代报纸(重点)

1.报纸的大量发行,是中国近代出版一大特点。

最早的报纸是教会及外商办的。上海、天津、北京、汉口、广州、福州、东北等地均创办了以中国人为阅读对象的中外报纸,如《上海新报》(1861上海)、《申报》(1872上海)、《闽报》(1897福州)《全闽新报》等。

2.1858年伍廷芳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新报》是中国人主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

    3.《大公报》于1902年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办,192511月停刊,19269月复刊,成为近代很有影响的报纸。

4.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纸,1949停刊。

例题.中国人主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 )

a. 申报 b. 上海新报

c. 中外新报 d. 大公报

知识点二:近代期刊

1.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在马六甲创办,木版雕印;国内最早创办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1857年在上海的《六合丛谈》;也有学者认为苏州唐大烈于1792年纂辑的《吴医汇讲》已是期刊。

2.1868年,教会创办《中国教会新报》,1874改名《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所办最有影响的一种刊物;

3.1872年的《瀛寰琐记》,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种文艺刊物;

4.1896年,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是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5.1900年杜亚泉创办的《亚泉杂志》,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

6.1904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最具影响的综合性杂志。

7.1904年上海书业商会创办的《图书月报》,是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

知识点三:近代图书(重点)

(一)教科书与教育类图书

1.近现代教育发展为教科书出版开辟了市场,商务、中华等大型出版机构崛起,带动其他教育类图书销售;

2.抗战前,教科书编写采用“审定制”;抗战后转变为“部编制”

3.1942年,教科书编辑委员会改成国立编译馆的教科书用书组;

4.1943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指定商务印书馆等7家联合供应处,简称七联处

(二)编译作品出版

1.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最早组员翻译西书的人,曾组织翻译《四洲志》,并嘱魏源编《海国图志》。

2.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入主后,出版了大量翻译作品;晚清严复和林纾都在此馆出版大量作品;

3.至光绪末年,译自日文的有321种,译自英文的有87种,法文15种,德文25种。翻译小说400多种;民国时期翻译出版外文图书有4万多种,约占图书总数的1/3

(三)古籍出版:近3万种。

    出版了一批古籍精品,如: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十通》等;

中华书局:《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

开明书店:《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

藏书家刘承干辑刻《嘉业堂丛书》,等等。

(四)工具书出版

两汉到明清我国工具书共有597种。

而民国期间出版工具书1400余种,包括百科全书、字典、词典、年鉴、书目、索引等。

其中,《辞源》、《辞海》、《辞通》、《中华大字典》受学术界、文化界充分肯定。

专科词典有《中国植物学大辞典》等,年鉴索引也有相当大成绩;

书目:平心编写、生活书店1935年出版的《(生活)全国总书目》等,广为世人称道。

(五)丛书出版:

丛书出版在我国有一千多年历史。民国出版约6400种。著名的有: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

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新文化丛书》等;

《万有文库》是民国出版史上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第一集1929年,第二集1935出版。

例题.近代较有影响的翻译作品包括( )等。

a. 瀛寰琐记》                               b. 天演论》

c. 《訄书》                                       d. 原富》

e. 鲁滨孙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