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金融统计

知识点一:金融活动与金融统计

金融活动是指与货币、货币流通、信用等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金融活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间接和直接的融资形式实现货币资金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分配。

金融活动与财政分配不同:金融活动是按照市场规则在交换的形式下发生的,财政分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

了解金融活动过程,需要注意这样几个要点。

第一,金融活动是围绕不同金融工具发生的,包括现金、存款和贷款、债券、股票、保险等,由此形成现金的发放和回笼、存款的存入和兑取、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债券的发行与兑付、股票的发行与买卖、保险交费和保险赔付,等等。

第二,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从发生方式看,金融活动包括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两个类别。

第三,围绕金融活动的发生形成了金融市场。根据金融活动的领域,金融市场可以区分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等。

金融统计的任务就是要设置相应的统计指标描述一时期的金融活动。

以不同类型金融活动为对象,着眼于金融活动的不同侧面,金融统计包括以下方面:

银行信贷统计

货币供应与市场流通统计

[例题·多选题]金融统计包括()

a.银行信贷统计

b.货币供应与市场流通统计

c.金融市场统计

d.外商投资统计

e.利率统计

答案:abc

知识点二:银行信贷统计

银行信贷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一方面它凭借信用以存款和债券等方式吸收来自各经济单位的闲置资金,形成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则要将资金贷放给具有资金需求的各经济单位,由此体现了信贷资金的运用。在特定时期来看,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应该保持平衡。银行信贷统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整个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和其他银行)为主体,反映筹集和运用信贷资金的规模和构成,分析信贷资金收支的平衡状况。

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于以下方面:

第一,各项存款,是企业、居民个人、机关团体以及政府财政存入银行的资金;第二,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是银行通过发行债券而筹集的资金;第三,银行自有资金,主要指财政对银行拨付的信贷基金、历年银行自己留用的利润和当年收益;第四,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也就是由居民和各单位持有的处于流通中的货币;第五,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是银行从国外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入的资金。

上述各项资金来源数额的总和就是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总量,这是一个时点总量指标,或者说是一个资金余额指标,表明在特定时点上(比如某年年末)银行所拥有的、可以使用的资金总量。

进一步看,银行信贷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是各项存款,具体包括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农村各种存款和汇兑在途资金等。因此,在统计银行信贷资金总量时,常常要就存款总量及其变化情况加以统计,常用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存款余额、存款余额变动额、存款收支发生额,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存款余额指标。

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项贷款,是银行发给国内外经济单位和个人的资金款项,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基本建设贷款以及个人消费性贷款等,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中长期的;

第二,有价证券及投资,是银行购买各种债券、股票以及投资于各种产权而占用的资金款项;

第三,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作为国库储备的黄金和外汇所占用的资金;

第四,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主要指中央银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存款以及所保有的特别提款权;

第五,财政借款,又称对财政部贷款,是银行对政府财政提供的资金款项,包括财政部正常借款、财政对银行透支和银行认购的财政公债等。

上述各种资金运用项目数额的合计总额代表了银行信贷资金运用总量。和信贷资金来源总量一样,信贷资金运用总量也是一个时点总量指标,表现为特定时点上的余额,反映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规模。

在实际情况中,各项贷款是银行信贷资金最主要的运用去向。因此有必要对银行贷款总量加以重点统计,常用的指标包括贷款发放余额、贷款累计发放额、贷款平均余额、贷款累计回收额等。

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去向相比较,结果可以反映银行信贷资金平衡状况,即信贷资金来源和运用之间的平衡,基本统计方法和工具是编制一时期期末的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表

将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所形成的差额称为信贷收支差额。如果当期有货币净投放,意味着当期信贷资金收入小于支出,表现为付差(或称贷差),其差额是由货币投放来弥补的;如果当期有货币净回笼,意味着信贷资金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收差(或称借差),其差额通过回笼货币而达到消解。

由此可以看出,银行信贷资金平衡实质上就是货币流通量的供求平衡问题,即实际供应的货币流通量与国民经济生产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否相适应。货币流通量过式或者过少,都信贷资金不平衡的表现。

[例题·单选题]在实际情况下,银行信贷资金最主要的运用去向是()。

a。有价证券和投资b.财政借款

c.外汇占款d.各项贷款

答案:d

解析:银行信贷资金最主要来源是各项存款,最主要的运用去向是各项贷款。

知识点三: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统计

几乎所有的金融活动都与货币有关。货币统计一般关注两个问题:货币供应状况,货币流通状况。

货币供应,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总量。货币不仅仅表现为现金通货,货币供应总量统计也不只是现金总量统计。按照不同的统计范围和不同的统计口径,可以将货币供应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加以统计。

m0——通货净额或现金,是指流通中以现金形式存在的货币。

m1——m0+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

m3——m2+各类银行机构在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的总和,是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我国目前尚未在m3这一层次计量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通是伴随各种交易所发生的货币运动。

我国的货币流通主要有两种形式:

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即转帐结算

一般来说,统计考察货币流通最主要的指标是:

货币流通量

货币流通速度

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量统计实际就是针对流通中的现金量,即m0进行统计,通常又称之为市场货币供应量。

这是一个时点指标,工作中往往计算报告期末的货币流通总量。该指标的数值可以直接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综合信贷计划执行表流通中的货币项目获得。

计算公式为:

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

式中,现金投入与回笼分别指银行将现金从业务库投放到市场上和现金从市场回到银行业务库的数量。

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货币的实际数量,而且还取决于货币的流通速度。就同样数量的货币而言,流通速度快就意味着货币实际需求量较小;反之则表明实际需求量较大。

货币流通速度:

现金归行次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货币平均流通量

现金归行天数=当期货币平均流通量×当期日历天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总额

[例题·单选题]最具流动性、最为活跃的货币供应量为()。

am3bm2

cm1dm0

答案:d

解析:m0是指流通中以现金形式存在的货币。m1=m0+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

知识点四:金融市场统计

金融市场是进行货币资金借贷和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买卖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将储蓄与投资活动联系在一起,由此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现实应用来看,金融市场主要包括信贷市场、证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信托市场、保险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存单市场等。

金融市场统计的范围较广,一切资金融通和金融工具的买卖活动均可以包括在金融市场统计之内。通常比较关注的统计内容包括利率统计、股票债券统计和汇率统计。

一、利率统计

在金融市场上,资金借贷活动需支付利息。利率就是利息和本金之间的比率,代表每使用单位资金所应支付的报酬。

利率统计是金融市场统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各种性质不同、作用以及交易对象不同的市场类型,因此,金融市场上就会形成不同的利率。利率按其内容可以分为政府债券利率、商业票据利率等;按照借贷关系,可以分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按期限长短,可以分为年利率、月利率等。

二、债券股票统计

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证券市场上,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各种证券形式吸收国内外长期资金,提供政府和企业所需要的财政资金和长期资金,此外,还可进行各种债券、股票交易。这些都构成了债券股票统计的内容,具体包括债券、股票的发行价格,债券的交易价格,股票市价,股票成交量,股票价格指数等。

三、汇率统计

外汇市场是经营外汇买卖的场所,外汇市场统计以货币汇率统计为主要内容。货币汇率是指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从银行买卖角度它可以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按汇总方式,可以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按外汇交易的期限,可以分类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按汇率管制的程度,可以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按汇价变动情况,可以分为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联合浮动汇率和中心汇率;按买卖对象,可以分为同业汇率和商业汇率。

汇率统计主要包括三类指标,即年平均汇率、时点平均汇率和汇率指数。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汇率水平和变动情况。

[例题·多选题]按汇价变动情况,可以分为

a.固定汇率b.浮动汇率c.联合浮动汇率

d.中心汇率e.商业汇率

答案:abcd

解析:按汇价变动情况,可以分为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联合浮动汇率和中心汇率;按买卖对象,可以分为同业汇率和商业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