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实例分析

案例木器厂房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毛皮制品仓库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高层宾馆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11  高层综合楼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14  汽车加油站防火案例分析

案例木器厂房防火案例分析

一、情景描述

二、单选题

三、多选题

四、分析题

一、情景描述

某木器厂房,共2层,采用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每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均为4000m2,共设置四部不靠外墙且疏散楼梯净宽度均为1.10m的防烟楼梯间。该厂房总平面布局及周边厂房、仓库等的相关信息如图1-1-1所示。

1

该厂房首层东侧设有建筑面积为500 m2的独立办公、休息区,采用耐火极限2.50h的不燃烧体防火隔墙、耐火极限1.00h的不燃烧体楼板和乙级防火门与车间分隔,并设有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首层西南侧设有建筑面积为50m2的中间仓库,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车间分隔,储存主要成分均为甲苯和二甲苯的油漆和稀释剂;

首层南侧设有建筑面积为150m2且采用封闭喷漆工艺的油漆间;二层设有四个车间,车间之间通过净宽度均为1.40m的疏散走道分隔,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均采用耐火极限0.50h的不燃烧体隔墙;除首层外门净宽度均为1.20m外,其他门的净宽度均为0.90m;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均不大于40m。该厂房按有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置了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及器材。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     )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丙类。

a.油浸变压器室         b.氧气站 

c.锅炉房               d.石棉加工车间

答案:a

答案解析

油浸变压器室——闪点≥60℃的油品

氧气站——助燃气体

锅炉房——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

石棉加工车间——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生产

类别

火灾危险性特征

项别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

1

2

3

4

5

6

7

闪点小于28℃的液体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1

2

3

4

5

6

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助燃气体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

1

2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可燃固体

1

2

3

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2.下列二级耐火等级(    )建筑的梁、柱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结构,其中能受到甲、乙、丙类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焰影响的部位,应采取外包敷不燃材料或其他防火隔热保护措施。

a.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单层丙类厂房 

b.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多层丙类厂房

c.单层丙类厂房 

d.多层丙类厂房

答案:a

答案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2.4下列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梁、柱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结构,其中能受到甲、乙、丙类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焰影响的部位,应采取外包敷不燃材料或其它防火隔热保护措施:1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单层丙类厂房;2丁、戊类厂房(仓库)。

3.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      )。设置该中间储罐的房间,其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相应要求,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a.1m3          b.0.50m3      c.2m3           d.3m3

答案:a

答案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3.11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1m3。设置该中间储罐的房间,其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相应要求,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三、多项选择题

1.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   )与厂房隔开,设置丁、戊类仓库时,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

a.防火墙    b.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

c.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 

d.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 

e.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

答案:ae

答案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3.10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设置丁、戊类仓库时,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

2.以下哪些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属于丙类(    )

a.甲醇合成厂房     b.乙炔站 

c.煤油灌装间        d.沥青加工厂房 

e.印刷厂房

答案:de

答案解析:

甲醇合成厂房——闪点<28℃的液体 (甲)

乙炔站——爆炸下限<10%的气体 (甲)

煤油灌装间——闪点≥28℃至<60℃的液体 (乙)

沥青加工厂房——闪点≥60℃的液体 (丙)

印刷厂房——可燃固体 (丙)

四、分析题

如果该木器厂房受选址条件所限,与该厂房的一栋已建耐火等级三级的多层办公楼之间的防火间距仅为13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情况下,两者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多少m

2.如防火间距不足,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并说明原因?

1.通常情况下,两者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多少m

:通常情况下,该木器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4m

答案解析:

该木器厂房采用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规定,其耐火等级应为三级。多层办公楼的耐火等级也为三级

该木器厂的主要可燃物为木材(视为可燃固体),所以,木器厂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丙类 见下表

名称

甲类厂房

单层、多层乙类厂房(仓库)

单层、多层丙、丁、戊类厂房(仓库)

高层厂房(仓库)

民用建筑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甲类厂房

12.0

12.0

12.0

14.0

16.0

13.0

25.0

单层、多层乙类厂房

12.0

10.0

10.0

12.0

14.0

13.0

25.0

单层、多层丙、丁类厂房

耐火等级

一、二级

12.0

10.0

10.0

12.0

14.0

13.0

10.0

12.0

14.0

三级

14.0

12.0

12.0

14.0

16.0

15.0

12.0

14.0

16.0

四级

16.0

14.0

14.0

16.0

18.0

17.0

14.0

16.0

18.0

单层、多层戊类厂房

一、二级

12.0

10.0

10.0

12.0

14.0

13.0

6.0

7.0

9.0

三级

14.0

12.0

12.0

14.0

16.0

15.0

7.0

8.0

10.0

四级

16.0

14.0

14.0

16.0

18.0

17.0

9.0

10.0

12.0

高层厂房

13.0

13.0

13.0

15.0

17.0

13.0

13.0

15.0

17.0

室外变、配电站变压器总油量(t

≥5≤10

25.0

25.0

12.0

15.0

20.0

12.0

15.0

20.0

25.0

10≤50

15.0

20.0

25.0

15.0

20.0

25.0

30.0

50

20.0

25.0

30.0

20.0

25.0

30.0

35.0

2.如防火间距不足,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并说明原因?

答: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

1)降低拟建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将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降至戊类后,该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8m

2)提高拟建厂房的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木器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m

3)对已建办公楼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木器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m

4)在对已建办公楼进行结构改造,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同时,将这两栋建筑中的相邻较高一面外墙改造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将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改造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后,其防火间距均可不限。

5)在对已建办公楼进行结构改造,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同时,将这两栋建筑中的相邻较低一面外墙改造为防火墙,且较低建筑屋顶不设天窗、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将相邻较高一面外墙改造为防火墙,且其墙上开口部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后,该木器厂房与多层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4m

6)拆除防火间距内的原建筑。

答案来源:参考课本《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二篇第四章第二节——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