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温里药

1.概念

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2.功效

本类药性温热,味多辛,或兼苦,或兼甘,主入脾、胃、肾、心经,兼入肝、肺经,主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补火助阳或回阳救逆,兼能化痰、燥湿、杀虫、止呃。

3.适应证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里寒证,包括中焦寒证、心肾阳衰之亡阳证、肾阳虚证、寒滞肝脉之疝痛、风寒湿痹、经寒痛经等。兼治寒饮咳喘、虫积腹痛等。

4.使用注意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附子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性昧归经】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性能特点】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宫冷、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配伍】

附子配干姜:附子辛热,功善回阳救逆、温助脾阳;干姜辛热,重在温中,兼能回阳。两药相合,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附子辛热,善补阳散寒;麻黄辛温,善开腠里而发汗散寒;细辛辛温气烈,善祛少阴经风寒。三药相合,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先煎30- 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有毒,故孕妇忌服。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药理】本品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抗心肌缺血、抗休克、抗寒冷、促进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轴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静、镇痛及局麻等作用。

★★干姜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欲脱。

(3)寒饮咳喘。

【药理】本品有扩张血管、强心、升血压、抗缺氧、增强肠道运动、促进消化、抗溃疡、保护胃黏膜、利胆、止吐、镇痛、镇静、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过敏、抗菌及镇咳祛痰等作用。

★★【相似药物】生姜、干姜,均味辛而能温中散寒,治中寒诸证。所不同的是:生姜性微温而药力较缓,既走表又走里;走表能发汗解表,治风寒感冒轻症;走里能温中止呕开胃、温肺止咳,治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干姜则性热而药力较强,功专走里,善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阳虚中寒之腹痛吐泻、亡阳欲脱及痰饮喘咳。此外,习惯认为生姜又能解鱼蟹及生半夏、生南星之毒。

★★【相似药物】肉桂、桂枝,同为辛甘温热之品。均能助阳散寒、温经通脉、止痛,均可治脘腹冷痛、风寒湿痹、阳虚水肿、痰饮、胸痹,以及经寒血滞之痛经、经闭。所不同的是:肉桂性热力强,温散肠胃寒邪而止痛、止呕、止泻,功专走里,又善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治阳虚火衰诸证、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寒疝腹痛、阴疽流注等。桂枝性温力缓,既走表又走里;又善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有汗或无汗。

 

★★肉桂

【性能特点】为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要药。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配伍】肉桂配附子:肉桂辛甘而热,功能补火助阳、散寒通脉;附子辛热,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两药相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力强,治肾阳虚衰、脾肾阳衰及里寒重症可用。

★★吴茱萸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配伍】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性热,功善温阳散寒燥湿;补骨脂性温,功善温脾肾而止泻;五味子性温,功善滋肾涩肠止泻;肉豆蔻性温,功善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四药相合,既温补脾肾之阳,又涩肠止泻,还散寒燥湿和中,治脾肾阳虚之久泻每用。

吴茱萸、藁本,均味辛而善治颠顶头痛。

 

★花椒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丁香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配伍】丁香配柿蒂:丁香辛温,功能温中散寒降逆;柿蒂苦平,功能降气止呃。两药相合,既温中散寒,又降气止呃,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

★小茴香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高良姜

【性能特点】为治中寒腹痛吐泻之要药。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荜茇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