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酰胺醇类抗菌药物

代表药物:氯霉素及甲砜霉素

氯霉素可引起严重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灰婴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反应,使其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仅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伤寒、副伤寒、厌氧菌感染及立克次体感染时作为可选药物。

知识点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酰胺醇类药主要为抑菌剂

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哺乳动物的线粒体中含有70s微粒,氯霉素或甲砜霉素同样会与其作用,为本类药物产生血液系统毒性的原因

氯霉素的结构中含有硝基苯,硝基在代谢过程中,苯基羟胺毒性大,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酰胺醇类为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阳性菌;对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等有抑制作用,但对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无活性。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某些严重感染,是敏感菌株所致伤寒、副伤寒的选用药物,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眼部感染的治疗,与青霉素合用治疗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脑脓肿。

(二)典型不良反应

罕见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以12岁以下学龄儿童较多见;溶血性贫血(发生在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者),长程治疗者可诱发出血倾向。

早产儿或新生儿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致死性的“灰婴综合征”。

(三)禁忌证

1.对本类药过敏者。

2.新生儿、妊娠期尤其妊娠后期妇女应尽量避免应用。

(四)药物相互作用

1.由于酰胺醇类药可抑制肝细胞微粒体酶的活性,导致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的代谢降低,或酰胺醇类可替代该类药的血清蛋白结合部位,均可使药物的作用增强或毒性增加。

2.本类药可具有维生素b6拮抗剂的作用或使后者经肾排泄量增加,可致贫血或周围神经炎。

3.本类药可拮抗维生素b12的造血作用,因此两者不宜同用。

6.与林可霉素类或红霉素类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时可因竞争靶位而产生拮抗作用。

知识点二、用药监护

1.关注氯霉素所致的新生儿灰婴综合征

早产儿或新生儿应用大剂量氯霉素140~160mg/(kgd),可引起致死性的灰婴综合征,故对早产儿或新生儿剂量应严格控制,剂量应小于25mg/(kgd),血浆峰浓度不宜超过25µg/ml

2.关注骨髓毒性

氯霉素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为罕见,但死亡率高。

3.应用过程中监测肝肾功能

(1)肝、肾功能不全者宜避免使用氯霉素,如需使用,则宜减量应用,有条件时进行血浆药物浓度监测,使其峰浓度在25µg/ml以下,谷浓度在5µg/ml以下。

(2)肾功能不全者甲砜霉素排出减少,体内可有蓄积倾向

(3)应用氯霉素期间和停药后5~7日内禁止饮酒,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知识点三、主要药品

1.氯霉素【典】【基】【医保(甲)】

【适应证】用于:(1)伤寒和副伤寒。

(5)严重厌氧菌所致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治疗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以控制同时存在的需氧和厌氧菌感染。

(6)无其他低毒性抗菌药可替代的敏感细菌所致的败血症及肺部感染,常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注意事项】(1)应用本品可能发生不可逆性骨髓功能抑制,应避免重复疗程使用。

(4)口服时应饮用足量水分,空腹服用,即于餐前1h或餐后2h服用,以期达到有效血浆药物浓度。

(5)新生儿不宜应用,有指征必须应用时.如有条件应在监测血浆药物浓度条件下使用。

(6)老年患者慎用。

【用法与用量】

口服:(1)成人一日1.5~3g,分3~4次服用。

静脉滴注:(1)成人:一日23g,分2次给予。(2)儿童一日25~50mg/kg,分3~4次给予

2.甲砜霉素【典】

【适应证】用于敏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肠道等感染。

【注意事项】(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疗程较长者尚需监测网织细胞计数,及时发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肾功能不全者甲砜霉素排出减少,体内可有蓄积倾向,应减量应用

(3)老年患者应根据肾功能调整用量。

(4)妊娠期,尤其妊娠后期妇女应尽量避免应用。

(5)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应暂停哺乳。

(6)新生儿应避免使用。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一日1.5~3g,分3~4次服用,儿童一日25~50mg/kg,分4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