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参考分3-5

第一节 尿路感染

第二节 尿失禁

第三节 下尿路症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第一节、尿路感染

大纲要求:

(一)

尿路感染

1.临床基础

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

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重点:

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

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知识点一、概述

尿路感染(ut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和绝经后女性、老年男性、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临床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知识点三、临床表现

不同部位感染有不同症状。

(一)膀胱炎

约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约占75%以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痛和排尿困难。尿液常浑浊、有异味,约30%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 0

(二)肾孟肾炎

如患者有突出的全身表现,体温>38.0oc,应考虑上尿路感染。分为急、慢性肾盂肾炎

1.急性肾盂肾炎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育龄女性最多见。通常起病较急,在全身症状(寒战、发热、腰痛、恶心、呕吐等)出现同时会伴有泌尿系统症状

2.慢性肾盂肾炎

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可不典型。半数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低热、间歇性尿频、腰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急性发作时患者症状明显,类似急性肾盂肾炎。

(三)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是指留置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知识点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显者,可口服碳酸氢钠片1gtid,以碱化尿液、缓解症状抑制细菌生长、避免形成血凝块,对应用磺胺类抗菌药物者还可增强药物的抗菌活性并避免尿路结晶形成

(二)抗尿路感染药物治疗

总体原则:

选用致病菌敏感抗菌药---一般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尤其是初发uti。治疗3天症状无改善,应按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尿和肾内的浓度要高。

选用肾毒性小、不良反应少。

单一药物治疗失败、联合用药。

对不同类型的尿路感染给予不同治疗疗程。

综合考虑感染部位、菌种类型、基础疾病、中毒症状程度等因素

1.急性膀胱炎

短疗程疗法可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任选一种药物连用3天,约90%的患可治愈。停服抗菌药物7天后,需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如结果阴性表示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已治愈;如仍有菌尿,应继续给予2周抗菌药物治疗。

2.肾盂肾炎:首次发生的致病菌80%为大肠埃希茵

(1)病情较轻者---口服药物10~ 14日,通常90%可治愈。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素类(如头孢呋辛)

(2)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需住院治疗静脉给药。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必要时联合用药

3.复发性尿路感染:包括再感染和复发。

再感染---与首次治疗同

复发且为肾盂肾炎者,特别是复杂性肾盂肾炎,在去除诱发因素(如结石、梗阻、尿路异常等)的基础上,应按药敏选择强有力的杀菌性抗菌药物,疗程不少于6。反复发作者,给予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4.无症状菌尿( asb)

推荐筛查和治疗的人群:孕妇以及接受尿路侵人性操作的患者。

不推荐对无症状的下列患者进行菌尿筛查和治疗,包括:患糖尿病的女性,健康的男性,非妊娠女性及老年人

5.妊娠期尿路感染

宜选用毒性小的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呋喃妥因或头孢菌素类等)。孕妇的急性膀胱炎治疗时间为3 ~7。孕妇急性肾盂肾炎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可用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疗程两周。反复发生尿感者,可用呋喃妥因行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

知识点六、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尿路感染的预防

多饮水、勤排尿,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注意会阴部清洁;

尽量避免尿路器械的使用,必需应用时,严格无菌操作;

如必须留置导尿管,前3天给予抗菌药物可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

与性生活有关的泌尿系感染,应于性交后立即排尿,并口服一次常用量抗菌药物;

膀胱一输尿管反流者,要二次排尿,即每次排尿后数分钟,再排尿一次。

使用抗菌药物前询问过敏;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多喝水;治疗中监测血常规的变化;服用呋喃妥因、磺胺类药物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喹诺酮类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