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介入

介入也称社会工作的实施、行动、执行和改变,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介入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知识点一、介入的性质和特点

有计划有目的;

干预是核心;

物质和精神帮助并重;

有短期和长期效果

知识点二、介入的分类

介入的分类:直接介入间接介入直接和间接综合介入(增强个人能力;增强社会环境的回应,包括环境改变和政策倡导)

每年必考,考生重点是结合案例理解什么是直接、间接以及综合介入。

直接介入。微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互动的服务,针对个人、家庭、小群体采取的行动。

间接介入。中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也称为是改变环境的工作。

综合介入。根据人与环境的理论,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

知识点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介入行动的原则有6个: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知识点四、接入的行动和策略

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运用现有资源;正式资源系统;非正式资源系统;进行危机介入;运用活动;调节行动;运用影响力)

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社区人力资源挖掘;协调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以达到服务目标;制定计划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与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

例题:

案例:社工发现某子弟学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许多问题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能早发现、早治疗,便能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尽管该市在2009年就对本市中小学生开展免费体检,但该项政策并未惠及打工子弟学校。

社工通过进一步走访社区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很差,垃圾遍地,缺少公共卫生设施,社区周围也只有一家正规医院,外来人口很少去。一些家庭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少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还有部分家庭因病陷入困境。

针对上述情况,社工计划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项目。 

【问题】

分别以“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角度,为该项目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介入目标和重要介入策略)

【答】

直接介入目标:教育学生及家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间接介入目标: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把社区建设成为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直接介入策略:

1、与学校配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2、引导学生和家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3、对部分因病陷入困境的家庭根据政策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困难。

间接介入策略:

1、发放“给全体居民的一封信”,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2、在社区中深入开展“文明与你同行”活动,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卫生环境。

3、与有关部门协调,在社区内新建公共卫生设施。

4、作为政策的倡导者,呼吁尽快将免费对本市中小学生进行体检这一政策推行到打工子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