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第一节  环境政策

知识点一: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大纲要求:

1.了解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的主要要求;

2熟悉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化学品污染管理、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的有关要求;

(一)了解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的主要要求

1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3.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4.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2.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鼓励各地区实施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造纸印染和化工行业实行化学需氧量和氨氯排放总量控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和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强化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

电力行业实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

对钢铁行业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强化水泥、石化、煤化工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开展机动车船尾气氮氧化物治理。

提高重点行业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

促进农业和农村污染减排,着力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二)熟悉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化学品污染管理、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的有关要求;

1.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

2.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

3.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

1.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合理调整涉重金属企业布局,严格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坚决禁止在重点防控区域新改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

加强重金属相关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对造成污染的重金属污染企业,加大处罚力度,采取限期整治措施,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关停取缔

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建设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和集中加工处理园区。

积极妥善处理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

2013年真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关于取缔造成污染的重金属污染企业

b.积极妥善处理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

c.加强重金属相关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d.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建设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和集中加工处理园区     

参考答案:a

2.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

环境风险评估作为危险化学品项目评估的重要内容提高化学品生产的环境准入条件和建设标准,科学确定并落实化学品建设项日环境安全防护距离。

依法淘汰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的化学品,限制生产和使用高环境风险化学品。

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重点行业监督管理。建立化学品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

3.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

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管理,定期开展水质全分析,实施水源地环境整治、恢复和建设工程,提高水质达标率

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示范。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完善考核机制。

加强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等湖泊污染治理。

加大对水质良好或生态脆弱湖泊的保护力度

禁止在可能造成生态严重失衡的地方进行围填海活动,加强入海河流污染治理与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重点改善渤海和长江、黄河、珠江等河口海域环境质量。

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大气污染物监测指标,改进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健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施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严格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

加强恶臭、噪声和餐饮油烟污染控制。

加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

被污染场地再次进行开发利用的,应进行环境评估和无害化治理

知识点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大纲要求:

1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2.熟悉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有关要求;

3.了解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关要求;

4.了解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的有关要求。

(一)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1.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2.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

3.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4.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

5.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

6.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7.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

(二)熟悉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有关要求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2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

3.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重点行业新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审批要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前置条件。

2)着力减少新增污染物排放量。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水平。

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造纸、印染、化工、冶金、建材、有色、制革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鼓励各地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

2.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

1)加大重点地区行业水污染物减排力度。

2)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

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提高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3)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2015年,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50%以上

3.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

1)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污染减排。新建燃煤机组要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未安装脱硫设施的现役燃煤机组要加快淘汰建设脱硫设施,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加快燃煤机组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和烟气脱硝设施建设,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含)的燃煤机组要全部加装脱硝设施。

2)加快其他行业脱硫脱硝步伐。

3)开展机动车船氮氧化物控制。

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

2013年真题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关于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污染减排的要求,燃煤机组减排措施不包括()。

a.设置烟气旁路及烟气在线监控措施

b.新建燃煤机组要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

c.加快燃煤机组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和烟气脱硫脱硝设施

d.未安装脱硫设施的现役燃煤机组要加快淘汰或建设脱硫设施    

参考答案:a

例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的措施包括(  )。

a.重点行业新建项目环境影响审批要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前置条件

b.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c.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d.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准管理,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

答案:abcd

(三)了解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关要求

1.改善水环境质量

2.实施多种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

3.加强土壤环境保护;

4.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

1.改善水环境质量

1)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2)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3)抓好其他流域水污染防治。

4)综合防控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5)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

2.实施多种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

1)深化颗粒物污染控制。

2)加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有毒废气控制。

3)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

4)加强城乡声环境质量管理。

3.加强土壤环境保护

1)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2)强化土壤环境监管。

3)推进重点地区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

4.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

1)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

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3)推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

(四)了解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的有关要求

1.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

2.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3.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

4.推进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

5.健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1.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

1)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

2)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3)建立环境事故处置和损害赔偿恢复机制。

2.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1)提高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

2)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3)加强放射性污染防治。

3.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

1)加强重点行业和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到2015年,重点区域内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降低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

2)实施重金属污染源综合防治。

4.推进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

1)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到2015年,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医疗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置。

2)加大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

3)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所有县具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5.健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1)严格化学品环境监管。建立化学品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

2)加强化学品风险防控。

知识点三: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大纲要求:

1了解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2.了解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有关要求;

3.熟悉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

4.熟悉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的规定;

5了解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

(一)了解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13年真题)

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2015,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二)了解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有关要求

1.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2.实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

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强化脱氮除磷,大力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治理。

2015年,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全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t,新建配套管网约16km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

3.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4.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解决,各级人民政府应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持和引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主体责任

(三)熟悉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

1.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地区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

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

在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2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万t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中央企业要接受所在地区节能主管部门的监管,争当行业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3.加强工业节能减排。

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

发展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

开展智能电网试点。

实行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进行更新改造。

单机容量30kw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

钢铁行业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新建烧结机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

4.推动建筑节能。

5.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6.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

7.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

8.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

2013年真题

根据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工业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展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

b.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原煤入洗比例

c.钢铁行业逐步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新建烧结机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

d.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       

参考答案:c

(四)熟悉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的规定

1.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

2.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

编制节能减排技术政策大纲。

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先进煤气化、高压变频调速、干熄焦、蓄热式加热炉、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换热器,以及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膜生物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控制等节能减排技术。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五)了解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

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年度减排目标未完成、重点减排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地区和企业,实行阶段性环评限批。

对未通过环评审查的投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有关单位不得供水、供电。

加强能评和环评审查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审批行为。环评费用由节能审查机关同级财政部门安排。

知识点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大纲要求:

1.熟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级别

2.熟悉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的保护措施

3.了解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一)熟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级别

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功能保护区分为两级:

  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跨省域和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②省级和地(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跨地(市)和县(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2014年真题

依据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范围包括( )。

a、江河源头区

b、重要水源涵养区

c、江河洪水调蓄区

d、山地丘陵区

正确答案:abc

(二)熟悉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的保护措施

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

停止一切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区内人口已超出承载能力的应采取必要的移民措施;

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三)了解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1.切实加强对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严格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资源开发重点建设项目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否则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2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建立缺水地区高耗水项目管制制度,逐步调整用水紧缺地区的高耗水产业,停止新上高耗水项目,确保流域生态用水。

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

建设项目确需占用生态用地的,应严格依法报批和补偿,并实行占一补一的制度,确保恢复面积不少于占用面积。

4.森林、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草原,应划为禁垦区、禁伐区或禁牧区,严格管护;

已经开发利用的,要退耕退牧,育林育草,使其休养生息。

5.生物物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生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应在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依法禁止一切形式的捕杀、采集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活动。严厉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

严格限制捕杀、采集和销售益虫、益鸟、益兽。

鼓励野生动植物的驯养、繁育。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建立转基因生物活体及其产品的进出口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对引进外来物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加强进口检疫工作,防止国外有害物种进入国内。

6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围垦造地建港、海岸工程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审批,严格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沿海防护林。

加强重点渔场、江河出海口、海湾及其他渔业水域等重要水生资源繁育区的保护,严格渔业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7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采矿,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区域采石、采砂、取土。

8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自然景观、景点的保护,限制对重要自然遗迹的旅游开发,从严控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严格管制索道等旅游设施的建设规模与数量,对不符合规划要求建设的设施,要限期拆除。

旅游区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

知识点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大纲要求:

1.了解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了解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了解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指导思想

优先保护,限制开发,严格管理,促进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2)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3)保护优先,限制开发。(4)避免重复,互为补充

3.主要目标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国家限制开发区为重点,合理布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保护区,形成较完善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体系,建立较完备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使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主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完善限制开发区有关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二)了解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1.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限制损害区域生态功能的产业扩张。

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推广清洁能源。

2.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恢复水土保持功能。

增强防风固沙功能。提高调洪蓄洪能力。

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功能。

3.强化生态环境监管

强化监督管理能力。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增强宣传教育能力。加强科研支撑能力。

知识点六: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大纲要求:

1.了解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了解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总体任务和具体任务。

(一)熟悉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恢复和改善脆弱生态系统为目标,在坚持优先保护、限制开发、统筹规划、防治结合的前提下,通过适时监测、科学评估和预警服务,及时掌握脆弱区生态环境演变动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力争在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强化法制监管,倡导生态文明,积极增进群众参与意识,全面恢复脆弱区生态系统。

2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分区推进,分类指导。

强化监管,适度开发。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3.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2020,在生态脆弱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生态监测预警体系资源开发监管执法体系:

生态脆弱区4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退化生态系统基本得到恢复,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2)阶段目标

近期(2009—2015年)目标。明确生态脆弱区空间分布、重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和压力,初步建立起有利于生态脆弱区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研究构建生态脆弱区产业准入机制,全面限制有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产业扩张,防止因人为过度干扰所产生新的生态退化。

2015年,生态脆弱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新增治理面积达到30%以上;生态产业示范已在生态脆弱区全面开展。

中远期(2016-2020年)目标。

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入地矛盾得到有效缓减,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健康、稳定发展状态。

2020生态脆弱区4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退化生态系统已得到基本恢复。

(二)了解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总体任务和具体任务

1.总体任务

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中心,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全面限制有损于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和环境友好产业,从源头控制生态退化;

加强生态保育,增强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及预警体系;

强化资源开发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脆弱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具体任务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生态保育,促进生态脆弱区修复进程。

加强生态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构建脆弱区生态安全预警体系。

强化资源开发监管执法力度,防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

知识点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大纲要求:

1.掌握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2.熟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原则中关于保护自然的有关规定;

3.了解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

4.熟悉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5.熟悉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管制原则。

(一)掌握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分为以下主体功能区:

1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2.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3.按层级,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

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划分的。

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提供主体产品的类型为基准划分的。

城市化地区是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

农产品主产区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部分工业品;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也提供一定的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

优化开发区域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从而应该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重点开发区域是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都属于城市化地区,开发内容总体上相同,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不同。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

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

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

省级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省级及以下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重要水源地以及其他省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    城市化地区

  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域 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 省级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

(二)熟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原则中关于保护自然的有关规定

1.把保护水面、湿地、林地和草地放到与保护耕地同等重要位置。

2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所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编制区域规划等应事先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并把保持一定比例的绿色生态空间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3.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脆弱、生态系统重要、环境容量小、地震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危险性大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适度控制其他开发活动,缓解开发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压力。

4.严禁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

5.加强对河流原始生态的保护。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

6交通、输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免对重要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分割,从严控制穿越禁止开发区域。

7农业开发要充分考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积极发挥农业的生态、景观和间隔功能。严禁有损自然生态系统的开荒以及侵占水面、湿地、林地、草地等农业开发活动。

8.在确保省域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继续在适宜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在农业用水严重超出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地区实行退耕还水

9.生态遭到破坏的地区要尽快偿还生态欠账。生态修复行为要有利于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

10.保护天然草地、沼泽地、苇地、滩涂、冻土、冰川及永久积雪等自然空间。

(三)了解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

1.空间开发格局清晰。

2.空间结构得到优化。

3.空间利用效率提高。

4.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5.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四)熟悉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1优化开发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1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是:

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2)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国家优化开发区域应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

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是:

——优化空间结构。——优化城镇布局。

——优化人口分布。——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发展方式。——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优化生态系统格局。

2.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1) 功能定位: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2)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

——统筹规划国土空间。

——健全城市规模结构。

——促进人口加快集聚。

——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发展质量。

——完善基础设施。

——保护生态环境。

——把握开发时序

3.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

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

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

(1)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功能定位。

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

——加强土地整治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

——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主产区聚集。

——粮食主产区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稳定粮食自给水平。

——大力发展油料生产

——处理好多种农产品协调发展的关系。

——控制农产品主产区开发强度,优化开发方式,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拓展农村就业和增收空间。

——以县城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和非农产业发展

——统筹考虑人口迁移等因素,适度集中、集约布局。

(2)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功能定位。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型四种类型。

发展方向。

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五)熟悉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管制原则

1.功能定位。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

2.管制原则。(13年真题)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国家森林公园

⑤国家地质公园

知识点八: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大纲要求:

1.了解本规划的目标;

2.熟悉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的有关要求;

3.了解加强能源清洁利用,控制区域煤炭消费总量的有关要求

4.熟悉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有关要求

1.了解规划目标

2015,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12%13%10%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纳入考核指标,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

2.熟悉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要求

1)明确区域控制重点,实施分区分类管理

2)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源头管理

3)加大落后产能淘汰,优化工业布局

1)明确区域控制重点,实施分区分类管理

明确区域污染物控制类型

划分重点控制区:将规划区域划分为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实施差异化的控制要求

2)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源头管理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建设项目:重点控制区禁止新、改、扩建除上大压小热电联产以外燃煤电厂,严格限制钢铁、水泥、石化、有色等行业中的高污染项目。

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

实施特别排放限值;

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类项目的建设要求。

2013年真题

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要求不包括()。

a.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源头管理

b.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使用

c.加大落实产能淘汰,优化工业布局

d.明确区域控制重点,实施分区分类管理

参考答案:b

3.了解加强清洁能源利用,控制区域煤炭消费总量的有关要求

1)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使用

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重点控制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要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80%以上,一般控制区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60%以上

2013年底前重点控制区完成高污染禁燃区划定工作,2014年底前一般控制区完成划定工作。

2)改进用煤方式,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加大热电联产,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

改善煤炭质量,推进煤炭洁净高效利用

4.熟悉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有关要求

1)深化二氧化硫治理,全面开展氮氧化物控制

2)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大力削减颗粒物排放

3)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体系

2013年底前重点控制区全面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2014年底前一般控制区全面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4)加强有毒废气污染控制,切实履行国际公约

a.加强有毒废气污染控制

b.积极推进大气汞污染控制工作

c .积极开展臭氧层物质淘汰工作

5)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移动源排放

6)加强扬尘控制,深化面源污染治理

城市扬尘、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堆场扬尘

知识点九、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大纲要求:

(1)了解本行动计划的指标;

(2)熟悉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的有关要求;

(3)熟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要求;

(4)熟悉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的有关要求;

(5)熟悉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有关要求。

1.主要目标

(1)奋斗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具体指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2熟悉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1)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

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2017,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

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所有燃煤电厂、钢铁企业的烧结机和球团生产设备、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都要安装脱硫设施

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

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

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于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完成石化企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

(2)深化面源污染治理。

综合整治城市扬尘。

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

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

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  

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和防风防沙林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

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

(3)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

提升燃油品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升级改造,力争在2013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车用汽油,2014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在2017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

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

2017,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

加强在用机动车年度检验,对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

研究缩短公交车、出租车强制报废年限。

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

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2017年起,新生产的低速货车执行与轻型载货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

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

修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资源能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

有条件的地区要制定符合当地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

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项目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 2016年、2017年,各地区要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3)压缩过剩产能。

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

制定财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两高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

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通过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压缩。

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4)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

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

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

正在建设的,要停止建设。

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4.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2)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

(3)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4)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5.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全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不准开工设;违规建设的,要依法进行处罚。

加强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引导与约束作用,  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加强对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出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强化环境监管,严禁落后产能转移。

(1)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

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关单位不得供电、供水。  

(2)优化空间格局。

禁止随意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研究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试点工作。

知识点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大纲要求:

熟悉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的相关规定。

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

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

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鼓励扩大保护范围。

自批准建立或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当避免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范围上产生新的重叠。

存在下列情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进行调整:

(一)自然条件变化导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二)在批准建立之前区内存在建制镇或城市主城区等人口密集区,且不具备保护价值。

(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

(四)确因所在地地名、主要保护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以申请更改名称。

主要保护对象属于下列情况的,调整时不得缩小保护区核心区面积或对保护区核心区内区域进行调换:

(一)世界上同类型中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且为世界性珍稀濒危类型。

(二)世界上唯一或极特殊的自然遗迹,且遗迹的类型、内容、规模等具有国际对比意义。

(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

 确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的,原则上不得调出核心区、缓冲区。建设单位应当开展工程建设生态风险评估,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示。除国防重大建设工程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后,原则上不得再次调整。

知识点十一、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1、熟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含义;

2、了解本办法的适用范围;

3、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1.熟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含义

废弃危险化学品,是指未经使用而被所有人抛弃或者放弃的危险化学品,淘汰、伪劣、过期、失效的危险化学品,由公安、海关、质检、工商、农业、安全监管、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的危险化学品以及接收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

废弃危险化学品属于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了解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

实验室产生的废弃试剂、药品污染环境的防治,也适用该办法。

盛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和受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包装物,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该办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3.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者储存设备、库存产品生产原料进行妥善处置,并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对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编制环境险评估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场地造成污染的,应当将环境恢复方案报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在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对污染场地进行环境恢复。

对污染场地完成环境恢复后,应当委托环境保护检测机构对恢复后的场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例题:适用《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的是(     )

a.废矿渣污染环境的防治

b.盛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容器的管理

c.受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包装物的管理

d.实验室产生的废弃试剂、药品污染环境的防治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