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项目管理服务

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具有工程项目管理服务能力的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建设工程项目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服务。

工程监理企业集中了大量具有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以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为专长的企业,未来多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为工程监理企业拓展咨询服务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监理工程师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内容,也要熟悉建设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工程项目全过程集成化管理模式。

第一节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

知识点一、pmbok总体框架

(一)五个基本过程组

pmbok将项目管理活动归结为五个基本过程组,即:启动(initiating)计划(planning)执行(executing)监控(monitoringandcontrolling)收尾(closing)

1.启动过程组(initiatingprocesses)

启动过程组是指获得授权,定义一个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一个新阶段,正式开始该项目或阶段的一组过程。

2.计划过程组(plannlngprocesses)

计划过程组是指明确项目范围,优化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的一组过程。

3.执行过程组(executingprocesses)

执行过程组是指完成项目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组过程。

4.监控过程组(monitoringandcontrollingprocesses)

监控过程组是指跟踪、检查和调整项目进展和绩效,识别必要的计划变更并启动相应变更的一组过程。

5.收尾过程组(closingprocesses)

收尾过程组是指为完结所有项目管理过程组的所有活动,以正式结束项目或阶段而实施的一组过程。

(二)九大知识领域

pmbok的九大知识领域包括:

项目集成管理(projectintegrationmanagement)

项目范围管理(projectscopemanagement)

项目时间管理(projecttimemanagement)

项目费用管理(projectcostmanagement)

项目质量管理(projectqualitymanagement)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projecthumanresourcemanagement)

项目沟通管理(projectcommunicationsmanagement)

项目风险管理(projectriskmanagement)

项目采购管理(projectprocurementmanagement).

(三)多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不仅仅是指单一项目管理(individualprojectmanagement),还包括多项目管理,即:项目群管理(programmanagement)组合项目管理(portfoliomanagement)

1.项目群管理

项目群管理是指组织为实现战略目标、获得收益而以一种综合协调方式对一组相关项目进行的管理

2.组合项目管理

组合项目管理是指将若干项目或项目群与其他工作组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合项目中的项目或项目群之间没必要相互关联或直接相关。

 

知识点二、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一)建设工程风险及其管理过程

建设工程风险是指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及其发生的概率

项目风险的差异性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收益的不确定性。这里的工程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1.建设工程风险的分类

建设工程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照风险来源进行划分。

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

2)按照风险涉及的当事人划分。

风险因素包括建设单位的风险设计单位的风险施工单位的风险工程监理单位的风险等。

3)按风险可否管理划分。

可分为:可管理风险不可管理风险

4)按风险影响范围划分。

可分为:局部风险总体风险

2.建设工程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对策的决策风险对策的实施风险对策实施的监控五个主要环节。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系统而全面地识别影响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并加以适当归类的过程。必要时,还需对风险事件的后果进行定性估计。

2)风险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与评价是将建设工程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定量化的过程

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主要在于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建设工程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如建设投资增加的数额、工期延误的天数等。

3)风险对策的决策。

风险对策的决策是确定建设工程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一般来说,风险应对策略有以下四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4)风险对策的实施。

对风险对策所作出的决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5)风险对策实施的监控。

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跟踪检查各项风险对策的执行情况,并评价各项风险对策的执行效果。当建设工程实施条件发生变化时,要确定是否需要提出不同的风险对策。

(二)建设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价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是:识别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识别风险的性质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

1)风险识别方法。

识别建设工程风险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图法初始清单法经验数据法风险调查法等。

1)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

2)财务报表法。

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及有关补充资料,可以识别企业当前的所有资产、负债、责任及人身损失风险。将这些报表与财务预测、预算结合起来,可以发现建设工程未来风险。

3)流程图法。

流程图是按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内在逻辑关系制成流程图,针对流程图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威胁,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建设工程全过程造成的影响。

运用流程图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明确地发现建设工程所面临的风险。但流程图分析仅着重于流程本身,而无法显示发生问题的损失值或损失发生的概率。

4)初始清单法。

建立初始清单有两种途径:

一是参照保险公司或风险管理机构公布的潜在损失一览表,再结合某建设工程所面临的潜在损失,对一览表中的损失予以具体化,从而建立特定工程的风险一览表;

二是通过适当的风险分解方式来识别风险

初始清单只是为了便于人们较全面地认识风险的存在,但并不是风险识别的最终结论

5)经验数据法。

经验数据法也称统计资料法,即根据已建各类建设工程与风险有关的统计资料来识别拟建工程风险。

6)风险调查法。

风险调查应当从分析具体工程特点人手,一方面对通过其他方法已识别出的风险(如初始清单所列出的风险)进行鉴别和确认;另一方面,通过风险调查有可能发现此前尚未识别出的重要风险。通常,风险调查可以从组织、技术、自然及环境、经济、合同等方面分析拟建工程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潜在风险。

2)风险识别成果。

风险识别成果是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基础。风险识别的最主要成果是风险清单。风险清单最简单的作用是描述存在的风险并记录可能减轻风险的行为。

2.风险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与评价是指在定性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评价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影响的范围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以及多种风险因素对建设工程目标的总体影响等,达到更清楚地辨识主要风险因素,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减少风险对建设工程目标的不利影响。

风险分析,与评价的任务包括:确定单一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分析单一风险因素的影响范围大小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时间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结果探讨这些风险因素对建设工程目标的影响程度

1)风险度量

1)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概率分布。

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可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分为35个等级。等级的划分反映了一种主观判断。因此,等级数量的划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一般应用概率分布函数来描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概率分布。由于连续型的实际概率分布较难确定,因此在实践中,均匀分布、三角分布及正态分布最为常用。

2)风险度量方法。

风险度量可用下列一般表达式来描述:

r=f(op)

式中:

r—某一风险事件发生后对建设工程目标的影响程度;

o—该风险事件的所有后果集;

p—该风险事件对应于所有风险结果的概率值集。

最简单的一种风险量化方法是:根据风险事件产生的结果与其相应的发生概率,求解建没工程风险损失的期望值和风险损失的方差(或标准差)来具体度量风险的大小,即:①若某一风险因素产生的建设工程风险损失值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其可能的取值为:x1x2,…,xn,这些取值对应的概率分别为p(x1p(x2,…,p(xn),则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值和方差分别为:

②若某一风险因素产生的建设工程风险损失值为连续型随机变量x,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x),则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值和方差分别为:

2)风险评定

l)风险后果的等级划分。为了在采取措施时能分清轻重缓急,需要评定风险因素等级。通常,可按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为35个等级。

2)风险重要性评定。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p)的等级和风险后果(o)的等级分别划分为大(h)、中(m)、小(i))三个区间,即可形成如图9-3所示的9个不同区域。在这9个不同区域中,有些区域的风险量是大致相等的,因此,可以将风险量的大小分为5个等级:①vl(很小);②l(小);③m(中等);④h(大);⑤vh(很大)。

3)风险可接受性评定。

根据风险重要性评定结果,可以进行风险可接受性评定。在图93中,风险等级为大、很大的风险因素表示风险重要性较高,是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要给予重点关注;风险等级为中等的风险因素是不希望有的风险;风险等级为小的风险因素是可接受的风险;风险等级为很小的风险因素是可忽略的风险。

3)风险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风险的分析与评价往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这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目前,常用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有调查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拟法、计划评审技术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这里仅介绍调查打分法。

【例】下列方法中,可用于分析与评价建设工程风险的是()。(2014年真题)

a.经验数据法

b.流程图法

c.计划评审技术法

d.财务报表法

【参考答案】c

调查打分法又称综合评估法或主观评分法,是指将识别出的建设工程风险列成风险表,将风险表提交给有关专家,利用专家经验,对风险因素的等级和重要性进行评价,确定出建设工程主要风险因素。调查打分法是一种最常见、最简单且易于应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1)调查打分法的基本步骤:

①针对风险识别的结果,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以表示其对建设工程的影响程度。

②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值,等级值按经常、很可能、偶然、极小、不可能分为五个等级。当然,等级数量的划分和赋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③将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相应的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项风险因素的得分。计算式如下:

 

 

 


④将各个风险因素的得分逐项相加得出建设工程风险因素的总分,总分越高,风险越大。总分计算如下:

式中r——项目风险得分;

ri——风险因素i的得分;

n——风险因素的个数。

调查打分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懂,能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比较容易地识别主要风险因素。

2)风险调查打分表。表9-3给出了建设工程风险调查打分表的一种格式。在表中,风险发生的概率按照高、中、低三个档次来进行划分,考虑风险因素可能对质量、造价、工期、安全、环境五个方面的影响,分别按照较轻、一般和严重来加以度量。

(三)建设工程风险对策及监控

1.风险对策

建设工程风险对策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在完成建设工程风险分析与评价后,如果发现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而且可能的损失也很大,又没有其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风险时,应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计划或改变目标等方法,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通常,当遇到下列情形时,应考虑风险回避的策略:

1)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很大且后果损失也很大的工程项目;

2)发生损失的概率并不大,但当风险事件发生后产生的损失是灾难性的、无法弥补的。

2)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损失控制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个方面。预防损失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或消除(通常只能做到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而减少损失措施的作用在于降低损失的严重性或遏制损失的进一步发展,使损失最小化。一般来说,损失控制方案都应当是预防损失措施和减少损失措施的有机结合。

制定损失控制措施必须考虑其付出的代价,包括费用和时间两个方面的代价,而时间方面的代价往往又会引起费用方面的代价。损失控制措施的最终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其效果和相应的代价。在采用风险控制对策时,所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形成一个周密的、完整的损失控制计划系统。该计划系统一般应由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三部分组成。

1)预防计划。预防计划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预防损失的发生,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在许多情况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在损失控制计划系统中,预防计划的内容最广泛,具体措施最多,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技术措施。

2)灾难计划。灾难计划是一组事先编制好的、目的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为现场人员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使其在灾难性的风险事件发生后,不至于惊慌失措,也不需要临时讨论研究应对措施,可以做到从容不迫、及时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和经济损失。灾难计划的内容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安全撤离现场人员;②援救及处理伤亡人员;③控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资产和环境损害;④保证受影响区域的安全尽快恢复正常。灾难计划在灾难性风险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付诸实施。

3)应急计划。应急计划就是事先准备好若干种替代计划方案,当遇到某种风险事件时,能够根据应急预案对建设工程原有计划范围和内容作出及时调整,使中断的建设工程能够尽快全面恢复,并减少进一步的损失,使其影响程度减至最小。应急计划不仅要制定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而且要规定不同工作部门相应的职责。应急计划应包括的内容有:调整整个建设工程实施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的采购计划、供应计划;全面审查可使用的资金情况;准备保险索赔依据;确定保险索赔的额度;起草保险索赔报告;必要时需调整筹资计划等。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项对策。当有些风险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而以自身的承受能力又无法有效地承担时,风险转移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选择。风险转移可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大类。

1)非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又称为合同转移,因为这种风险转移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建设工程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人的对方当事人。建设工程风险最常见的非保险转移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建设单位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建设单位管理风险必须要从合同管理人手,分析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分担。在这种情况下,被转移者多数是施工单位。例如,在合同条款中规定,建设单位对场地条件不承担责任;又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将涨价风险转移给施工单位等。

②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分包。施工单位中标承接某工程后,将该工程中专业技术要求很强而自己缺乏相应技术的内容分包给专业分包单位,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

③第三方担保。合同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为其履约行为提供第三方担保。担保方所承担的风险仅限于合同责任,即由于委托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以及违约所产生的责任。第三方担保主要有建设单位付款担保、施工单位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分包单位付款担保、工资支付担保等。

与其他的风险对策相比,非保险转移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可以转移某些不可保的潜在损失,如物价上涨、法规变化、设计变更等引起的投资增加;二是被转移者往往能较好地进行损失控制,如施工单位相对于建设单位能更好地把握施工技术风险,专业分包单位相对于总承包单位能更好地完成专业性强的工程内容。

但是,非保险转移的媒介是合同,这就可能因为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发生分歧而导致转移失效。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因被转移者无力承担实际发生的重大损失而导致仍然由转移者来承担损失。例如,在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条件下,如果施工单位报价中所考虑涨价风险费很低,而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很高,从而导致施工单位亏损破产,最终只得由建设单位自己来承担涨价造成的损失。此外,非保险转移一般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转移风险的代价可能会超过实际发生的损失,从而对转移者不利。

 

2)保险转移。保险转移通常直接称为工程保险。通过购买保险,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作为投保人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工程风险(包括第三方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保险之所以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原因在于其符合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即保险人较投保人更适宜承担建设工程有关的风险。对于投保人来说,某些风险的不确定性很大,但是对于保险人来说,这种风险的发生则趋近于客观概率,不确定性降低,即风险降低。

在决定采用保险转移这一风险对策后,需要考虑与保险有关的几个具体问题:一是保险的安排方式;二是选择保险类别和保险人,一般是通过多家比选后确定,也可委托保险经纪人或保险咨询公司代为选择;三是可能要进行保险合同谈判,这项工作最好委托保险经纪人或保险咨询公司完成,但免赔额的数额或比例要由投保人自己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保险并不能转移建设工程所有风险,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不可保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些风险不宜保险。因此,对于建设工程风险,应将保险转移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和风险自留结合起来运用。

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将建设工程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措施等来化解风险。

风险自留的类型。风险自留可分为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和计划性风险自留两种。

1)非计划性风险自留。由于风险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建设工程某些风险的存在,或者不曾有意识地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风险发生后只好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这样的风险自留就是非计划性的和被动的。导致非计划性风险自留的主要原因有:缺乏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失误、风险分析与评价失误、风险决策延误、风险决策实施延误等。

2)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选择,是风险管理人员在经过正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后制定的风险对策。风险自留绝不可能单独运用,而应与其他风险对策结合使用。在实行风险自留时,应保证重大和较大的建设工程风险已经进行了工程保险或实施了损失控制计划。

2.风险监控

(l)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风险监控是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风险对策与措施的有效性。其目的是考察各种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确定风险减少的程度、监视风险的变化情况,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整风险管理计划以及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等。风险管理计划实施后,风险控制措施必然会对风险的发展产生相应的效果,监控风险管理计划实施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评估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

2)及时发现和度量新的风险因素;

3)跟踪、评估风险的变化程度;

4)监控潜在风险的发展,监测工程风险发生的征兆;

5)提供启动风险应急计划的时机和依据。

2)风险跟踪检查与报告。

1)风险跟踪检查。跟踪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是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风险跟踪表格来记录跟踪的结果,然后定期地将跟踪的结果制成风险跟踪报告,使决策者及时掌握风险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地作出反应。

2)风险的重新估计。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在风险监控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风险因素,就要对其进行重新估计。除此之外,在风险管理进程中,即使没有出现新的风险,也需要在工程进展的关键时段对风险进行重新估计。

3)风险跟踪报告。风险跟踪的结果需要及时地进行报告,报告通常供高层次的决策者使用。因此,风险报告应该及时、准确并简明扼要,向决策者传达有用的风险信息,报告内容的详细程度应按照决策者的需要而定。编制和提交风险跟踪报告是风险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报告的格式和频率应视需要和成本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