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工程分析

主要知识点讲解:

由于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和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知识点1. 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1)工程分析的原则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类型、性质、规模、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能源与资源用量、污染物排放特征。

(2)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工程分析项目

工作内容

工程概况

工程一般特征简介

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项目组成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

污染物分析

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物料平衡与水平衡

无组织排放源统计及分析

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

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清洁水平分析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分析环保措施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

分析与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分析环保措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

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3)工程分析的技术要求

在全面的前提下,结合项目特征和环境特征突出重点。

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多角度;

全过程:施工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等;

全时段: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异常、紧急或事故、开、停车、检修等);

全方位:主体生产装置、辅助、公用、环保、储运、办公生活等设施;

多角度:着重考虑环保设施效果,从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角度出发,对污染物源强进行深入细致分析。

例题:

1.下列不属于污染物分析内容的是( a

a.物料及能源消耗定额  b.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c.水平衡  d.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与分析

2.下列属于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基本内容的有(abcde)。

a.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b.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c.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d.污染物分析    e.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考点2熟悉工程选址可行性和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中需要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可靠性。(合理布置建设项目的各构筑物及生产设施,给出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图)。图中应标明:

①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方位关系;

②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距离;

③保护目标的内容与性质。

2)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3)分析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考点3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资料复用法、实测法和实验法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产生量的估算方法;【变化】

1)物料平衡法

计算通式:∑g投入=g产品+g流失       

式中:∑g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

      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

      g流失—物料流失总量

①总物料衡算公式:

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          

②单元工艺过程或单元操作的物料衡算

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2)类比法

注意分析对象和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如: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等。

经验排污系数公式:

a=ad×m                   

ad=bd—(ad+bd+cd+dd)  

式中: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

m—产品总产量

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污染物量

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

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

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

3)实测法:实测关键参数。

4)实验法:实验确定关键参数。

5)查阅资料分析法(资料复用法):在评价级别较低的建设项目,利用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分析。

 

复习关键点:

1. 物料平衡法、类比法、资料复用法这三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类比法要充分注意类比对象和拟建项目之间的相似性,主要包括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及环境特征的相似性;物料衡算法是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最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在可研文件提供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资料复用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所以只能在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2.类比法也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最好是有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综合对照分析。

4.此处在考试过程中常会出一些计算题,详见例题及所给课后习题。

例题:

1.在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不能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时,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有(abd

a.物料衡算法  b.类比法  c.数学模式法  d.资料复用法  e.专业判断法

2.某厂上报的统计资料显示新鲜工业用水0.9t,但水费单显示新鲜工业用水1.2t,无监测排水流量,排污系数取0.7,其工业废水排放(   d )万t

a.1.26    b.0. 63    c.0.75    d.0.84

解:正确答案为d

解析:这道题的考点有两处,一个是方法的问题,另一个是新鲜工业用水量的数值问题。

首先很显然这道题用的是工程分析方法中的类比法中的经验排污系数法。其次新鲜工业用水如果有自来水厂的数据应优先使用自来水厂的数据,如没有自来水厂的数据则用企业上报的数据。

3. 下列关于工程分析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d  

a.工程分析的方法由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资料复用法

b 类比法是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c.物料衡算法理论上来说是最精确的

d.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

考点4掌握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的方法

1)原则:在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的可研或设计文件基础上,结合工艺流程的描述及同类项目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

2)关注: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3)绘制方法:重点考虑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工艺过程,简化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置,有化学反应发生的工序要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副反应式,在总平面布置图上标出污染源的准确位置。

复习关键点:

工艺流程图的组成及关键点。

例题:

1.对于用装置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过程的建设项目,同时应在工艺过程中表明污染物的(  ad )。

a.产生位置  b.产生量  c.处理方式   d.污染物的种类

2.绘制污染工艺流程时,应注意包括(bcd

a.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置

b.有化学反应的工序的主要化学反应式和副反应式

c.在总平面布置图上标出污染源的准确位置

d涉及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工艺过程

考点5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1)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基础: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

时期划分:建设过程和运营过程两个时期,一些项目还应包括服务期满后(退役期)

污染源分布分析:绘制的污染流程图,按排放点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列表逐点统计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

①废气: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有关问题。

②废水: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

③固体废弃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废物进行分类:

废液:种类、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等有关问题。

废渣: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和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④噪声和放射性: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

⑤污染物源强:序号、污染源、污染因子、产生量、治理措施、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方式、贮存方法。

2)新建项目

废水和废气污染物:统计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

固体废弃物:按我国规定统计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两本账”:最终排放量=产生量—削减量

统计方法:以车间或工段为核算单元,对于泄漏和放散量部分,原则上要求实测,也可以利用年均消耗定额的数据进行物料平衡推算。

统计表:类别、污染物类别、污染物名称、产生量、治理削减量、排放量。

3)技改项目

三本帐”: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

统计表:类别、污染物类别、现有工程排放量、拟建项目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工程完成后总排放量、增减变化量。

复习关键点:

1.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点

2.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性质不同,分清两本帐及三本帐。

例题:

1.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是各专题评价的基础资料,必须( c )详细核算和统计。

a.对建设过程   

b.对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两个时期  

c. 按建设过程、运营过程两个时期   

d.按建设过程、生产运营、服务期满三个时期

2.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方法应以(  a )为核算单元,对于泄漏和放散量部分,原则上要实测。

a.车间或工段  b.车间  c.工段   d.单位或车间

3.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建设项目的(  b  )负荷计算。

a.最小  b.最大  c.平均  d.中等

考点6掌握水平衡图分析及水平衡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关系式:

 

水平衡式:

q+a=h+p+l

q:取水量     a:物料带入水量

h:耗水量     p:排水量     l:漏水量

取水量: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取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总水量。

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积水量+生活用水量

重复用水量:指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序使用的总水量。

耗水量:指整个工程项目消耗带的新鲜水量总和。

 

复习关键点:

1.会分析水平衡图及掌握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2.会看图: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为正流向;从右至左为反流向,主要是循环水、回用水。

例题:

1.某企业车间的水平衡图如下(单位为m3d),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是 (  c  )

a444   

b286   

c545   

d40

解析: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用新水量),由图可知重复利用水量=40+20,所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0+20/(40+20+50)= 545

2.

 

 

 

 

1)项目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8.8%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用新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1600+400+600=2600

取用新水量=100+200+200+200=700

所以2600/3300=78.8%

2)项目的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75%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600

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200

所以600/600+200=75%

3)项目污水回用率为(46%

污水回用率=污水回用量/(污水回用量+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

污水回用量=400

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90+380=470

所以400/870=46%

考点7掌握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和无组织排放量的估算方法

1)主要针对废气排放,表现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进入收集和排气系统,直接弥散到环境中。

2)工程分析中将没有排气简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定为无组织排放。

3)确定方法:

 ①物料衡算法

 ②类比法

③反推法: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

复习关键点:

1.无组织排放源的定义

2.工程分析中对无组织排放源的规定

3.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方法

例题:

1.无组织排放源是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c)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

a10m     

b12m    

c15m      

d18m

2.对于无组织排放,一般确定的方法有(abc

a.物料衡算法  

b.类比法  

c.反推法  

d.资料收集法

考点8熟悉环保措施的技术要求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首先对项目可研报告等文件提供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运行可靠性评价,若所提措施有的不满足环保要求,则需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完善建议,包括替代方案。分析要点如下:

1)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2)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

3)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4)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包括依托公用环保设施、改扩建项目依托原有环保设施可行性)。

 

例题:

在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时,如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需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是否与项目(c)相符,是否还有足够处理能力等。

a.工艺    b.水文特征   c.水质特征  d.规模

解析:此题考的是与水处理相关的问题,有这方面常识的同学应该知道,不同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不一样,而工艺不同时处理的污染物也就不太相同,所以污水的水质特征不同时,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也就不一样。因此正确选项应该是c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考点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应结合工程特点,分析勘查其、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重点是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和潜在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工程概况:一般特征简介、工程特征(给出工程特征表)、项目组成(完全交待,给出项目组成表)、施工和营运方案(给出工程布置示意图)、比选方案。

要求:工程组成全面,突出重点工程;应给出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物料(含土石方)平衡图和水平衡图等工程基本图件。

2)项目初步论证: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和相关规划符合性;选址选线、施工布置和总图布置合理性;清洁生产和区域循环经济可行性,提出替代或调整方案。

要求:从宏观方面进行论证,必要时提出替代或调整方案。

3)影响源识别:

①工程行为识别:应明确给出土地征用量、临时用地量、地表植被破坏面积、取土量、弃渣量、库区淹没面积和移民数量等;

污染源识别:原则上按污染型建设项目要求进行;(其实也就是识别环境污染的来源)

重点工程识别;

原有工程识别:对于改扩建项目。

要求:影响源分析时,应尽量给出定量或半定量数据。

4)环境影响识别:社会环境影响识别;生态影响识别;环境污染识别。

要求:①应结合项目自身环境影响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和具体环境敏感目标综合考虑;

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识别,不仅要识别工程行为造成的直接生态影响,而且要注意污染影响造成的间接生态影响,甚至要求识别工程行为和污染影响在时间或空间上的累积效应(累积影响),明确各类影响的性质和属性。

5)环境保护方案分析:施工和营运方案合理性;工艺和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环保设施处理效率合理性和可靠性;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及合理性。

要求:从经济、环境、技术和管理方面来论证环境保护方案的可行性;对于改扩建工程,应明确“以新带老”环保措施。

6)其他分析:非正常工况分析;事故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防范与应急措施。

要求:可在工程分析中专门分析,也可纳入其他部分或专题进行分析。

技术要求主要有:工程组成完全、重点工程明确、全过程分析、影响源分析、其他分析(如环境风险),并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途径与强度。主要内容应包括:

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

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实际上,生态影响的源就是工程永久和临时占用的各类土地(包括水域)及面积,以及施工方式和营运方式。即生态影响的源就是占用了土地,占用土地的面积就是面源,当然影响的强度还与施工方式有关。

复习关键点:

对每个技术关键点熟练掌握。

例题:

1.c)工程,应作为重点的工程分析对象,明确其名称、位置、规模、建设方案、施工方案、运营方式等。

a.工程规划比较大的  

b.影响范围比较大的   

c.主要造成环境影响的  

d.位于敏感点附近的 

解析:重点工程包括两类:一是指工程规模比较大,其影响范围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二是位于环境敏感区附近,虽然规模不是最大,但是环境影响比较大。

    所以可能有些同学会选择ad,但是这道题是单项选择,所以无论a还是d,其实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意思,那就是造成的环境影响很大,是主要的。

2.下列(abcd)是属于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一般要求。

a.重点工程明确    

b.全过程分析  

c.工程组成完全  

d.污染源分析

考点2掌握项目施工期主要生态影响途径的分析方法

施工期对生态影响的途径就是施工方式(方案),即主要通过不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场地布设使区域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或者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而且特别关注重点工程,对生态敏感保护目标、重大资源造成直接和累积影响的“行为”。如输油管道分别采用大开挖和定向钻两种不同方式穿越河流,则影响明显不同。此外,施工人员违法违规的活动对生态也将产生影响。

考点3熟悉分析项目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类型、途径和强度的方法

运行期对生态影响的类型因影响的性质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重点保护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流及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的有利/不利影响、可逆/不可逆影响、临时/长期影响、间接/直接影响、累积影响等。

影响途径主要源于工程的运行方式(方案),即由于营运方式以及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等导致不同生态影响。如水电工程运行期不同调度运行方式,对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及水生生态的影响则不同,需考虑生态流量的泄放方式的有效性。工程运行或突发环境风险事故改变了区域空间格局、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状况,以及人居环境等,进而影响自然资源状况。

影响强度因工程类型、规模的不同差别较大,取决于影响源的强度,包括征占的土地(包括水面)面积、排放污染物的强度(如排放废水对水生的生态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则还需考虑淹没面积。

例题:

1.运行期工程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工程运行改变了区域空间格局、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状况,以及由此而影响了(  d )状况。

a.生态系统  b.生境  c.生态景观  d.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