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人口统计

知识点一、人口统计概述

人口统计是指搜集、整理、分析有关人口现象数量,反映人口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状况及其变化工作的全过程。

知识点二、人口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人口统计调查指标

主要调查指标:与户主关系; 出生地; 户口登记状况;是否识字;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初婚年月;生育子女数;迁移时间;迁移原因;是否有工作;工作时间;行业;职业;未工作者状况;未工作者主要生活来源;死亡时间。

(二)人口统计住户调查指标

主要调查指标:户别;本户人数;本户户籍人口;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不满半年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本户住房间数;本户住房建筑面积;住房用途;建筑层;住宅外墙墙体材料;住房内有无厨房;主要炊事燃料;是否饮用自来水;住房内有无洗澡设施;住房内有无厕所指;住房来源;购建住房费用;月租房费用。

(三)人口统计综合汇总计算指标

1人口总数

是在一定时间、区域、口径范围内的全部人口数。

2平均人口数

是反映一定时期人口平均水平的指标。平均人口数是把每天(或每月、每季)的人数相加,除以日历日(月、季)数求得。在人口变化均匀的前提下,还可以用年初人数和年末人数的算术平均数,或用年中人口数代替年平均人口数。

[70·多选题]在人口变化均匀的前提下,平均人口数可以用下列指标代替( )。

a.年初人口和年末人口的算术平均数      

b.年中人口数

c.年初人口数                                       

d.年末人口数

e.把每天的人数相加除以日历日数得到的平均数

[解析]平均人口数是把每天(或每月、每季)的人数相加,除以日历日(月、季)数求得。在人口变化均匀的前提下,还可以用年初人数和年末人数的算术平均数,或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3常住人口

是指居住本地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包括居住本地暂时外出的人口,不包括外地人在本地暂时居住的人口。

4现有人口

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的住于该地域范围内的全部人口。包括外来暂住人口,不包括本地暂时外出的人口。

5人口自然增长率

是指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加数与当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6人口年平均发展速度

即各年人口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7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即人口年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

[71·单选题]2012年初级)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  )与当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a.平均人口增加数     b.平均出生人口数

c.人口自然增加数     d.出生人口数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加数与当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8平均年龄

是指一定人口集团年龄的平均数。它能反映人口年龄构成的一般状况。

平均年龄=∑(各年龄组的组中值×各年龄组人口数)/总人口

知识点二、人口统计的主要内容

9老年人口系数

是指在一定时点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是表明人口年龄构成的相对指标。

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10少年儿童系数

是指在一定时点上,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少年儿童系数=少年儿童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11负担系数

是指被抚养人口与15 -64人口的比例。可分为总负担系数、负担老年系数、负担少年系数。

总负担系数是指全部被抚养人口与15 -64岁人口的比例;

负担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口与15 -64岁人口的比例;  

负担少年系数是指少年儿童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72·单选题]2012年初级)负担系数是指被抚养人口与(  )的比例。

a.总人口                 

b.15-64岁人口

c.15-60岁人口       

d.15岁以上人口

[解析]负担系数是指被抚养人口与15 -64岁人口的比例。

12人口的性别构成

是以总人口数为分母,计算男、女各占百分比。

13人口的性别比例

是以女性人数为100,计算男性与女性的比例,表示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14人口的民族构成:即汉族或各少数民族各占总人口的比重。

 

[73·多选题]2012年初级)人口的性别比例是指(  )

a.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b.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c.女性与男性的比例                d.男性与女性的比例

e.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解析]人口的性别比例是以女性人数为100,计算男性与女性的比例,表示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15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构成

即具有各级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6成人文盲率

是指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l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

17总迁移率

总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0

18净迁移率

净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迁出人口差额/该时期的平均人口× 1000

 

[74·单选题]一定时期的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差与该时期平均人口之比是(  )。

a.总迁移率     b.迁移率     c.净迁移率      d.总和迁移率

[解析]总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0

净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迁出人口差额/该时期的平均人口× 1000

19人口的城乡分布:

市镇人口比重=市镇人口/总人口×100%

乡村人口比重=乡村人口/总人口×100%

20人口密度

是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数与该地区面积之比,是用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面积应包括领土范围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也包括无人居住地,如沙漠和森林。

[75·判断题]2012年初级)在计算人口密度时所用的国家或地区面积,不包括无人居住的沙漠面积。

[解析]人口密度是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数与该地区面积之比,是用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来表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面积应包括领土范围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也包括无人居住地,如沙漠和森林。

21出生人数

指在一年内出生之后有生命现象(如心脏跳动、有呼吸等)的全部活产婴孩数。包括了出生后有生命现象,但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死亡的婴儿。

22出生率

是表明出生强度的指标。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

23死亡人数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命的人数之和,不包括死胎数。

24死亡率

表明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的强度

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25婴儿死亡率:是指0-12个月的婴儿死亡数与0-12个月的婴儿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婴儿死亡率=0-12个月的婴儿死亡数/(2/3本年度出生婴儿数+1/3上年度出生婴儿数)× 1000

26结婚(离婚)率

结婚(离婚)率=一年内结婚(离婚)人数/年平均人数× 1000

说明:结婚人数既包括初婚人数,也包括再婚人数。

年平均人数既包括结婚年龄的人口,也包括未成年的少年儿童人口。

27平均初婚年龄

平均初婚年龄=期内初次结婚的男性(女)年龄总和/期内初次结婚的男性(女)人数

28育龄妇女生育率

出生人数与育龄(15 -49岁)妇女人数的比例。反映育龄妇女生育率的指标有:一般生育率、特殊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等。

知识点三、人口统计的调查方法及组织方式

1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一个人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人口普查表分为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两种形式。普查表长表根据国家规定的办法.抽出百分之十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

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

复查工作完成后,全国抽取千分之零点一五的人口进行事后质量抽查。

[76·多选题]人口普查表的形式有(  )。

a.普查补充表       b.普查表短表

c.普查表长表       d.普查基本表

e.普查附表

[解析]人口普查表分为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两种形式。

2人口抽样调查方法及组织方式

人口抽样调查对象及登记原则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既包括城镇人口,也包括农村人口。以户为单位填报,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

(2)抽样方法

以全国为总体,省级单位为次总体,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全国约抽取120万人。

(3)调查的组织

(4)事后质量抽查

[77·综合题改编](2012年初级)某城镇2008年相关资料如下:年末常住人口3万人(年初常住人口2.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55万人;当年出生人口200人,死亡人口50人。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统计资料的取得,一般通过(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2.该城镇人口性别比例为(  )

a.48.3     b.51.7    c.106.9     d.93.5

[解析]人口性别比例=1.55/3-1.55×100=106.9

3.该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5.1‰     b.6.8‰     c.5.0‰     d.6.67

[解析]平均人口数=30000+29000/2=29500

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200-50/29500× 100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