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  地籍测绘

[大纲要求]

1)根据地籍管理要求,依据地籍调查方案,进行技术设计。

2)根据技术设计,实施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3)根据技术设计,制作用于地籍调查的基础图(工作底图),实施地籍要素调查。

4)根据技术设计,测定界址点,制作地籍图和宗地图,进行面积量算,建立地籍簿册和数据库。

5)根据地籍管理要求,实施权属变更调查与测绘。

6)根据地籍测绘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2014[问题]

1.简述该项目界址点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仪器设备。

2.简述该项目日常地籍测量中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的主要内容。

3.根据图中所给尺寸计算办公楼的建筑面积。(列出计算过程,结果取位至0.01m2

2011[问题]

1.简述在城镇地籍数据库验收中,地籍图和宗地图应检查的内容。

2.补充完善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内业检查的内容。

3.细部测量外业检查的方法和内容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说明正确的检查方法和内容。

5.1地籍测绘

知识要点

地籍调查指依照国家的规定, 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 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 形成数据、图表、簿册等调查资料, 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

地籍调查的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数据库与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地籍测绘工作是地籍调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地籍调查分为地籍总调查和日常地籍调查。

地籍总调查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地籍调查。

日常地籍调查指因宗地设立、灭失、界址调整及其他地籍信息的变更而开展的地籍调查。

一、地籍测绘基本精度要求

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三、 界址点测量

四、地籍图测绘 

五、面积量算与汇总

六、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

知识点一、地籍测绘基本精度要求

1.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要求

1) 四等网或e级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超过 1/45000

2) 四等网或e级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2.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1)解析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精度要求见下表

5 解析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2)图解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精度要求见下表

图解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3.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地籍图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见下表

地籍图平面位置精度要求表

知识点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地籍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分为三、四等或de级和一、二级。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

已有的国家二、三、四等三角点和国家bcdegps点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已有的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gps)和一、二级城市平面控制点(gps)可直接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根据调查区域已有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情况,可采用

静态、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方法加密二级以上的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

也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等方法加密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

加密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时,应联测三个以上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点。

2.地籍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动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

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

知识点三、 界址点测量

1.界址点测量方法

1)解析法。解析法指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内外分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gps测量方法等,可根据界址点的观测环境选用不同的方法。

2)图解法。

采用标示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说明界址点位和说明权属界线走向等方式描述实地界址点的位置,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或在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扫描数字化的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

2.日常地籍测绘中的界址点测量

1)界址点的检查。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日常地籍测绘,在增设新界址点前,应利用原有宗地草图测绘数据及界址点坐标,检查原界标是否移动或丢失。

检查结果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如果对原测量数据有把握肯定是明显错误的,或经分析这是由于原测量精度低造成的,则以新测量数据为准。

2)界址点编号

未废弃的界址点使用原编号,废弃的界址点编号不应重复使用,

新增界址点点号,在地籍子区内的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

3)界址点恢复

已损毁的界标,可根据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现场采用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4)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界址测量

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时,可预先准备好放样数据,测设新界址点的位置,设立界标;

在分割双方及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也可现场先设置界标,然后解析测量界标的坐标。

知识点四、地籍图测绘

地籍图是用来说明和反映地籍调查区域内各宗地的分布、境界、位置和面积的,经过土地登记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地图,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1.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的内容包括行政区划要素、地籍要素、地形要素、数学要素和图廓要素。

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图斑界线、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含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顺序号)、地类代码、土地权利人名称、坐落地址等。

2.地籍图的测绘方法

测绘地籍图的方法有全野外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量成图和编绘法成图等。

3.宗地图制作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是以宗地为单位根据实地调查的地籍数据编绘而成。宗地图与地籍图上的内容必须统一。

宗地图的内容:①宗地所在图幅号、宗地代码;

②宗地权利人名称、宗地面积及地类号;

③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线、界址边长;

④宗地内的图斑界线、建筑物、构筑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⑤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线;

⑥相邻宗地权利人、道路、街巷名称;

⑦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⑧宗地图的制图者、制图日期、审核者、审核日期。

知识点五、面积量算与汇总

面积量算是指水平投影面积量算或椭球面面积量算。

水平投影面积的量算与汇总按照td/t 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标准执行,

椭球面面积的量算与汇总按照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标准执行。

1.面积量算的项目

县级行政区面积、乡级行政区面积、行政村面积、

地籍区面积、地籍子区面积、

宗地面积、地类图斑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等。

2. 面积量算方法

(1) 解析法。解析法是根据直接在实地量测得到的有关数据,通过计算求得土地面积的一种方法。解析法面积量算包括坐标解析法和几何图形计算法。这是目前地籍测绘普遍采取的方法。

(2) 图解法。在一定比例尺的图上(地形图、地籍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和方法,量算地块的图上面积,然后换算成实地面积的方法称为图解法。

凡是直接在图上测算面积(无论采用何种工具和方法),均属于图解法面积量算。

3. 宗地面积计算与变更

1)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坐标法或几何要素法计算宗地面积。

2)面积变更采取高精度代替低精度的原则,即用高精度的面积值取代低精度的面积值;原面积计算有误的,在确认重新量算的面积值正确后,须以新面积值取代原面积值。

3)变更前后均为解析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如原界址点坐标或界址点间距满足精度要求,则保持原宗地面积不变。

4)变更前为图解法量算的宗地面积,用变更后解析法量算的宗地面积取代原宗地面积。

5)变更前后均为图解法量算的宗地面积,两次面积量算差值满足规定限差要求的,保持原宗地面积不变;两次面积差值超限的,应查明原因,取正确值。

6)对宗地进行分割,分割后宗地面积之和与原宗地面积的差值满足规定限差要求的,将差值按分割宗地面积比例配赋到变更后的宗地面积,如差值超限,则应查明原因,取正确值。

4.面积汇总统计

面积量算完成之后,要对面积量算的有关资料加以整理、汇总。面积计算与汇总的结果均以表格的形式提供,报表的类型包括:

1)界址点成果表。内容包括界址点号、坐标。输出范围为宗地、地籍子区。

2)宗地面积计算表。内容包括界址点号、坐标、边长,以及宗地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输出范围为宗地、地籍子区。

3)宗地面积汇总表。内容包括地籍号、地类代码、面积。输出范围为地籍子区、地籍区。

4)地类面积统计表。内容包括输出范围内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统计的各类面积及汇总结果。

输出范围为地籍子区、地籍区、区()、市。

面积统计汇总是在全面完成外业调查和内业数据建库工作的基础上,以县级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各级数据汇总,数据汇总分为地市级汇总、省级汇总、全国汇总。

通过汇总获得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不重不漏的各级行政区域面积和各土地分类面积。

[$endsection$]

655294

知识点六、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

地籍总调查成果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的“三检一验”制度,

三检即:    作业员的自检、

                作业队()的互检、

                作业单位的专检

一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验收。

1.地籍总调查成果的内容

地籍总调查成果包括文字、图件、簿册和数据等。

文字资料包括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

图件资料包括地籍工作底图、地籍图、宗地图等;

簿册资料包括地籍调查外业记录手簿、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与平差资料、地籍测量原始记录、地籍调查表册、各级质量控制检查记录资料等;

2.检查验收的内容 6

土地权属调查检查验收的内容有:

1)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划分是否正确。

2)权源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合法。

3)权属调查确认的权利人、权属性质、用途、年限等信息与权源材料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4)指界手续和材料是否齐备,界址点位和界址线是否正确、有无遗漏,实地有无设立界标。

5)地籍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齐全、规范、准确,与地籍图上注记的内容是否一致,有无错漏。

6)宗地草图与实地是否相符,要素是否齐全、准确,四邻关系是否清楚、正确,注记是否清晰合理。

地籍控制测量检查验收的内容有:

1)坐标系统的选择是否符合要求。

2)控制网点布设是否合理,埋石是否符合要求。

3)起算数据是否正确、可靠。

4)施测方法是否正确,各项误差有无超限。

5)各种观测记录手簿记录数据是否齐全、规范。

6)成果精度是否符合规定。

7)资料是否齐全。

界址测量与地籍图测绘检查验收的内容有:10

1)地籍、地形要素有无错漏;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籍要素与地籍调查结果是否一致。

2)观测记录及数据是否齐全、规范。

3)界址点成果表有无错漏。

4)界址点、界址边和地物点精度是否符合规定。

5)地籍图精度是否符合规定。

6)图幅编号、坐标注记是否正确。

7)宗地号编列是否符合要求,有无重、漏。

8)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正确。

9)房屋及地类号、结构、层数、坐落地址等有无错漏。

10)图廓整饰及图幅接边是否符合要求;地籍索引图的绘制是否正确;面积量算方法及结果、分类面积汇总是否正确等。

3.检查

1)自检。自检比例为100%。

2)互检。互检的检查比例,内业为100%,外业可根据内业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但实际操作的检查比例不得低于30%,巡视检查比例不得低于70%。

3)专检。专检的检查比例,内业为100%,外业实际操作的检查比例不低于20%,巡视检查比例不低于40%;

专检除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检查全检记录、技术方案的执行情况、总结报告、工作报告等是否符合要求。

4.验收

1)验收组先进行成果抽检和质量评定。

内业随机抽检5%10%,

外业实际操作的抽检比例视内业抽检情况决定,但不得低于5%,根据抽检情况进行质量评定。

如果问题较多或较严重,质量评定为不合格的,要求作业单位整改后再申请验收。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评定为不合格,不予验收,退回整改后再申请验收:

①作业中有伪造成果行为的;

②实地界址点设定不正确比例超过5%的;

③控制网点布局严重不合理,或起算数据有错误,或控制测量主要精度指标达不到要求的;

④界址点点位中误差或间距中误差超限或误差大于2倍中误差的个数超过5%的;

⑤面积量算错误的宗地数超过5%的。

3)验收组应出具验收报告和存在问题的书面处理意见。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数据准确、结论可靠

验收报告一份交被检单位,

一份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存档。

案例样题

背景:我国某县为了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本次地籍调查工作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地类)等,按照统一的宗地编码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

同时,做好日常地籍调查及变更登记,保持地籍成果的现势性。农村地籍调查工作主要分为两项内容:一是日常土地权属调查;二是日常地籍测量。本案例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该地区日常地籍测量工作。

该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日常地籍测量,要求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宗地面积。使用勘丈法等其他方法已发证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在日常地籍测量时,采用解析法重新测量并计算宗地面积。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该地籍调查区总面积约734km2。全测区的地形类别分为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80%;丘陵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86 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主要技术依据

.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现有测绘成果资料

(1)该地区各级行政界线资料。

(2)覆盖该地区的国家四等平面控制点资料。

(3)该地区最新的1∶1万比例尺地形图。

(4)年度变更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统计台账。

(5)该地区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6)该地区城镇地籍调查的调查档案。

(7)各个时期的土地登记发证资料。

(8)其他相关资料。

.比例尺及分幅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日常地籍测量,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

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日常地籍测量

地籍图采用1∶500比例尺,图形分幅为50cm×50 cm 矩形分幅。

[问题]

1.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如何进行界址测量?

2.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包含哪些内容?

3.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有何区别?试用文字简述地籍调查工作中地籍测绘的工作流程,并简要说明每一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参考答案]

1.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如何进行界址测量?

1)界址点的检查。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日常地籍测绘。

界址点的检查方法一般有检查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或邻近地物点的距离、解析法检查界址点坐标两种。

检查结果满足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的,保留原测量数据。

2)界址点编号。日常地籍调查时,未废弃的界址点使用原编号,废弃的界址点编号不应重复使用,新增界址点点号,在地籍子区内的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

3)界址点恢复。已损毁的界标,可根据已有界址点坐标成果,现场采用放样方法恢复界址点,界址点放样的精度应符合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4)宗地分割或边界调整界址测量。

2.日常地籍测绘工作中,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包含哪些内容?

日常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变更有:界址点坐标册变更、地籍图及宗地图变更、宗地面积变更、面积汇总表及统计表变更等。

3.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有何区别?试用文字简述地籍调查工作中地籍测绘的工作流程,并简要说明每一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相同。地籍测绘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基本地籍图测绘、宗地图编制、宗地面积量算与汇总、成果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提交共七项工作。

日常地籍测绘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测绘相同

1)地籍控制测量,包括地籍首级控制测量及其加密、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项主要工作。

2)界址点测量,包括界址点位置的确认和野外界址点测量两项主要工作。

3)基本地籍图测绘,包括基本地籍图测绘和基本地籍图的编制两项主要工作。

4)宗地图编制。宗地图一般用32开、16开、8开纸,从基本地籍图上裁切获取,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1∶1000、1∶2000等。

5)宗地面积量算与汇总。

6)成果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检查、基本地籍图检查、界址点检查、宗地图检查以及面积计算检查。

7)成果整理与提交。

①技术设计书;

②地籍平面控制成果

③基本地籍图;④宗地图;

⑤界址点成果表;

⑥宗地面积计算成果和面积汇总表;

⑦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