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商品流通企业资源规划与控制

大纲要求:

理解运输系统资源规划内涵,制定运输组织决策,执行库存资源控制决策,评估库存控制绩效,提出库存控制改进措施,制定供应链环境下库存控制战略。

知识结构:

第一节 运输资源系统规划

第二节 库存资源控制

第三节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

考情分析:本章知识大部分属于原版保留内容,尤其是库存控制方面的方法部分,属于必考型知识点,亦有出大案例的可能,去年本章题目共18分,属于重点章节。

第一节 运输资源系统规划

知识点一、运输系统的构成及作用

(一)运输系统的构成

构成运输系统的要素主要有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和运输参与者。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又分为运输线路与运输节点两个要素。

(1)运输线路。运输线路是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也是运输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构成运输系统最重要的要素。在现代运输系统中,主要的运输线路有公路、铁路、航线和管道。

(2)运输节点。所谓运输节点,是指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处于运输线路上的承担货物集散、运输业务办理、运输工具保养和维修的基地与场所。

2.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是指在运输线路上用于载重货物并使其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和装置,它们是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也是运输得以完成的主要手段。

运输工具根据从事运送活动的独立程度可以分为三类:仅提供动力,不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运输工具,如铁路机车、牵引车、拖船等;没有动力,但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从动运输工具,如车皮、挂车、驳船、集装箱等;既提供动力,又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独立运输工具,如轮船、汽车、飞机等。

3.运输参与者

运输活动的主体是运输参与者,运输活动作用的对象(运输活动的客体)是货物。货物的所有者是物主或货主。运输必须由物主和运输参与者共同参与才能进行。

(1)物主。(2)承运人。承运人是指运输活动的承担者,(3)货运代理人。货运代理人是根据用户的指示,为获得代理费用而招揽货物、组织运输的人员,其本人不是承运人。(4)运输经纪人,也属于非作业中间商。

(二)运输的作用

(1)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要素。

(2)运输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

(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

知识点二、运输方式及服务选择

运输方式主要分为五种,即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方式,每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点不同,相应的适用条件也不同。根据各自方式不同的适用条件,可以进行不同的服务应用选择。

五种运输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不同的选择。表7-1和表7-2列出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主要优缺点、技术特点及其适用性,以便于比较和选择。

 

7-1

 

 

 

 

7-2

知识点三、运输组织决策

根据企业运输经营方式的不同,运输组织主要分为自营型运输组织和外包型运输组织两种形式。

(一)自营型运输组织

自营型运输是指货主自己承担货物的运输,即自备车辆,自行承担运输责任、自行从事货物的运输活动,自营运输中最普遍的形式是自有货车运输。

知识点三、运输组织决策

(1)自营型运输组织的优点。自营型组织不为公众提供服务,而是通过运输自己的原材料的产成品为自己服务。采用自营运输主要基于提升服务和降低成本的原因,这也正是自营运输的优点。提升服务。降低成本。

(2)自营型运输组织的缺点。空车回程率高。对专业货运管理技术要求高。资金占用较多。

(二)外包型运输组织

在法律上,运输服务需求者被称为发货人(托运人)、收货人,他们统称为货主;作为运输服务供给者的运输组织则被称为承运人。有时,为了同本身不拥有运输工具却以承运人身份开展运输经营的契约承运人或无船承运人相区别,这类承运人也称为实际承运人。

(1)外包型运输组织的优点。减少投资。企业运用外包运输可以减少车辆设备的投资,节省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减少管理,降低风险。企业将运输外包给其他组织,可以减少相关运输管理工作,节约劳动力的使用,降低成本,规避因投资带来的风险。

2)外包型运输组织的缺点。运输控制能力减弱。运输外包会削减企业对运输的控制能力,如果出现运输承担者不能按照货主企业的要求进行货物运输,必然影响货主企业物流正常动作程序,而自营型运输则可避免这种问题。连带经营风险。在运输外包中,货主企业与承运企业形成了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如果运输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好,或者运输服务水平降低,就会影响企业的运营及服务水平。

(三)自营与外包型运输组织的选择

当自营型运输成本低于外包运输成本,则显然自营组织决策更有利。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运量很大时,自营型运输服务会比外包型运输服务更经济些。

同时,当企业资金短缺,缺乏合适的运输管理者时适合选择外包组织决策。但有时,当企业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承运人时,这些企业就不得不在业务中进行自营型运输,

知识点四、运输路线规划与选择

运输路线是指各送货车辆向各个客户送货时所要经过的路线。运输路线合理与否对运输速度、成本、效益影响很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优化运输路线,是运输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运输路线选择的原则

1.确定目标

目标的选择是根据运输的具体要求、运输企业的实力及客观条件来定的,有以下多种目标可以选择。

(1)以效益最高为目标。(2)以成本最低为目标。(3)以路程最短为目标。(4)以吨公里最小为目标。(5)以准时性最高为目标。(6)以劳动消耗最低为目标。

2.确定运输路线的约束条件

以上目标在实现时都受到许多条件的约束,必须在满足这些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取得成本最低或吨公里最小的结果。一般运输约束条件有以下几项:

(1)路线允许通行的时间限制。(2)运输工具载重的限制。(3)运输中心的能力。(4)自然因素的限制。(5)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的限制。

(二)运输路线选择的方法

优化与选择运输路线的方法有许多种,要根据运输货物的数量、种类,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距离,交通状况,运送成本,客户对运输服务的时间要求等因素具体确定。以下是常见的选择方法:

(1)经验判断法。

(2)启发式方法。

启发式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确定目标函数。就是建立运输总成本函数,目标就是求出使总成本函数取最小值的解。求解。由于目标函数是非线性函数,所以采取先求初始解.从以后的求解过程中,顺次得到接近最小成本的方法。

启发式方法适用于下列三种情况:从问题的本质来说,尽管可以构造数学模型,但由于问题过分复杂,采用最优解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问题涉及的因素多,数学模型不能抓住问题的重要特征,如企业上层经营决策问题;即使能够利用数学模型,而在构造模型之前的准备阶段或之后的继续工作阶段不能规范化的问题。

(3)扫描法。

吉勒特( gillett)和米勒(miller)1974年提出求解车辆路线问题 。

扫描法分为两个阶段性步骤。第一阶段:利用极坐标来表示各需求点的区位,然后任取一需求点为起点,以车辆容量为分群的约束,再以该需求点为零度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顾客的扫描分群;第二阶段:依据求解旅行商问题的算法,求解各顾客群的排程。

知识点五、智能运输系统(its)

(一)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

所谓智能运输系统,就是将信息处理、通信、控制,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中。它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将服务对象的重点由以往的管理者转向道路使用者,即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道路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以减少交通堵塞,从而达到提高道路通过能力的目的。另外,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its将道路管理者、用户、交通工具及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纳入系统之中,提高了交通运输网络这个大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智能运输系统的功能及层次

(1)智能运输系统的功能:信息提供、安全服务、计收使用费和减少交通堵塞等。

(2)智能运输系统的层次。智能运输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紧密。正是因为系统庞大,其建设是逐步完成的,有时会不断建设与整体协调。具体来讲,智能运输系统包括四个层次:以监控为主体的交通工程系统——交通工程基本设施、传感器、电子设备、数据采集;初级智能交通系统一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地理信息处理;模型化智能交通系统——系统辨识、模式识别;高级智能交通系统——人工智能。

(三)智能交通系统主要产品

由于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市场的积极推动,its的服务功能越来越丰富和完善,产品也形式多样,使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使运输网络的功效得到不断的提高。以下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1)万通卡(smartcard)。 (2)电子收费系统(etc)(3)实时交通信息系统。 (4)智能汽车。 (5)自动化公路系统(a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