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第一节财政支出概念

知识点一、财政支出的概念

财政支出是指一国各级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为履行其职能所支出的资金总量。财政支出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理解:静态—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形式安排支配的资金量(指一个预算年度终了时政府所累积支出的总量;动态—各级政府自一个预算年度内持续分配预算资金的一个过程。(财政支出规模是否适度、财政支出结构安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能否充分、有效履行其职能。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相对的概念:收入是支出的来源,支出是收入的目的与归宿。若:

财政收入 > 财政支              财政盈余

财政支出 > 财政收入              财政赤字

我国的财政年度采用自然年度,即从当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财政支出反映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履行政府职能的单位也是财政会计中的核算单位,称为公共部门,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的职能机构,行政单位;一类是事业单位。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资金来源大都由财政提供,财政支出是指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的支出,并且其来源于规定范围内的财政收入。

【例题】下列关于我国的财政支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国各级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为履行其职能所支出的资金总量

b、静态财政支出是指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形式安排支配的资金量 

c、动态财政支出的指各级政府自一个预算年度内持续分配预算资金的一个过程

d、财政支出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  

e、公共部门支出为财政支出

【答案】abcd

【解析】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资金来源大都由财政提供,但不是公共部门的所有支出,财政支出是指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的支出,并且其来源于规定范围内的财政收入。

知识点二、财政支出的范围

1、界定财政支出范围的基本依据:公共性、非市场性

2、就保障对象的社会属性来看,财政支出的对象只有纯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1、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费用

(提供纯公共物品,非生产性)

包括各级权力机构、行政部门、执法部门、国家安全部门等(外延增加到执政党和参政党及群众团体的活动经费)

2、满足社会事业发展的保障费用

(混合物品,“民生财政”)

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传媒等部门的运转经费

3、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费用

(纯公共物品,自然垄断性、国家主导性)

包括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基础条件(道路、桥梁、环境工程等)和自然垄断性、国家主导性基础设施(邮政、石油、公交、供热等)

4、维护社会公平的支出费用

(关系到稳定、安全、公正等相关公共物品的提供情况)

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抚恤与救济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等

知识点三、财政支出的公平与效率

公平

1、基本含义:公平: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社会收入分配公平又包括两层含义: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机会公平要求在经济社会中, 每个人的能力、企业的能力能够在竞争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结果公平要求在经济社会中社会成果和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要合理化,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2、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的分配制度。

效率

效率实质上是指劳动生产率问题,即通过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组合与经济运行方式把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借以创造更高的劳劫生产率,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平与效率关系

1、  联系:公平是提供效率的前提;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2、矛盾:如果过分强调效率,就会对社会公平产生一定的损害;过分强调公平,可能会弱化利益的刺激作用,降低各种生产要素参与经济活动和不断创新的积极性。

3、解决方案: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调节收人分配差距过大的状况。

4、原则:要坚持公平原则;要坚持效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