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基础》第七章第一节:古汉语的形成与特点

发表时间:2018/1/17 14:39:04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第一节、古汉语的形成与特点

什么是古代汉语呢?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说的语言。它是跟现代汉语相对的名称。古人的话只能从古代留传下来的文献反映出来。因此,所谓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

所记录的语言。古人所写的文章往往脱离当时的口语,这种文章叫做“古文”,叉叫做“文言文”。我们通常所谓古代汉语就是指的这种“文言文”。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一、古汉语的形成

汉语有几万年的历史,由文字保存下来的语言材料,也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夏朝(公元前2100-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1 977年以来在河南城冈发掘出夏代文化遗址并发现了刻在陶器上的文字。“夏言”应该就是夏代的北方话。夏代的汉语,由于文献不足,现在还难以讲清是怎样一种面貌。

商朝是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二个朝代,它为以后我国的文明奠定了基础。商的都城开始在毫(今河南商丘北20公里),经过六次迁徙,最后定都于殷虚(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商定都殷虚后,形成了以殷虚话为中心的共同语。记载这种共同语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字。商代甲骨文已相当成熟,汉语的基本要素在这个时期已经奠定了。

继商朝之后是周朝,周与商属于不同的部族。周武王灭商,商、周两族人民杂居。特别是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后,周与商两族交融更为密切。周族语言被商族语言同化,周族也继承了商人创造的文字。周代金文和殷商甲骨文等都是很宝贵的材料,我们只有借助这些材料才能了解三千多年前的汉语。周王朝分封诸侯,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由于各诸侯国交往频繁,再加上商业的发展和都市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雅言”应运而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雅者,正也。雅言就是当时全国通行的语言。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活动更为频繁,人民迁徙,民族杂居,学术发达,百家争鸣,大大促进了雅言的传播和发展。经历漫长的时代留存至今的甲骨文、金文和《周易》《尚书》《涛经》《论语》《孟子》《庄子》《楚辞》等文献,是上古时期书面语的宝库。儒、道、墨、法、名、兵、农各学派的著作,语言基本一致,甚至与代表南方文化的《楚

辞》也相差无几。至此,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基本形成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采取大规模的移民和戍边措施,这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共同语的传播和使用。秦又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使书面语言得到统一。

汉代以后,先秦的经籍和诸子的著作传播渐广。书面语的规范化和经典的广泛传习,对共同语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是中原汉语向四方“辐射”的历史时期,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汉民族共同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南一带。

隋唐时期,是汉民族共同语发展的中期阶段。宋金元明时期,汉语共同语得到空前传播,取得巨大进展。元朝时出现了汉族共同语广泛传播的“四海同音”的局面。

清代中叶以后,北京音逐渐显示出它重要的地位,逐渐有人推崇北京语音,提出以北京音为共同语的正音。

根据古汉语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可以把古汉语分为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三个时期。不同的时代,语音、语法和词汇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

自周秦至两汉,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书面语,成为后世所谓的“文言”。这种书面语是以先秦时“文言”为典范性的语言。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的“文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语言的实际。大约汉代以后,“文言”和口语的距离越来越大。这是因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书面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秦汉以后,文言仍在发挥书面共同语的作用。唐代的“古文”运动,继续推进了文言书面共同语的广泛使用。唐宋以后,作为古代汉语书面共同语的文言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个文言,事实上代表了古汉语自上古至近代书面语的共同标准。

二、古汉语的特点

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言文分离。古代的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第二,行文简练。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这是因为:第一,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

少。第二,古代汉语中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如省略主语:“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左传·定公四年》)承前省略主语,实为“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如省略宾语:“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叶公好龙》)“弃”后承前省略了宾语“之”。第三,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第三,艰涩难懂。古代汉语的词法、句法与词汇和一整套虚词系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以至现代人读起来感觉估屈聱牙,艰涩难懂。

更多关注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基础》第七章知识点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基础》第六章知识点

>>>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历年出版专业资格资格考试真题大汇总

报名条件 考试科目 考试题型 考试时间



(责任编辑:gnn)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出版资格

        [VIP通关班-协议退费]

        7大课程模块 2大研发资料 准题库高端服务

        3980起

        初级 中级

        345人正在学习

      • 出版资格

        [VIP通关班-畅学]

        6大课程模块 2大研发资料 准题库高端服务

        3980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出版资格

        [零基础通关班]

        3大课程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1680

        初级 中级

        46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