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理论与实务》第四章第三节

发表时间:2017/12/12 10:56:16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第三节书刊常见差错类型与出错原因

熟悉书刊原稿和校样中常见差错类型,掌握其出错原因和规律,校对人员能有效地发现并订正校样中的差错,提高校对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书刊常见差错类型

原稿中的差错,多为作者造成,也可能因编辑工作失误产生。校样中还可能出现因排版、改版等方面的失误而造成的差错。常见的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内容差错

内容差错多种多样,校对人员要依靠其掌握的广博知识和熟练校对技能加以识别。这里仅列举几个由文字差错导致的内容差错。某些词语的用字或者形似,或者音同,或者用字相同而次序不同,若稍有不慎,用错字、颠倒字的次序、漏字、多字等,都会造成内容差错。譬如,“好儿女志在四方”错成“好儿女志在西方”。这是带有政治性的差错;“株式会社”错成“株式社会”,属于知识性差错;“致癌”错成“治癌”,属于科学性差错;“李大钊1927年就义”错成“李大钊1929年就义”,属于事实性差错;本来想写“公元209年”,却下意识地写成“公元前209年”,也是事实性差错。

(二)汉字差错

汉字差错在原稿和校样中占很大比例,包括错字、别字、多字、漏字、颠倒字,以及简化字、繁体字和异体字使用不当等。

1.错字

错字指因笔画、结构写得不正确而像字但不是字的字,又称“破体字”。常见的有增加笔画、减少笔画、错误简化部件等。

错字多见于手写稿,或者在打印的原稿、校样上以手工书写的修改文字。

在校样中极少出现错字,因为错字在计算机字库中并不存在。

不过,由于利用计算机造字很方便,如果作者书写不正确或不工整,文字录入、改版人员若未仔细查证,而是照样拼一造,就会造出错字。所以,在校样上仍可能存在错字。

2.别字

别字是指用得不当的字,即该用甲字却用了乙字,乙字即为别字。别字也是规范的汉字,只不过是被用错了地方。计算机写作普及后。别字是原稿、校样上最常见的差错类型。所以,校对时对别字现象必须特别注意。

别字可能是由于输入时的疏忽造成,也可能是对形体相近的形似字或读音相同、相近的音似字没有仔细分辨所导致。

3.草字误判、错分字、错合字

草字误判、错分字、错合字等差错多因误读书写不工整的原稿引起。

草字误判,多因原稿书写不清晰、不规范而引起。如将“千斤顶”错成“4斤顶”,“乃”错成“13”。

错分字,是指将一个字分成了两个字甚至三个字。多因左右两个或三个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台体字书写结合不紧而引起。如将“腋”字错分成“月夜”丽字,将“掰”错分成“手分手”三字。

错合字,是指将两个字组合成了一个字。在相邻两个汉字笔画都少,书写时两字又挨得较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误判。如“女生”错成“姓”、“日月”错成“明”。

4.简化字、繁体字和异体字使用不当

2013年,国务院公布了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出版物中的汉字使用应该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校样上有时会出现在简化字文本中不当夹杂使用繁体字,在繁体字文本中出现繁体字字形选用不当的错误,有时还会出现应该淘汰的异体字、1977年公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二简字”等情况,需要校对人员仔细辨别、纠正。

5.多字、漏字与颠倒字

多字是指一个词语中多出了一字,如“《黄帝内经》”错成“《黄皇帝内经》”。

漏字是指一个词语中漏掉了一字,如“扬扬得意”错成“扬得意”。

颠倒字是指两字次序颠倒,如“办法”错成“法办”,“斗争”错成“争斗”。

(三)汉语语言差错

汉语语言差错主要有误用词语、词形选用不当、误用成语、语法差错等类型。

1.误用词语

误用词语主要是混淆使用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语,或者错误使用概念意义相同但修辞色彩区别很大的词语。如“溶化”与“熔化”,不但音同形似,意义也很相近,都有固体化为液体的意思,但前者指固体溶于水或其他液体,后者指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如果将“加热后锅里的砂糖渐渐熔化了”写成“加热后锅里的砂糖渐渐溶化了”,就是混淆了这两个词的意义。再如,在提及几个犯罪分子时称“几位”,用“丘八”指称士兵等,都是十分不妥的。

2.词形选用不当

词形选用不当主要是对异形词使用了非推荐词形,如使用非推荐词形“笔划”“定货”“简炼”“身分”“帐本”,应相应改成“笔画”“订货”“简练”“身份”“账本”。

3.误用成语

误用成语主要是改变成语的用字,如把“源远流长”“意气风发”“明日黄花”误写成“渊远流长”“意气奋发”“昨日黄花”。

有时还会出现因未能理解成语的完整含义而错用。如,“这一次扑灭森林大火,解放军又一次首当其冲”,这个句子的本意是想说解放军战士“冲锋在前”,而“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显然不妥。

4.语法差错

病句是原稿、校样中常见的语法差错,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成分残缺、结构混乱、指代不明、搭配不当、不合事理,等等。此外,“的”“地”“得”的混用也很常见。这三个结构助词在现代汉语里有明确分工,不能混用。

5.不当夹杂外语词语

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因此,在汉语出版物中,除了《现代汉语词典》已经确认的字母词可以直接使用外,其他外语词语都必须翻译成汉语,外语原文可以夹注在汉译词语后面。

(四)外文、汉语拼音差错

外文和汉语拼音中,可能存在类似于汉字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差错,但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错字”会表现为字母排错,或者不同文种而形体相似的字母(如英文、俄文、希腊文字母)相混。例如,将英文小写字母l排成大写字母I或者数字1,英文q排成g或者数字9,希腊文字母“μ”错排成英文字母“u”,等等。“错分”表现为将一个单词排成两个或三个单词,例如,将“understand”排成“understand”,甚至将一个字母分成两个,如m错分成r和n,b错分成l和o。“错合”表现为将两个甚至三个单词合并成一个单词,或将两个字母合成一个,如o和l错合为d,r和n错合成m等。

除此之外,外文和汉语拼音方面有时还存在下列错误。

1.大小写差错

按照规范应该用大写字母或者小写字母的,没有相应地使用合适的字母。如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节日名、书刊名、标题名等)和每句话的首字母未大写,该小写的普通词语或者语句中间、单词中间的字母却用了大写字母;化学元素符号的大小写未按规定法则(单字母元素符号应大写;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前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字母小写),等等。

2.转行差错

行末排不下一个单词需要转行排时,或者没有按音节转行,或者转行后行末或行首只有一个字母,或者行末没有加连字符。

3.字体差错

没有按规范使用相应的字体。如正文叙述中的外文书刊名称未用斜体,物理量符号错用正体,法定计量单位符号错用斜体,等等。

4.汉语拼音分写或连写差错

汉语拼音没有根据《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以词语为单位分开写,由若干个单词构成的短语,错误地或是按字标音,或是整个短语的标音连在一起。

5.标音符号差错

外文词语的重音标记或汉语拼音的音调标记没有按照规定使用。比如,英文词语的重音误标在字母的顶上,俄文词语的重音错标在音节旁边,汉语拼音的音调标记或形体有误或未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即韵腹)上面,等等。

6.上下位置差错

这主要见于各种符号、公式,是指应该排成上标(偏右上角)或下标(偏右下角)的外文字母、数字,却与其他字母、符号同样处于平排位置,或者是应该平排的外文字母却误排成了上标、下标。

(五)标点符号用法差错

除了标点符号的错用、多用、少用之外,校样上有时还会出现标点符号格式有误的现象。

应当成对使用的引号、括号、书名号等,常出现丢失一边而不成对使用的现象。

有些外观只有微小差别的符号,如分号与冒号,比号(居中)与冒号(居下),中圆点(居中)与小数点(居下),连接号(包括外文的连字符)与下划线,大于号、小于号与单书名号,也常常混淆。中文破折号容易在中间断开而变成两个连接号,或者只有一个字的宽度。

对外文或中外文混排的书刊,要特别注意中外文标点符号的差异。例如,中文句号为“。”,英文句号为“.”;中文书名号为“《》”或“<>”.英文没有对应的符号,常以引号或排斜体表示书名;中文顿号为“、”,英文没有对应的符号,常以逗号表示停顿;中文省略号为“……”,英文省略号为“...”。在中外文混排的书刊中,一般要根据标点符号所对应的文本情况区别使用,在中文文本部分使用中文标点符号,在外文文本部分使用外文标点符号。

(六)数字用法差错

数字用法差错主要是不符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的规定。如必须使用汉字数字的地方没有使用汉字数字;同一场合出现的数字,没有遵循“同类别同形式”的原则,随意混用两种数字;省略年份中代表世纪的前两位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百分数范围时,前一个数字后未加百分号,等等。

此外,校对时还要注意数字的上标或下标位置是否正确。

(七)量和单位使用差错

量和单位使用差错主要是量和单位名称不规范,量和单位符号使用不规范,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或已废弃的单位名称。

(八)插图差错

插图容易出现的差错有:插图与呼应的文字内容相离过远,显得文图不对应;插图的序号与正文不呼应;图名与图片内容不符;图中文字有误;图注位置放错;图片在版面上的位置不符合规则,等等。

利用计算机排版时,为提高图稿的规范性,线条图大多需要重新绘制。在校样上看似与原稿相同的插图,很可能存在大量线条和文字差错,需要认真核对。有时还会因计算机软件不兼容,造成图中线条或文字丢失。

对插图部分要重点校对,必要时应局部增加校次。如果插图的专业性很强,还应安排熟悉专业的编辑对插图作专门校对、检查。

(九)表格差错

表格差错主要有内容差错和格式差错两类。

1.内容差错

内容差错一般表现为表格与正文叙述文字内容不衔接,表注文字与表格不呼应,表项数据有误,表格的序号与正文不呼应,等等。

2.格式差错

格式的差错多见于校样,如:缺少表线,表线不恰当;表中数字未恰当对齐;左右各栏文字未合理对齐;表格在版面上的位置不当,与相关的正文叙述文字离开太远,造成脱节;和合表不是从双面跨到单面排;表格转面时未按规定要求加“续表”或“表×(续)”字样,续表漏排表头,等等。

将作者提供的以word、WPS等办公文字处理软件撰写的原稿电子文件导人到计算机排版系统中后,需要对表格做大量人工处理,可能产生很多差错.需要重点校对。

(十)公式差错

原稿和校样中都容易出现的差错有公式号遗漏、重复、不连续,式中项目多余或缺漏,代人数据有误,运算差错,以字母表示的物理量缺少必要的注释说明其含义等。运算符号排版不规范,如将运算符号“∑”排成大写希腊字母“∑”。

在校样上还容易出现计算机排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差错,如上下标、正斜体差错,计算关系表达错误,公式或算式转行错误(如未在“一”“+”等处断开),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拆开转行等。

排版过程中需要对公式做大量人工操作,是差错的高发地带。校对时要将公式作为重点。

(十一)相关项目不一致

书刊中相关项目不一致,有内容上的,也有体例上的。

1.内容不一致

书刊中内容彼此相关的项目,本来是应该完全一致的,但是却互有出入,如目录条目中所列标题、页码与正文中相应标题、实际页码不一致,注码与实际注释内容不对应,书名页著录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索引标目后标的页码与该词语在正文中的实际位置不一致,书眉、中缝与正文当前页章节标题或辞书条目名称不一致,等等。

2.规格不统一

图书中各个相互有关的部分,在形式规格上应该保持统一。较常见的差错是各章节标题及正文的字体、字号不统一,标题格式不统一,图表排版格式不统一,等等。

期刊中某些部分与图书一样,也有规格统一的要求,但在校样上却互不相同。

(十二)辅文的构成或格式不规范

书刊的某些辅文,其构成成分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成分缺失,就不符合规范。校样中常见的这类差错有:扉页必须提供的书名、作者名、出版者名(及出版地)等信息不准确或不齐全;版本记录页未按规定排放在扉页的背面,必须提供的版权说明、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等信息不准确或不齐全;序、跋中指示性文字与实际情况不呼应,等等。

书刊著录参考文献的格式不符合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也是常见的差错。

(十三)其他格式差错

除了上述各种差错之外,书刊校样的排版格式常常还会出现其他一些差错,如:较长的标题转行时将词义割裂开,不该留的行空、字空未能消除,注释的字号、字体未能与正文明显区分,等等。

二、查改文字差错的方法和技巧

从校对的角度看,要消除校样中的文字差错,除了必须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外,还要从掌握文字的出错规律人手,善于认识和消除文字差错。

(一)联系字义、字音辨别字形

校对时首先接触的是字形,要判断正误的也大多是字形,而汉字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索,互不可分。因此,联系字义或字音往往有助于辨别字形的正确与否。

1.联系字义区别字形

有许多汉字字形相近、字音相同或相近,如果一时记不清字形的区别,就可以联系字义来判断。如“浆液”的“浆”与“船桨”的“桨”,前者是液体,所以下面从“水”;后者是木头做的.所以下面从“木”。

2.联系字音辨别字形

在辨别汉字的字形时,字音也可提供很大帮助,因为人们正是凭借声音来感知、传递语言信息的。有许多词语,人们往往只记得它们的读音,而对其中一个或两个字的字形一时把握不定,这时就可借助字音来辨别字形。

(1)借助声母

这是根据字音的声母来判断字形正误。如“今”和“令”作偏旁的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根据声母来判断,凡声母是“l”的都是“令”旁,如“苓”“龄”等,其他声母的字都是“今”旁,如“芩”“吟”等。

(2)借助韵母

这是根据字音的韵母来判断字形正误。如以“舀”和“自”作偏旁的两类字.凡韵母是“ao”的都带有“舀”,如“稻”“滔”“蹈”等,其他韵母的字都应是“臽”,如“馅”“掐”“焰”等。

(3)把握正确读音

这是根据汉字的正确读音来判断字形正误。如“刚愎自用”,有人把“愎(bi)”读作“腹(fu)”,那么在原稿里就很可能写成“刚腹自用”。如果校对人员正确掌握了词语的读音,马上就能发现差错。

(二)善作联想思维

联想在校对中极为常见,因为在校对时要经常比较,就必须动用联想思维。常用的联想方法有以下四类。

1.相似联想

这主要用于辨别具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如用“形似比较”联想判断“历-厉”“人-人”“贪一贫”等字的正误;用“音似比较”联想判断“而-尔’’“碧-壁”“沙-纱”等字的正误。

汉字中有许多形似字,而不同种类的外文字母也有形体相似的,极易用错。校对人员也要运用相似联想方法来正确判断。

相似联想是校对工作中最重要、最常用的联想方法。校对改正的文字差错和质量检查发现的遗留文字差错中,形似字差错、同音字差错、近义词差错占有很大比例。校对人员积累的这类知识越丰富,对消灭文字差错就越有利。

在校读某些文字时,校对人员的大脑里能够联想起相近似的几个字形,视觉上立即起感应作用。这就是“错字敏感性”,是校对人员不可缺少的反应能力。

2.接近联想

这主要用于辨别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如校核有关历史年代,应考虑时间接近,譬如,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运动等。

3.对比联想

这主要用于辨别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如对“上-下”“内-外”“左-右”“高-低”“好-坏”“是-非”“快-慢”“善-恶”“爱-恨”等字即可这样处理。

4.关系联想

这主要用于辨别两种或更多种存在一定关系的事物。因果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都可以形成联想。如究竟是“高粱”还是“高梁”,便可以通过联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判断:“粱”和“粱”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上部表声,下部表义,联想到下部义符的意义,便能确定“米”字底的“粱”才可用于作为粮食的“高粱”。

(三)留心四角相同而中间不同的字

四角相同的字,如“赢一赢”“竞一竟”等,最容易出错,原因是它们太相似了。究竟是“赢政”(即秦始皇)还是“赢政”,校对者必须定睛细看.并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文化常识,才能正确辨认。

(四)善于辨识潦草字

凡书写不工整、模糊难辨的字都称为“潦草字”。它们大多是不规范的草体。校对者要借助自己的汉语基础知识和书法知识,才能正确辨识潦草字并消灭因原稿、校样上书写潦草而造成的排版、改版差错。遇到辨识难度大的潦草字,请作者确认十分必要。

(五)勤查工具书和有关规范

校对人员在看到自己不认识的字时,应该多查阅有关的语言文字工具书来判别其是非,切忌想当然地把错字作为冷僻字,或把冷僻字作为错字。当遇到计算机常用字库中没有的手写生僻字需要造字时,应从权威工具书中查明并确认该字的字形和字义,再参照工具书中的字形造字,防止将错字当成生僻字造字,酿成差错。

在判断一个字是否为别字时,也宜多查权威工具书而不能想当然。实践证明,“想当然”往往会导致出错。

此外,在原稿和校样中,往往有部分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较混乱,不合规范。校对人员在遇到问题时,应该查阅有关的规范文件,向编辑提出如何使其规范的建设性意见。

(六)大胆质疑

为了保证书刊质量,防止原稿上的差错遗留到书刊成品中,校对人员如发现或怀疑原稿上存在错漏和问题,并从《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常用工具书中进行必要的查证后,应该积极、大胆地用铅笔在校样上提出疑问或填写“原稿疑问单”。校对结束后,由责任校对把校样上的所有质疑汇总提交责任编辑处理,并跟踪检查责任编辑的处理结果。

更多关注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理论与实务》第四章知识点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知识点

>>>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历年出版专业资格资格考试真题大汇总

报名条件 考试科目 考试题型 考试时间



(责任编辑:gnn)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出版资格

        [VIP通关班-协议退费]

        7大课程模块 2大研发资料 准题库高端服务

        3980起

        初级 中级

        345人正在学习

      • 出版资格

        [VIP通关班-畅学]

        6大课程模块 2大研发资料 准题库高端服务

        3980

        初级 中级

        545人正在学习

      • 出版资格

        [零基础通关班]

        3大课程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1680

        初级 中级

        46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