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吉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2010/4/23 17:40:00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吉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近日相继有考生来电询问,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的情况,我们从相关单位获悉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的相关消息。

按照中央部署,吉林省从2008年3月开始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经过宣传发动、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公示等组织程序,125名考生脱颖而出。培训后于2008年9月分赴吉林省51个县(市、区)121个乡(镇、街)125个村任职。那么一年以后,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如何?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农委、省人保厅,选取部分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了解。    经过一年多的任职实践,首批大学生“村官”工作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也使这项全新的人才培养制度焕发出了极大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非常满意,一致要求能够选派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首批大学生“村官”任职工作,为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在新形势下对指导农村工作增强了信心,被调查的县(市、区)、乡(镇、街)、村领导干部100%都希望以后能派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特别是受益的村希望这批大学生村官调走之后能再连续给派新的大学生,没有派到村更是希望尽快派到。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了新思路、新观念,给村级班子增添了活力,对改变传统的村级工作方式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也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承认和认可,改变了社会上一直对新一代独生子女怕脏怕苦怕累、知识多架子大而派不上用场的普遍认识和看法。实践证明,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这项全新的干部战略非常重要、非常有效,是时代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是,大学生“村官”虽然工作和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工作热情却很高涨。很多村集体经济不发达,村部简陋,没有居住和做饭条件,冬季取暖条件更不具备,对选派的大学生“村官”生活上安置较为困难。为此,一些大学生被安置在乡镇和街道居住,生活困难解决了,但工作却很不方便,每天到村里上下班要走很远的路程,交通条件也不便利。尽管生活艰苦,工作条件不好,但大学生“村官”们能够用最积极的心态、最乐观的精神克服很多困难为村里工作,为农民办实事,表现出新一代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革命工作热情。

但在调查中,大学生“村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镀金思想较为浓厚,大多数没有在村里长期干一番大事业的思想打算。按照组织部门的工作要求和聘任期限,首批大学生“村官”从2008年9月1日起至2010年8月31日止,在村服务期为两年,两年期满后,各级党政机关编制出现空缺时,择优录用为公务员或聘用到事业单位,对想在村里干一番长期性大事业的大学生“村官”没有明确的鼓励性政策规定。因此,多数大学生“村官”的内心想法基本都是按照2年合同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力争做好村“两委”领导的协助性工作,积极表现自己,严格遵守12项聘用合同规定的解除条款,小心翼翼工作,做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把自己到村任职作为一种过渡性锻炼,为两年后当公务员而安全镀金。把当“村官”作为跳板,作为走捷径的工具,短期行为较严重,没有树立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为农民致富而工作的长远设计和打算。

二是大学生“村官”缺乏农村工作经验,难以独立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很多从小生活在城市,家在农村的也是一直读书,对农村的生产生活同样了解的很少,他们普遍缺乏的是农村实际生产生活经验,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也不够了解,因此,工作表现多为被动性,热情足经验少,课堂和书本上的管理知识和农村实践一时还结合不上,没有村领导的亲自指导很难独立开展工作。

三是大学生“村官”职务定位不准确,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的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是村两委领导助理,职责基本都是协助性的工作。工作是配合,没有自主权,也不用负任何责任,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标准上要求不高,以认真配合好,不出差错为原则,从感情上让村领导和农民群众满意为目的,这种临时性工作职责,使新一代大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知识、新技术得不到主动性、高效性的传播和推广。 2010年公务员考试一次通过,更多详情 点击下载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