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9导游资格考试《导游业务》第八章导游讲解技能

发表时间:2019/9/24 15:09:32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第八章导游讲解技能

导游讲解技能是导游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导游人员要做好导游讲解,除了要注意讲解内容的知识性、真实性、思想性和健康性之外,还要注意导游讲解的方式、方法。在这方面,许多导游人员在实践中已经总结和提炼出不少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导游讲解应遵循的原则与要求

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璀璨的自然、人文景观为题材,以兴趣爱好不同、审美情趣各异的游客为对象,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组织,用口头语言进行一种意境的再创造。导游讲解不仅涉及语言的有效表达,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进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即通过导游人员的智力创造出一件件满足游客需要又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品——一篇篇导游词,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对游客进行的面对面的讲解,其目的是满足游客求知、求奇、求新、求异、求美的欲望。导游讲解应具有如下属性:

(一)思想性

思想性即政治倾向性。导游讲解主要是向游客介绍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然而任何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都是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的产物,所以导游讲解不可能超越这种背景来进行。社会主义国家的导游人员是这样,资本主义国家的导游人员也是如此。不同的是,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导游讲解所反映的思想性不同。在中国,导游讲解的思想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的政治倾向性。导游人员要自觉地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贯穿于导游讲解的全过程,无论是景观介绍.还是同游客交谈或专题讲解,都要充满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忱,将祖国的形象、荣誉,民族的尊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融入导游讲解之中。二是在讲解内容上的健康性。导游人员在知识的猎取,资料的整理、加工,导游词的构思和编写上都应具有敏锐的思想鉴别能力,要判明是非,识别善恶,分清荣辱,以保证导游讲解内容的健康无害。

(二)知识性

知识性是导游讲解的基本属性。导游讲解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知识,帮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人和事,以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求异的需要。要做好上述工作,导游讲解不仅在内容上要充实,符合客观实际,有根有据,而且在条理上要清楚,语言上要通俗,易为游客理解和接受,既不能空洞无物,又不能杂乱无章,否则,导游讲解的知识性就要大打折扣。导游讲解除了景点景观的介绍之外,还包括与游客的交谈、对游客问询的回答以及专题讲解,它们都是知识传播的渠道。所以,导游人员既要注重景点景观的介绍,也要重视其他知识的讲解。

(三)情感性

导游讲解既是知识的传播,又是情感的交流。导游人员在向游客进行导游讲解时,要使自己的讲解充满热情、激情、真情和豪情。“情”是导游的精髓,“情真意自深”。只有导游人员在讲解时投入热情、激情和真情,讲解才能对游客产生感染力,才能引发游客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导游讲解的情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讲解景观、事物的情感。导游人员对景观、事物、问题讲解感情的投入,即触景生情、叙事热情、答问有情,不仅有助于减轻知识传播的单调和枯燥,而且会使讲解富有人情味,易于引起游客的心理反应,以致使游客产生与导游人员在景与事上的情感交融,从而为导游讲解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础。二是对游客的情感,即对游客的关怀。导游人员的导游讲解要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即根据不同游客的不同需要和游客在聆听导游讲解时的行为表现,适时地调整讲解的内容和方法,使游客感到这

样的讲解符合自己的需要,从而对导游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

导游讲解情感性的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它们都以导游人员的感情投入为前提。导游讲解不是导游人员向游客进行的单方面知识的传播,而是一种双向的感情交流。这也是导游讲解同课堂讲授、社会公共媒体传播的根本不同之处。

(四)艺术性

艺术性是指通过形象反映事物、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程度。导游讲解同导游带团一样,也应讲究艺术。艺术水准越高,导游讲解的效果也越好。导游讲解艺术性的最高境界应是有味,即美味、原味、多昧、回味。为此,导游人员的讲解不能照本宣科,过于浅白,一览无遗,不留余味,而应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引人人胜,回味无穷。例如,对某些景观的讲解采取引而不发的形式,逐步将游客导人一种审美的境界,使游客与导游人员一道进入审美的氛围中,寻味而得之;对另一些景观则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以“实”为主,以“虚”为辅,以“虚”烘托“实”的情节,为“实”服务,引发游客的联翩遐想,网昧多多。这就是导游讲解中要努力实现的艺术性,即“言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情尽而味不尽”。

二、导游讲解应遵循的原则

导游讲解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因而在实践中导游讲解的方式、方法可谓千差万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导游人员在讲解中可以异想天开,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相反,无论何种导游讲解方式、方法的创造,或导游讲解艺术的创造,都必须符合导游讲解的基本规律,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以客观实际为依据的原则

客观实际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在导游活动中,它包括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和社会存在,其中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前者如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工艺美术等,后者如社会制度、方针政策、居民对游客的态度等。导游人员在导游词的编排或导游讲解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必须立足于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进行构思,进行联想,这样的导游讲解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引起游客视觉、听觉和行为上的互动。

立足于客观实际,一是在导游讲解的内容上无论采取何种艺术形式,都要真实地反映实际,要将事物的本来面目、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应讲错,更不能歪曲,尤其是涉及政治、政策、宗教、人物评价、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导游讲解更不能信口开河,胡乱解释。二是在导游讲解艺术的创造上不得脱离实际。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导游人员在讲解中应结合具体事物采用或创造与其相适应的方式、方法,以渲染讲解的情节,活跃讲解的气氛,使讲解多彩多姿,生动活泼,、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指导游讲解要从游客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不同游客由于文化层次不同,其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审美情趣和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导游人员在讲解中应根据这种不同予以区别对待。导游讲解要从游客的实际出发,最重要的是从游客的文化层次出发,因为游客受教育程度往往同其兴趣爱好、对知识的追求程度、审美观念的强弱以及对旅游目的地情况了解的多少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文化层次高的游客比较注重导游讲解的质量,对目的地情况比较了解,希望获取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审美观念也比较强,文化层次低的游客则相反。例如,某导游员讲解清东陵不下上千次,可每次讲解都不尽相同。对机关公务人员,其讲解以正史为主,讲康熙皇帝的廉洁治吏,评雍正王朝的功过是非;对普通百姓旅游团,则结合影视剧题材为“因下嫁小叔子多尔衮而无颜葬人皇家陵寝”的孝庄皇后正名,为“砍去丽妃手脚装入瓦罐”的慈禧平反;而对小朋友,“还珠格格其人…香妃的故事”便成了讲解的主要内容。(引自:王学华旅游讲解不妨因人而异[N].中国旅游报,2007-6-22)总之,导游讲解的针对性越强,导游讲解的效果也越好,也越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三)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是指导游讲解要根据讲解时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即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导游讲解贵在灵活,妙在变化。这是因为导游讲解的对象——游客的个性特征差别很大,景点、景观千姿百态,气候、自然条件千变万化,游览时的气氛、游客的情绪也变化多端。这些差异和变化要求导游人员的讲解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应根据讲解的对象、景物、时间、地点和游客的期望、情绪等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讲解的内容、讲解的方式和方法,使之适应不同的情况和变化的需要。实际上,世界上既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旅游,也不应有两

次完全相同的导游讲解。例如,某导游员带领一外国旅游团在上海豫园九曲桥旁向他们介绍湖心亭的建筑特点和中国民间风俗时,忽然传来清脆的唢呐声,随后见到4名穿着民族服装的人抬着一顶花轿随着唢呐声在翩翩起舞,该团游客纷纷转头观看,这位导游员明白了游客们的兴趣已发生了转移,于是就顺水推舟,干脆领着他们来到花轿旁,说:“各位来宾,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的士’,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时远不如它那么漂亮。”随后介绍了中国古代青年男女结婚前男方用这样的花轿将女方抬回的风俗。一位游客拍着该导游员的肩膀说:“你真了不起,简单的一席话使我们了解了中国民间风俗的一个侧面。”

三、导游讲解的基本要求

导游讲解是为有效地传播知识、巧妙地联络感情服务的。导游人员讲解的知识一方面要为游客所了解,另一方面又能对游客发挥一定的作用或影响,使之在心理上或行为上产生反应,做出认同,在情感上与导游人员趋于一致。为达此目的,导游讲解艺术要满足如下要求。

(一)准确性

准确性是导游讲解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导游人员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使自己盼讲解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无论叙事还是论虚都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既不能空洞无物,又不能胡编乱造,对事物既不能过分地夸大或缩小,也不能张冠李戴、模棱两可。否则,不仅会给游客造成错觉和误导,而且也会给自己的形象带来损害,使游客对导游人员产生不信任之感。导游讲解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事实要准确

导游人员无论是叙事还是描景,都应尊重事实,反映事实,以事实为依据。对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事物的变化过程、主要特征,历史典故、名人逸事及对事物的评价等都应以事实为依据,不可凭空臆造。

2.道理要讲透

道理即理由,也就是事物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根由。要把道理讲透,导游人员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把握事物的本质以及引起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例如,在“景德镇古窑瓷厂导游词”中是这样讲述柴窑的:

只有景德镇才有的柴窑就在这座古朴的屋子里。请大家留意一下那根烟囱,它的顶部不是圆形,而是钢笔尖形。为什幺呢?有专家讲是为了减少风力对烟囱抽力的影响,使烟囱抽力不会时大时小,比较均匀。

柴窑又称镇窑,是古代制瓷重要而又关键的设备。这些柴窑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它以松柴为原料,是烧制某些特色传统瓷,尤其是颜色釉瓷最合适的窑炉。柴窑长达l8米,呈长锥形,犹如俯卧的半个蛋壳。尾部直接砌筑高约21米、壁厚80~ 90毫米的薄壁烟囱。令人费解的是烟囱砌接泥缝呈8。的倾斜,这又与普通烟囱两样,为什么呢?原来8。的倾斜可以大大增强烟囱的牢固度。

柴窑是景德镇瓷工智慧的结晶,它综合运用了热工学、力学、材料学等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容量大,一次可装烧8·15吨日用瓷;烧制的品种多,以颜色釉为例,一窑能够同时烧制出100多种成色离奇的瓷器;它效率高,烧1千克瓷器仅耗松柴2—2.4千克。、(《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229—230页)

这段关于柴窑的导游词,讲述了柴窑在建造上同其他瓷窑的两点不同之处及其原因,然后对柴窑做出了评价,说明它的优异之处,有根有据,有比较有鉴别,令人信服。

3.条理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前后呼应,合乎逻辑

导游讲解不仅要使游客听得清,而且要昕得懂。要听懂,除了语言要通俗外,讲解的内容也要脉络清晰,使游客的思维能与导游人员讲解的顺序同步跟进。若导游人员的讲解杂乱无章,游客必然会莫明其妙,一头雾水,导游讲解也就失去了其准确性。例如,请看下面关于长白山的几段导游词是多么清晰。

长白山引人入胜之处是它那绚丽多姿的垂直景观。其特色在于我们从山脚下到山顶上虽然只有不足100公里的行程,却可观赏到欧亚大陆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植物生长变化的垂直景观,领略到从温带到寒带的不同自然景观,如同走了半个世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生物呈现明显带状分布,上下相差悬殊,景观变化无穷。

海拔1200米以下,地势平缓,气候温和,是针阔叶混交林带,生长着红松、柞树、椴树、水曲柳、黄菠萝、春榆等。树高数十米的长白赤松,树干挺拔,修长妩媚,顸部呈伞状,树冠下部的枝条稍向下伸展,颇似迎宾手臂,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人们称之为“美人松”。在这些原始密林深处,生长着许多名贵中药材。请你注意观察,如幸运还会发现一棵人参或天麻呢。

海拔1800米以下,土层较薄,气温冷湿,常年云遮雾罩,是针叶林带。这里生长着苍松翠柏,无一杂树。云松、冷杉、落叶松的尖塔形树冠格外俊秀美丽。在森林中,阴暗潮湿处是苔藓最适宜生长的地方。你如果有机会,请千万要体会一下在这种绿色天然地毯上散步的乐趣。

海拔2000米以下是清一色的岳桦林。这里地形坡度陡,土层瘠薄,气温低,降水量大,风力强劲,年八级以上大风日达200天以上。因而这些岳桦树枝常随风向南倾斜,形成特殊的旗形树冠,分枝和树叶主要长在主干背风的一侧。这些岳桦林,树干扭曲变形,树皮则一层层被风撕裂,使人为它们的那种百折不挠、顽强生息的韧劲所感动。

2000米以上一直到山顶,则是高山苔原带。这里没有树木,只有绿茵茵的苔藓和贴着地的杜鹃灌木丛,恰如天然地毯一般。

有人说,长白山春看金达莱(杜鹃花)一片殷红;夏赏云雾松涛,一片绿色海洋:秋现金色白桦,枫树红叶加苍松翠柏,五色斑斓;冬看银装素裹,好比广寒仙境。(《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121~ 123页)

这几段导游词不仅将长白山的自然风貌叙述得头头是道,层次分明,脉络十分清晰,而且也实实在在,按照海拔高度,不急不缓,娓娓道来,既没有跌宕起伏,又没有人为的雕琢。语言叙述既通俗生动,又鲜明流畅,给人清新质朴之感,

(二)鲜明性

鲜明性是指导游人员在讲解中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要分明,观点要明确,毫不含糊。导游讲解的鲜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导游人员的讲解在涉及人、物、事时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爱憎分明的情感。例如:

孔子的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是艰苦卓绝、激励奋发的一生.是春风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书立说、济时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躯体虽已灰飞烟灭,但他的思想,却潜入每个东方人的。灵。他熔铸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和品格。孔子的形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形象,儒家思想是华夏文化的代表,是一种无比的凝聚力。(《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236~ 237页)

这段导游词首先用精确的语言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然后对孔子的形象和思想做出了观点鲜明的评价,不仅凸显出导游人员对孔子的崇敬之情,而且代表了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其次,导游讲解要突出重点。重点的内容要多讲、详讲,给游客以较深的印象,也使主题显得更加鲜明。突出重点的方法要求导游人员要善于抓住事物本质特征或主要特征,对能反映事物主要特征的景观要多讲,对于能反映问题核心的内容要细讲。例如,讲黄山,就要结合代表性的景观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四绝及其成因讲深讲透。

(三)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导游讲解要有活力,能对游客产生感染作用。要使导游讲解具有生动性,除了语言上的活泼、风趣、幽默之外,导游人员还应该:第一要熟悉讲解的内容,善于将掌握的导游素材和自己的体验、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巧妙的组织安排,使之既层次分明,有轻有重,层层递进,高潮迭起,又不乏新奇、新颖之处。第二要结合景观和讲述的问题善于利用中外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民间传说等。当然,这种旁征博引不宜过多,但恰到好处地引用或穿插不仅

有助于加强讲解的力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活跃气氛给游客留有回味的空间。第三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它要求导游人员不要拘泥于现有的导游词,而应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来思考问题,说明问题,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使自己的讲解充满新鲜感,既新颖又不离题,既活泼又不失真,既风趣又不平庸。

(四)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导游讲解在方式上、结构上和技巧上采用多种形式。它要求导游人员在讲解时不能干人一面、干篇一律,死板、老套,而要根据游客、景物、时空条件富于变化。在讲解方式上,可采用陈述式,也可采用问答式;在结构上可采用直叙、倒叙,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在技巧上可采用触景生情法、由点及面法,也可采用虚实结合法或制造悬念法等。

第二节导游讲解的方式和方法

导游讲解的方式、方法是导游讲解艺术的具体体现。为了使导游讲解能吸引游客,达到传播知识、联络感情、满足游客需要的目的,导游人员必须讲究讲解的方式和方法。

我国导游人员在长期的导游实践中不仅积累和总结了不少导游讲解的方式和方法,而且在运用之中还在不断地予以完善和丰富。现将导游讲解中一些常用的方式、方法分述如下。

一、导游讲解的方式

导游讲解方式是指导游人员向游客进行景物介绍所采取的形式。导游讲解主要分为面上讲解、线上讲解、点上讲解和即兴讲解。在这几种类型的讲解中,导游人员采取的讲解方式主要有陈述式和问答式两种。

(一)陈述式

陈述式是按照先后顺序、因果关系,对景物进行的有条有理的讲解方式。从讲解的连续性出发,这种形式的讲解分为系统讲解和分段讲解;从讲解的方式出发,分为直叙、倒叙和夹叙夹议;从讲解内容详简程度出发,分为简述和详述。

1.系统讲解

系统讲解是指对景点或事物进行的全面讲解。它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事物或内容较单一、规模较小的景点,以及系统性较强的展览馆、博物馆。前者如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后者如西安碑林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系统讲解是导游讲解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运用得比较多的讲解方式。它的优点是能使游客对景点或参观点的概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其不足之处是形式较单一,讲起来比较枯燥,难以使游客产生兴趣和共鸣。

2.分段讲解

分段讲解是根据景点布局,按照游览线路顺序将景点分成前后衔接的若干部分而进行的导游讲解。首先,在景点人口处的示意图前对景点的概况如修建年代、历史沿革、占地面积、构成部分、主要特征与价值等进行简要介绍,目的是使游客对该景点的概况有一个初步了解,诱使他们产生“一睹为快”的兴趣,同时也为下面各部分的讲解做好铺垫。概况介绍完后,便带领游客按游览线路对各部分进行逐一讲解。各部分的讲解要重点突出其主要内容或主要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联,使之环环相扣,以形成游客对该景点的整体认识。

分段讲解也是导游讲解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适用于范围较大或范围虽然不大但功能划分较细的景区、景点,如故宫、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杭州西湖、上海豫园等。它的优点是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即将讲解与游览穿插,便于导游人员在讲解中借题发挥,穿插一些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因而能活跃气氛。不足之处是由于范围较大,景观较多游客活动空间也大,因而,除了部分“忠实”游客能围绕在导游人员周围之外,导游讲解很难集中所有游客的注意力。

3.直叙

直叙是根据事物的发展逻辑或景观的位置、年代、规模、成因逐步展开、逐步深入的一种讲解形式。例如,黄果树瀑布,先介绍其地理位置、再介绍其规模和壮观的景色,然后逐一介绍景观,最后引用一首诗作小结。(详见《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355,360页)这种讲解的优点是顺理成章,讲解的逻辑与事物的发展逻辑基本一致,易于为游客所理解。不足之处是比较枯燥、单调。

4.倒叙

倒叙与直叙相反,是先讲事物或景观的结论性见解,然后再逐步分叙的讲解形式。例如,游览漓江时,先讲“漓江”二字的含义及两岸风光秀美的特征(奇峰林立、碧水萦回、百里画廊),然后按照旅游线路在介绍各个景区、景点的同时分叙其美景。(详见《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318~339页)这种讲解形式的优点是:先给游客介绍景区的主要特征,可起到先声夺人、引人人胜的作用,然后循序渐进地分叙,可使游客逐步领略和体会其内涵。

不足之处是对于某些事物或景点,尤其是理性较强的事物,一开始导游讲解显得抽象,游客难以理解。

5.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在直叙的基础上将介绍与议论相结合的讲解形式。例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上海外滩。它北起外白渡桥,南抵延安东路,全长1.5公里,是上海的象征和脸面。凡到上海来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每每来到美丽的外滩,面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百舸争流的浦江风光,无不流连忘返。这是因为上海的外滩有其独有的魅力,说个比喻,它是一本内涵丰富、不忍释手的书。请各位嘉宾随着我一起来品味、“阅读”吧!

外滩,是一本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工艺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滩千姿百态、巍峨参差的建筑群落,是整个上海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群之一。它弹奏着城市的旋律和乐章,谱写着城市的五光十色,万千气象。在这一条上海南北轴心线上有巴洛克风格的工部局大楼(今市政工程局),这是上海最先采用钢窗的建筑;有古典折中主义色彩的海关大楼(令海关),入口处是典型的希腊多立克式门厅;有仿英国文艺复兴建筑的怡和洋行(今外贸局);有19世纪未美国近代高层建筑风格的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北楼),其东部屋顶用紫铜饰面,四方攒尖顶"A”形平面,处理简洁。

在这条轴线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仿古典式的圆顶建筑物,过去为著名的汇丰银行大楼。这是中国近代最壮观的银行建筑,建于1925年。大楼高5层,加上中部隆起的圆拱形大屋顶2层,共为7层。整座建筑以正门和圆顶建成的纵线为轴,两边严格对称,形成四平八稳之势。柱廊为夏奥尼克式,3层大门则为罗马式石拱券,给人以坚定稳重之感。5层圆顶以上为希腊式。整幢建筑气势宏伟,室内装饰极为考究。‘当时这座建筑曾被英国人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讲究的建筑”。前不久它还是上海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

外滩的25幢建筑风格多样,巍峨壮观,都蕴含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今天,上海已从巴洛克的音符中走了出来,新上海的乐章在激荡。上海的城市天际线,无论是黄浦江畔,还是都市中。区,一大批新颖别致具有现代气息和世界先进风范的建筑群拔地而起,在新上海的上空汇成一支昂扬向上的“新世界交响曲”。

外滩,是一部近百年历史的历史书……

外滩,是一本歌颂改革开放的报告书……(《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149一153页)

上述几段文字是对上海外滩建筑群的历史、风格、特点的介绍,但是导游员并未停留在简单的介绍上,而是将自己的看法穿插在其中,并以这些看法来统领外滩的介绍,较好地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

夹叙夹议的讲解形式的优点是:在介绍景点的同时适当地加以引申,能给游客以指导和启示作用,并且,导游人员也能借景物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足之处是并非所有的景点都能较好地运用这种讲解形式。

总之,陈述式是导游讲解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形式,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可以运用此种讲解形式。并且,导游人员运用这一形式能将景物的来龙去脉、规模特点讲全讲清。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导游人员单方面讲,游客被动地听,因而游客缺乏参与的热情,容易疲劳。

(二)问答式

问答式是采用发问和回答进行导游讲解的形式。它一般适用于沿途讲解和同游客交谈,但在某些景点讲解中也常用到。问答式分为“自问自答…我问客答”和“客问我答”三种形式。

1.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是导游人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的导游讲解形式。导游人员提出问题之后,应作适当停顿,给游客留下思索的空间,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思考,然后由导游人员针对问题进行解答或讲解。例如: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1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我们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俑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l、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就来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437·438页)

2.我问客答

我问客答是由导游人员提出问题,游客回答的讲解形式。采用此种形式,导游人员的问题要恰当,估计游客有可能答对。在游客的回答中,导游人员可作适当诱导,但不要强迫游客回答,以免弄巧成拙,使游客尴尬或不愉快。不管游客是否答对,导游人员都应予以鼓励。例如,在参观曲阜孔府时,导游人员可以这样设问:

“孔子是什么时代的哪国人?”

“他是古代中国人。”

“不,他是春秋战国时的山东人。”

“凯利先生,你答得很接近。”导游人员鼓励地说。

“呵,不对,那个时候不叫山东,叫什么齐鲁,”贝丝小姐补充说。

“贝丝小姐又说对了一部分。准确地说,孔子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

随后,导游人员还可进一步提问,如孔子的名字叫什么,等等。

3.客问我答

客问我答是由游客提出问题,导游人员进行解答的讲解形式。游客对某一景点或事物提问是一种求知的表现,导游人员应当认真倾听,予以鼓励,既不要因游客所提问题幼稚而笑话他们,也不应对其问题置若罔闻,表现得很不耐烦。对能解答的应尽量解答,不能解答的则表示歉意。这样,更能表现导游人员的诚实可信。但是,导游人员必须注意:一是不要让与讲解内容无关的问题冲击了导游讲解,对无关的问题可告诉游客事后予以答复;二是要将游客所提的与讲解内容有关问题的解答与讲解结合起来,适当展开;三是对不能回答的问题要加强针对性的学习,并研究游客提问的一般规律,从中总结出一套相应的“客问我答”的导游讲解技巧。

问答式导游讲解方法的优点是能将游客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吸引到导游活动中来,调动了游客参与的积极性,不仅活跃了导游讲解的气氛,而且促进了游客同导游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思想交流。其不足之处是导游人员的讲解常常被游客的问题所打断,讲解的思路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因此,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导游讲解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腹案准备。

二、导游讲解的方法

导游讲解方法是为了加强讲解的力度,增加对游客的感染力和活跃讲解气氛而采用的讲解技巧。它是导游讲解艺术的具体体现。为了使自己成为游客的注意中心并将他们吸引在自己周围,导游人员必须学习和善于运用导游讲解方法,因势利导,对不同层次的游客施加相应的影响,使游客、导游人员之间达到心灵上的默契,使每位游客的需要得到合理的满足,将旅游活动变得轻松愉快。

(一)概述法

概述法是对景点的景物布局、特色等基本情况进行轮廓性介绍的方法。它通常适用于较大的景点游览之前在人口处示意图前进行的讲解,如故宫太和门侧的“平面布局图”、颐和园东宫门内的“示意图”等。导游人员一面在图上指点,一面进行景点概貌的讲述,使游客对景点有一个整体认识,为随后对景点各部分的游览和导游人员对景观的讲述进行铺垫。这种概述通常包括景点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面积、景物布局、主要特色、游览路线、集合地点等。例如:

各位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颐和园参观游览。(导游人员站在颐和园示意图前)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0多公里,是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它始建于1750年,当时的中国清朝正值盛世时期,执掌朝政的是清王朝第四个皇帝乾隆,他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耗费大量国库银两,以“兴修水利”和“为母祝寿”之名,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这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御园“清漪园”。1860年它与圆明园一起,被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皇太后又将其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总面积的3/4。园内有大小建筑3000余间,约7万平方米。园林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即朝政办公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

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东宫门进,首先进入朝政办公区,然后绕过仁寿殿,游览帝后生活区。从乐寿堂西侧进长廊,到达排云门后上山,到佛香阁、智慧海,再从原路返回。不愿上山的,可在排云殿前等候。全团集合好后,再沿长廊西行,游览昆明湖,从南湖岛上岸,过十七孔桥,到新建宫门。我们的旅游车在新建官门外等候,上车时间为下午2时。

现在请大家随同我一起参观游览,首先是到朝政办公区的仁寿殿……(根据《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文物古迹篇》,第55~ 56页改写)

这几段导游词运用概述法将颐和园的简况和游览路线讲得明明白白,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二)突出重点法

突出重点法是指导游讲解中避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有主有次,有轻有重,以重点为主的讲解方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突出大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一个规模较大的景点往往有众多景观,导游人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各个景观进行详细的介绍,而应选择其中既有特征又有代表性的景观进行重点介绍。如果将景点划分为界限比较清楚的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具有特定的功能,导游人员也应根据此方法着重讲解其中能代表其特定功能的景观,而对其他从属性景观则可少费唇舌,甚至有的可以不讲。为此,导游人员应在讲解之前根据日程安排的时间对景点做好周密的讲解计划,确定重点景观和讲解的内容。例如,游览天坛,由于其面积太大,景观不少,不可能逐一讲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圜丘坛、皇穹宇和祈年殿。前者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中者是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地方,后者则是皇帝举行祈谷大典的地方。它们既是天坛的代表性建筑物,又体现了修建天坛的意图和作用。

2.突出景点中新、奇、特的内容

作为一个景点,往往都具有某方面的特征,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景点,也会有各自的特色,何况不少景点有其新奇的内容。导游人员应注意发现和把握景点的特色,将其作为讲解的重点。这样,不仅能吸引游客,而且会使讲解更加鲜明。例如,天坛的设计与数字9和9的倍数的关系;回音壁、三音石的声学原理;西安小雁塔在明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关中地震中,垂直纵裂“自顶至足,中裂尺许”,但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再次地震时,古塔又“一夕如故”的奇迹,等等。

3.突出游客希望了解和有兴趣的内容

导游服务是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为目标的,导游讲解也必须服从于这一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为此,导游人员的讲解应针对游客的期望和爱好,将其作为讲解的重点。这样的讲解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导游人员要事先了解游客的期望和爱好,在讲解中投其所好。例如,在游览故宫时,如游客对中国古代建筑感兴趣,导游人员应重点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及其特征、建筑布局和建筑艺术,并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与民间建筑乃至西方国家的宫殿建筑进行比较;如果游客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的历史感兴趣,导游人员应重点讲解故宫的历史沿革和在故宫发生的重大事件,使游客从故宫的介绍中加深对明、清历史的了解。

4.突出“最”字

“最”字是事物或景观某方面突出特征的体现,可反映具有该特征事物或景观在同类事物或景观中所处的地位,又具有代表性,因而能引起游客的关注和兴趣。导游人员在讲解中应突出“最”,如世界(中国、某省、某市)最大(最长、最高、最早、最重、最小等),如第一算不上,第二、第三也值得一提。例如,长城是世界最宏大的古代人类建筑工程之一;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长江是世界上第三条大河等。但是,应注意的是,在运用“最”字时,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否则会弄巧成拙,使导游人员陷入尴尬之地。

突出重点法能使导游人员讲解的主旨鲜明,能给游客留下较深的印象。在游览范围较大的景点,而时间又较紧的情况下,此法能较好地处理时间与景点讲解的关系。

(三)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是一种借景生情、情景结合的方法。其目的是以景物为依托,通过讲解来营造一定的气氛,以激发游客的想象力,将其思绪和感受导人特定的意境,从而发挥导游讲解的感染力。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讲解,导游人员必须使讲解的内容与所见景物保持一致,实现情景交融,使游客感觉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例如:

这介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廊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品级跪伏在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和尊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底登基时,年仅3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扶到宝座上。当大典开始时,突然鼓乐齐鸣,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嚷着要回家去。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认为此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灭亡了,从而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6~7页)

这段导游词以故宫太和殿广场为背景,叙述了皇帝举行大典和溥仪3岁登基的情况,将当时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展示在游客面前,使游客仿佛也置身其中,情景结合所带来的良好的讲解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触景生情法又称情景法或意境法,它可以增加导游讲解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活跃气氛,激发游客的游兴。

(四)由点及面法

由一点及面法是一种由事物的部分引出总体或由一事物引出相关事物的借题发挥的讲解方法。运用这一方法,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中不能就事论事,见景物介绍景物,而应利用所讲之事、所见之景进一步引申,扩展讲解的范围和深度。这里,要注意的是扩展的范围必须与所讲之事或所见之景密切相关,扩展的深度必须依据游客文化层次和兴趣而定。否则,会给游客以故意卖弄而又未讲到点上的感觉。例如,当游客离开首都机场,驱车沿机场高速公路到达四元桥时,导游人员除介绍机场高速公路和四元桥外,可以进一步引申,介绍北京市政府为改善首都交通网,在全市修建了多少立交桥、多少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又如在参观寺庙进入山门时,导游人员除介绍某寺庙修建年代及两边所供“两大金刚”外,还可引申说明寺庙大门为何叫“山门”。

以上两例运用的都是由点及面的讲解方法,前例属于面上的扩展,后例则属于深度上的延伸。所以由点及面法有时也称为由此及彼法或引申法。对导游人员来说,运用此法可以扩展导游讲解的内容,有利于开展宣传教育,将对外宣传和对内教育与景物的讲解交融在一起;对游客来说,可以增加对目的地的了解,丰富知识。

(五)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法是一种将典故、故事、传说等与景物介绍有机结合起来的讲解方法。虚实结合法中的“实”是指景物中的具体实物及其特征、价值以及与景物密切相关的史实等实体,“虚”则是指与景物有关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趣闻逸事等。导游人员运用此法进行讲解时应以“实”为主,以“虚”为辅,做到“虚”为“实”服务,以“虚”来烘托情节,以“虚”来强化“实”的意义。若本末倒置,讲解就会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虽然能引起游客的一时兴趣,但游客真实所得甚少。例如:

女士们、先生们!旅游船已驶进巫峡了。巫峡十二峰排列于巫峡两岸,南北各六峰,构成迷雾飘忽的“巫峡画廊”。请往左看,这是“登龙峰”,在巫峡镇下游15公里处,海拔1215米。有峰峦6座,由低而高,蜿蜒而上,如卧龙登天之势。东侧有一景,名“金鸡对石鼓”。往前看,这是“圣泉峰”,海拔1023米,峰顶泉水清莹寒澈,故名“圣泉”。拔地而起的山峦,像一只雄狮蹲于山顶,威震峡

江。峰前有一白色方形岩石,像一块银牌系在雄狮的颈部,故又名“狮子挂银牌”。再往前看,这是“朝云峰”,海拔1324米。每当晨曦初露,峰顶云海翻腾,此时确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受。继续向前看,这便是巫山十二峰之冠的“神女峰”,上距巫峡镇30公里,与青石村隔江相望,海拔1112米。神女峰是一独立石柱,高约6.4米,娇柔轻盈、亭亭玉立于山巅。楚辞家宋玉的代表作品《高唐赋》《神女赋》给幽深的巫峡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伴有不少的神话流传至今。传说神女是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的化身,帮助大禹征服水患后,毅然留在人间。她露宿风餐,日日夜夜凝视着滚滚长江,为过往船只导航。由于神女晨迎朝霞,晚送夕晖,故又名“望霞峰”。(《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291—292页)

这段导游词主要是介绍巫峡十二峰,其中在介绍神女峰时,穿插了有关神女的神话故事既引发了游客的遐想,又展现了巫峡的雄姿。这种讲解方法不仅能避免导游人员单方面讲解的平淡、枯燥,使讲解更加充实,使景物显得更加神奇完美,而且调动了游客的视觉和听觉,令客人浮想联翩,因而能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六)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法是一种在导游讲解中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又引而不发,以激起游客的好奇心理,使其产生求答欲望的讲解方法。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例如问答法、引而不发法、引人人胜法、分段讲解法等都可能激起游客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引起遐想急于知道结果,从而设置出悬念。例如:

(1)导游人员带领游客游览本溪水洞,介绍了该水洞的地下长河,河水缓缓外流,终年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7米,每昼夜最大流量为1.4万立方米后,可设置一个悬念,请游客猜猜看,这洞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水?待游客发表意见后,导游人员再说:“待我们游览到源头处时便会自然揭晓。”

(2)在游览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时,导游人员根据布局和参观路线,将导游讲解分为三个部分,即进门前的示意图、门内陈列室和地下宫殿。每一部分都有讲解的重点,并可在结束前一部分讲解之前设下“伏笔”,为下一部分的讲解设置悬念。如在示意图前讲完时,导游人员可先提出“定陵是怎样发掘的”等问题,再说:“要想知道发掘过程,那我们就到陈列室参观。”当陈列室的讲解结束时,又可提出“中国皇帝的坟墓是什么样子”“万历皇帝是怎样安葬的”等问题,然后说:“若要了解详情,那我们就去看看地下宫殿。”这样一环扣一环,“欲知问题所在,且听下一部分分解”,将游客的思绪和兴趣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以上两例表明,制造悬念的讲解方法运用的是一种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例(1)是由游客发表意见,揣度悬念的结果;例(2)是由导游人员讲述悬念的结果。设置悬念是导游讲解的重要方法,在活跃气氛、制造意境、提高游客游兴、增强导游讲解效果诸方面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并且,采用此法还会使导游人员始终处于游客注视的中心,在导游活动中把握主动权。因此,导游人员应努力掌握好这一方法的运用。但也要注意,该方法不能乱用,悬念的设置不能随心所欲,以免起反作用。

(七)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以熟喻生、达到触类旁通的讲解方法。所谓类比法,是用游客熟悉的事物(景物)与眼前的事物(景物)进行比较,这样,不仅便于游客理解,使其感到亲切,而且能激发游客的兴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类比法分为同类相似类比和同类相异类比两种,不仅可以在物与物之间进行比较,还可在时间上、风俗习惯上等方面进行比较。

1.同类相似类比

同类相似类比,即将性质上相同形态上又相像的两件事物(或人物)进行比较。例如,对法国游客,可将故宫与巴黎凡尔赛宫进行比较,前者在面积上比后者多3万平方米,在建筑年代上早269年;对美国游客,可将其与白宫相比,前者比后者早建成420年;对英国游客,可与白金汉宫相比,前者比后者早建成283年。当然,除了建筑年代和面积的比较之外,导游人员还可从建筑风格上进行比较。此外,同类相似类比还可进行不同年代、不同地方同一事物的比较,如秦代长城和明代长城的比较,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的比较等。

2.同类相异类比

同类相异类比,即将性质上相同而在形态、规格、质量、水平、风格、价值等方面不同的两件事物(或人物)进行比较。例如,在风格上,将颐和园与凡尔赛官花园进行比较,它们都是皇家园林,都在市郊,但它们在风格上迥然不同;同样,在规模上,将唐代长安城与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在价值上,将秦始皇陵地宫宝藏与古埃及第十八朝法老图坦卡蒙陵墓的宝藏相比;在人物上,将牛郎织女与罗密欧和朱丽叶相比,将康熙皇帝与同时代的路易十四、彼得大帝相比等。

要正确、熟练地运用类比法,导游人员不仅要熟悉和掌握所在地区的事物和景观的知识,而且要具有游客所在地区或国家乃至世界著名的同类事物或景观方面的知识。这样,导游人员的讲解不仅易于为游客所理解,而且可以提高讲解层次。但是,如果类比得不恰当,就可能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成为游客的笑柄。

(八)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是一种用精辟的词语概括旅游目的地或游览景点突出特征的讲解方法。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旅游景点,往往具体景观很多,即使经导游人员详细介绍,游客一时也难以形成总体认识,往往有见树不见林的感觉。此时,导游人员采用画龙点睛的手法,用精辟的词语对其进行概括,将有助于游客了解和认识其主要特征和精华所在。例如:

(1)云南,古老、神秘、富饶、美丽,其省名也许是中国省名中最神秘的一个。她因汉武帝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奇遇“彩云见于南中”、瑞气腾腾而得名。彩云下的红土地,是39.4万平方公里的美丽的山茶花的海洋。她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民族、资源、旅游、科技、地缘六大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境内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竞相差6600米,浓缩了从南方海南岛到北方黑龙江的所有气候类型,珍藏着奇异的自然景观和奇特的人文景观。她享有众多当之无愧的美誉:“人类的摇篮….天然花园”“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海洋”“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服饰王国”“旅游王国”等。(《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综合篇》,第363~ 364页)

(2)我们这次游览少林寺,每个人的感觉可能都不同,我们能否总结为四大特征呢?第一,禅宗祖庭,不枉“天下第一刹”美称;第二,武林圣地,中外友谊之花处处盛开;第三,文物荟萃,堪称包罗万象,举不胜举;第四,盛世少林,难怪重换新颜人人齐夸!(同上第269页)

上述两例中,例(1)首先用八个字对旅游目的地——云南省的特色进行了高度概括,然后扼要地进行了叙述;例(2)是在游览完少林寺之后,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由此可见,在游览之前运用画龙点睛的讲解方法可对游客起导向作用,如例(1);而在游览之后运用此法则可加深游客对景点特点的领悟,如例(2)。

(九)妙用数字法

妙用数字法是利用数字来精确地说明事物的历史年代、形体特征、功能大小等方面内容的一种手段,可以提高导游讲解中知识传递的效果。导游讲解,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往往离不开数字,然而平铺直叙地讲数字,常常给人索然无味的感觉。导游讲解毕竟不是课堂讲课,一味地强调多大、多少、多宽、多长,大量的枯燥数字必然会使游客感到厌烦。但是数字对说明事物又很重要,因此巧妙地讲解数字便成为导游讲解的一项技能。在导游讲解中,妙用数字的具体方法有:

1.数字换算

数字换算,即将导游讲解中涉及的数字(如事件发生的年代等)换算成游客比较熟悉的数字,或与同类数字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换算比较导游讲解的内容不仅易于为游客所了解,而且也会给其留下较深的印象。

例如,当导游人员向游客介绍北京故宫的建筑年代时,如果仅将它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对国内游客来说,说到明朝,大家心里还明白,至于永乐十八年就有些稀里糊涂了。若是外国游客,就不知明朝是什么朝代了,更不用说永乐十八年了。这时,导游人员若把它换算成游客所熟悉的数字,游客便会心领神会。如对法国游客讲解时,将其换算成公历年(1420年)后,再加上一句“比巴黎凡尔赛官建成早269年”,效果便大不相同。同样,在向国内游客介绍某市去年GDP多少亿元时,游客印象不深,但是如果将其与游客熟悉的市县进行比较,他们就心中有数了。

2.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的一些古建筑布局结构常常与数字密切相关,其中富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导游人员在向游客讲解时,不能就事论事,只说这里有几间房,那里有几根柱,它们面积多大,高多少等,而应透过数字讲出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导游人员带领游客参观北京天坛祈年殿,该殿顶周长30丈,内有立柱12根,导游人员除了要将这些数字介绍给游客外,还应讲出这些数字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即周长30丈暗喻一个月30天(农历),12根立柱暗喻一年12个月。

3.数字的科学内涵

数字反映事物数量,但有些数字包含着科学真理。如0.618在数学上称为“黄金分割率”,我国的一些古代建筑和园林的设计有时便运用了这个科学道理。导游人员带领游客参观这类建筑或园林时,应阐明这个科学真理,以充实和提高导游讲解中的科技含量。

例如,导游人员带领游客来到北京故宫太和殿广场时,面对高大雄伟的太和殿,心中便会产生一种宽畅开阔的感觉。原因何在?因为太和殿广场东西宽200米,南北进深130米,两者之间的比值为0.65,接近黄金分割率的比值,从而给人开阔和美的感受。

(十)刨新立意法

创新立意法,顾名思义,就是超出导游讲解的一般常规,给景点景观讲解赋予新意的方法。运用此种方法需要导游人员不仅对景点景观非常熟悉,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按照此法进行的导游讲解常常给游客以启迪,使其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

青岛风光可分为五个层次:碧海、金沙、红瓦、绿树、蓝天,很像乐谱上的五线谱。勤劳、聪明的青岛人民,犹如五线谱上的音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英雄乐章。

你们将离开青岛,几天来游览青岛让你们带走了令人难忘的东西,这东西不能装在行李里,而是在你们身上,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带走了什么?……它就是你们被青岛的阳光晒黑的皮肤,你们留下了友谊,而把青岛的夏天带走了……(转引自《导游实务》第3版,旅游教育出版社,第94页)

这两段导游词用词简洁,导游人员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既表达了自己对青岛的热爱,又给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导游讲解是一门艺术。一个好导游,其讲解既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又要因人而异,还要注意讲解方法的运用。其中,广博的知识是做好导游讲解的基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与时俱进。因人而异,要求导游讲解要根据旅游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的不同,在重点讲解的内容、运用的语言和讲解方法上有所区别,使自己的讲解合乎不同层次旅游者的胃口。讲解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运用要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选择,使之合情合理,顺其自然。

案例

某导游员将游客带至故官九龙壁前,先介绍了这道辟邪墙修建的年代与“九”的数字含义之后说:“大家请看,这九条龙神态各异,都是用琉璃瓦做成的,不过其中有一条龙身上的琉璃瓦是假的,现在请大家找一找在哪条龙身上?”于是游客便争先恐后地去找,就在大家一脸茫然的时候,导游员过来指着第三条“龙”的腰部说:“这块琉璃瓦是用木头雕刻的。可是这在当时可是欺君之罪呀!”游客们听到这里,都把期待的目光望着导游员,希望他继续讲下去。于是导游员讲了马德春巧补九龙壁的故事,

资料来源:乔秋蕊.导游语言艺术运用技巧[N].中国旅游报,2007-10-15.(改写)

评析

本例中导游员两次运用了制造悬念的讲解方法。第一次是在九条龙身上找一块假的琉璃瓦,当游客们找不着而感到茫然时,他才告诉游客;第二次用在九龙壁上镶嵌假琉璃瓦是欺君之罪引出了马德春巧补九龙壁的故事。运用此法不仅激发了游客的兴趣,活跃了旅游气氛,而且有效地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力,调动了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热情。

编辑推荐:

2019年导游资格考试免费提醒平台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辅导 全新课程上线

2019年导游资格报名审核于9月30日结束

2019零基础导游考生,如何备考才能成功逆袭?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导游资格

        [VIP通关班-协议退费]

        课程模块 刷题模块 专享服务

        3680(起)

        了解课程

        596人正在学习

      • 导游资格

        [VIP通关班-畅学]

        课程模块 刷题模块 专享服务

        2580(起)

        了解课程

        615人正在学习

      • 导游资格

        [零基础通关班]

        课程模块 刷题模块 专享服务

        1280(起)

        了解课程

        782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