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卫执业医师辅导精华:地震灾区饮水供应与卫生工作特点

发表时间:2010/7/23 9:12:11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公卫执业医师辅导精华:地震灾区饮水供应与卫生工作特点

        地震灾区饮水供应与卫生工作特点:
一、供水条件变化
地震后,建筑物与环境普遍遭受破坏,厕所倒塌,粪便垃圾污物大量堆积、下水道堵塞、尸体腐化,等,都能污染水源。城市集中式供水设施遭受破坏严重,泵房倒塌、管道断裂、供电与供水中断。分散式供水和农村给水有水井淤砂、井管错裂等,一般破坏程度相对较轻。
震后初期,组织临时性供水是卫生防病的迫切任务之一。当时,如果不能尽快地选择出符合卫生要求的临时供水水源、又缺少输运水工具和足够的净水消毒剂,就无法供应卫生安全的生活饮用水。
二、供水水质恶化
震后各种供水水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饮水水质卫生条件恶化。
根据地震当时的情况分析,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有:
(一)地震造成给水构筑物的破坏。
(二)地下水位改变,使深井水受浅层水或地面水渗透的影响,造成污染。
(三)水源附近有掩埋的尸体,尸体腐败(特别是夏日酷暑或暴雨时)污染水源。
(四)给水水源周围的卫生管理不善,有污水、污物,甚至粪便,造成水源污染。
三、与饮水卫生有关的肠道传染病
震后集中式供水中断,由于饮用不卫生的水,导致人群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城市,人口集中,环境污染严重,可导致人群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通过流行因素分析认为,通过饮用水传播感染,造成震后早期痢疾、肠炎流行,并对形成发病高峰起主要作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感染则为重要的因素。因为震后早期病人急剧增多,发病率高出平时的几倍至十余倍,并在短期内达到发病高峰,在接触传播中可能不会如此的快、如此的强。当时苍蝇孳生刚开始增多,密度不太大,故起的作用也不会太大,主要是震后初期居民普遍饮用了不卫生的水,为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随着居民饮水卫生的改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也随之降低,故认为震后早期痢疾、肠炎的流行主要是水的因素,日常的生活接触传播则主要起促进作用。
实践表明,饮水卫生与保护人群健康关系密切,特别是震后初期,保护水源与供应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是防止人群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关键。
四、灾区饮用水卫生要求
地震灾害期间,给水卫生的原则是,贯彻"预防为主"、执行国家卫生标准;供应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防止水质污染造成的急慢性中毒。
地震后,集中式供水系统破坏,需要选择临时的给水水源应急,这些水源包括,除部分修复的自来水外,主要有地面水、农村灌溉用机井水和分散各地的浅井水。实际上,在震后一段时间内是以分散式给水为主要的临时供水方式,其卫生要求分别为:
(一)地面水:取水点应高在无人为污染的河段上游,设取水码头或跳板,以便能取离岸边较远的水;设岸边砂滤井或用砂滤缸进地混凝沉淀和消毒;在池塘多的地区可采用分塘用水。
(二)井水:水井应尽可能设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地势高处,周围20~30m内无厕所、粪坑,垃圾堆、畜圈、渗水坑及尸体掩埋等;要有井台、井栏和井盖;井底与井壁要确保水井的卫生防护;设公用取水桶;饮用浅井水需要进行水消毒;
(三)泉水:集水室应加盖,设排水沟,以防污染。


        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执业医师考试网 执业医师考试论坛 在线模考中心

        编辑推荐:中国执业医师考试网将第一时间发布考试动态、报名通知、成绩查询等信息。同时,欢迎广大考生选择我们精心制作的2010年公卫执业医师网络辅导课程!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