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知识点第二章四到十三节

发表时间:2018/10/8 9:56:15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第四节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知识点一: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要求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预测,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而定

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

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已建的和在建的建设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

对于环境质量不符合环境功能要求的,应结合当地环境整治计划进行环境质量变化预测。

知识点二: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及特点(考点)

(一)数学模式法。

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

(二)物理模型法。

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

(三)类比分析法。

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此方法。

(四)专业判断法。

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如对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等,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无法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生态影响预测采用的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等属此类方法。

知识点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

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还应分析不同选址、选线方案的环境影响。

2、当建设阶段的噪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等的影响程度较重、影响时间较长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预测。

3、应预测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事故排放等情况的环境影响。

4、应进行建设项目服务期满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5、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环境对建设项目影响的承载力。

6、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存在重大危险源,存在潜在事故并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健康、社会及生态风险(如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风险)的建设项目,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7、分析所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

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一般情况,应该考虑两个时段,即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最差的时段(对污染来说就是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和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一般的时段。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污染影响承载能力最差的时段。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五节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知识点一: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考点)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领域,是指评估和预测开发项目对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体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统一,其评价内容主要为建设项目开发对人口和社会设施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及间接带来的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影响评价。

知识点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在收集反映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

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社会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社会环境的基本状况。

知识点三: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基本要求

要分析正面和负面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第六节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在前期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公众参与可使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更具合理性,工艺和技术路线选择更先进,环境保护措施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公众参与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一直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2006年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使得公众参与实施有了具体的指导依据。

知识点一: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及形式

要求:公众参与应遵循全过程参与的原则,即公众参与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过程中。涉密的建设项目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对象:充分注意参与公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参与对象应包括可能受到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居民、专家和公众等。

形式: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采取包括问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及其他形式在内的一种或者多种形式,征求有关团体、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知识点二: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

在公众知情的情况下开展,应告知公众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包括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以及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

知识点三:公众反馈意见的处理要求

按“有关团体、专家、公众”对所有的反馈意见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并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

对每一类意见,均应进行认真分析、回答采纳或不采纳并说明理由。

第七节 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知识点一: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 论证的要求

1、明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可行性,如不能满足要求应提出必要的补充环境保护措施要求;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2、结合国家对不同区域的相关要求,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工程内容,并分析合理性。

3、给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和环境保护设施分阶段验收一览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八节 环境管理与监测

知识点一: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考点)

应按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监测计划及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

结合建设项目影响特征,制订相应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跟踪监测计划。

对于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特别是事故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施工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建设项目还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

第九节 清洁生产分析与循环经济

2003年起,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重污染行业颁布了一系列清洁生产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依法限制新建能耗物耗大、污染严重的项目

国家已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的建设项目,应按所发布的规定内容和指标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必要时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与建议。

国家未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的建设项目,结合行业及工程特点,从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确定清洁生产指标和开展评价。

知识点二: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

第十节 污染物总量控制

十一五期间,总控制的目标和计划,已进行分配。要求建设项目做到增产减污:即建设项目新增排放总量要小于区域内污染物的削减排放量

环境影响评价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区域总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清洁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节能减排的原则给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国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要求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指标,分析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是否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并提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纳入所在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必要时提出具体可行的区域平衡方案或削减措施,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和目标管理要求。

第十一节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都明确了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内容。修订后的总纲增加了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规定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计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效益和损失,作为判断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依据之一。

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应从建设项目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环境影响,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估算建设项日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建设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中,作为判断建设项日环境可行性的依据之一。

知识点一:经济损益分析实施过程

以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影响预测与环境现状进行比较,从环境要素、资源类别、社会文化等方面筛选出需要或者可能进行经济评价的环境影响因子,对量化的环境影响进行货币化,并将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纳入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

第十二节 方案比选

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和规模,应从是否与规划相协调、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是否影响环境敏感区或造成重大资源经济和社会文化损失等方面进行环境合理性论证。如要进行多个厂址或选线方案的优选时,应对各选址或选线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比较,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选址、选线意见。

知识点一:方案比选要求

对于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比选。

重点进行选址或选线、工艺、规模、环境影响、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比选。

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建设项目进展阶段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

给出推荐方案,并结合比选结果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第十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

知识点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总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环境现状调查应全面、深入,主要环境问题应阐述清楚,重点应突出,论点应明确,环境保护措施应可行、有效,评价结论应明确。

文字应简洁、准确,文本应规范,计量单位应标准化,数据应可靠,资料应翔实,并尽量采用能反映需求信息的图表和照片。

资料表述应清楚,利于阅读和审查,相关数据、应用模式须编入附录,并说明引用来源;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注意时效性,并列出目录。

跨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或评价内容较多时,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各专项评价根据需要可繁可简,必要时,其重点专项评价应另编专项评价分报告,特殊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知识点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考点)

专项设置内容

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根据工程特点、环境特征、评价级别、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要求,选择下列但不限于下列全部或部分专项评价。

专项设置内容

污染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一般应包括工程分析,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清洁生产分析,环境风险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公众参与,评价结论和建议等专题。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还应设置施工期、环境敏感区、珍稀动植物、社会等影响专题。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是全部评价工作的结论,应在概括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简洁、准确、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明确一般情况下和特定情况下的环境影响,规定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得出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一般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建设概况、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建设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与建议等内容,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写。

环境可行性结论应从与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一致性、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环境保护措施可靠性和合理性、达标排放稳定性、公众参写接受性等方面分析得出。

附录和附件

将建设项目依据文件、评价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批复文件、引用文献资料、原燃料品质等必要的有关文件、资料附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后。

编辑推荐:

轻松备考:2019年环境评价师考试技巧

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真题及答案

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成绩查询入口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环评工程师

        [智学班]

        7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1280起

        了解课程

        286人正在学习

      • 环评工程师

        [轻学班]

        3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980起

        了解课程

        10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