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

发表时间:2019/11/29 17:24:58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的( )作出了限制性规定。

A.有害物质和因素 B.控制标准

C.环境监测 D.检测方法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环境中的( )作出了限制性规定。

A.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 B.有害物质和因素

C.有害因素和产生污染物的来源 D.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物的来源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要( )国家排放标准,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A.优于 B.严于 C.低于 D.较低于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由( )和( )组成的。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

C.规划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环境影响污染物排放评价建设项目环境样品标准评价技术导则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

A.行业规划 B.地方标准

C.行业标准 D.区域标准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且环境评价技术导则构成。

A.专题 B.专项 C.总则 D.区域功能

7.因采用不同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所得监测数据发生争议时,由( )裁定,或者指定采用一种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复测。

A.省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B.市级行政主管部门

C.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8.排污口和污染物处理、处置场所的图形标志,执行( )。

A.统一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B.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C.法定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D.常用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9.进行生态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时,执行有关( )。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 B.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C.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D.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总纲

10.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 )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A.国家 B.地区 C.省级 D.市级

11.不属于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基本要求的足( )。

A.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性质

B.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

C.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

D.结合建设项日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1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方法不包括( )。

A.类比分析 B.实测法

C.实验法 D.现场调研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内容的是( )。

A.工程基本数据 B.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C.交通运输 D.重大危险源分析

14.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是( )。

A.数学模型法 B.收集资料法

C.现场调查法 D.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

15.不属于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的是( )。

A.数学模式法 B.化学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 D.专业判断法

16.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应考虑( )。

A.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 B.定量分析评价因子的影响因素

C.定性分析评价因子的影响因素 D.定性分析评价因子的变化

17.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 )个。

A.6 B.8 C.10 D.12

1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和体现( )的战略防御手段,在建设项目选址、合理布局、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的控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A.预防为主 B.环境保护 c.安全第一 D.经济效益

19.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A.30 B.40 C.50 D.60

20.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 )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个月以上。

A.1年,1 B.1年,2 C.2年,1 D.2年,2

21.统计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 )单独统计。

A.强风频率 B.静风频率 C.弱风频率 D.台风频率

22.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 )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

A.10 B.15 C.20 D.30

23.在模式计算中,若给静风风速赋一固定值,应同时分配静风一个( )。

A.风速 B.风量 C.风向 D.风频

24.在主导风向中,风向角范围一般在连续( )左右,对于以( )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范围一般是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的范围。

A.30。,16 B.30。,14 C.45。,14 D.45。,16

25.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 )。

A.小于30% B.大于等于30% C.大于30% D.等于30%

26.在大气环境评价中,预测因子应根据( )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A.气象条件 B.气候条件 C.环境因素 D.评价因子

27.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需要考虑因素是( )。

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B.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

C.地理环境 D.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2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的计算点不包括( )。

A.环境空气敏感区 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

C.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D.环境气象条件范围值

29.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 ),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

A.分辨率 B.清晰度 C.面积点 D.精确度

30.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 )m。

A.40 B.45 C.50 D.55

31.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 )计算。

A.逐时或逐次 B,逐日或逐次 C.逐日 D.逐日或逐时

32.选择( )(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件和对( )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小时气象条件。

A.污染最严重的,各环境污染值最大

B.污染最严重的,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

C.污染源最大,各环境污染值最大

D.污染源最大,各环境空气保护且标影响最大

33.地形数据的来源应予以说明,地形数据的精度应结合评价范围及( )进行台理选择。

A.评价方法 B.预测网格点的设置

C.评价对象 D.预测网格点的规划

34.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对于施工期超过( )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35.排放方案分( )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现有排放方案和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排放方案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等进行选择。

A.工程设计报告 B.可行性设计研究

C.环境评价报告 D.环境推荐报告

36.选择预测模式时,应结合模式的( )和( )进行合理选择。

A.适用范围,对参数的要求 B.适用范围,评价因子

C.评价范围,对参数的要求 D.评价范围,评价因子

37.推荐模式清单不包括( )。

A.估算模式 B.进一步预测模式

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D.大气环境气象分析

38.自然通风锅炉是利用烟囱内、外温度不同所产生的( ),将空气吸人炉膛参与燃烧,把燃烧产物排向大气的一种通风方式。

A.风力梯度 B.风力差 C.温度差 D.压力差

3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l 2001)分( )规定了锅炉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

A.年限 B.月限 C.期限 D.时长

40.《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相应指《环境窄气质量标准》(GB 3095—1 996)中所规定的( )。

A.环境气候功能区 B.环境污染有害因素功能区

C.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 D.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41.新建的燃煤、燃油(燃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只能没( )根烟囱,烟囱高度应根据锅炉房装机总容量进行设计。

A.1 B.2 C.3 D.4

42.锅炉房装机总容量大于28Mw(40t/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 )m。

A.30 B.40 C.45 D.50

43.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 )m。

A.6 B.8 C.10 D.1 2

44.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炯尘、so:、N0,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 )执行。

A.20% B.25% C.40% D.sO%

45.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O.5m处,各取样( )个。

A.1 B.2 C.3 D.4

46.在湖泊、水库中取样位置的布设上,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 )布设的方法。

A.放射线 B.直线 c.断面方向 D.断面垂线方向

47.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其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在平均水深小于lore。时,取样点设在水面( )m处,但距湖库底不应

A.0.2 B.0.5 C.O.8 D.1

48.海湾水质取样位置的设置主要考虑( )、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按照一定的水域面积布设水质取样位置。

A.污水排放地域 B.污水排放量

C.污水排方式 ’ D.污水排放频率

49.在海湾中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相应( )的凋查范围,并且切实反映海湾的水质和水文特点。

A.评价方法 B.评价等级 C.水域 D.水域污染物

50.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预测方法不包括( )。

A.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 D.非专业判断法

51.建设项目地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几个阶段,但不包括( )。

A.施工期 B.建设期 C.运行期 D.服务期满后

52.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特点和当地环保要求,个别建设项目应预测( )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

A.服务期满后 B.建设期 C.运行期 D.施工期

53.预测水质参数筛选原则是按照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 ),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A.当地环境影响要求筛选 B.当地环保要求筛选

C.当地大气环境条件筛选 D.当地气象条件筛选

54.水质参数选择原则不包括( )。

A.根据建设项目特点 B.水域类别

C,评价范围 D.评价等级

55.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不需要预测的内容是( )。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B.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C.环境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D.环境评价范围内的最大日平均气温

56.环境标准体系不包括( )。

A.围家环境标准 B.地方环境标准

C.环境保护部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57.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中不包括( )。

A.分析法 B.测定法 C.采样法 D.检测法

5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异地搬迁建设项目,在工程分析时,需说明的内容中不包括( )。

A.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

B.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

C.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D.异地搬迁的原凶及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59.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作温廓线分析,但不需要分析( )。

A.逆温层出现的频率 B.逆温层出现的平均高度范围

C.逆温层出现的高度 D.逆温层出现的强度

60.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预测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时不包括( )。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B.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C.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D.环境空气质量

61.取样断面上水质取样垂线设置时,若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应结台( ),适当调整

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日。

A.主流线的方向 B.主流线的位置

C.侧流线的位置 D.侧流线的方向

62.在对地下水污染源调查过程中,对已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 )解决。

A,现场调研 B.数学分析 C.群众参与 D.搜集现有资料

63.对改、扩建I类建设项目,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 )即可。

A.15~70cm B.35~70cm C.25~80cm D.35~80cm

64.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 )选定。

A.污染特征 B.污染源性质 C.污染半径 D.污染物种类

65.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时,对于Ⅱ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及可能造成( )的Ⅱ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 )。

A.土壤盐渍化,水质指标 B.土壤盐渍化,水污染半径

C.土壤沙化,污染源种类 D.土壤沙化,水质指标

66.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 )为主。

A.地表水 B.含水层 C.水质指标 D.水文气候

67.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井点布设中,对于T类和Ⅲ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 )。

A.现状监测井 B.现状观测点 C.临时监测井 D.临时观测点

68.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 )倍以上。

A.1 B.2 C.3 D.4

69.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 )km。时,每增加( )km。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个点/层。

A.7,100,15,l B.7,100,10,2 C.8.90,15,1 D.8,90,10,2

70.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 )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

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 )个点/层。

A.1。3 B.1,4 C.2,3 D.2,4

71.评价级别为一级的I类和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行( )取样。

A.水质 B.定深水质 C.潜水层水质 D.地表水

72.评价级别为一级的I类和Ⅲ类建殴项目时,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 )m时,取3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 )m之内。

A.20,1 B.20,2 C.25,1 D.25。2

7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 )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A1 .B.2 C.3 D.4

74.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 )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

A.半自动式采样泵 B.自动式采样泵

C.手动式采样泵 D.人工采样

75.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 ).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A.现有声源影响 B.其他声源影响

C.无规则声源影响 D.远距离影响

76.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 )、数量及干“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

A.声源种类 B.声源强度

C.声源起源 D.声源数量

77.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 )、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

A.建设布局 B.建筑布局

C.声环境传播 D.声源种类

78.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在

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 )(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

A.传播速度 H.噪声强度

C.噪声类型 D.超标状况

79.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 )、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

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

A.对流辐射的衰减 B.热辐射衰减

C.屏障引起的衰减 D.障碍物的屏蔽

80.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

A.收集资料法 B.现场调查法

C.现场测量法 D.类比法

81.在已有图件资料选择时,只有当图件资料的精度( )评价精度要求时,才能在本项目中直接引用。

A.高于或相当于 B.低于

C.近似于 D.较高于

82.在遥感信息源选择中,下列不属于图像分别率主要指标的是( )。

A.空间分辨率 B.波谱分辨率

C.时间分辨率 D.波形分辨率

83.制图比例决定着图上量测的精度和表示( )的详略程度。

A.评价对象 B.评价范围

C.评价程度 D.评价内容

8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色彩设置原则的是( )。

A.天然色原则 B.象征、涵义原则

C.婚调性原则 D.互补性原则

8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级。

A.1 B.2 C.3 D.4

86.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粒释( )也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A.大于15pm B,小于15pm

C.等于15pm D,小于等于10p“

87.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 )。

A.《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88.开发区的规划方案一般是由( )作出的,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规划方案从环境影响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评价。

A.建设单位委托规划设计部门 B.环保部门规划设计

C.国家环境保护规划部门 D.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89.土壤微生物数量或土壤酶活性强度历来被视为( )或肥力的主要依据。

A.分析土壤活性 B.评价土壤活性

C.土地活性高低 D.土壤指数

90.环境问题的识别应根据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并结合( )进行。

A.区域环境现状 B,环境评价结果

C.环境有害因素分析

D.环境评价报告书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国家环境标准包括( )。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C.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 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2.地方环境标准包括( )。

A.地方检测方法标准 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地方环境基础标准

3.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时,应根据建设项目的( )等分析其适用性。

A.性质 B.特征C.评价范围 D.影响性质

4.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一般采用(

A.数学分析法

C.模型构造法

B.单项评价法

D.多项评价法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体现r( )三方面的统一。

A.公众效益 B.环境效益

C.经济效益 D.社会效益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 )。

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 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C.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 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

7.结合国家对不同区域的相关要求,从( )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工程内容,并分析合理性。

A.保护 B.恢复 C.补偿 D.建设

8.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必要提出建设项目( )的环境管理措施与建议,为预防、降低、避免环境影响提供依据。

A.建设期 B.服务期 C.施工期 D.运营期

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应根据( )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A.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 B.区域总量控制

C.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D.危险有害因素的总量控制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中,环境可行性结论应从与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一致性、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环境保护措施可靠性和合理性、达标排放( )等方面分析得出。

A.强制性 B.稳定性 C.公众参 D.接受性

11.预测情景根据预测内容设定,一般考虑的内容是( )。

A.污染源类别 B.排放方案

C.预测因子 D.气象条件

12.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源类别分为( )。

A.新增加污染源 B.削减污染源

C.被取代污染源 D.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13.在极坐标中按各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绘制( )。

A.风压图 B.风流量图

C.各季风向玫瑰图 D.年平均风向玫瑰图

14.常用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 )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A.气象条件 B.地形条件 C.气候条件 D.地理环境

15.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并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A.极坐标网格 B.布点法

C.直角坐标网格 D.网格状

16.在非平坦的评价范围内,地形的起伏对亍亏染物的( )会有一定的影响。

A.传播 B.积聚 C.传输 D.扩散

17.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依据( )而定。

A.项目建设的性质 B.评价工作范围

C.评价工作等级 D.项目的特点

18.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需要预测的内容是( )。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B.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日均浓度

D.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F1照时问

19.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对预测模式中的( )等参数进行说明。

A.有关模型选项 B.化学转化

C.模型预选原则 D.化学分析模式

20.水质取样断面设置原则是( )。

A.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

B.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

C.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

D.在拟建成排污门上游5[)()tn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21.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 ),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同河流。

A.面积 B.数目 C.位置 D.长度

22.地面水环境预测中的一、二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白净能力( )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

A.枯水期 B.最小 C.一般 D.丰水期

23.对排污渠和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水库等,除按地表水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流量、水质等调查外,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河)段进行( )调查。

A.流量 B.渗漏量

C.影响范围 I).水质

2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 )相结合的布设原则。

A.收集资料 B.控制性布点

C.功能性布点 D.现场调研

25.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 )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

A.建设项目场地 B.刷围环境敏感点

C.地下水污染源 D.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26.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建设项日( )而确定。

A.行业污水特点 |3.评价等级

C.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D.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质问题

27.环境噪声现状凋查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包括( )等。

A.年平均风速 B.主导风向

C.年平均气温 D.年平均相对湿度

28.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 )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A.分布状况 B.工程特点

C.线声源噪声影响 D.点声源噪声影响

29.获得噪声源数据途径有( )。

A.类比测量法 B.引用已有的数据

C.现场调研 D.收集资料

30.声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是( )。

A.声源的类别 B.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

C.声源种类 D.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的地域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2.A【解析】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吼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3.B【解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4.A【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组成。

5.A【解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

6.B【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

7.C【解析】因采用不同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所得监测数据发生争议时,由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裁定,或者指定采用一种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复测。

8.B【解析】排污口和污染物处理、处置场所的图形标志,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9.A【解析】进行生态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时,执行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

10.A【解析】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11.A【解析】现行总纲规定,I程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I程分析应突出重点}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12.D【解析】工程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13.D【解析】工程分析的内容包括工程基本数据、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交通运输、公用工程、非正常工况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等。

14.A【解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

15.B【解析】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同时应分析所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等。

16.A【解析】在收集反映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

17.A【解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2 4个点进行监测。

18.A【解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和体现“预防为主”的战略防御手段,在建设项目选址、合理布局、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的控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9.C【解析】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20.B【解析】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

21.B【解析】统计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静风频率单独

统计。

22.C【解析】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多年(20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

23.C【解析】在模式计算中,若给静风风速赋一固定值,应同时分配静风一个风向。

24.D【解析】风向角范围一般在连续45。左右,对于以十六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范围一般是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的范围。

25.B【解析】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大于等于30%。

26.D【解析】在大气环境评价中,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27.C【解析】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等进行适当调整。

28.D【解析】计算点可分三类: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以覆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29.A【解析】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地预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

30.C【解析】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50m。。

31.A【解析】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每件,进行逯时或避次计算。

32.B【解析】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小时气象条件。

33.B【解析】地形数据的来源应予以说明,地形数据的精度应结合评价范围及预测网格点的设置进行合理选择。

34.B 【解析】对于施I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35.A【解析】排放方案分工程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现有排放方案和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排放方案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等进行选择。

36.A【解析】选择模式时,应结合模式的适用范围和对参数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37.D【解析】推荐模式清单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38.D【解析】自然通风是利用烟囱内、外温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差,将空气吸入炉膛参与燃烧,把燃烧产物排向大气的一种通风方式。

39.A【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 2001)分年限规定了锅炉烟气中烟尘、: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

40.D【解析】该标准中的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相应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中所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41.A

42.C【解析】锅炉房装机总客量大于281'vlw(4(]t/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45m。

43.B【解析】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8m。

44.D【解析】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迭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尘、S0:、N()。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50%执行。

45.A【解析】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O.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O.5m处,各取样一个。

46.A【解析】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

47.B【解析】犬、中型湖泊与水库,其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在平均水深小于lOnl时,取样点设在水面0.5m处,但距湖库底不应<0.d’iti。< p="">

48.B【解析】海湾水质取样位置的设置主要考虑污水排放量、评价I作等级,一般按照一定的水域面积布设水质取样位置。

49.B【解析】在海湾中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相应评价等级的调查范围·并且切实反映海湾的水质和水文特点。

50.D【解析】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

51.A【解析】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

52.A【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特点和当地环保要求,个别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

53.B【解析】预测水质参数筛选原则是按照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54.c【解析】特征水质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

55.D【解析】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56.D【解析】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57.D【解析】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

采样方法。

58.D【解析】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需说明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污染排放及迭标情况、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

59.C【解析】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作温廓线的分析,分析逆温层出现的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

60.D【解析】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包括预测全年逐时或逛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61.B【解析】若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应结合主流线的位置,适当调整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

62.D【解析】对己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解决。

63.C【解析】对改、扩建I类建设项目,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25~80cm即可。

64.A【解析】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选定。

65.A【解析】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时,对于Ⅱ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度可能造成土壤盐溃化的Ⅱ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水质指标。

66.B【解析】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为主。

67.A【解析】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井点布设中,对于I类和Ⅲ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

68.B【解析】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住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

69.A【解析】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lOOkm。时,每增加15km。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

70.A【解析】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点/层。

71.B【解析】评价级别为一级的I类和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行定深水质取样。

72.A【解析】评价级别为一级的1类和田类建设项目时,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20m时,取3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l_Om之内。

73.A【解析】地下水环境影响坪价,若评价等级为=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74.B【解析】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自动式采样泵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

75.A【解析】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76.A【解析】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

77.B【解析】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潭资料和建筑布局、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

78.D【解析】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客包括在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

79.C【解析】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屏障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

80.D【解析】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

81.A【解析】已有图件资料选择。已有图件资料获取后,应从资料的现势性、完备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分析其与评价项目生态影响是否匹配,确定资料的使用价值和程度。只有当图件资料的精度高于或相当于评价精度要求时,才能在本项目中直接引用否则,需经实地调查、监测,对数据重新校正后使用。

82.D【解析】在遥感信息源选择中,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是主要指标。

83.A【解析】制图比例决定着圈上量测的精度和表示评价对象的详略程度。

84.D【解析】色彩设置原则:①天然色原则,地图设色应尽可能与制图对象的天然颜色相接近,制图实践中总结出的常用色彩,其表示的地图要素已约定成俗。②象征、涵义原则,根据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来设色。如冷色调(绿、蓝、紫)和暖色调(黄、红、橙)给人感觉明显不同。暖色一般用来表示亚热带、热带气候,冷色表示寒温带、温带气候;蓝、绿色表示湿润,黄、棕色表示干旱等。③协调性原则,相邻地物用色应缓冲协调,颜色差异不要过渡太大,以免影响视觉效果。但在一张图内,所有颜色之间应能区分出不同的地物,如植被中的针叶林、阔叶林、草原等类型分别用暗绿色、绿色、草绿色表示;土壤中的黑钙土、褐土、棕壤、黄壤、红壤就是通过土壤颜色命名的,在地图上可以选用深灰色、褐色、棕色、黄色和红色表示。

85.C【解析】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①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②=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级标准。③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86.B【解析】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Ⅱm的污染物也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87.A【解析】《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88.A【解析】开发区的规划方案一般是由建设单位委托规划设计部门作出的,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规划方案从环境影响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评价。

89.B【解析】土壤微生物数量或土壤酶活性强度历来被视为评价土壤活性或肥力的主要依据。

90.A【解析】环境问题的识别应根据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并结合区域环境现状进行。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2.BC

3.BCD【解析】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特征、评价范围、影响性质等分析其适用性。

4.BD【解析】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一般采用两种主要方法,即单项评价法和多项评价法。

5.BCD【解析】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领域,是指评估和预测开发项目对社套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体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统一,其评价内容主要为建设项目开发对人口和社会设施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厦间接带来的影响。

6.AB【解析】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

7.ABCD【解析】结合国家对不同区域的相关要求,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工程内容,并分析合理性。

8.CD【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必要提出建设项目施I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措施与建议,为预防、降低、避免环境影响提供依据。

9.AB【解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区域总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10.BCD【解析】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中,环境可行性结论应从与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一致性、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环境保护措施可靠性和合理性、达标排放稳定性、公众参与接受性等方面分析得出。

11.ABCD【解析】预测情景根据预测内容设定,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12.ABCD【解析】污染源类别分新增加污染源、削减污染源和被取代污染源厦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13.CD【解析】在极坐标中按各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绘制各季覆年平均风向玫瑰图。

14.AB【解析】常用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15.Ac【解析】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角坐标网格或极坐标网格,并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16.CD【解析】在非平坦的评价范围内,地形的起伏对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会有一定的影响。

17.CD【解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项目的特点而定。

18.AB【解析】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争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天地面小时浓度。

19.AB【解析】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对预测模式中的有关模型选项厦化学转化等参数进行说明。

20,ABCD【解析】一般情况下应布设对照、控制、消减三种类型的断面,取样断面的布设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

水排入处等)、重点水I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④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⑤拟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21.BC【解析】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同河流。

22.BC【解析】地面水环境预测中的一、=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

23.BC【解析】对排污渠和已被污染的小型河流、水库等,除按地表水监测的有关规定进行流量、水质等调查外,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河)段进行渗漏量和影响范围调查。

24.BC【解析】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董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

25.ABCD【解~91'2-~'1井点应主要布设在建设项目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地下水污染源、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对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

26.ABC【解析】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建设项目行业污水特点、评价等级、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而确定。

27.ABCD【解析】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基本内容包括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如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28.ABC【解析】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29.AB【解析】获得噪声源数据有两种途径:类比测量法,引用已有的数据。

30.AB【解析】声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是根据声源的类别和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等。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环评工程师

        [智学班]

        7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1080起

        了解课程

        286人正在学习

      • 环评工程师

        [轻学班]

        3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校方服务

        780起

        了解课程

        105人正在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