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护士资格辅导教材第五章第7节艾滋病病人护理

发表时间:2017/3/22 11:09:00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HIV在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就可灭活,25%以上浓度的乙醇、0·2%次氯酸钠和漂白粉都能将其灭活。但对0.1%甲醛、紫外线、X射线不敏感。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由HIV感染所致。

病人和HIV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其他体液如唾液、眼泪和乳汁也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包括:①性接触传染,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②共用针头注射及血源途径。

③母婴传播。④其他途径:如应用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或人工授精,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意外受感染。

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物依赖者和血制品使用者。

二、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长,一般认为约2—10年可发展为艾滋病。

(一)艾滋病可以分为四期

1.急性感染期(I期)此期症状常较轻微,易被忽略。感染后2~6周,血清HIV抗体可呈阳性反应。

2.无症状感染期(1I期)无任何症状。可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此期持续2~l0年或更长。

3.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Ⅲ期)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无自觉症状。活检可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4艾滋病期(Ⅳ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临床表现复杂,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常有多种感染和肿瘤并存。

(二)各系统的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肺孢子菌肺炎最为常见,是本病机会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

2消化系统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最为常见,表现为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还可以有腹泻、体重减轻。

3.中枢神经系统①mv直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无菌性脑炎。

临床可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脑神经炎等。②机会性肿瘤。③机会性感染。

4.皮肤黏膜可有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或结节、口腔感染等。

5.眼部可有视网膜炎,眼部卡波西肉瘤等。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白细胞计数降低。

2.免疫学检查T细胞绝对值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CD8比值<1.0。此检查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

3.血清学检查①HIV-1抗体检查:p24和gpl20抗体,用ELISA法连续两次阳性,经免疫印迹法或固相放射免疫沉淀法证实阳性可确诊。②HIV抗原检查:可用ELISA检测p24抗原。

4HIVRNA的定量检测既有助于诊断,又可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四、治疗原则

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抗HIV病毒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支持疗法以及心理方面的关怀。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不同病原体所致的继发性感染及肿瘤有关。

2腹泻与胃肠道机会菌感染有关。

3.恶心、呕吐与胃肠道机会菌感染、肿瘤有关。

4皮肤/黏膜受损与肿瘤,口腔/生殖器疱疹,真菌感染,细菌感染有关。

5.精神状态改变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IV有关。

6.知识缺乏:对艾滋病及其传播方式的知识不了解。

7.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肺结核有关。

8.感知改变:视力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有关。

9-有感染的危险与医护人员及家属密切接触HIV有关。

六、护理措施

1-隔离艾滋病期病人应在执行血液/体液隔离的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

2·心理护理HIV/AIDS病人同常人一样,都需要自尊和被人尊重,需要爱和温暖,需要实现自我,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

工作当中要注意一砦细节问题,因为HIV/AIDS病人往往敏感、多疑,可能一点不经意的疏忽,就会带给他们很大的伤害。所以,护理人员要取得病人的信任,平时要注意沟通技巧,操作当中要稳重、敏捷,并且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诊断治疗,激发病人潜在的生存意识,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引导病人树立趣好的生活愿望,正视现实,战胜自我,对疾病的治疗充满希望。

3-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有无疲乏、消瘦、盗汗等。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2~4次,每周测体重1~2次,如有病情变化,酌情测量。观察病人精神状态的变化,如近期记忆缺失,活动能力受损,认知能力减退,行为改变,定向力障碍,精神恍惚,判断障碍等。观察病人神经系统的变化,如癫痫发作,头痛,呕吐,步态不稳。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注意痰液的性状,认真按规定和要求留取痰标本。了解病人有无腹泻,排便的次数、量和性状,并做好粪便标本的留取。观察病人的皮肤,口腔和生殖道黏膜的病损情况,如口腔黏膜白斑,溃疡,皮肤的斑丘疹,疱疹,瘀点,瘀斑,结节病变的存在与演变。

4·用药期间的观察监测全血细胞计数,以防止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观察有否末梢神经炎的症状。如疼痛,麻刺感或手脚无力。观察有否胰腺炎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和血清淀粉酶水平、肝功能水平增高。

5.预防感染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要认真洗手。在换药和作管道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接触性隔离。认真做好口腔,眼,鼻腔,肛周及外阴部的护理,监测体温,及时发现感染征兆。

6.生活护理鼓励病人独立完成自我生活护理。但当病人不能独立完成自理时,应及时给予辅助,做好卧床病人的洗漱、进食、大小便、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和运动,以增强病人的自我价值感。

七、健康教育

1.教给病人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预防用药方面的知识,包括药物剂量、服用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2.告诉病人门诊预约和治疗安排。告诉病人患艾滋病、条件致病菌感染和并发肿瘤后会出现的症状与体征,并告诉病人咨询与报告的医疗部门。

3.告诉病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的方法。已感染HlV的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生育,以防止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哺乳期妇女应人工喂养婴儿。

4.告诉病人安全性行为和使用安全套。

5.教会病人如何应用含氯消毒剂或漂白粉等消毒液,进行血、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

6.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和热量,食物要易于消化。

7.建议病人每日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不吸烟饮酒;每日刷牙2次;每日至少吃2次水果、蔬菜;经常锻炼。

第八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其中猪是乙脑主要传染源及中间宿主。蚊虫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流行区的小儿为易感人群,非流行区任何年龄人群均对本病易感,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病人多为10岁以下小儿。夏秋季流行,呈高度散发性,与气温、雨量和蚊虫滋生密度高峰有关。

二、临床表现

本病分为5期,4型。

(一)分期

1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2.前驱期一般l~3日,起病多急骤,体温在1—2天内高达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

3.极期持续7天左右。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

(1)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持续7~l0日。

(2)意识障碍:程度不等,包括嗜睡、谵妄、昏迷或定向力障碍等,持续1周左右。

(3)惊厥:可有局部小抽搐、肢体阵挛性抽搐、全身抽搐或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至数

十分钟不等,均伴有意识障碍。

(4)呼吸衰竭:多发生在重症病例,主要由f脑实质炎症、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和低血钠脑病所致。

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5)颅内高压: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和脉搏变慢;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幼儿常有前囟隆起。严重病人可发展为脑疝。

(6)其他神经系统表现:多在病程10日内出现,主要有:①浅反射减弱、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②肢体强直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巴氏征等阳性;③可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

④根据其病变损害部位不同,出现失语、听觉障碍、大小便失禁或尿滞留等症状。

4.恢复期此期体温逐渐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好转,一般2周左右。

5.后遗症期指恢复期神经系统残存症状超过6个月尚未恢复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扭转痉挛以及精神障碍等。

{二)分型

1.轻型体温在38~39。c,神志清楚或有轻度嗜睡,头痛、呕吐不明显,无惊厥、呼吸困难。病程5~7天,多无后遗症。

2中型体温39~40℃,头痛、呕吐,嗜睡或浅昏迷,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程7~10天,恢复期有轻度神经或精神症状。

3重型体温40—4l℃左右,昏迷、反复惊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明显。病程10一14天,多留有后遗症。

4.极重型体温41℃以上,深昏迷,常出现呼吸衰竭和脑疝。病死率高,存活者有明显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血清学及脑cT检查等。特异性IgM抗体在病后3~4日即可出现,2周达到高峰,有早期诊断价值。

四、治疗原则

全面支持和对症治疗。处理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抢救乙脑病人的关键。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及脑部炎症有关。

2.急性意识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关。

3.潜在并发症:惊厥、呼吸衰竭。

4.焦虑(家长)与预后差有关。

六、护理措施.

(一)降低体温密切观察和记录体温,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或采用亚冬眠疗法。降温过程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并协助患儿翻身、拍背;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人,必要时吸痰;给氧,减轻脑损伤。

(三)控制惊厥及时发现烦躁不安、指(趾)抽动、两眼凝视、肌张力增高等惊厥先兆。一旦出现,让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服和领口,清除口鼻分泌物;用牙垫或开口器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遵医嘱使用止惊药物。

(四)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的变化。

相关推荐:

→→免费注册会员获取更多资讯

2017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准题库下载

护士资格证考试手机版访问

2016年护士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责任编辑:昆凌)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护士资格

        [旗舰班]

        学霸定制 一站式通关 重学保障

        3680

        了解课程

        496人正在学习

      • 护士资格

        [精讲班]

        大数据高频题库 畅快刷题 高性价比

        1580

        了解课程

        615人正在学习

      • 护士资格

        [启航班]

        集训通关 核心考点提炼 真题演练

        9.9

        了解课程

        655人正在学习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