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二)

发表时间:2013/8/7 0:00:00 来源:网络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3.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的“强、平衡、灵活”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5.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名词术语脱离实物,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科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8.学生对教师必须服从,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这种观点是( )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育中心论
D.知识中心论 
9.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 )的整合。 
A.各科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学过程
D.学科课程 
10.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得出几乎相同的研究结果,这是指(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1.在上课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捣乱,教师可以不予理睬,这属于( ) 
A.消退
B.负强化 
C.隔离法
D.惩罚 
1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个体开始考虑“我是谁”的阶段是(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自主敢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3.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14.下列关于“最近发展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儿童现有水平与教师的期望之间的差距 
B.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C.儿童现有水平与经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D.儿童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 
1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夸美纽斯 
16.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阻碍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17.下列属于学习的是( ) 
A.蜘蛛织网
B.望梅止渴 
C.年轻人模仿蜘蛛侠
D.走路 
18.提问“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训练。 
A.发散思维
B.抽象思维 
C.头脑风暴
D.推测与假设 
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 
A.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B.普及高中教育 
C.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D.实现教育终身化 
20.教师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上“你进步很快,祝贺!”等评语,这种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的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_____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_________。 
3._____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4.一般而言,学习策略包含着___、____和_____三个方面。 
5.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生有哪些基本权利?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 
4.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特点。 
2.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五、教育写作(本大题共30分) 
以《读书与教师成长》为题,结合自己读过的一本或多本著作或文章,揭示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学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记忆不牢固。 
2.C【解析】“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创造性的体现。★★★ 
【错因分析】对教师劳动的特点理解不透彻,易误选。 
3.A【解析】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强、平衡、灵活”是多血质的气质类型。 
【命题立意】考查气质类型学说。★★★ 
【错因分析】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记忆不牢固,易误选。 
4.A【解析】“三结合”的教育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命题立意】考查“三结合”教育的内容。★★★ 
【错因分析】对基础概念记忆不牢固。 
5.B【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命题立意】考查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错因分析】对课程标准的内涵理解不透彻,易误选。 
6.A【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理解掌握。★★★ 
【错因分析】对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掌握不够,理解不深入,易误选。 
7.B【解析】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命题立意】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错因分析】对科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记忆不牢固,易误选。 
8.A【解析】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包括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师生关系中的两种观点。 
【错因分析】对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理解不深刻,易混淆。 
9.D【解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错因分析】对新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相关知识点掌握不全面,易误选。 
10.A【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可信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信度的内涵。★★★ 
【错因分析】对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区分不清。 
11.A【解析】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称为消退现象。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消退的应用。★★★ 
【错因分析】对消退和负强化区分不清,易误选。 
12.D【解析】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命题立意】本题考察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错因分析】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任务记忆不牢固,易混淆。 
13.D【解析】态度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态度的情感成分的定义。★★★ 
【错因分析】对态度的情感成分的定义记忆不牢固。 
14.C【解析】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借助别人帮助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命题立意】考查最近发展区的内涵。★★★★ 
【错因分析】对最近发展区理解不透彻,易误选。 
15.A【解析】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命题立意】考查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学科领域中的地位。★★★★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点记忆不牢固,易误选。 
16.C【解析】教育是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所以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错因分析】对教育是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理解不深刻。 
17.C【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命题立意】考查学习的内涵。★★★ 
【错因分析】对学习的内涵理解不透彻。 
18.A【解析】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等。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即属于形态扩散。 
【命题立意】考查训练发散思维的常用方法中的形态扩散。★★★★ 
【错因分析】对发散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区分不清。 
19.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命题立意】考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内容。★★★ 
【错因分析】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内容记忆不牢固。 
20.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错因分析】对形成性评价记忆不牢固,理解不透彻,易误选。 
二、填空题 
1.技能 
2.学校 
3.性格 
4.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5.设计教法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学生权利内容的掌握。★★★ 
2.(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6)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命题立意】考查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3.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 
(1)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知识; 
(2)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师应具备专业素养的掌握和理解。★★★ 
4.(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尊师爱生。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协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2)民主平等。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教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做知心朋友。 
(3)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虚心的教师也会从学生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集体之间、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相互接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 
【命题立意】考查对新课程改革下师生关系的掌握。★★★★ 
2.(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五、教育写作(写作思路)
首先,考生可以从读书的作用、意义以及重要性来展开作文,充分把握“读书”的内涵。 
其次,考生可以从“教师成长”与读书的联系开始论述,指出“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的中心思想。这需要考生从具体的事例着手,进一步体现和印证本文主旨。 
最后,可以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总结,说明“读书”是教师进行“终身学习”的选择。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各地资讯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