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发表时间:2018/7/4 15:52:57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7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6年8月5日,第三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本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是()

A.英国的伦敦

B.澳大利亚的悉尼

C.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D.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答案】C

【解析】略。

2.2016年10月13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正式任命的第九任联合国秘书长是()

A.潘基文

B.特朗普

C.哇集拉隆功

D.古特雷斯

【答案】D

【解析】略。

3.教育部2017年1月10日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

A.9年抗战

B.10年抗战

C.14年抗战

D.15年抗战

【答案】C

【解析】略。

4.2016年6月25日,随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成功首飞,我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在世界面前精彩亮相。这个卫星发射中心是()

A.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B.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C.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D.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答案】C

【解析】略。

5.2016年7月1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四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是()

A.安徽黄山

B.山东泰山

C.福建武夷山

D.湖北神农架

【答案】D

【解析】略。

6.2017年3月15日,是中国民事立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天,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

A.民法总则

B.民法通则

C.民法修正案

D.民法修正草案

【答案】A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在中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编写教科书的人员是()

①科研人员②中小学教师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④教科书审查人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8.《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教育强县”占比超过()

A.20%

B.30%

C.50%

D.60%

【答案】C

【解析】略。

9.《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的总体目标,实现该目标的时间是到()

A.2018年

B.2020卑

C.2025年

D.2028年

【答案】B

【解析】《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为: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10.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接送学生不得租用()

①拼装车②报废车③个人机动车④运输公司客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购买或者租用机动车专门用子接送学生的,应当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并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检验合格,并定期维护和检测。接送学生专用校车应当粘贴统一标识。标识样式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校不得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

11.沛西‘能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该观点属于()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内容强调了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这属于生物起源说(论)的观点。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12.主张“泛智教育”思想,并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答案】C

【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为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

13.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四书》是指《大学醚曼珥藐《孟子》和()(常考)

A.《春秋》

B.《论语》

C.《礼讫》

D.《学记》

【答案】B

【解析】《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14.学生往往会“度德而师之”,因而要求教师应扮演好()

A.研究者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授业、解惑者角色

【答案】C

【解析】“度德而师之”的意思是:衡量(一个人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然后向其学习。这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扮演好示范者角色,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15.“亲其师,信其道”表明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受师生之间的()

A.道德关系的影响

B.心理关系的影响

C.组织关系的影响

D.非正式关系的影响

【答案】B

【解析】“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着重大影响。这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目标顺剩完成的影响。

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答案】A

【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或获取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是()(易混)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谈话法的概念。

18.反映测验结果可靠程度的指标是()(易错)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A

【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

19.“仁言不如仁声(音乐)之人人深也”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法

B.陶冶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答案】B

【解析】“仁言不如仁声(音乐)之人人深也”的意思是:仁德的言辞不如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也即陶冶教育法。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班会活动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D

【解析】略。

21.“小明既聪明又勤奋。”该评价涉及的心理现象是()

A.气质和意志

B.能力和性格

C.能力和气质

D.性格和气质

【答案】B

【解析】略。

2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儿童处于()(常考)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A

【解析】感知运动阶段的婴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客体永久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的形成;(3)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4)延迟模仿的产生。所以,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23.老师当众高度赞誉某学生的助人行为,随后班上出现了更多互帮互助的现象。这是一种()

A.负强化

B.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答案】C

【解析】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题干所述是替代强化的典型事例。

24.某大学生想通过中介找兼职赚点零花钱,并得到实践锻炼;却又担心上当受骗和影响学习。这种心理状态是()(常考)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

【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题于所述是趋避冲突的典型事例。

25.下列属于一般能力测验的是()

A.罗夏克墨渍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标准化成就测验

D.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答案】D

【解析】—般能力测验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是经典的智力测验。

26.某生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具有外向性。该生的气质类型是()(常考)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A

【解析】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题于所述是胆汁质气质类型的特征。

27.学生采用关键词法进行复习,这种做法属于()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加工策略

【答案】D

【解析】关键词法就是将新词或概念和与之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它是记忆术的一种,属于精加工策略。

28.下列属于迁移理论的是()

①形式训练说 ②相同要素说 ③概括化理论 ④多元智力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有两类。(1)早期的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攙和关系理论。(2)当代的迁移理论包括情境性理论和产生式理论。所以,答案选A项。

29.福勒等人的研究认为,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否自觉关注()

A.生存

B.情境

C.学生

D.名望

【答案】C

【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30.下列关于课堂管理目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课堂的一切由教师做决定②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③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④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课堂管理的目标是:(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答案选B项。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对”或“错”。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31.《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扩大师范生免费教育规模,重点培养小学、幼儿教育男教师和农村小学分科型教师。()

【答案】错

【解析】《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扩大师范生免费教育规模,重点培养小学、幼儿教育男教师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而不是重点培养小学、幼儿教育男教师和农村小学分科型教师。

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答案】错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33.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答案】对

【解析】详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3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为教育机智。()

【答案】错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3)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只是教师劳动创遣性的表现之一。

3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答案】对

【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36.隐性课程的影响是非预期、非计划性的,所以应尽量减少它对学生的影响。()

【答案】对

【解析】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这些情境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有时这些影响甚至超过有意安排的课程活动。故不应减少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37.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及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思想。()

【答案】对

【解析】略。

38.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答案】错

【解析】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所以,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39.有的观众喜欢《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而对诗词感兴趣,这是一种直接兴趣。()

【答案】对

【解析】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看电视、小说的兴趣。观众因为看电视节目从而引发对诗词的兴趣,这是一种直接兴趣。

40.一面红旗不管在白天或是在晚上,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这是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对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题干所述是知觉恒常性的典型事例。

41.“想起母亲的笑脸”是一种想象。()

【答案】错

【解析】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想起母亲的笑脸”是~种视觉表象。

42.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影响往往会通过有意识记而被个体“潜移默化”地接受。()

【答案】错

【解析】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识记。由于无意识记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影响往往会通过无意识记而被“潜移默化”地接受。

43.在规定的时间内,被试所列出发散项目的范围越大,维度越多,说明他的变通性越强。()

【答案】对

【解析】变通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者维度。范围越大、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强。

44.并列结合学习比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更简单、容易。()

【答案】错

【解析】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45.一般而言,内部动机的作用比外部动机的作用稳定、持久。()

【答案】对

【解析】略。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46.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____日。

【答案】略。

【解析】中国航天。

47.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正式将“____”——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答案】略。

【解析】二十四节气。

48.2017年1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将于2017年9月在福建省____市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答案】略。

【解析】厦门。

4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____,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答案】略。

【解析】立德树人。

50.《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立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____和实践创新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答案】略。

【解析】责任担当。

51.《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____社会,进入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行列。

【答案】略。

【解析】学习型。

52.《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____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

【答案】略。

【解析】30。

53.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____》,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答案】略。

【解析】普通教育学。

54.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教学方法方面倡导____。

【答案】略。

【解析】发现法。

55.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和归宿。

【答案】略。

【解析】出发点。

56.当前我国课程的表现形式中,____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

【答案】略。

【解析】教科书。

57.大脑半球分为____、顶叶、枕叶和颞叶。

【答案】略。

【解析】额叶。

58.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____(常考)

【答案】略。

【解析】美感。

59.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的反映。(易混)

【答案】略。

【解析】个别属性。

60.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属于____技能。

【答案】略。

【解析】心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61.霍尔说“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请评析这个观点,并说明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略。

【解析】(1)①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这属于内发论的观点,内发论认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没有什么根本的实质性区别,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皖熟的结果,因而完全否定了后天学习、经验的作用。②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故霍尔的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2)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 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62.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前五阶段)及其教育启示。(常考)

【答案】略。

【解析】(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和健全的人格。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②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一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在这个时期,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 18 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2)教育启示:①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培养。第一,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确立适当的目标,并有机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在小掌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认真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第二,对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给予鼓励。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而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第三,建立多维度的成功评价体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同时教育学生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进行纵向比较,淡化横向的社会比较,这有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满足心理发展的需要。第四,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②学生人格发展的培养。第一,发挥教师的作用,加强教育,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教师通常是最合适和最有可能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人。学生选择某一特殊的专业,往往是受这一专业的教师的人格力量的影响。一个教学卓有成效、热情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教师往往能对学生在该专业的咸就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和强化,进而影响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同一性的形成。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要始终给予学生有关其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第二,尊重中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中学时期的个体由于开始寻求独立,可能会表现出拒绝接受成年人的建议。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是一个正常而必需的过程。这样,教师角色和父母的相似就意味着拒绝教师的权威,正如拒绝父母的权威一样。中学生一般愿意以类似成人的行为做出反应,这一原理意味着: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绝不应该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中学生;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注意同伴之间的影响,同样一个管理措施,在小学行得通,在中学就不一定行得通。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63.某小学五年级(1)班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改完了,有10多位学生的成绩低于80分,班主任戚老师很生气,便向这些学生的家长群发了短信:“某某67分,某某73.5分,某某78分……。这些连80分都达不到的成绩是垃圾成绩!某某只考了29分,简直是垃圾中的垃圾!留在学校没有任何意义,建议主动退学,收到短信的家长明天下午请到学校开家长会。”短信中使用了学生的真实姓名,所有家长能了解到每位学生的成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结合以上案例分析该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7分)

【答案】略。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案例中班主任戚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人格尊严和隐私权。(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一些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或勒令未成年学生退学的行为,就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案例中班主任戚老师在短信中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留在学校没有任何意义,建议他们主动退学。这种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2)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案例中班主任戚老师在短信中说:“80分都达不到的成绩是垃圾成绩!某某只考了29分,简直是垃圾中的垃圾!”这种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3)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隐私权是指公民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个人秘密的不可侵犯的人身权利。教师群发短信公市学生的成绩并使用学生真实姓名的 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64.根据上级通知,学校选派小学二年级数学科任老师参加2周的业务进修并安排李老师代课。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时,李老师才匆忙地在屏幕上呈现课外作业:(1)《教材全解》练习X,7-15题;(2)《优化设计》专题X,1-8题;(3)《天天练》练习X,8-15题。教室里顿时躁动起来……次日上午,李老师收作业时,有的交了专门的作业本,有的交了册子,有的说老师没说清楚什么时候交。

依据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分析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6分)

【答案】略。

【解析】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布置作业的要求,具体如下:(l)作业内容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李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只有大量的练习题,不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2)作业应分量适宜、难易适度。由案例可知,李老师给学生布置了很多练习题,一味追求数量的多少,而未能照顾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不佳,没有达到通过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3)布置作业应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并没有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4)作业形式要多样,具有多选性。李老师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全部为不同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形式单一,不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5)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规定完成时间。李老师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才匆匆呈现课外作业,且并没有规定完成时间和要求,导致次日上午在收作业时,学生的作业呈现方式不一,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此外,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并未体现出具有典型意义或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65.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大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让我们捐款了。”一旁的同学也在低声讨论着。下午的班队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9分)

【答案】略。

【解析】刘老师的做法遵循了以下德育规律:(l)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案例中,刘老师通过组织学生们观看纪录片、进行分组讨论和集体交流等方式提高了学生们对“献爱心”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道德情感,最终引导学生做出了正确的道德行为。(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刘老师在听到学生的“嘀咕”后,因势利导,通过有计划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了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品德的发展。(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个体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刘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并实施活动,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发展。

66.老师:同学们请说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图形(依次呈现各色纸片图片)

学生: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老师:OK,我们来做个拼角的游戏,把三角形三个角拼在一起会有个特殊现象,看谁能发现?(同学们跃跃欲试,老师分发三角形,每人一个)

老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示范一起折纸。(当学生代表把各种结果展示在黑板时)

学生甲:(迅速)都是直线(其他同学也陆续说出相同答案)。

老师:这说明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自己手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相加,然后报告得数。

学生乙:179度。

学生丙:181度。

学生(多数):180度。

老师:为什么多数同学是180度。个别同学会有一点偏差呢?应该是由于度量三个角的时候,观察角度不够准确,稍微有些误差,实际上都是180度,也就是平角。

老师(总结):今天大家通过折纸游戏发现,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能拼成一条直线,这太棒了!又通过测量验证,理解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重要理论,同学们要把它牢牢记住,它对我们今后学习其他知识很关键。

从影响识记因素的角度,结合案例分析该老师合理组织识记的做法。(9分)

【答案】略。

【解析】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与住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案例中老师明确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并牢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重要理论,并说明记住这个理论的重要性,这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识记目的与任务,会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2)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一般来说,在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下,人的识记效果好;在消极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下,人的识记效率低。案例中老师通过折纸游戏让学生动手实践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3)活动任务的性质。当识记的材料成为人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的效果就好;记忆任务的远近对记忆内容保持的长久性与否也有关系;不同的识记任务和要求会影响人的识记方法、进程和效果。案例中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证明所要牢记的重要理论,使识记对象成为学生活动的直接对象,会提高识记效果;老师说这个理论需要学生牢牢记住,识记任务长久、要求高,会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一般来说,连贯的、有意义的、有规律的材料更容易被记住。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识记抽象的材料效果要好些。案例中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提供直观的形象材料来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5)识记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识记材料,效果也是不同的。

67.单元考后,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对考试成绩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写成作业上交,甲、乙、丙三人分别写道:

甲:我使尽了“洪荒之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乙:考得好是因为背的全考到了,还没有背的都没有考到。

丙:别人都很强,我可能不是块学习的料。

(1)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具体分析甲、乙、丙归因的维度和因素。(6分)

(2)分析甲、乙、丙的归因对其动机及行为的影响。(3分)

【答案】略。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人经历过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和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案例中甲同学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这一因素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和可控的;乙同学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运气,这一因素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和不可控的;丙同学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能力,这一因素是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2)甲同学将成败归因为努力,是正确的归因,也是唯一可控的归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乙同学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运气,这样的归因方式会降低他的学习动机,导致他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丙同学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能力,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这样的归因会让他丧失学习的动力,认为自己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长此以往,会让他对学习失去信心。

>>>更多小学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责任编辑:hbz)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各地资讯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