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1在职教育硕士之教育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发表时间:2014/4/17 10:12:34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2011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具基本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人类教育两种形态。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

  模仿起源说(孟禄)、

  教育起源于劳动(劳动起源说)、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交往起源说)、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已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

  3、 教育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1)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强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大众化、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基础性的、应用性、工艺性的学校

  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具体表现为人才的全球性流动、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兴起以及国际学分、学位的互认等等,一个世界性的各国教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的大趋势正在出现。

  4、 教育发展的历程

  古代教育

  (1)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式。《孟子》里说夏、商、周设“痒、序、学、校”。西周以后称“国学”与“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一直到光绪31年科举制度废除。

  古代印度:人分为四等,最高等级是僧侣祭司,其次是刹帝利,再次是吠舍种姓,最低是首陀罗种姓。

  佛教和婆罗门教是两大教派。

  古代埃及:宫廷学校,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教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其次是骑士教育。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刻板性。

  (2)文艺复兴后欧洲教育: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3)近代教育:变化表现在: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D、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认成为世界三股最强大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世界和地都有不同程度展开。

  科学技术的革命魔术般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教育,在落后国家被看成是追赶现代化的法宝,在发达国家被看成增强竞争国力的基础,教育在数量上迅速膨胀,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更快。

  人类对自身的生命价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新认识,也极大影响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得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均发和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现代特征逐渐在教育上也反映出来。

  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无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牟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编辑推荐

  2011年硕士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复习提要

  2011年在职教育硕士复习:古代学校相关知识点详解

  2011年在职教育硕士联考复习 避免复习三大区

  教育硕士辅导之详解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二、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  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  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孔子的《论语》、主张“有教无类”;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道家;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学记〉〉的教育思想:从正么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

  (2)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他的“产婆术”: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他的〈〈理想国〉〉: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的他的〈〈政治学〉〉:亚里士多德、但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和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4)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学思想:启蒙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自然性思想作了新的解释,并使之哲学化、法国的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仁爱精神。英国哲学家洛克、“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绅士教育。

  2.  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遍教育学〉〉: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联合会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提出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且道德教育就是强迫的教育,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2)杜威与他的〈〈民主主义教育〉〉:杜威与《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及反映在他其他作品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研究

  (3)教育学研究的实证化倾向:

  3.  教育学的分化与多学科的出现:

  教育分支学科大量出现: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

  教育学科群逐渐形成: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4.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演变

  (1)中国教育学科的形成

  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科:A、对西方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了解、引进,不是直接源于西方而是经由日本学习结果。

  B、引进的内容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主,结合《学校管理法》、《学校卫生学》《内外教育史》等相应学科;C、引进的过程的特点是从直接翻译到编译,引进的主要用途是为教学服务。

  在国外教育学介绍、研究的基础上开启本国的教育学研究

  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科书等著作

  在探索理论的同时,开展了教育改革型 的实验研究

  (3)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

  学习前苏联,批判西方和新中国建立前的教育学思想及实践:凯洛夫主编了当时被认为具有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分成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

  努力建设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教育学

  对前17年的教育实行全盘否定

  在觉醒中重建教育学科体系

  走向教育学研究的新繁荣:  中共中内、国务院于1993年2月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燕钢要》。

  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1998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产了“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教体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六大工程、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和跨世纪园丁工程。

  编辑推荐

  2011年硕士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复习提要

  2011年在职教育硕士复习:古代学校相关知识点详解

  2011年在职教育硕士联考复习 避免复习三大区

  教育硕士辅导之详解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