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5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发表时间:2018/6/30 10:38:44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5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 )

A.非形式化教育

B.形式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制度化教育

【答案】D

【解析】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的教育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大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属于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具体内容参见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第1版)》)

2.在世界教育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易混)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实验教育学》

【答案】C

【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3.提出“教育即生长”思想的是( )

A.苏格拉底

B.杜威

C.康德

D.斯宾塞

【答案】B

【解析】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4.学生以系统学习( )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活经验

D.实践经验

【答案】B

【解析】略。

5.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A

【解析】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

6.教师和学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班级组织

D.集体

【答案】C

【解析】班级组织是师生从事教育活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具体内容参见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

7.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的( )

A.班级管理能力

B.终身学习能力

C.学生管理能力

D.教育教学能力

【答案】D

【解析】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

8.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常考)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活动教学

【答案】A

【解析】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9.把“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的依据是( )

A.综合发展的理念

B.优先发展的理念

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D.快速发展的理念

【答案】C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强调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其核心是人的发展,面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此必然负有重要的使命。因此,选择确立教育目的必须要依据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要求,要把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避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单向度、片面化。(具体内容参见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

10.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反映了教育( )

A.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B.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C.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D.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答案】B

【解析】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属于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11.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是( )

A.梁启超

B.蔡元培

C.陈鹤琴

D.陶行知

【答案】D

【解析】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2.个体心理发展遵循着颇为一致的规律,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但又表现出相对特殊性。这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

A.阶段性和连续性

B.方向性和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13.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14.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

A.学习使人类获得了经验

B.学习使人类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

C.人类学习以语言为中介

D.在人类的整个活动中都贯穿着学习.

【答案】C

【解析】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1)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3)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15.“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加涅

【答案】A

【解析】略。

1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触类旁通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答案】D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平时所说的“举-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D项“由表及里”是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故不属于学习迁移现象。

17.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现象,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根据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规律,学生的复习应做到( )

A.及时复习

B.短时复习

C.过度复习

D.集中复习

【答案】A

【解析】遗忘发展的规律表明,识记后遗忘很快就会发生。因此,对于新学习的材料,为了防止遗忘,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18.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常考)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答案】A

【解析】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故A项正确。

19.在对认知风格的研究中,威特金认为,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生更可能选择的学科是( )

A.语言学

B.建筑学

C.艺术

D.数学

【答案】A

【解析】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偏爱选择不同的学科专业。已有研究表明,场独立型的学生对自然科学工程建筑以及艺术等学科专业感兴趣;而场依存型的学生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专业感兴趣。

20.在对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要使学习效果最佳,一般而言,动机应该维持在( )

A.最高水平

B.较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较低水平

【答案】C

【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讲,当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果最住。

21.处于基本法地位的“教育母法”是( )(常考)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B

【解析】在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处于“教育母法”的地位。故B项正确。

22.与道德和宗教相比,现代法律以什么为本位( )

A.权力

B.约束力

C.权利

D.义务

【答案】C

【解析】略。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这条规定属于( )

A.禁止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权利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答案】B

【解析】义务性规范指“行为准则”要素中规定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为定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在文字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根据题干的描述,故B项正确。(本题所引用的法规为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前的)

24.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是( )

A.教育活动

B.教育行为

C.教育关系

D.教育法律责任

【答案】C

【解析】教育法规是调整一切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木依据。

25,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学校有权对有违法行为的教师( )

A.追究民事责任

B.追究刑事责任

C.进行行政处罚

D.给予行政处分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子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6.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公民属于(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有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本题所引用的法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7.在学术著作中对教育法规所做的解释是( )

A.司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地方解释

D.学理解释

【答案】D

【解析】学理解释也称为法理解释,般是指社会组织、学者和报刊对有关法律进行的法理性的、法制宣传性的解释。例如,在学术研究学术著作、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中对法律做出的解释。故D项正确。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权在( )

A.国务院

B.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二次修正。故C项正确。

29.从教育法律关系上来看,教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允许或要求的限度行使教育职权属于( )

A.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

B.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C.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

D.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答案】A

【解析】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是按照调整性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的教育关系模式,主体的教育权利能够正常实现的教育法律关系。例如,学生按照规定人学,教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允许或要求的限度行使教育职权等。

30.“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哪项要求的具体体现(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答案】B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行塞责。故B项正确。

二、判断简析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无论正误,均简述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易错)( )

【答案】错

【解析】教育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相统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内部需要,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承认学生的客体性和客体地位,就是强调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任何角识技能的领会与掌握都要依靠学牛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任何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学习规律为前提。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32.义务教育的享有具有非自愿性。( )

【答案】对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故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33.技能是通过感知而自动化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 )

【答案】错

【解析】冯忠良等人认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平法则的活动方式。概括起来,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中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故本题的说法有误。

34.学校对学生负有监护责任。( )

【答案】错

【解析】根据我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题干中的描述过于绝对,故本题的说法有误。

35.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具深广性。( )

【答案】对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深广性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之一。所谓“深”是就程度而言的,指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过程中不只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还可以直接深人到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德;不但会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这种强大的穿透力是其他类型的职业道德无法比报的。所谓“广”是就范围而言的,指教师道德不仅作用于在校的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到学生的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教师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面也越来越广泛。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举止也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常考)

【答案】略

【解析】

(1)班级组织建设;

(2)班级制度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

(4)班级活动管理。

37.简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至少列举三个)

【答案】略

【解析】

主要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巴甫洛夫通过对小狗进食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他把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睡液分泌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规律有:(1)泛化与分化;(2)消退;(3)恢复。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京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贾基人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联结一试误说的主要内容包括:(1)学习的实质一一形成情境与反应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3)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38.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有哪些?(常考)

【答案】略

【解析】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遗忘并不是所记忆的信息完全丧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地提取出来。

遗忘的原因有:(1)消退说。(2)干扰说。(3)压排(动机)说(动机性遗忘理论)。(4)提取失败说。(5)同化说(认知结构说)。

39.简述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实现过程中道德因素的影响。

【答案】略

【解析】

(1)教师在享有权利的选择上要受到道德价值观念的支配;(2)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主动性上受道德水平的制约:(3)教师的法律权利、义务实现保障措施不完备的情况下,教师职业道德能起到弥补作用。(具体内容参见李晓燕主编的《教育法学》)

40.简述学校事故的基本内涵。

【答案】略

【解析】

学校事故就其产生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类是意外事故.这类事故发生不是由于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也不是由于不可抗力。在这类事故中,由于当事人对意外事件的发生并无过错,根据过带原则,就不具备法律责任的负责条件。另类学校事故是过错事故,这类事故通常是指由于方当事人(学校教师)的违法行为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件。与意外事故不同,违法行为是这类事故的必要条件。

其基本内涵是:(1)事故必须是发生于中小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期间;(2)受害人为未成年在校受教育者;(3)行为人已经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的结果;(4)伤害结果的发生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系;(5)学校对伤害结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对此要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

4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答案】略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最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从内面上来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是教师在仪表、谈吐、礼仪、气质等方面的学习、体验和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这是外在意义上的修养:二是教师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在思想品德.情操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境界,这是内在意义上的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无论是从外在意义上,还是从内在意义上来说,都是指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进行锻炼、教育和陶治的过程。

四、论述题

42.联系实际谈谈影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略

【解析】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方面:

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通过语言暗示、表情等反映。教师偏爱优生、忽视中等生、厌恶“差生”,就会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不同的距离。②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大量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教师的智慧。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④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2)学生方面:

学生对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许多调查表明,学生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主动亲近教师;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的,就会主动疏远教师。

(3)环境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必然影响师生关系。课堂的组织环境上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等。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43.老师问:“由两个l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老师又问:“由三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1。”老师再问:“由四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11。”第三个回答显然是错的,因为11的11次方要比1111大得多。

结合案例,谈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是哪一因素造成了这一错误。

【答案】略

【解析】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按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如果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甚远,问题解决起来就很困难,(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3)原型启发。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4)已有知识经验。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大量知识并善于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5)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影响,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解决。根据案例的描述,是由定势与功能固着造成了这一错误。

相关推荐:

2018年各地特岗教师考试报名时间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一级消防工程师

        [协议护航班]

        7大模块不过协议退费

        1900(起)

        了解课程

        715人正在学习

      • 一级消防工程师

        [冲关畅学班]

        5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模块 校方服务

        1080起

        了解课程

        682人正在学习

      • 一级消防工程师

        [精品乐学班]

        3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模块 校方服务

        680起

        了解课程

        682人正在学习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