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造价工程师《造价管理》第六章第二节知识点

发表时间:2019/8/20 10:43:18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第二节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是分析处理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关键环节,也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在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设计人员,协助其处理好工程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在初步设计阶段,要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按照审批的初步设计内容、范围和概算造价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与分析,确定施工图设计方案。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优化设计方案;同时,通过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化设计,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一、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指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限额进行初步设计、按照拥:准的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施工图设计、按照施工图预算造价编制施工图设计中各个专业设计文件的过程。

限额设计中,工程使用功能不能减少,技术标准不能降低,工程规模也不能削减。因此,限额设计需要在投资额度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使用功能和建设规模的最大化。限额设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设计阶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实施工程造价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限额设计的工作内容

1.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是限额设计的关键。对政府工程而言,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政府部门核准投资总额的主要依据,而批准的投资总额则是进行限额设计的重要依据。为此,应在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后确定最终方案,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合理确定设计限额目标。

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需要依据最终确定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和投资估算,对影响投资的因素按照专业进行分解,并将规定的投资限额下达到各专业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应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创造出价值较高、技术经济性较为合理的初步设计方案,并将设计概算控制在批准的投资估算内。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是设计单位的最终成果文件,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限额设计,施工图预算需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范围内。

(二)限额设计的实施程序

限额设计强调技术与经济的统一,需要工程设计人员和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工程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应基于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充分考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对方案进行比较,优化设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要及时进行投资估算,在设计过程中协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限额设计的实施是建设工程造价目标的动态反馈和管理过程,可分为目标制订、目标分解、目标推进和成果评价四个阶段。

(1)目标制订。限额设计的目标包括:造价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安全目标及环境目标。工程项目各目标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因此,在分析论证限额设计目标时,应统筹兼顾,全面考虑,追求技术经济合理的最佳整体目标。

(2)目标分解。分解工程造价目标是实行限额设计的一个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首先,将上一阶段确定的投资额分解到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和暖通等设计部门的各个专业。其次,将投资限额再分解到各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分项工程。在目标分解过程中,要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最后,将各细化的目标明确到相应的设计人员,制订明确的限额设计方案。通过层层目标分解和限额设计,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有效控制。

(3)目标推进。目标推进通常包括限额初步设计和限额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1)限额初步设计阶段。应严格按照分配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进行方案的规划和设计。在初步设计方案完成后,由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及时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并进行初步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直至满足限额要求。初步设计只有在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并符合限额设计目标的情况下,才能作为下一阶段的限额目标给予批准。

2)限额施工图设计阶段。遵循各目标协调并进的原则,做到各目标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统一,防止偏废其中任何一个。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施工图设计的技术经济论证,分析施工图预算是否满足设计限额要求,以供设计决策者参考。

(4)成果评价。成果评价是目标管理的总结阶段。通过对设计成果的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作为指导和开展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

值得指出的是,当考虑建设工程全寿命期成本时,按照限额要求设计出的方案可能不一定具有最佳的经济性,此时亦可考虑突破原有限额,重新选择设计方案。

二、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

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是指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益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之间的关系,力求达到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和谐统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通常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法,即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按照建设工程经济效果,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分析其技术经济指标,从中选出经济效果最优的方案。由于设计方案不同,其功能、造价、工期和设备、材料、人工消耗等标准均存在差异,因此,技术经济分析法不仅要考察工程技术方案,更要关注工程费用。

1.基本程序

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的基本程序如下:

(1)按照使用功能、技术标准、投资限额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探讨和建立可能的设计方案;

(2)从所有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初步筛选出各方面都较为满意的方案作为比选方案;

(3)根据设计方案的评价目的,明确评价的任务和范围;

(4)确定能反映方案特征并能满足评价目的的指标体系;

(5)根据设计方案计算各项指标及对比参数;

(6)根据方案评价的目的,将方案的分析评价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主要指标,通过评价指标的分析计算,排出方案的优劣次序,并提出推荐方案;

(7)综合分析,进行方案选择或提出技术优化建议;

(8)对技术优化建议进行组合搭配,确定优化方案;

(9)实施优化方案并总结备案。

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的基本程序如图6.2.1所示。

在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并采取有效的评价方法进行方案优化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2.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是方案评价与优化的衡量标准,对于技术经济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内容严谨、标准明确的指标体系,是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与优化的基础。

评价指标应能充分反映工程项目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以及为取得使用价值所需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和社会必要消耗量。因此,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1)使用价值指标,即工程项目满足需要程度(功能)的指标;

(2)反映创造使用价值所消耗的社会劳动消耗量的指标;

(3)其他指标。

对建立的指标体系,可按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并选择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3.评价方法

设计方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多指标法、单指标法以及多因素评分法。

(1)多指标法。多指标法就是采用多个指标,将各个对比方案的相应指标值逐一进行分析比较,按照各种指标数值_高低对其做出评价。其评价指标包括:

1)工程造价指标。造价指标是指反映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的综合货币指标,根据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所处的时间段,可依据设计概(预)算予以确定。例如:每平方米建筑造价、给排水工程造价、采暖工程造价、通风工程造价、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等。

2)主要材料消耗指标。该指标从实物形态的角度反映主要材料的消耗数量,如钢材消耗量指标、水泥消耗量指标、木材消耗量指标等。

3)劳动消耗指标。该指标所反映的劳动消耗量,包括现场施工和预制加工厂的劳动消耗。

4)工期指标。工期指标是指建设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所耗费的时间,可用来评价不同方案对工期的影响。

以上四类指标,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来选择。从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的角度考虑,仅利用这四类指标还不能完全满足设计方案的评价,还需要考虑建设工程全寿命期成本,并考虑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及环保成本等诸多因素。

在采用多指标法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如果某一方案的所有指标都优于其他方案,则为最佳方案;如果各个方案的其他指标都相同,只有一个指标相互之间有差异,则该指标最优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这两种情况对于优选决策来说都比较简单,但实际中很少有这种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方案之间往往是各有所长,有些指标较优,有些指标较差,而且各种指标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也不相同。这时,若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各指标的权重又很难确定,因而需要采用其他分析评价方法,如单指标法。

(2)单指标法。单指标法是以单一指标为基础对建设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单指标法有很多种类,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也不尽相同,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综合费用法。这里的费用包括方案投产后的年度使用费、方案的建设投资以及由于工期提前或延误而产生的收益或亏损等。该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将建设投资和使用费结合起来考虑,同时考虑建设周期对投资效益的影响,以综合费用最小为最佳方案。综合费用法是一种静态价值指标评价方法,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只适用于建设周期较短的工程。此外,由于综合费用法只考虑费用,未能反映功能、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只有在方案的功能、建设标准等条件相同或基本相同时才能采用。

2)全寿命期费用法。建设工程全寿命期费用除包括筹建、征地拆迁、咨询、勘察、设计、施工、设备购置以及贷款支付利息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一次性投资费用之外,还包括工程完成后交付使用期内经常发生的费用支出,如维修费、设施更新费、采暖费、电梯费、空调费、保险费等。这些费用统称为使用费,按年计算时称为年度使用费。全寿命期费用评价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一种动态的价值指标评价方法。由于不同技术方案的寿命期不同,因此,应用全寿命期费用评价法计算费用时,不用净现值法,而用年度等值法,以年度费用最小者为最优方案。

3)价值工程法。价值工程法主要是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的全寿命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应用该方法来提高建设工程价值的作用是有限的。要使建设工程的价值能够大幅提高,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首先在设计阶段应用价值工程法,使建设工程的功能与成本合理匹配。也就是说,在设计中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保证建设工程功能不变或功能改善的情况下,力求节约成本,以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要求的产品。

在工程设计阶段,应用价值工程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的步骤如下:

①功能分析。分析工程项目满足社会和生产需要的各主要功能。

②功能评价。比较各项功能的重要程度,确定各项功能的重要性系数。目前,功能重要性系数一般通过打分法来确定。

③计算功能评价系数(F)。功能评价系数计算公式为:

④计算成本系数(C)。成本系数参照下列公式计算:

⑤求出价值系数(V)并对方案进行评价。按V=F/C分别求出各方案的价值系数,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价值工程在工程设计中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分析功能与成本间的关系,以提高建设工程的价值系数。工程设计人员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实现对设计方案的优化。

4)多因素评分优选法。多因素评分法是多指标法与单指标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对需要进行分析评价的设计方案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按其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然后按照评价标准给各指标打分,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权重采用综合方法整合,得出各设计方案的评价总分,以获总分最高者为最佳方案。多因素评分优选法综合了定量分析评价与定性分析评价的优点,可靠性高,应用较广泛。

4.方案优化

设计优化是使设计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在设计招标以及设计方案竞赛过程中可以将各方案的可取之处重新组合,吸收众多设计方案的优点,使设计更加完美。而对于具体方案,则应综合考虑工程质量、造价、工期、安全和环保五大目标,基于全要素造价管理进行优化。

工程项目五大目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决定了设计方案的优化必须考虑工程质量、造价、工期、安全和环保五大目标之间的最佳匹配,力求达到整体目标最优,而不能孤立、片面地考虑某一目标或强调某一目标而忽略其他目标。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追求全寿命期成本最低的设计方案。

三、概预算文件审查

设计概预算文件是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的文件,是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考核工程项目经济合理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对概预算文件的审查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设计概算审査

设计概审查是确定建设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审查,能使概算更加完整、准确,促进工程设计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1)设计概算的审查内容。包括概算编制依据、概算编制深度及概算主要内容三个方面。

1)对设计概算编制依据的审查:

①审查编制依据的合法性。设计概算采用的编制依据必须经过国家和授权机关的批准,符合概算编制的有关规定。同时,不得擅自提高概算定额、指标或费用标准。

②审查编制依据的时效性。设计概算文件所使用的各类依据,如定额、指标、价格、取费标准等,都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

③审查编制依据的适用范围。各主管部门规定的各类专业定额及其取费标准,仅适用于该部门的专业工程;各地区规定的各种定额及其取费标准,只适用于该地区范围内,特别是地区的材料预算价格应按工程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执行。

2)对设计概算编制深度的审查:

①审查编制说明。审查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深度和编制依据等重大原则性问题。

②审查设计概算编制的完整性。对于一般大中型项目的设计概算,审查是否具有完整的编制说明和三级设计概算文件(总概算、综合概算、单位工程概算),是否达到规定的深度。

③审查设计概算的编制范围。包括:设计概算编制范围和内容是否与批准的工程项目范围相一致;各项费用应列的项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标准;是否存在多列或遗漏的取费项目等。

3)对设计概算主要内容的审查:

①概算编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②概算所编制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配套工程等是否符合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立项批文。对总概算投资超过批准投资估算10%以上的,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需重新上报进行审批。

③概算所采用的编制方法、计价依据和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④概算工程量是否准确。应将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对整体造价影响较大的项目作为审查重点。

⑤概算中主要材料用量的正确性和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工程所在地的价格水平,材料价差调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

⑥概算中设备规格、数量、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价和运杂费是否正确;非标准设备原价的计价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进口设备的各项费用的组成及其计算程序、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⑦概算中各项费用的计取程序和取费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的规定。

⑧总概算文件的组成内容是否完整地包括了工程项目从筹建至竣工投产的全部费用组成。

⑨综合概算、总概算的编制内容、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⑩概算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的费率和计取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有关规定。

?概算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对于环境治理的要求和相关规定。

?概算中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程序是否正确。

(2)设计概算的审查方法。采用适当方法对设计概算进行审查,是确保审查质量、提高审查效率的关键。常用的审查方法有以下五种:

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概算编制内容和编制方法、人材机单价等,发现设计概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偏差。

2)主要问题复核法。对审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有较大偏差的设计进行复核,对重要、关键设备和生产装置或投资较大的项目进行复查。

3)查询核实法。对一些关键设备和设施、重要装置以及图纸不全、难以核算的较大投资进行多方查询核对,逐项落实。

4)分类整理法。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偏差,对照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的顺序目录分类整理,汇总核增或核减的项目及金额,最后汇总审核后的总投资及增减投资额。

5)联合会审法。在设计单位自审、承包单位初审、咨询单位评审、邀请专家预审、审批部门复审等层层把关后,由有关单位和专家共同审核。

2.施工图预算审査

对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查,有利于核实工程实际成本,更有针对性地控制工程造价。

(1)施工图预算的审查内容。重点应审查:工程量的计算;定额的使用;设备材料及人工、机械价格的确定;相关费用的选取和确定。

1)工程量的审查。工程量计算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对施工图预算的审查,应首先从审查工程量开始。

2)定额使用的审查。应重点审查定额子目的套用是否正确。同时,对于补充的定额子目,要对其各项指标消耗量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并按程序进行报批,及时补充定额当中。

3)设备材料及人工、机械价格的审查。设备材料及人工、机械价格受时间、资金和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在工程总造价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应作为施工图预算审查的重点。

4)相关费用的审查。审查各项费用的选取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审查费用的计算和计取基数是否正确、合理。

(2)施工图预算审查的方法。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对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查:

1)全面审查法。又称逐项审查法,是指按预算定额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进行全部审查。其优点是全面、细致,审查的质量高;缺点是工作量大,审查时间较长。

2)标准预算审查法。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先集中力量编制标准预算,然后以此为标准对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查。其优点是审查时间较短,审查效果好;缺点是应用范围较小。

3)分组计算审查法。是指将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查某个分量,并利用不同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的准确性。其优点是可加快工程量审查的速度;缺点是审查的精度较差。

4)对比审查法。是指用已完工程的预结算或虽未建成但已审查修正的工程预结算对比审查拟建类似工程施工图预算。其优点是审查速度快,但同时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相关工程数据库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

5)筛选审查法。也属于一种对比方法。即对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建立基本值,并以基本值为准进行筛选,对于未被筛下去的,即不在基本值范围内的数据进行较为详尽的审查。其优点是便于掌握,审查速度较快;缺点是有局限性,较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审查条件的工程项目。

6)重点抽查法。是指抓住工程预算中的重点环节和部分进行审查。其优点是重点突出,审查时间较短,审查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是对审查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在审查人员经验不足或了解情况不够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判断失误,严重影响审查结论的准确性。

7)利用手册审查法。是指将工程常用的构配件事先整理成预算手册,按手册对照审查。

8)分解对比审查法。是将一个单位工程按直接费和间接费进行分解,然后再将直接费按工种和分部工程进行分解,分别与审定的标准预结算进行对比分析。

总之,设计概预算的审查作为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关各方积极配合,强化管理,从而实现基于建设工程全寿命期的全要素集成管理。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