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实词活用

知识点一、古汉语中实词活用的基本情况(掌握)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句子中作谓语,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

表示可能、意愿的动词,如“能”“愿”“可”“欲”等经常用在动词之前,如果在一个句子里名词用在这些动词的后面,因此句又没有其他动词,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译:利用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可是能横渡江河。

“非能水也”,“水”在“能”之后,又没有其他动词,这里“水”活用为动词。

名词后紧跟一个介词结构,同时此句又没有其他动词作谓语,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此介词结构作补语。例如:

②师还,于虞,遂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五年》)

译:晋国军队返回,在虞国驿馆休息,于是乘机偷袭。虞国,把虞国灭了。

在“馆于虞”这句话中,“于虞”是介词结构,“馆”是名词,可见这里“馆”活用为动词,“于虞”作补语。

处在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例如:

③贫穷则父母不。(《战国策·秦策一》)

译:如果一个人贫穷,那么父母也不把他当儿子。

“父母不子”,“不”是否定副词,“子”则活用为动词。

用“而”字连接的两部分,如其中一部分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而另一部分是名词,这个名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例如:

④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齐国的军队已越过国界而向西来了。

⑤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马中锡《中山狼传》)

译:东郭先生又喜又惊,甩掉狼向前走去。

“过而西”,“过”是动词,“西”则活用为动词。“舍狼而前”,“舍狼”是述宾短语,方位名词“前”活用为动词。

代词在句尾一般作宾语,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一般活用作动词。例如:

⑥纵江东父兄怜而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译: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悯我而拥立我为王,我哪有脸面去见他们呢?

⑦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之。(《后汉书·张衡传》)

译:皇帝曾经问张衡天下人所痛恨的人是谁,宦官们担心张衡说他们的坏话,都一起盯着他。

有时可以将前后相同的句式作类比,来判断名词是否活用。例如:

⑧袅袅兮秋风,洞庭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译:秋风吹拂,洞庭湖水波荡漾,树叶纷纷飘落。

“洞庭波兮木叶下”句中,“木叶下”;与“洞庭波”相对,因“下”是动词,可知“波”亦活用为动词。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它们不是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例如:

⑨乃丹书帛曰“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译:于是用丹砂在帛上写下“陈胜称王”。

⑩横成则秦,纵成即楚。(《战国策·秦策一》)

译:若连横成功,则秦国称帝;若合纵成功,则楚国称王。

在例⑨中,“陈胜王”既不可能是联合关系,也不可能成为偏正关系,而“陈胜”又不可能活用为动词,那么一定是“王”活用为动词。在例⑩中,“秦帝”与“楚王”与前例相同。另外参还可从连词“则”“即”两边的句式对比来分析,“帝”与“王”当是名词活用。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古代汉语里一种特殊的动宾短语,它的动词表示的意义不是主语所具有的,而是主语使宾语所具有的。古代汉语里也偶有名词用作使动的情况。例如:

1.却宾客以诸侯。(李斯《谏逐客书》)

译:驱逐卿客去其他诸侯国而使他们成就霸业。

“业”是“事业”,这里指“称霸的事业”,名词,在此处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就霸业”。

2.先生之:恩,生死而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译:先生的恩德,让死人复生而使白骨长肉。

“肉”是名词,此处放在名词“骨”之前,活用为动词,表示“使……长肉”。

3.明君不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译:贤明的君主不让没有功劳的臣子做官。

名词“官”后有名词性词组,“官”在此处用作动词,意为“使(让)……做官”。

(三)名词用为副词,做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常常将名词直接用在动词的前面,此时名词变成副词,充当句中的状语,表示动作所用的工具、方式或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状态等。

1.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秦策一》)

译:嫂嫂像蛇一样爬行,拜了四拜,跪下向苏秦请罪。

“蛇”在句中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2.得佳者养之。(《聊斋志异·促织》)

译:如果获得上好的促织,就关在笼子里饲养。

“笼”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

3.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杀之。(《史记·吕后本纪》)

译:王有一位喜爱的美姬,王后派人用毒酒杀了她。

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所用的工具。

4.齐将田忌善而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齐国大将田忌很赏识他,把他当作上宾来接待。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态度。

5.思高其位,大其禄。(柳宗元《鲼蛭传》)

译:每天想着提升自己的职位,增加自己的俸禄。

名词作时间状语。

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名词做状语的是(  ade  )

a.相如叱之,辱其群臣        b.先生之恩,生死而骨也

c.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  d.齐将田忌善而待之     e.得佳者养之

二、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句子的主语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紧跟在这个动词后的宾语施行该动词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居下来。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常充当及物动词,其后有宾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该形容词就用如使动。

①攻邯郸,以广名。(《战国策·魏策四》)

译:魏王想攻占邯郸,使自己的土地得以扩大,使自己的名位变得尊贵。

真题:

下列句子中,存在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

a.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答案:d

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即“认为……怎么样”。

①农夫、渔父过而之。(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

译:农民渔民路过它,认为它僻陋。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很小,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