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图书编辑 
温馨提示:
2014年大纲:出版合同的签订由熟悉→掌握,教材内容未变,但是需要重点关注

学习要求 

按照考试大纲,本章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包括  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编辑加工整理与审定发稿;发稿后的编辑工作;图书辅文;图书重印和再版。

这些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与“了解”三个层次。

学习要求

通常情况下,要求“掌握”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部分,出题量大,层次深;要求“熟悉”的部分是“次重点”部分,题量和难度适中;要求“了解”的内容相对次要,题量小,层次浅。

从本章历年考试分值比重看,2005年占了20分,2006年占了15分,2007年占了29分,2008年占了29分,2009年占了31分左右,2010年本章考试情况:3个单选,3个多选,1个综合题(67题编辑加工题),2011年单选4题(4分),多选3题(6分),1个综合体(67题编辑加工题20分)。

另外,每年综合题中的审稿题和编辑加工题的作答规范等直接和本章相关。 

由此可见,本章的知识点一直是考试的重点。

 

本章考试要求:

掌握:

1)掌握三级审稿责任制的全面要求;

2)掌握初审的任务,能对稿件熟练作出质量评价,形成规范的审稿意见并妥善处理; 

3)掌握稿件送请外审的条件/手续和对外审人员的要求。

4)掌握编辑加工整理与审稿的关系。 

5)掌握对编辑加工整理的各方面要求,并能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编辑加工整理;

6)掌握对拟发稿件提交审定,送请作者复核的要求;

7)掌握校样处理的要求; 

8)掌握各类图书辅文的撰写要求和编辑在图书辅文方面所做的工作;

9)掌握图书重印和再版的程序要求。

 

熟悉(4项):

1)熟悉复审的任务;

2)熟悉出版合同的签订; (2014年大纲熟悉→掌握)

3)熟悉图书辅文的种类;

4)熟悉图书重印和再版的条件。

了解

1)了解终审的任务;

2)了解图书辅文的概念和作用。

3)了解图书重印和再版的意义。

4)了解重版率的概念。

 

第一节  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

审稿的概念: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可接受但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包括审读、审改、审定等工作内容。

知识点一  审稿制度

审稿制度(两种)

1、国家进行出版行政管理的审稿制度

2、出版单位内部的三审制

(一)三审制的基本要求:(掌握)

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叫“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简称“三审制”。

1.三个审级组成

1)初审: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

2)复审: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人员

3)终审: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

2.三审制的程序

1)初审、复审、终审,循序递进。

2)下个审级对上个审级负责。

3)只有三审通过,才能对稿件进行处理。

4)可以增加审次和人数,不可随意减少环节。

5)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3.三审制的作用

1)保证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

2)最大限度的避免偏差和失误

(二)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

初审(掌握)

1)通读全稿,全面审查(政治导向、思想倾向、价值、内容、体例、文字等)、研究书稿

2)分析书稿优缺点,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3)写审稿意见

复审(熟悉)

1)通读全部稿件

2)审核、判断初审意见,表明态度;解决初审遗留问题

3)提交复审意见

终审(了解)

1)审查书稿是否符合出版要求,作出综合评估:

政治导向、思想倾向;是否违法违规;是否有悖社会道德规范;是否具有价值;

是否有两个效益等。

2)形成终审意见

审稿制度(两种)

1、国家进行出版行政管理的审稿制度

2、出版单位内部的三审制

2011年真题

5. 关于三审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初审要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重点核实相关专业知识

b. 一般稿件,复审可以抽查部分内容;重点稿件,复审要通读

c. 复审应由具有副编审及以上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承担

d. 终审主要审查稿件的框架和结构

知识点二  外审(不属于三审制的组成部分)

外审是指将稿件请本出版单位以外的专家或有关部门审读。

(一)两种:

1.送有关主管部门

2.送有关专家

(二)外审应具备的条件(掌握):

1)出版单位缺少相应专业的编辑人员的稿件;(2)难以把握其中专业性内容质量的稿件。

2)外审的主要任务:

解决送审单位无法判断、解决的专业问题不是修改文字和解决枝节问题。

(三)对外审人员的要求(掌握):

1)具备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

2)熟悉该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该学科专业著作的出版情况;

3)有相当的文字功底;

4)学术上无门户之见,能做出客观的学术评价。

(四)送请外审的手续(掌握):

1、编辑提出送请有关专家外审的报告(内容:原稿和作者的基本情况;编辑对原稿的看法;需要外审者解决的问题;外审的原因和要求;外审者人选;费用)

2、编辑室主任签发;

3、提交总编辑审批。

注意:外审者通常不署名,必要时可以以特约编辑、特约编审等身份出现;

外审不能替代三审中任何一个审级;

外审不能担任责任编辑;

外审意见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

2011年真题:多选题

33. 关于稿件外审的说法,正确的有( bcd )。

a. 外审是请出版行业以外的专家进行审稿

b. 进行外审的目的是对稿件作出准确评价,避免错误

c. 外审主要处理编辑难以把握的学术理论问题和专业性特别强的问题

d. 编辑提出外审申请,须经编辑室主任同意,总编辑批准

e. 外审能代替初审,但不能代替复审和终审

2010年真题:

3.关于稿件送请外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外审可以是根据出版行政管理的规定将稿件送交有关主管部门审定

b.外审可以是出版单位将某些稿件送请有关专家审读

c.外审是三级审稿制度的一部分

d.外审的目的是对稿件作准确评价,避免错误,以提高出版物质量

答案:c(排除)

知识点三  稿件质量评价

包括内容质量和形式质量两个层次。

(一)对内容质量的评价

对稿件内容质量进行把关并作出评价,是审稿工作最为基本的内容。

内容评价应从稿件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独创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初级已经详细讲解,这里不再重复。

1.结构框架:指稿件中的内容层次安排形式

1)各个部分的前后次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体现出一定的系统结构

2)概述与分述关系明确,有明显的层次安排

3)各部分的内容互相不矛盾

4)交叉部分,详略有别,互有呼应

5)对内容的阐述方式在同一部分中保持一致

2.行文格式

1)各级标题采用互有区别的格式标志,相同级别的标题采用相同的标志,各级标题序次一致。

2)各种注释的标志一致。

3图片、表格和公式等的标注形式一致并符合规范。

注:辞书行文最主要的特殊要求:相同性质的条目都应该具有统一“模式”;释文项目不能多于或少于辞书编写体例的规定,且前后次序不能颠倒。

3.表述形式:指稿件中对语言文字以及量和单位的应用状况

1)语言文字规范(文字:无错字,别字;异体字、繁体字符合规定;异形词应尽量使用推荐词形;数字用法符合国家标准)

2)量和单位(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与稿件的主题内容和目标读者相适应。国际单位制,稿件中不应使用市制和英制的计量单位;正体字母的大小写含义)

知识点四  审稿结论及稿件处理

(一)审稿结论有三种:

1.接受出版

2.退修

3.退稿((1)内容上重大原则性错误;(2)形式上十分混乱,逻辑不清,体例混乱,毫无章法;(3)语言文字或者量与单位使用大量违反规范)

(二)审稿结论的形式及后续工作

初审意见的构成——书面审稿意见: 作者及稿件的基本情况,稿件的主要内容,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审读时的疑点难点,对退修稿件的修改建议。

稿件送外审的话,要附外审者的资质、外审情况和外审意见。

 

知识点五  签订出版合同(熟悉→掌握

(一)出版合同的内容

1.签约双方的名称、住所地和联系方式(如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电子信箱地址等),签约日期,作品名称;

2.作者对合法享有该作品著作权的保证;

3.作者授予的图书出版权是否专有以及该权利所涉及的文种、期限、出版与发行地域;

(一)出版合同的内容

4.出版权可否转授权及转授权后所获利益的分配;

5.作者是否同时授予电子版本出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改编权等其他权利;

6.作者审读校样的责任;

7.出版者向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标准和时间;

8.图书重印、再版的条件与报酬;

(二)签订出版合同的程序

1.产生: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起草,经编辑室主任和出版单位领导审核后,交作者核实。

2.签署:出版单位法人或其正式授权的负责人审核签署,并加盖出版单位公章

 

2011年真题:

4. 关于图书出版合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 出版单位在组稿时就必须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

b. 合同内容应包括重印、再版的条件与报酬

c. 合同可由责任编辑起草,由出版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负责人员签署

d. 如果合同文本不止一页,应在每页的边缘加盖骑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