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314020水处理场站工程施工

大纲要求:

2k314021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2k314022 沉井施工技术

2k314023 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

2k314024 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

2k314020水处理场站工程施工

重点:沉井施工技术

      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

难点: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2k31402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知识点 一、施工方案与流程

(一)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结构形式、材料与配比、施工工艺及流程、模板及其支架设计、钢筋 加工安装、混凝土施工、预应力施工等主要内容。

(二)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

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顶板支撑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

(三)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层施工→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层施工→池壁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嵌缝→功能性试验→池壁防水层施工

(教材勘误: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试验)

知识点二、施工技术要点

(一)模板、支架施工

1.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浇筑混凝土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2. 各部位的模板安装位置正确、拼缝紧密不漏浆。

3. 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6.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

(二)止水带安装(水池的伸缩缝混凝土浇制配用)

2.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采用叠接。

4.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

(三)钢筋施工

5.钢筋安装质量检验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对安装完毕的钢筋进行隐蔽验收。

(四)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法和后张法一样,但是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不直接接触,处于无粘结的状态。无粘结预应力筋是带防腐隔离层和外护套的专用预应力筋。

无粘结预应力筋

 

3.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

(1)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宜采用一端张拉;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5m而小于50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和锚固。

(五)混凝土施工

1.必须从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供应、浇筑、养护各环节加以控制。

3.混凝土浇筑后应加遮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并不应少于14d

(六)模板及支架拆除

2.采用整体模板时,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其他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达到表1k414021规定强度,方可拆除。

2k314022沉井施工技术

沉井基础是以沉井法施工的地下结构物和深基础的一种型式。是先在地表制作成一个井筒状的结构物(沉井),然后在井壁的围护下通过从井内不断挖土,使沉井在自重作用下逐渐下沉,达到预定设计标高后,再进行封底,构筑内部结构。广泛应用于桥梁、烟囱、水塔的基础;水泵房、地下油库、水池竖井等深井构筑物和盾构或顶管的工作井。

知识点一、沉井准备工作

(一)基坑准备

(3)地下水位应控制在沉井基坑底以下0. 5m,基坑内的水应及时排除;采用沉井筑岛法制作时,岛面高程应比施工期最高水位高出0. 5m以上。

(二)地基与垫层施工

2.刃脚的垫层采用砂垫层上铺垫木或素混凝土。

1)素砼垫层的厚度还应便于沉井下沉前凿除;

2)砂垫层分布在刃脚中心线的两侧范围,应考虑方便抽除垫木;

3)垫木铺设应使刃脚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每根垫木的长度中心应与刃脚底面中心线重合。

知识点二、沉井预制

(一)混凝土应对称、均匀、水平连续分层浇筑,并应防止沉井偏斜。

(二)分节制作沉井

(3)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采用凹凸缝或设置钢板止水带,施工缝应凿毛并清理干净;内外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其对拉螺栓的中间应设置防渗止水片;钢筋密集部位和预留孔底部应辅以人工振捣,保证结构密实。

知识点三、下沉施工

(一)排水下沉(渗水量不大时采用)

2.下沉过程中应进行连续排水,保证沉井范围内地层水疏干。

3.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

(二)不排水下沉

1.沉井内水位应符合施工设计控制水位;

(三)沉井下沉控制

1.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偏斜“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4.沉井下沉监控测量

 (1)下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

(2)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

(4)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

知识点四、沉井封底

(一)干封底

1.在井点降水条件下施工的沉井应继续降水,并稳定保持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m

3.采用全断面封底时,砼垫层应一次性连续浇筑;

(二)水下封底

5.水下混凝土封底的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

6.每根导管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且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0m

2k314023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考点)

当地下水位较高或雨汛期施工时,水池等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池浮动。

知识点一、当构筑物设有抗浮设计时

1.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水池基坑施工前必须采取人工降水措施,把水位降至基坑底下不少于500mm,以防止施工过程中构筑物浮动,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知识点二、当构筑物无抗浮设计时,水池施工应采取抗浮措施

(二)施工过程降排水要求

1.选择可靠的降低地下水位方法。

3.降排水应输送至抽水影响半径范围以外的河道或排水管道。

4.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间断降排水,构筑物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降排水。

知识点三、当构筑物无抗浮设计时,雨汛期施工过程必须采取抗浮措施

1.施工中常采用的抗浮措施如下:

1)基坑四周设防汛墙,防止外来水进入基坑;建立防汛组织,强化防汛工作;

2)构筑物下及基坑内四周埋设排水盲管(盲沟)和抽水设备,一旦发生基坑内积水随即排除;

3)备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并保证其可靠性。

2.因地制宜措施:引入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外来水进入构筑物,使构筑物内、外无水位差,以减小其浮力,使构筑物结构免于破坏。

2k314024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常考点)

知识点一、试验必备条件与准备工作

(一)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

1.池体的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2.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后,保护层喷涂之前;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后,石砌池体勾缝以后。

知识点二、水池满水试验与流程

(一)试验流程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二)试验要求

1.池内注水

(1)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2)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2.水位观测

(3)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3.蒸发量测定

(2)池体无盖时,须作蒸发量测定。

(3)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蒸发量水位。

知识点三、满水试验标准

(1)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2)渗水量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 (m2d);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 (m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