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交通运输的外部性分析与评估

讲课内容:

外部性的概念及影响、外部性的解决方法、交通运输的外部性、运输外部成本、交通运输外部性评估。

重点:运输外部成本、交通运输外部性评估

知识点一 :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1.外部性的概念和影响。

一般认为,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经济活动在给另一方带来损失或收益的同时,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指那些在决策者(消费者或生产者)的成本和收益之外,并非出于自愿而带给他人额外成本或收益的情况。

不少决策或经济活动会使无意介入者意外受惠或受损,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外部性"

私人决策时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是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如:你若打扫楼梯,你的邻居也跟着沾光;你若耷别人的井边打井,别人的井水就不如以前丰沛清澈;他们分别加上带给他人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就是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当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时,便产生外部经济,当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时便产生外部不经济。

经济生活中的外部性是经常发生的,它的存在会对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企业)采取的行动能够增进社会福利,然而他自己却不能因此得到相应的收益,那么这个人(或企业)就不会经常采取这种行动以达到从社会角度来看的合适程度。同样,当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能够使其自身受益而又不需要支付由此带来的额外支山,那么这个人(或企业)就会无所顾忌地进行这种活动以致于这种活动的数量超过社会合理程度。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可以说,当存在外部性时,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将偏离社会最适程度,市场也就不能传递出和接受正常的价格信号,资源配置就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下可能达到的最佳境界。

2.外部性的解决方法——外部成本内部化。

当发生外部经济时,私人利益小于社会收益阻碍了私人在此领域的投资,其投资量远远小于社会需求。为使这种投资接近社会所需投资量,政府可以用补贴的办法支持这些部门扩大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补贴的缺点在于它吸收了政府收人,容易被挪用和滥用。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要改善资源配置,需要经过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缩写为cba)的检验,才能决定是否上马这个项目,即除了考虑项目的内部效果外,还要考虑由此产生的负外部性。

外部成本是构成社会成本的一部分,包括环境成本和意外成本。

环境成本(包括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噪音损害、生态破坏等)应当由那些造成这些成本的人支付。把外部性内部化,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和政策的作用,协调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理论解决(负)外部性的方法主要是制定排污标准、征收排污费,税收,发放可交易的许可证。第一种方法侧重于通过政府干预和控制来解决环境问题,后两种方法则是基于市场刺激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共同之处都是将外部性内部化,促进经济当事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成本收益的比较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例题一:外部性是指(    )。

a.系统外的影响

b.一方的经济活动在给另一方带来损失或收益的同时,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获得相应的报酬

c.一方的经济活动在给另一方带来损失或收益的同时,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或获得相应的报酬

d.其他主体对行为主体的影响

【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外部性的定义。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经济活动在给另一方带来损失或收益的同时,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获得相应的报酬。

例题二:cba是指(    )。

a.成本效益分析 

b.外部经济性分析

c.可持续性分析 

d.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成本效益分析缩写。

知识点二:交通运输的外部性

交通运输的外部性是外部性问题在运输活动中的具体化其核心是运输经营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保证,是社会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交通运输在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同时,也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噪声、污染、拥挤、交通事故等,这些都是交通运输(负)外部性的具体表现。

衡量交通运输的负外部性可以用外部成本这一概念。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运输系统与非再生资源(如环境系统、非再生的人)作用所产生的外部性,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交通运输与环境之间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是由于交通运输行业在利用环境资源从事运输服务时,没有考虑它应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补偿。

第二层次:运输系统内各部相互作用产生的外部性,如交通拥挤。

1.交通运输外部性的层次:

(1)供给外部性,即基础设施供给产生的正负影响;

(2)使用外部性,包括正效(如可通达性提高和时间节约,产生新的消费和新的物流组织)负效果(交通拥挤、运输系统未涵盖的费用、环境影响、交通事故)

(3)不应该付费的群体支付了基础设施费用而产生的财务配置;

(4)运输系统的行为影响到运输业以外的第三群体。

2.交通运输供给的正外部性:

(1)运输设施通常用于公共服务,例如基本的社会沟通、军事目的以及其他社会目的;

(2)运输设施有利于促进边远和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平衡地区间的收入分配

(3)可以通过系统的运输网络规划实现国家开发利用能源的目的。

例题三:系统的运输网络规划有助于实现国家开发利用能源的目的,这体现了交通运输()

a.使用的正外部性    

b.使用的负外部性   

c.供给的正外部性   

d.供给的负外部性

【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外部性包括的内容。交通运输供给的正外部性:可以通过系统的运输网络规划实现国家开发利用能源的目的。

3. 交通运输供给的负外部性:

(1)土壤和水污染,土地表面封化;

(2)生物圈、生态多样化和自然栖息地受到干扰;

(3)人类沟通被隔离;

(4)视觉障碍。

4.运输活动正外部性:

(1)通达性和成本降低;

(2)新的消费和新型物流组织

(3)费用正外部性和技术正外部性。

交通运输的负外部性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之间的关系: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知识点三: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及其评估

1.交通运输外部成本。交通运输外部成本是运输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交通事故、交通拥挤等对社会财富的扣除。

1)交通运输的环境污染。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汽车(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越来越严重。人们在享受交通运输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它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世界能源会议及其他资料来源的预报表明,如果要使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大约50%~70%。此种情况迫使人们必须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外部成本。

2)交通事故。交通运输带动了现代经济的起飞,促进了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

3)交通拥挤。交通拥挤是交通运输外部性的重要表现,它所造成的外部成本也很高。在拥挤造成的成本中,主要是时间损失,另外还有多次制动和启动造成排污量增加及拥挤造成的交通事故损失等。

4)交通噪声。交通运输对居民生活的另一重大影响是噪声污染。从噪声对房屋价格的影响也可看出噪声的外部成本。

例题四:交通运输外部性表现为(    )。

a.交通运输的环境污染    b.交通事故   

c.交通拥挤              d.交通收费             

e.交通噪声

【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外部性表现形式。交通运输外部成本是运输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交通事故、交通拥挤、交通噪声等对社会财富的扣除。

2.运输外部性评估

交通运输外部性的评估方法包括:

1)实际发生法

2)替代市场法。即不是用直接的市场价格来衡量环境物品或交通服务的价值,而是用替代物来间接衡量。

旅行成本法,用旅行费用(时间、金钱)来替代衡量人们对环境物品的价值评价。

内涵定价法,通过可购买物品(比如房产)的内涵价值来评估空气污染或噪音对物品价格的影响。

ƒ防护支出法,用人们为保护自身不受环境损害的影响所支付的费用来衡量环境物品的价值,它是外部成本货币化评估中采用最广泛的方法。

3)间接方法。即不能直接揭示人们对环境产品的偏好,而是通过计算污染及其影响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然后再测定人们对所生产影响的偏好程度,又称剂量反应法

4)支付意愿法。

通过向经济行为人询问为消除环境不适而愿意支付的成本(或者是忍受某种不适对一定补偿数额的接受意愿),从而获取对环境不适的经济评价。意愿调查法分为两类:直接询问支付意愿或者接受补偿的意愿;询问支付或接受意愿的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并询问结果推断支付意愿。

例题五:交通运输外部性的评估方法包括( 

a.实际发生法

b.替代市场法

c.间接方法

d.支付意愿法

e.行政强制法

【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外部行的评估方法包括的种类:实际发生法、替代市场法、间接方法、支付意愿法。

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外部成本采用支付意愿法,对污染所造成的损害进行量化分析。

交通拥堵的边际外部费用计算:mpc=a+b/s

其中:mpc——某个公路用户驾车每多行驶一公里形成所能预见到的额外费用。

a——行驶每公里的固定费用;

b——乘车人的单位时间价值;

s——行驶速度。

尾气排放是交通运输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交通运输活动对一定时间、空间范围的碳排放量有着很大影响。

co2排放量=人口×人均gdp×能源消费强度×碳排放系数

式中碳排放系数是指每一种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数量。

碳排放率指标见下式:

co2排放变化率=人口变化率+人均gdp变化率+能源强度变化率+碳排放因子变化率

在人口变化率不变且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要降低碳排放增长率,就要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即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从交通运输业角度看,应当大力推广能源使用效率高和清洁能源的交通运输工具。

交通运输外部性影响的空间范围包括:地区级、国家级、全球级。

 交通运输外部性的具体评估方法有:实际发生法、物理(或生化)转换法、防护行为法、价值影响法、旅行成本法、表述性偏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