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审稿

广义的审稿是指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并通过加工整理使决定采用的稿件达到出版水平的编辑活动,在稿件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包括审读、审改和审定等工作内容。此处的“审稿”,是指作为编辑过程环节之一的,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可接受但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知识点一、稿件的来源(熟悉)2013(了解)

出版单位的稿件大致有四种来源。

(一)自投

这类稿件通常称“自投稿”或“自发来稿”。初学写作者一一般都采用投稿方式,有些成名作家、学者,也常以投稿方式与出版单位联系。

作者投稿是对出版单位的支持和信任。出版单位应十分重视自投稿,不少优秀作品就是从自投稿中发现的。出版单位对于自投稿,无论接受与否,都应认真登记,及时审稿后作出结论并回复作者。

(二)推荐

是指由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出面,把作者的稿件转交给出版单位。

推荐有种种情况:或是对作者、对稿件负责,希望引起出版单位的重视,如学术团体推荐自己成员的研究成果;或是奖掖人才、提携后学;也有受人之托、情面难却而代为说项的。

(三)引进

这是通过著作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稿件。实际上也可视为“著作权贸易”。

虽然引进的稿件一般都已经正式出版,相关出版机构对其已经进行过审稿和编辑加工等,但是由于国情和政治制度不同,我国出版单位对于引进的稿件必须与对其他来源的稿件一样,仍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审稿和编辑加工。

(四)组织

这是编辑根据所策划并得到批准通过的选题,主动物色、联系作者而获得稿件。它是选题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出版物质量得以保证的有力措施。

知识点二、审稿的作用(熟悉

审稿是决定出版物质量、决定稿件命运的关键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有三:

(一)决定稿件取舍,为文化传播把关

就组织的稿件而言,策划选题、选择作者、拟订提纲、讨论样稿等,还只属于编辑出版全过程中的产品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偏差乃至错误,审稿时仍然可以最终得以解决。

从决定稿件取舍这一点来看,审稿工作为文化传播把关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为发现好作品并保护它“出关”,一为鉴别坏作品并阻止它“过关”。

(二)提出修改意见,提高稿件质量

审稿过程中,除了对稿件进行分析评价,并据此对稿件的取舍作出选择之外,审稿者还要对准备采用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

(三)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审稿工作通过对各类稿件的分析评价,在决定作品取舍、帮助作者提高稿件质量的同时,还能发现创作人才。

知识点三、审稿制度(掌握

我国出版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简称“三审制”,有时又称“三审责任制度”,即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八条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并规定,“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根据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规定,担任责任编辑的人员必须具备中级及以上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经注册而持有责任编辑证书。出版专业初级技术人员不能担任责任编辑,所以虽然可以在具备一定条件后承担初审工作,但是不能独立负责这个审级。初级技术人员提出的审稿意见,必须由具备责任编辑资质的编辑人员负责复核并签字认可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初审审稿意见。

知识点四、审稿要求(掌握

审稿要求包括对审稿工作的要求和对审稿者的要求。

(一)对审稿工作的要求

对审稿工作的要求,就是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稿件质量作出评价。

1.对稿件内容质量的评价

审读各种稿件时,都应该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独创性方面对稿件的内容质量加以衡量和评估。

此外,对有些类型和性质的稿件往往还需要从稳定性、艺术性等较特殊的方面进行评价。

(1)政治性

政治性是指稿件中所反映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包括涉及政党、国家、党政高级领导人、外交、民族、宗教等关系的现实政治问题。

政治性还要求稿件内容不得违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的方针政策,如外交方针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统战政策,以及对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方针政策,等等。

因此,任何稿件都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信的;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宣扬淫秽、赌博、暴力

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2)思想性

思想性是指稿件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时与政治性相联系。

对我国出版物思想性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3)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稿件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科学性的具体内容体现为:尊重历史,尊重事实,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准确表述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正确使用和解释科学术语。认真分析和选择材料,引证真实准确的材料,包括图表和数据等。

(4)知识性

知识性是指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容量与价值。

(5)独创性

独创性是指稿件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创新特点,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等。

2.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

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对稿件的结构框架、行文格式、表述形式等作出判断。

1)结构框架

稿件的结构框架是指稿件中的内容层次安排形式。

结构框架的合理,主要表现为:各个部分的前后次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体现出一定的系统结构;各个部分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每个部分的阐述方式各具有同一性,等等。

2)行文格式

行文格式的统一,主要表现为各级标题采用互有区别的标志,而相同级别的标题均采用相同的标志;公式、图片与表格及各种注释的格式标志应该一致。

(3)表述形式

稿件的表述形式是指稿件中对语言文字及量和单位的应用状况。

(二)对审稿者的要求

1.坚持稿件取舍标准

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独创性等方面对稿件的内容质量及从结构框架、体例、表述形式等方面对稿件的形式质量作出较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对是否接受出版作出选择。

2.评价要客观、科学

3.操作要规范

为了维持稿件盼原貌和表示对作者的尊重,审稿者在审稿过程中不宜把意见直接用色笔批注在原稿上,以免稿面混乱、肮脏。

对于电子文件形式的稿件,审稿者应该先做好备份,然后再开始审读。

(三)期刊审稿的特殊要求

1.符合期刊宗旨和定位

期刊编辑在审稿时,要坚持从期刊出发,按照期刊既定的编辑方针和取稿标准选择稿件,不能就稿件论稿件。

2.把握栏目风格:期刊编辑在审稿时,不仅要考虑某篇稿件本刊能否采用,而且还要进一步考虑本刊某个栏目能否采用。

3.注重时效性:是否符合时效性要求,是期刊编辑审稿的一条重要标准。

4.弘扬创造性

5.考虑稿件篇幅

刊物的篇幅,总是事先设定的,;其中每个栏目所刊载文章的篇幅,也有一定的浮动范围,相互之间不宜相差悬殊。

知识点五、审稿的方法与质量评价(掌握

尽管稿件及审稿人标准会有不同,但通读全稿是最基本的审稿方法。

(一)审读稿件

不论是组织的稿件还是自投、推荐或者引进的稿件,初审者都必须对整部稿件进行通读。稿件要审读两遍:第一遍是略读,第二遍是精读。

1.略读

略读的目的是对稿件的内容和形式作一般性的了解,借以归纳出稿件的一般性特点与最重要的特征,对稿件的总体质量和水平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略读最好先阅读前言、后记与章节目录,了解稿件的基本内容和总体框架;然后再审读稿件的具体内容,以了解稿件的特色和整体质量。

2.精读

精读的目的是更深入地了解、分析和研究稿件的内容和创作特色,为审稿中的判断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并对稿件可否采用作出结论。

精读时,审稿者应该从头至尾认真地阅读全稿,同时验证自己在略读时对于稿件的了解是否正确,并对在略读中产生的疑问作进一步的探究解决。这种全稿阅读通常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反复地进行的。

(二)对稿件的质量评价

在对稿件进行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来对稿件的质量作出评价。

1.比较

在审稿过程中对稿件所引用的材料、理论和所阐发的观点,都可以用审稿者已经掌握的有关政策、专业知识来进行比较,也可以根据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辞书或资料汇编等工具书所提供的材料、理论、观点来进行比较。

比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去伪存真,同时还可以帮助审稿者对于稿件材料和观点的新旧,作者视野的宽窄和见解的优劣,稿件质量的高低和价值的大小等作出基本的判断。

2.分析

对全稿进行分析: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切题,思想表达是否清楚,材料是否可靠,说理是否充分,立论是否正确;主题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内容的主次关系安排得是否得当,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处理得是否合乎逻辑,体例是否统一,表述是否通畅、有条理,文字是否通顺,等等。

3.综合

第一,对稿件本身进行全方位衡量,即依据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独创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判断其内容是否达到可以出版的质量要求,同时对稿件在结构框架、体例、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优缺点作总体性的概括。

第二,对稿件是否符合本出版单位的出版要求和出版风格、是否可以归入本单位现有的品种板块之中,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判断。并对下一步的如何整合、完善有所考虑。

第三,稿件如果可以出版,对后续情况应有所考虑。譬如,按照稿件的内容应该有什么样的宣传、促销工作,该作品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可能产生怎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等。

知识点六、审稿意见及相关事宜(掌握

审稿意见是审稿者在完成审稿以后所撰写的文件。

审稿意见必须在对稿件作全面考察和充分研究后撰写,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行文上既要全面周到,又要简明扼要;优劣短长说清即可,既无遗漏,又不烦琐;意见要明确,态度不含糊。

审稿结论一般有三种:

第一,如果是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稿”。审稿者要非常明确地说明退稿理由。

第二,如果是基本符合出版要求但又存在一些不足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修”(又称“退改”),即把稿件退还给作者进行修改。审稿者必须说明稿件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及要求进行修改的理由,并提出中肯的、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

第三,如果是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就是“接受出版”。对经过三级审稿后决定接受出版的稿件,出版单位要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及时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

2012

7.关于审稿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只有经过三审以后,才能对稿件作出处理

b.审稿分为三级,前一级对后一级负责

c.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

d.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一般编辑人员担任

8.审稿的结论不包括( c )

a.接受出版  b.退修

c.待定      d.退稿

2011

8.关于审稿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我国出版单位实行的审稿制度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

b.三级审稿的责任者必须具备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

c.终审由具有编审、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承担

d.助理编辑可作为责任编辑承担初审工作

2010

6.关于稿件来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引进稿件是指通过著作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的稿件

b.组织稿件是出版单位获得稿件的主要途径

c.引进稿件一般都正式出版过,不需再进行审稿和编辑加工

d.自投稿意味着作者主动将该作品的出版权授予出版单位

7.作为编辑过程环节之一的审稿,其作用不包括( b )

a.决定稿件取舍,为文化传播把关

b.整理加工稿件,保证发稿质量

c.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d.提出修改意见,提高稿件质量

8.作为编辑过程环节之一的审稿,其规范操作方法是( c )

a.把意见直接用色笔批注在原稿上

b.使用校对符号批改

c.用铅笔给有疑问的文字作标记并把意见写在稿面相应的空白处

d.把需删去的字句直接涂去并抄录在浮签上

9.关于审稿过程中的精读,说法错误的是( c )

a.精读是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b.精读的目的是更深入了解稿件的内容和创作特色

c.精读时只重点阅读稿件中的难点和疑点

d.精读可以为审稿判断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