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书刊印制常用材料

书刊印制中目前常用的材料主要是纸张、油墨、装帧工艺材料和装订材料。

知识点一、 印刷用纸

纸张是书刊印制中用量最多的承印材料,对于书刊的成本和印刷品质量有很大影响。所以,选择书刊印刷用纸种类和计算用纸数量及其费用,是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经常面临的工作内容之一。

(一)印刷用纸的种类(熟悉)

书刊印刷用纸按照成品形态,,可分为平板纸和卷筒纸两大类。

书刊印刷用纸按质地特性来分有非涂布印刷纸和涂布印刷纸两大类。

1.非涂布印刷纸

非涂布印刷纸是指未经涂布加工的原纸,用于书刊印刷的主要有胶版印刷纸、胶印书刊纸、字典纸、轻质印刷纸、新闻纸和彩色胶版印刷纸。

(1)胶版印刷纸

(2)胶印书刊纸

(3)字典纸

(4)轻质印刷纸

(5)新闻纸

(6)彩色胶版印刷纸

2.涂布印刷纸

(二)书刊纸张费用的计算(掌握)

纸张费用在书刊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较高,尤其在印制数量很多时,所占比例就更高。对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而言,计算纸张费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助于对书刊印制的直接成本进行测算。对书刊用纸量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运用出版专业的专门知识。

1.与用纸量计算相关的专业用语

(1)印张

印张是印刷用纸的计量单位。 1张全张纸单面印刷后,就为1印张;或者说,1张对开纸双面印刷后,即为1印张。

印张的计算在书刊出版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测算一种书刊的印制成本时,印张是计算印刷费用、装订费用、纸张用量及其费用的基本单位。

在开本确定的前提下,1印张的书页面数与开数相同,而页数是开数的1/2 。如对于32开本的书刊来说,1印张有32面,合1 6页。

因此,要计算书刊的印张数量,只需用书刊的页面数(下简称“面数”)除以开数,即:印张数=面数/开数。

例如,某1 6开本图书正文有240个页码(即240面),那么,每册书正文印张数的计算便是:

印张数=240/16=15(印张)

(2)

令是纸张的计量单位。印刷用纸以500张全张纸为1令。因为1张全张纸2面印刷后为2印张,所以1令纸2面印刷后就合1 000印张。

(3)加放数

为了弥补印刷过程中由于碎纸、套印不准、墨色深淡及污损等原因所造成的纸张损耗,除了要按书刊的单册印张数和印制册数计算出所需纸张的理论数量外,还必须考虑用以补偿纸张损耗的余量。这项用来补偿纸张损耗的余量,就称为“加放数”,又称“伸放数”,又因以理论用纸量的百分率表示,所以也称“加放率”。

加放数的大小因纸张的质量和类别及印刷方式不同而有差异,也与印刷品的套印色数及印刷质量要求等因素有关。

计算实际用纸量时,可将理论用纸量乘以“1+加放数” 的系数。如加放数为3 070,则该系数就是1.03(1+3%=1. 03)

(4)定量

定量俗称“克重”,是指12纸张的质量(习称“重量”)。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定量等同于单张全张纸的质量,因为后者的面积通常并不会正好是12,而且纸张规格不同,单张全张纸的面积就不同。

(5)令重

令重是指1令全张纸的质量,一般以“千克”为单位。令重由定量乘以1令纸张的总面积来计算,公式如下:

令重=定量×单张纸面积×500/1000

上式中:“单张纸面积×500”这个因数表示1令纸的总面积;由于定量的单位是“克/米2 ”,而令重的单位是“千克”,所以需要再除以l 000

计算时需要注意,由于单张纸面积的单位是“米2”,而纸张规格以“毫米”为单位,所以要将“毫米”先换算成“米”(即除以1 000),然后再代入公式。

例如,787毫米×1 092毫米规格的60胶印书刊纸,其令重为25. 782 12千克。计算方式是:

 

2.书刊用纸量计算

书刊用纸量计算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种类的纸张必须分别计算,采用相同纸张的部件可以归并计算。

(1)正文用纸总量计算

所谓“正文用纸总量”,实际上是“书心用纸总量”,因为除了正文之外,还应包括与正文一起印刷的前言、目录、索引、附录、后记等辅文的用纸量在内。如果书名页、题词页等也使用与正文相同的纸张并随正文一起印刷,按书刊用纸量计算的上述原则,也应计人正文用纸总量中。

计算一种书刊的正文用纸总量时,先要算出书刊正文的单册印张数,然后乘以书刊的印数计算出总印张数,最后,由于用纸总量应以“令”表示,所以再把总印张数换算成令数。

结合前述的印张数计算方式,以“令”为单位的正文用纸总量可由下式求得:

 

上式中:分子部分的“单册面数”与分母部分的“开数”相除,即为“单册印张数”;由于1 000印张可折合成1令,所以需要再除以1 000

根据上式计算出的结果不包含加放数,仅是理论用纸总量。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还需要考虑加放数。这样,实际上的正文用纸总量计算公式便为:

 

计算正文实际用纸总量,大致上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算出一册书刊中所有应该计人正文用纸总量的各种部件的书页总面数,即“单册面数”。

在计算图书的单册面数时必须注意:出版前言、序言、目录等位于正文(这里指作品主体)之前的辅文,不仅页码单独编,不进入正文页码序列,而且都应该另页起排。因此,如果其中某一辅文的页面数为单数时,就应该加上一个空白面,使页面数成为双数。

跋、出版后记、参考文献、附录等位于正文之后的辅文,在一般情况下均采用另面排且延续正文部分的页码,所以它们的页面数只要取实际值,不必另加空白面。

因为1页书页必然有2面,所以无论书刊有多少书页,其单册面数必然为双数。这样,如果最后计算得出的单册面数为单数,就应该再加上1面。

第二,将单册面数和开数、印数、加放数代人公式(5.4),算出正文实际用纸总量。

例如,某图书的开本为32开,正文有368面,另有前言2面,目录3面,附录9面,后记1面,需要印制3 000册,出版社与承印单位商定的加放数为3%。那么,该图书的正文实际用纸总量就是37. 08令。算式如下:

 

上式中,目录的面数为单数,应加空白面,按4面计;附录、后记则取实际面数即可。

图书重印时,不用再通过“单册面数”来计算“单册印张数”,只要直接采用版本记录中的印张数即可,所以公式(5.4)应作相应简化。

(2)环衬、衬页、书名页和插页用纸总量计算

图书的书名页和插页,环衬、衬页等,如果这些部件各自使用不同种类的纸张,它们的用纸总量也应该分别计算。

这些部件用纸总量的计算原理,与正文用纸总量的计算相同。其中的关键在于正确计算“单册面数”,尤其要注意是否需要增加空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