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泻下

(一)概念

凡以通导大便,治疗里实所致的各种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泻下剂。

(二)功用

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通便之功,兼有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适用于肠胃积滞、实热壅盛、肠燥津亏或肾虚津亏、水饮停聚等引发的病证。

(三)分类

本类中成药又可分为寒下通便剂、润肠通便剂、峻下通便剂、通腑降浊剂等四类。

(四)使用注意

本类中成药大多苦寒降泄,能伤正气及脾胃,或有滑胎之弊,故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者慎

用,孕妇慎用或禁用。

知识点一、寒下剂

通便宁片

【功能】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主治】肠胃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腹胀纳呆、口干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1如服药8小时后不排便再服一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月经期妇女禁用。冷秘者慎用。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当归龙荟丸★★

【功能】泻火通便。

【主治】肝胆火旺所致的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九制大黄丸★(大黄用黄酒、侧柏叶、绿豆、大麦、黑豆、槐米、车前子、厚朴、陈皮、半夏等药物煎取浓汁,九蒸九晒炮制后,其泻下导滞之功缓和,且不伤正气。)

【功能】泻下导滞。

【主治】胃肠积滞所致的便秘、湿热下痢、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小便赤黄。

知识点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软胶囊、丸)★★★

【药物组成】火麻仁、大黄、苦杏仁、炒白芍、枳实(炒)、姜厚朴。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方义简释】君药:火麻仁,善润肠通便

臣药: 大黄苦寒泄降,善通便泻热;

苦杏仁苦温润降,善降气润肠通便

炒白芍甘酸微寒,善养血敛阴、缓急止痛。三药相合,可增君药润肠通便之功。

佐药:炒枳实苦泄辛散微寒,善破气消积、除痞;

姜厚朴苦燥泄降而温,善行气消积除满。

二药合用,善行胃肠滞气,促进津液输布,以增润肠通便之力。

全方配伍,甘润苦降兼清泄,共奏润肠通便之功,故善治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胶囊剂:每次24粒,早、晚各一次,或睡前服用。软胶囊:一次34粒,早、晚各一次;小儿服用减半,并搅拌溶解在开水中加适量蜂蜜后服用。丸剂: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l丸,一日l2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虚寒性便秘慎用。忌食辛辣香燥刺激性食物。

增液口服液

【功能】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主治】高热后,阴津亏损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兼见口渴咽干、口唇干燥、小便短赤、舌红少津。

通便灵胶囊

【功能】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主治】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苁蓉通便口服液

【功能】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主治】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知识点三、峻下剂

舟车丸

【功能】行气逐水。

【主治】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知识点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

【功能】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主治】脾肾亏损,湿浊内停,瘀血阻滞所致的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面色萎黄;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一日4次:61218时各服1袋;22时服2袋。每日最大服用量为8袋;也可另定服药时间,但两次服药间隔勿超过8小时。

【注意事项】肝肾阴虚证慎用。因服药每日大便超过2次,可酌情减量,避免营养吸收不良和脱水。对24小时尿量< 1500ml患者,服药时应监测血钾。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晚期非本品所宜。避免与肠道吸附剂同时服用。忌食肥肉、动物内脏、豆类及坚果果实等高蛋白食物。应低盐饮食,并严格控制入水量。

小结

l. 寒下剂

通便宁片,功能宽中理气、泻下通便,主治肠胃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

当归龙荟丸,苦降肝胆之火,功能泻火通便,主治肝经实火证。

九制大黄丸,善攻积导滞、通肠泻热,主治胃肠积滞所致的便秘及湿热下痢。

2. 润下剂

麻仁胶囊(软胶囊、丸),功能润肠通便,主治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

增液口服液,功能养阴生津、增液润燥,主治高热后、阴津亏损所致的大便秘结、口渴咽干、口唇干燥、小便短赤、舌红少津。

通便灵胶囊,功能泄热导滞、润肠通便,主治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

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苁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主治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秘及习惯性

便秘证属精血亏虚者。

3. 峻下剂

舟车丸,主以峻下逐水,辅以辛行调气,主治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者。

4. 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功能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主治脾肾亏损、湿浊内停、瘀血阻

滞所致的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面色萎黄;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氮

质血症期或尿毒症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第五节、清热剂

(一)定义

凡以清除里热,治疗里热所致的各种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清热剂。

(二)功效

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兼有利水、通便、消肿等作用,适用于温、热、火邪,以及外邪入里化热等引发的病证。

(三)分类

1.火热内盛,充斥三焦

2.火热脏腑

知识点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导赤丸★(心火)

【功能】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主治】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清胃黄连丸(片)★★(胃火)

【功能】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主治】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龙胆泻肝丸(颗粒、口服液)★★★(肝火)

【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炒)、盐车前子、泽泻、木通、酒当归、地黄、柴胡、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

【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方义简释】

君:龙胆草苦寒清泄,既善清肝胆实火,又善除肝胆及膀胱湿热

臣:黄芩苦寒清泄,善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炒栀子苦寒清利,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尿

二药合用,可增君药清热泻火、除湿之功

佐药:盐车前子甘寒滑利,善利水清热而通淋;

泽泻甘淡渗利,善利水渗湿泄热;    

木通苦寒泄降,善利尿通淋。

三药合用清热利湿,导湿热下行而从小便出。

配伍当归、柴胡的意义?

肝体阴,肝有热则易伤阴血,故配甘润温补之酒当归补血,甘苦性寒之地黄养阴清热,使祛邪而不伤正;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而苦寒之药又易郁遏肝木,故配柴胡芳香疏泄升散,以舒畅肝胆之气。

使药:炙甘草甘平,既和中缓急,又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苦寒清利,泻利兼补,共奏疏肝利胆、清热除湿之功,故善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也可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病证。

【用法用量】口服。丸剂:水丸一次3-6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颗粒剂:一次4 -8g,温开水冲化,一日2次。口服液:一次l0ml,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脾胃虚寒及体弱年老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对于体质壮实者,应中病即止,不可久用。高血压剧烈头痛,服药后头痛不见减轻,伴有呕吐、神志不清,或口眼㖞斜、瞳仁不等高血压危象者,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以其治疗急性结膜炎时,可配合使用外滴眼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时,服药期间宜配合清洗耳道;治疗阴道炎时,亦可使用清洗剂冲洗阴道。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6g。颗粒剂:每袋重6g。口服液:每支10ml

黄连上清片(丸)

【功能】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主治】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一清颗粒(胶囊)★(大黄、黄芩、黄连)

【功能】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主治】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及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吐血、咯血、衄血、痔血;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黛蛤散★(青黛、蛤壳)

【功能】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主治】肝火犯肺所致的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牛黄三药:

牛黄上清胶囊(片、丸)

【功能】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主治】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牛黄解毒胶囊(片、丸、软胶囊)★★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火热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牛黄至宝丸★★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主治】胃肠积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燥咽干、大便燥结。

新雪颗粒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热病,热毒壅盛证,症见高热、烦躁;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芩连片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脏腑蕴热,头痛目赤,口鼻生疮,热痢腹痛,湿热带下,疮疖肿痛。

板蓝根颗粒(茶、糖浆)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清热解毒口服液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知识点二、解毒消癓剂

抗癌平丸

【主治】胃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

西黄丸

【主治】热毒壅结所致的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