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价值观

知识点一:价值观的分类[重点] p13

1、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观念,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一种标准。

2、价值观的特点

1)从价值观的主题角度来考虑,它既是一种个体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

2)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它是外显的也是内隐的

3)从功能上看对行为具有解释,预测和导向的作用

4)从层次上看它具有超越情景的特点.价值观要比态度更抽象更概括

3、奥尔波特的六分类

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在《人的类型》一书中,把价值观区分为理论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审美的、宗教的六种。

奥尔波特和弗农根据斯普兰格的六分类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

1)经济型的人具有务实的特点,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

2)理论型的人具有智慧、兴趣,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

3)审美型的人追求世界的形式和谐,以美的原则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评价事物;

4)社会型的人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

5)宗教型的人认为统一的价值高于一切,信神或追求天人合一等;

6)政治型的人重视权力、地位和影响力。

【例题】在奥尔波特等人的价值观分类中,“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价值观类型被称为(   )

a.宗教型         b.社会型

c.政治型         d.理论型

答案:c

4、罗奇克的工具性与终极性价值观理论

罗奇克把个体的价值观分为两类,即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

终极性价值观是指欲达到的最终存在状态或目标,如和平的世界、舒适的生活等;

工具性价值观是指为达到上述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如对责任的自我控制等。

【例题】罗奇克把个体价值观分为终极性价值观和(  )

a.实际价值         b.想象价值

c.事实价值         d.工具性价值观

答案:d

5、莫里斯的生活方式理论

莫里斯认为价值一词包含三种基本含义:

一是实际价值,指对不同事物所表现的差别喜好的倾向,即对不同事物所表现的选择行为的实际方向;

二是想象价值,指局限于能够预见后果的选择行为,是个体认为应该采取的行为选择;

三是客体价值,强调价值对象本身的属性,指根据事物的客观条件来决定什么是值得选取的,并非当事人是否事实上选取该事物(实际价值)或想象中认为该选取该事物(想象价值)

2013】根据莫斯里斯的生活方式理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价值”一词包含三种基本含义

b.实际价值是指一个事物实际具有的价值大小

c.客体价值强调对象本身的属性

d.价值观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憧憬

解析:实际价值,指对不同事物所变现的差别喜好的倾向,即对不同事物所笔仙的选择行为的实际方向。

答案:b

6、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来衡量和文化有关的价值观。霍夫斯塔德认为:

个人主义是从团体、组织或其他集体主义中的情感独立;

集体主义指在组织中重视成员资格、对组织有情感依赖、强调忠于本集体的那些价值观。

知识点二:工作价值观 p14

工作价值观也称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于工作意义的认识,包括工作倾向性、工作需求以及职业道德取向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萨普尔对于工作价值观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将工作价值观分为三大群组,15个类别:

一是内在工作价值:指的是与工作本身有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利他主义、独立性、审美、创造性、智慧激发、成就感和管理权力7个类别;

二是外在工作价值:指的是与工作本身无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与上司关系、与同事关系和变化性4个类别;

三是外在报酬:包括生活方式、声望、经济报酬和安全感4个类别。

在此基础上他开发了相应的工作价值观问卷,在学术研究以及组织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知识点三:中国人的价值取向 p14

1、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

费孝通先生于1947年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被认为是对传统中国人价值观的最深刻、最贴切、最形象的阐述。

2、以社会、关系、情景为中心的价值观

中国人价值体系中的“自己”和西方价值体系中的“自己”并不完全相同,西方人的“自己”是以表达、表现及实现“个己”为主,而中国人的“自已”是以实践、克制及超越的途径,来使“自己”与“社会”结合。

【例题】中国人的价值观取向(  )

a.以“己”为中心的价值观

b.以社会、关系、情境为中心的价值观

c.法规与宗教

d.差序格局

e.追求富贵

答案:ab

知识点四: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p15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是我国心理学家金盛华多年来研究出的一套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社会性的动物,除了基本的生存倾向之外,一生都在试图建立解释他人和世界的体系,并解释自我存在和自身行为的理由,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意义。

自我价值就是个体的意义定义体系,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体系不仅决定着他怎样解释世界,也决定着他怎样解释自己;正因为自我价值是自我存在和自我行为理由的出发点,所以人们总是努力寻求自我价值,做肯定自我价值的事情,避免否定自我价值的事情。自我价值对于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自我价值定向。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自我价值定位,即选择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自身的价值;另一个是自我价值支持,即客观的自我价值依托资源,如家境优越、高社会地位、高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