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申论 >> 申论指导 >> 正文

06年天津等地公务员录用申论命题方向预测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1)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提高养殖业比重。要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
(2)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在增加非农产业收入方面,要推动乡镇企业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要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促进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严格涉农收费管理,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
(3)要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完善农村电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引导农民合理建设住宅。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
(4)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增量高于上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要在农业和农村。
(5)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要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6)新农村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暴露出来的认识偏差和实践误区,进行深刻剖析和批评,催人警醒;
②“前些年影响农民基本生产生活的瓶颈问题是‘路不通’‘路难走’,经过国家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建设,现在情况已经大为改善,但是‘饮水难’‘灌溉难’又非常突出地摆在了广大农民面前,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③今年国家“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合乎民情,顺应民意,广大农民一定会拍手叫好
④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加大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持,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先进、绿色的农业科技,以先进、绿色、健康的农业科技来激励农民,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发展农村经济,即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⑤“如何扩大农业投资,“我觉得投资不足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的根本原因。农业要发展,没资金不行。目前我国对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农支出以及农业金融贷款,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农业和农村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都极不相称。”在进行了长期的基层调研后,田儒斌拿出了这份建议,并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较快,必须首先千方百计扩大农业投资。这些问题针对性强,也非常值得关注。
⑥大量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应该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合法权益。为此,应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和管理方面的积极政策,逐步为他们建立配套、完善、方便、安全的生活服务体系;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山区,许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后,将年幼的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关爱,厌学孤僻
⑦对上万名农民工子弟进行了综合问卷调查后呼吁,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最紧迫,不能等了。
⑧、中国西部12省份9年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还不足60%,“这是阻碍农村富裕、城乡差距拉大到3.22:1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乡、村两级不良债务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成为乡村两级组织的沉重包袱,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工作运转,也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二、科学发展观问题
1.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2.解决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方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
(3)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4)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
(5)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6)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7)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
(2)对策: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
(1)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2)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①继续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②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③加快农村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④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3)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4)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5.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4)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6)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8)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6.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体来说,就是:(1)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2)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3)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4)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7.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①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②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③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④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⑤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⑥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⑦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七个“既要、又要”)
(2)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几点要求: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②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③必须深入实际,察实情,讲实话,不虚报浮夸,不作表面文章;④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四个“必须”)
三、和谐社会
1.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城乡之间不和谐。社会结构存在两种独立的体系,一个是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另一个则是由农民构成的农村生活,这是目前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和谐。
(2)区域之间不和谐。近年来,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