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发表时间:2014/8/28 22:24:03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包括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生活作息制度等。

(一)营养

营养(nutrition)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儿童少年正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必须不断从外界摄取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热能和营养素摄入不足,不仅会引起生长发育迟滞,而且影响智力发育,导致学习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引发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

1.儿童青少年热能需要的特殊性:儿童少年每日热能需要可归纳为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排泄与分泌、生长发育等五个方面。由于生长发育旺盛,所以他们的热能需要显著超过成人。例如,按千克体重计算,新生儿要比成人多消耗2~3倍热量;3~6个月婴儿每天约l5%~23%的热量用于生长发育。青春期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求也非常旺盛,其相对需要量仅次于出生后的第一年,它们与机体生长速度的密切相关程度,远超过与年龄的相关。最明显的表现是:同年龄的儿童若正处于青春期生长突增阶段,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求将显著超过尚未进入青春期者。青少年体内身体成分的性别差异,导致对热能的不同需求。男孩蓄积更多的瘦体重,而女孩蓄积较多的脂肪。瘦体重需要更多的热能和营养素,且男孩的生长速度比女孩大,所以男孩比女孩需要更多的热能。

膳食热能摄入呈轻度不足时,体重可维持不变,这种"适应"的后果是基础代谢率偏低,同时伴明显的身体活动减少;若摄入热能进一步减少到需要量的80%以下,则出现体重下降。实验表明:儿童在实验期第一个月内自由进食,蛋白质摄入量为2g/kg体重;儿童表现十分活跃,爱打球、骑车,午睡时间较短。第二个月内维持同样的蛋白质供给量,但热能摄入量减少10%;儿童仍维持同样的体重增长速度,但打球、骑车时间减少,午睡时间延长。第三个月摄入热能再减少10%(为原来的80%),儿童活动进一步减少,生长速度、学习能力都下降,且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迟钝。青春期男女孩对热能供给量极其敏感。热能不足,可影响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有效利用,导致低体重和营养缺乏;供给过多,又可造成热能蓄积,转变为脂肪储存在细胞内,引起肥胖。因此,应尽量避免膳食热能供给的大幅度波动,以利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2.儿童青少年对蛋白质摄入的旺盛:需要正常的生长发育不但需要足够数量的蛋白质,且要求高质量的优良蛋白质,其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由此充分提供机体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高,所以营养价值高。按能量计算,儿童青少年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应占膳食总能量的12%~l4%,且应有一半以上为优良蛋白质。蛋白质供给量不足和(或)质量差,可导致生长发育迟滞,免疫功能及其他生理功能低下,严重者出现消瘦、低体重、贫血、性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迟滞等。牛奶属优良蛋白质,其中还含丰富的钙,所含乳糖能促进钙的消化吸收。大豆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其本身也属优良蛋白质。每天摄入适量的大豆及豆制品,和动物蛋白质合理搭配。不仅对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还能防止过多摄入动物蛋白质而使脂肪、胆固醇等摄入过量,对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3.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溶解性分两大类,即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大多数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所以膳食中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可导致该维生素的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维生素A对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有重要作用;婴幼儿和低年龄儿童易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引发干眼病,导致生长停滞,骨发育不良,甚至影响免疫功能。大量实验证实,除维生素A外,其他许多维生素都有促进生长的积极作用,如:维生素D促进钙、磷在小肠吸收,使钙沉积到骨骼,促进骨骼、牙齿发育;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膳食钙的吸收利用,使骨密度降低,不仅阻碍生长,而且显著增加将来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和生物素等,主要参与神经系统的生物氧化和功能维持,是促进智力发育必需的神经营养物质。维生素C作为强还原剂,与体内许多氧化还原酶关系密切,能促进神经递质合成,促进铁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目前我国儿童少年群体中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症已不多见,但因挑食、偏食等原因造成的边缘性维生素缺乏现象较常见。

4.矿物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矿物质又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常量元素有钠、钾、钙、磷、镁、氯等,主要作用于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身体运动和肌肉收缩,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和酶的活性等。微量元素(体内含量<0.01%)中最重要的有铁、碘、锌、硒、铜、铬、钴等。当从饮食中摄入的某种微量元素的量下降到低限值时,可损伤某些重要生理功能,影响生长发育并引发相关疾病。如:铁缺乏可影响机体合成血红蛋白,引起贫血。缺乏钙不但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还可导致儿童期的佝偻病和低钙性手足抽搐等。缺碘可影响甲状腺素合成,导致儿童克汀病、智力低下、身体发育迟缓。铬能激活胰岛素,参与糖和蛋白质代谢,加速生长发育。硒与心血管结构关系密切,在青春期突增阶段(心血管功能的快速增长期)尤其不可缺少。钴参与造血;铜能协助机体对铁的吸收和储备,促进体内生物氧化过程;对心身发育有直接影响。锌是体内200多种金属酶的成分或酶激活剂,参与RNA的转录和核酸、蛋白质的合成,锌对生长发育的作用尤为重要。对锌和生长发育相互关系的大量研究都证实,人体缺锌所造成的生长紊乱,其可能机制正是食物吸收减少,导致锌金属酶的活性降低,基因表达改变,调节生长的激素发生改变。缺锌儿童的主要表现是:生长发育迟缓;味觉减退、食欲降低、厌食、异嗜癖;伤口难以愈合,同时常发生皮肤溃疡和口腔黏膜溃疡,机体免疫力全面减弱。对较大年龄的儿童,则可引起生殖器官的发育不良,第二性征发育缺如,智力发育迟滞等。大量研究还指出,补锌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如身高和体重)有促进作用。

根据我国人群的膳食结构特点,儿童少年易缺乏的矿物质有钙,微量元素有铁、锌、碘等。应引导儿童少年平时多摄入些富含这些物质的食物,如奶类、瘦肉、海产品等,也可通过强化食品增加其摄入。应特别注意:尽管许多微量元素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但摄入过多同样有害。如微量元素氟是骨骼、牙齿的结构成分,但高氟可引起氟斑牙,导致骨发育迟缓,同时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对脑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补锌过量,则会影响铁、钙等的吸收和利用。

5.营养对大脑和智力的影响:营养不良(malnutrition)不仅对生长发育有急性不良效应,还会造成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慢性损伤,从而影响智力发育。脑发育在妊娠后期和出生后头一年特别旺盛。脑细胞自胎龄10~18周开始增殖,孕25周至出生后6个月为激增期,6个月后增殖速度减慢而细胞体积增大,持续到l8个月,极少数持续到5~6岁。青春期尽管神经细胞大小再无变化,但其结构功能的变化仍极其迅猛。正因为脑细胞的数量、质量和智力发育关系密切,而其增殖过程具有"一次性完成"特点,所以早期营养对智力发育有决定性影响。由妊娠后期至出生后半年内如果持续出现营养不良,对脑组织的正常发育可产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细胞分裂期缩短,数量减少,脑重量减轻。即使日后营养状况改善,出现体格性赶上生长,智力缺陷也很难完全弥补。追踪研究也证实,婴幼儿期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头围比对照组儿童小,智商低,情感淡漠;6~7岁时出现阅读、书写困难,理解力差,学习能力低下。随年龄增长,这种早期营养不良对学龄儿童少年智力活动的不良影响将愈来愈显现。

碳水化合物分解产生的血糖,为脑细胞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因此,每餐食物中都应有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从而为正常的智力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保障。早餐在一日三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容易被忽视。据调查,我国儿童少年中不吃早餐者约占5.3%~l6%。不吃早餐会影响营养素摄入,导致营养缺乏,还可影响认知能力。Conners等利用计算机来测试9~11岁儿童的反应能力,发现吃早餐儿童不仅营养普遍良好,且数学测试成绩显著高于不吃早餐的同龄儿,应答错误率也较低。

在旺盛的生长发育中,脂肪也起很大作用。脂类是脑细胞和髓鞘的重要成分,尤其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acid,DHA)是脑发育与功能维持的必要物质,也为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所必需。人体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在体内可衍生为DHA;膳食长期缺乏α-亚麻酸,对调节注意力及认知过程有不良影响。

儿童少年对各种维生素有旺盛的需求。例如,维生素A对脑发育和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影响。动物实验证实,从胚胎开始到出生后7周一直处于边缘性维生素A缺乏的大鼠,脑发育和脑功能受损,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神经细胞间突触数量减少、突触小泡减少、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变性等。叶酸对脑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孕早期体内叶酸缺乏,可引起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脊椎裂和无脑畸形。各种维生素都参与神经系统的生物氧化和功能维持,因此都是促进智力发育所必需的神经营养物质。

(二)体育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伴随体力消耗,产热增加,分解代谢加速。运动不仅加强了这些异化过程,更重要的是在适当的营养保证下,使同化过程也相应加强;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同化过程一般都超过异化过程,使体内的营养物质积累显著超过消耗,从而对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

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发育,提高功能水平。运动时,肌肉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和氧气吸入。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呼吸肌发达,胸围扩大,呼吸深度、肺通气量和肺活量等显著增强,对各种病菌侵袭的抵抗力提高,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体育锻炼可促进心血管系统发育,提高其功能水平。运动时心脏工作负荷加大,心率增加,血流量增大,使心肌获得充足营养。长此以往,会促使心室肇增厚,心脏体积增大。心肌得到锻炼,冠状动脉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都得以改善。调查发现,参加业余体育学校训练一年以上的l4~17岁少年运动员,心脏的体积、横径和纵径都较一般同龄者大;由于心脏的收缩力增强,故心脏的每搏输出量也随之增大,所以少年运动员的安静心率较普通少年低。

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包括神经、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参加体育锻炼可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改善肌肉工作的协调关系,提高运动能力。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和发展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运动时人体加速周身血液循环,使正处于造骨期的骨组织获得丰富的血液供应,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加快造骨的进程。跑、跳、跃、挺等运动中骨骼所承受的压力,对软骨板的生长有良好刺激作用,可促进软骨板增生。加上室外活动时的日光照射能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加速骨的钙化,使骨质更坚实。因此,经常参加锻炼的儿童少年,其平均身高往往超过那些不锻炼或很少锻炼者。运动中肌肉紧张地工作;为保证其对氧及营养物质的需要,肌肉开放的毛细血管数量大量增加,供血量成倍上升。长此以往,肌纤维逐渐变粗、体积增大、弹性增加,肌肉工作能力和耐力相应得到提高。长期的体育锻炼,还可使关节韧带变得更坚韧、结实,关节灵活性增长,使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明显改善。

科学指导下的长期体育锻炼,是控制体重、调节身体成分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坚持较长期的锻炼后,瘦体重显著增加,体重却变化不大,原因是体重中的脂含量相应减少。

体育锻炼能有效调节内分泌,促进青春期正常发育。研究证明,儿童少年锻炼过程中,血液内的生长激素出现类似深度睡眠中的脉冲式分泌现象;与此同时,性腺激素分泌旺盛,通过对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的正反馈作用,加速下丘脑许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加快青春期的生长。

合理利用各种自然因素,如空气、日光、水等进行锻炼,对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促进生长也有很大作用。这些温和、反复的刺激加速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对外环境改变的应激和适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尽管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但必须与卫生保健密切结合,在科学指导下进行,及时补充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三)疾病

儿童少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患病是不可避免的。任何疾病都可影响生长发育,但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所累及的组织、器官和系统范围,病程的长短,是否留下后遗症等。心理疾病同样会影响生长发育。最典型的事例是少女因体象障碍所引起的神经性厌食症,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可导致体重减轻,月经不调、闭经、营养不良,性发育延迟或阻滞,死亡率很高。

发热是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热造成机体功能失调;一般体温每升高10℃,基础代谢率将提升l3%;与此相伴的是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酶分泌减少、酶活性降低;腹泻、胃肠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使生长速度减慢,严重者停滞。儿童期由疾病引起的持续高热性惊厥,其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都和其后发生的智力发育迟缓程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常见的癫痫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损伤。消化道疾病(包括消化道溃疡,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急慢性肝炎等)在儿童青少年阶段也很常见,都可干扰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机体营养缺乏,影响各系统功能发育的正常进程。

寄生虫感染是儿童少年常见病。蛔虫、钩虫、血吸虫等均可导致营养不良或贫血,影响生长发育。蛔虫的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吸收肠内的半消化食物,大量消耗宿主的营养。据WHO资料,小肠内寄生的蛔虫成虫,平均26条可使人每天丢失4g蛋白质。蛔虫还分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酶、组织蛋白酶E等的抑制物,引起食欲不振、偏食和异食癖等,干扰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导致消化不良、消瘦、生长迟滞和贫血。钩虫危害更大,可造成小肠的广泛性出血及溃疡。钩虫在小肠黏膜上经常更换吸附点,分泌抗凝物质,使吸附点创口不断流血;每条钩虫每天可导致失血约0.1~0.4ml,并因长期失血而引起严重的慢性贫血。在血吸虫病疫区,侏儒症儿童较多见。20世纪70年代,上海郊县血吸虫流行区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显著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其中男孩各年龄组平均相差6.5cm;血吸虫病基本消灭后,该群体平均身高逐年上升。在四川省眉山县血吸虫流行区对7~11岁患儿与非感染儿童的配对观察也发现,感染组的身高、体重等绝大多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感染血吸虫病后,生长发育受到全面的不良影响,尤其表现在青春期生长突增阶段。

各种地方病(如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等)都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碘缺乏病是目前世界各经济欠发达国家流行最广、危害很大的常见地方病;全世界因缺碘而导致不同程度体格、智力发育迟滞者总数达3亿以上。我国是碘缺乏病较严重的国家,病区波及全国,人口4.25亿,占世界病区总人口的40%。据1988年资料,我国有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万人,另有数倍以上的亚临床克汀病患儿。他们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性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严重者同时出现呆小、聋哑、肢体瘫痪等症状。我国又是世界上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受害人口达3亿以上,分布地区分别具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等特征。地方性氟中毒主要影响骨骼发育,引起氟斑牙、氟骨症等。调查发现,在饮水型氟中毒地区,青少年骨发育障碍的发生率约为30%~46%;同时因饮水低钙而使骨发育障碍加剧。地方性氟中毒患儿的智力损伤也很明显,智商显著低于对照区儿童。氟作为亲骨性元素,约90%蓄积在骨组织;进入人体后与钙结合成难溶的氟化钙,沉积于骨骼和骨周围软组织,引起钙磷代谢全面紊乱;同时因甲状旁腺的代偿性作用,大量钙被从骨骼调入血液,导致骨质因脱钙而疏松软化;过量氟还可引发二羧酸循环障碍,抑制身体能源物质(如ATP)的生成;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严重影响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长。

各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使生长过程受阻。例如:唇裂、腭裂等严重影响小儿对食物的吞咽及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营养缺乏。先天性心脏病(尤其青紫犁)可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全身组织缺氧,身材矮小;严重者可因脑供血不足而发生阵发性神志不清,甚至惊厥,严重影响智力;因心脏肥大而使前胸隆起、胸廓变形。遗传性疾病中,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较常见。患儿各体格发育指标明显低下。骨发育和性发育延迟。更明显的表现是智力低下;5岁时智商仅50(正常者≥70);随年龄增大智商进一步降低,l5岁时仅38.其他如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都可引起生长发育异常。

小儿糖尿病、肾炎、风湿病、结核病、肝炎等对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这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对保护儿童少年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四)生活作息制度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做到有规律、有节奏,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和学习时间,定时进餐,充足睡眠,对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在合理生活制度下,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各部分活动和休息能得到适宜交替,加上及时补充营养,保证能量代谢正常进行,有利于促进充分发育。睡眠对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过程更为重要;睡眠又是各种能量物质的储备过程,生长激素的脉冲性分泌高峰阶段。儿童少年应有充足的睡眠;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越长。儿童进餐后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息,保证饭后血液能集中于胃肠道,帮助消化、吸收。饭后不应立即从事大运动量的锻炼,否则可能影响消化道的正常功能。为保证儿童少年有充足、合理的营养摄入、在注意平衡膳食的同时,还应安排好膳食制度(包括每次进餐的数量、间隔和时间等)。体育锻炼是每日生活作息制度必不可少的内容;每天应保证一小时左右的运动,尤其户外活动,对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作用很大。

(五)气候和季节

有关地理气候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报道,因为无法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作用,迄今为止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尚未得到肯定结论。但是,我国历次全国规模的儿童生长发育调查都证实,生长发育水平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北方地区男、女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均值均大于南方。初步分析表明,地理气候因素在其中发挥重要影响。

气候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类对恶劣气候的适应性本身就说明气候对生长发育有影响作用。居住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体重相对重,皮下脂肪层厚,胸廓前后径大,颈和四肢相对短;这种体型适合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赤道热带居民的体重通常较轻、皮下脂肪层薄、胸壁薄、颈和四肢相对长、躯干较小;这种体型适合在炎热环境中散热。这些都是千百万年以来人类对环境的长期适应性表现。

季节(season)对生长发育(尤其身高、体重)有明显影响。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体重增加的季节差异尤其显著,9~11月增加较快,而在炎热季节有些儿童体重不但不增加,甚至还有减轻趋势。以半年为观察单位,体重增加的2/3发生在9月到第二年2月,仅1/3发生在3~8月期间。出生后第l~2年内体重的增长无明显的季节差异。身高增加的季节差异和体重恰相反,3~5月份身高的增长值等于9~11月份增长值的2~2.5倍。Roynolds和Sontag发现,在身高较快增长的季节里,新的骨化中心出现也较多。

(六)环境污染

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均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而且严重阻碍儿童少年的心身发育。

大气污染影响儿童生长的报道较多。前苏联学者对受大气污染的城市学生进行长达l0年的追踪观察,发现其身高、体重、胸围发育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呼吸差、肺活量均较低,肌力差;血红蛋白的下降最明显,4~6岁污染组儿童有17.2%低于110g/L,而高于130g/L者仅6.1%;相反,对照组低于正常值者少,而高于130g/L者占32.7%。对那些居住在空气严重受二氧化硫、硫酸、铝、铜、砷等飘尘污染的炼钢厂儿童的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区儿童体格水平较对照区落后,尤以女孩明显;其青春期生长突增现象多不明显,身体发育匀称度也受影响,表现为体型瘦小者明显多于对照区儿童。还有研究显示,由于大气污染使紫外线含量降低,污染区儿童的佝偻病发病率(32.2%)显著高于对照区(9.3%):在钒、钛、铁矿冶金工业区受大气污染影响的儿童,体重处均值以下者占63.5%,明显高于对照区(50%);两者身高差异无显著性,但对体格发育匀称度的分析表明,污染区儿童处中等以下发育水平者显著高于对照区。

铅是环境污染物中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铅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铅污染,在非职业接触铅人群体内普遍可检出铅,其中尤以儿童铅中毒引起广泛关注。铅是多亲和性毒物,主要损害神经、心血管和消化系统。儿童年龄越小,机体越稚嫩,对铅的吸收量越大而排泄量越少,骨铅越易向血液和软组织中移动,所以对铅的毒性越敏感,受到的危害也越大。儿童中典型的重度铅中毒现象不多,多数病例表现为亚临床型,或表现为长期接触低浓度铅。研究揭示,后两种情况仍可对儿童的心理、智力和行为发育造成危害。随着人们对铅中毒危害性的认识不断深入,过去认为对机体无不良影响,至少对成人无明显危害的血铅水平,也相继被证实对儿童健康有害。因此,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被多次修订,而血铅浓度的最高上限值(美国CDC,1991年)已从以往的250μg/L降至目前的100μg/L.对儿童铅中毒的新定义是:凡血铅水平≥100μg/L,不管有无临床症状、体征、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变化,都可被诊断为铅中毒。然而,许多学者认为该界限仍然太高,因为大量研究证明,当脐血铅达到或略低于100μg/L时,即可对婴幼儿早期神经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换言之,儿童血铅浓度即使低于100μg/L,也会影响其智商。Rosen的最新研究表明,婴儿血铅为70μg/L时,即可出现神经行为和认知缺陷。铅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是一个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的连续过程。所谓铅中毒诊断标准,仅指儿童血铅浓度的最高上限值,并不意味着低于该标准就属正常范围;换言之,铅对儿童健康的损伤实质上没有所谓的"安全临界水平",理想的血铅水平应为零。

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estrogens),指环境中一类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化学物质,可干扰内源性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并拮抗雄激素的效应。目前公认的环境雌激素有:真菌性雌激素,玉米赤霉烯酮,有机氯农药DDT等;工业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二噁英,烯基酚类等;人工合成的乙烯雌酚及植物雌激素等。这些物质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通过食物链或直接接触等途径进入体内,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影响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和结合过程,从而对儿童少年的生长、性发育和健康产生影响。主要表现有:男性性腺发育不良、先天畸形;女性月经周期紊乱、所生后代中各种出生缺陷、神经发育迟滞发生率增加等。最新研究指出,接触DDT对卵巢功能和月经周期有一定影响,可能导致不孕、分娩困难及其他生殖问题。出生前暴露于多氯联苯,与认知发育和智商低有关;通过母乳喂养而暴露于多氯联苯的婴幼儿,精神运动和智商得分都比较低。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少年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受到很大关注。从建筑装修材料中释放出的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甲苯和氡气;从日用品(化妆品、杀虫剂、清洁剂等)中挥发出的有机化合物;从二氧化碳、宠物、植物排出的生物污染物等。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期,免疫系统较脆弱。加之其单位体重的呼吸量高于成人,使他们更易受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长期吸入含有烟尘、有害气体、病菌病毒污染的空气,不仅易诱发各种疾病(如哮喘病,白血病等),而且将使儿童的各种生理功能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影响身高和智力。

被动吸烟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在吸烟家庭里成长到7岁的儿童,其阅读能力明显低于不吸烟家庭者。因此,对儿童居室内的空气应进行经常性的检测,同时加强通风换气。

(七)社会、家庭

人类的生存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社会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不仅影响儿童少年的体格发育,同时也影响其心理、智力和行为发展。为儿童少年营造良好的社会、家庭环境,帮助他们改善其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因素,对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生长潜力,促进生长发育,有重要现实意义。

社会因素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是“社会经济状况”(SES)。它涵盖所有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和学习环境,卫生保健,家庭结构、家庭生活质量,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亲子情感联结,个人与社会成员的交往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共同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社会经济状况中的许多因素,如生活方式、家庭气氛、生活制度、居住条件、饮食和行为习惯、父母的性格、爱好和对子女的期望、态度等,主要通过家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其中,家庭经济状况、双亲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以及他们的育儿方式等,对儿童少年心身发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最大。家庭环境测量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衡量家庭质量新技术。该测量的基本假设是:来自家庭的各种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可通过对种类的归纳,以定量方式表示,从而成为对儿童认知-行为发展的预报因子。例如,可根据测定结果,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把对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的家庭因素聚成几个类别,如父母素养、教育消费,学前教育,家庭气氛,父母教育方式(如有无打骂、溺爱、放任自流、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等),加上情绪、个性、性格、行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根据这些类别制定出分量表,组成《儿童家庭环境量表》。建立评分和转换系统,结果以“家庭环境商”(HEQ)表示。量表主要用于早期发现并检出预期可能发生认知、行为问题的高危儿童,并针对个体儿童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计划。

相关文章:

2014年执业医师综合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2014年公卫执业医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辅导汇总

2014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精选辅导汇总

2014年医师考试实践技能准考证打印入口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零基础通关网络培训

(责任编辑:xy)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