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财税专业考点:购买性支出

发表时间:2017/12/26 14:56:02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社会消费性支出是非生产的消费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然而两者又有共同之处,即在必要的限度内,它们都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还有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

知识点一、行政管理费与国防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支出

行政管理费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

内容: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按费用要素分类,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人员经费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

从世界各国的一般情况看,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

(二)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是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

内容: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我国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度,按照《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可以采用“计划-方案-预算”法编制军事预算,这种制度最早由美、英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

知识点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一)教育支出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产品。但其中义务教育并非混合产品,而是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属于混合产品。

从实践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具有三个特点:(1)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 来源于教育;(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由政府主办教育服务并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不足。

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提高初等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

(二)科学研究费支出

用于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则可由微观主体来承担。

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有所提高。同时,通过科技三项费用、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多种渠道,鼓励和带动民间科技投入。

(三)卫生支出

公共卫生领域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因此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此外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

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1)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产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四)加强管理,提高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效益

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2、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4、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5、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

知识点三、财政投资性支出

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还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投资的乘数效应,是指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同边际储蓄倾向呈反方向变化。

(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社会总投资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部门投资两部分。一般而言,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相比,有各自明显的特点:

2、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这种标准是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

(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即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的项目。

(二)基础设施投资

1、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它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

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应该由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2、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3、财政投融资制度

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被称为“政策性金融”。

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政策性投融资成为发展中国家基础部门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财政投融资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三)财政农业投资

1、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2、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

(2)财政投资范围应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3)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3、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的支农政策

在新的形势下,应将财政的支农支出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市场失灵”的领域,从政策上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2)财政必须从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入手,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予以支持,并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逐步转变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二是加大农村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

(3)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是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各级政府在计划和安排资金投入上应优先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在农业投资方向上深化改革,将农业投资的重点放在解决影响农业主体效益提高的薄弱环节上,进一步加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项目的投资力度,增加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

三是深化改革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方式,对主要体现社会效益以及能够形成国家资产的农业项目,原则上采用国家直接无偿投资参股、资本金投入和担保、贴息等方式,也可以在项目建成后采取资产租赁、转让和出售等方式实现国家投资的收回。四的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确保国家支农资金及时全额到位,完善农业投资法律体现,加强国家对农业财政投资的法律约束。

编辑推荐:

2017年全国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发布

2018年经济师考试章节知识点|考点

2018年经济师考试网络课程试听学习

关注2017年经济师成绩查询时间,刷题提分进入经济师免费在线题库

(责任编辑:xy)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经济师

        [协议护航-退费班]

        12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退费校方服务

        2100起

        初级 中级

        561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协议护航-畅学班]

        12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续学校方支持

        1680起

        初级 中级

        505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丰羽计划-畅学班]

        4大模块 题库练习 精品课程

        1080起

        初级 中级

        44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