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精选试题6

发表时间:2014/8/29 11:40:38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解析]正确的读音应为:chà chāi cī chā。故选C项。

2. C [解析]“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大名顶顶”应为“大名鼎鼎”;“不足挂耻”应为“不足挂齿”。故选C项。

3. B[解析]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用在形容班长的竞选中显然不合适。故选B项。

4. A [解析]反问句指用否定语气表达肯定意思,或用肯定语气表达否定意思,A项

为反问句;B项是一般疑问句;C项是感叹句;D项是陈述句。

5. C [解析]庄子(约前369年一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屈原(公元前340年一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思想家和伟大的政治家。杜甫和李白均是唐朝时期的诗人。故选C项。

6. B [解析]《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作家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一般认为,

它写成于明代万历前中期,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显系化名,究竟是谁,迄今尚无定论。

7. A [解析]此诗句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8. D [解析]《铜墙铁壁》是柳青著的长篇小说。l951年出版。作品真实地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陕北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排除万难,奋力支援前线的英勇斗争。

9. A [解析]神曲是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的长诗。写于1307年至l321年,全诗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10.B [解析]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一一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乔万尼?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罗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1861一1941)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11.B [解析]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司汤达是l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二、多选题

12.ABC[解析]“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5-文运动”0韩愈的学生有李翱、皇前浞、李汉等人,他们又转相传授,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开展。

13.ADE[解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三里湾》是赵树理的作品。

14.西方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百年孤独》分别是上述流派的代表性作品。故选BDE。

15.ACE [解析]莫泊桑是l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是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16.ABD [解析](1)介词。①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举例略,下同)。⑦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⑥表示被动关系,可译为“被”。

(2)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3)助词。①用在句中,同助词“之”一起作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反诘,前有疑问代词跟它配合,可译为“呢”。③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④附于表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

(4)动词。①做,制作,创作。②演奏,吟唱。③治理。④充当,担任。⑤作为,当作。⑥变成,成为。⑦表判断。⑧通“谓”,以为,认为。

(5)名词。①行为。②能力。

17.魏晋的志人志怪唐传奇 宋元话本 明清小说《红楼梦》

18.标题 导语 主体结尾

19.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20.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和乐曲的采集。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由乐府采集到的民间诗歌和歌曲,后来也用以称

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21.五个W和一个H指的是新闻的基本要素。W和H是这几个要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五个W: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

22.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

23.(1)观察不一定要用眼睛,观察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和皮肤接触等形式来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有一定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比较持久和主动的知觉。

(2)观察力强的人并不一定是视觉特别敏锐的。观察力强是说心思缜密能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问题和细节并加以分析、总结。

六、应用题

24.《黄纱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味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2.学习特写镜头组接构成故事情节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味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特写镜头组接构成故事情节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并搜集相关主题的文章。

2.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文的内容为蓝本排练课本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自读文本

1.自学字词

如:恋恋不舍、绝妙、惋惜、毫不犹豫、愣、累

2.提出初读要求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它将两颗美好的心灵进行了无声的展现。阅读时要通过语调、语速的控制,让人感受到两个爱美的人的心灵在碰撞,并对比产生共鸣。

二、理解文本

围绕文本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姑娘的美好心灵?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姑娘,你会怎么做?为

什么?

2.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中年人的美好心灵?如果你是文中的中年人,你会怎么做?为

什么?

3.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4.你从这篇文章中还懂得了哪些人生哲理?

如: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既然得不到,不妨离开它;接受施舍比不能得到更令人痛苦……

(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挖掘文章的内涵,对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理解。)

三、诠释文本

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

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予以适当的奖励:如当场颁发最佳创意奖、天才表演奖……

(点名或学生自愿上讲台表演课前准备好的课本剧,可以采用录音、化妆等辅助手段,提倡

合作表演。)

四、拓展文本

这篇短小的微型小说,表现了两个人物对一条黄纱巾的态度和情感,写出了两个爱美的人,两颗爱美的心。以这样的主题创作的文学作品还有吗?能不能跟同学们作一些介绍?

鼓励同学们对自己朗读的文章作适当的点评,能注意到与本篇课文作些比较则更好。

(指名或学生自愿朗读课前搜集的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果也是微型小说之类的作品尤佳。)

五、仿写文本

1.你认为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篇短小的速写式微型作品,充分运用了电影中的“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每一个短句都

是一个特写镜头的 2.你能仿照这种手法来写一段你与同学、老师或者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吗?

学生进行片断仿写练习。

25.给自己留白

曾经登山,一步一叩问地挪到山项,却感茫然,不现青山绿水的妩媚(不现青山的妩媚);却感大气,天地豁然雄浑渺远,心也呼之欲出,悠游于“一览众山小”的妙境。曾经临海,翘首极目,几乎决眦,只见海天唇齿相依,一线间,却又似无穷无尽,荡气回肠,心灵忽然超越时空的限制,如庄周梦中蝴蝶,翩然番(翻)飞……(庄子打破的是物我的界限,而非时空。)

大自然的留白,让人兴叹感概(慨),也让人浮想思悟。

中国画向来崇敬(崇尚)素纸淡墨,山水笔画间,不动声色,淡淡的勾勒,却把万千的气象磅礴地推向极致。(中国山水画向来崇尚素纸淡墨,不动声色的笔画,淡淡的勾勒,却把万千气象磅礴地推向极致。)曾经观过一幅洞庭湖写意,画面是大片的空白,只在边缘有河岸,芳草,柳烟,夕阳,中间飘着几叶扁舟,鱼(渔)歌互答。(曾经观过一幅洞庭湖写意,画面是大片的留白,只在边缘有河岸、芳草、柳烟、夕阳,画面中间飘着几叶扁舟。)那片片的留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真切的浩淼和波浪壮扩(波澜壮阔),给予心灵一个真正的洞庭(让我领略到一个真正的洞庭)。书法中有焦笔,干干的墨痕拖出丝丝的白皙,如金石般铿锵有力,那些留白,让人感觉到了道劲(遒)。古琴声音沉雅,一拨弦如滚珠落玉,有晋人风骨的古琴节奏舒缓,音符相间极长,但这留白让人回味无穷,如哀松(衰)碎玉,一曲《平沙落雁》,隐隐有大漠风光,弹得人心神摇曳。(《平沙落雁》一共八段,只有第一段开头几句很慢。还有不要看到沙就想当然认为是大漠,这首曲子主要表现大雁在高空飞行,最后落在河滩栖息。这栖息也只是表现在第八段最后两句。)这是艺术的留白,让关(美)有了延展,让美有了空间,美得空灵大气。

苏轼得不到重用,数次贬官,留下多少千古奇文,字字珠玑;李白得不到青睐,浪荡于江湖,剑气长啸,绣口一吐,他的诗就是半个盛唐的月光;司马迁残(惨)受宫刑,所以写出了洋洋洒洒五十万言的《史记》。(此处没有因果关系)皇帝不经意间的留白,造就了三位千古奇才,试想,若没有这样特殊的留白,苏、李、司马三人天天为俗务功名所拢(扰),岂做得出如此文章?别人的留白,切无(勿)将其视为人生挫折,这是对人的挑战,让人的才华有施展的空间。

人也需要给自己留白。心灵的留白,留的是宽容。诸葛孔明有“七擒孟获”的气量,平定了一方战乱;蔺相如有先国家之急的胸怀,造就了“负荆请罪”的美谈;我整天无所事事,给自己留下了虚度年华的空白。(此处写“我”无所事事,较消极,与诸葛孔明、蔺相如积极的心灵留白并列写不妥。)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出了宽容要有海量。(道出了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给心灵留白,少了算计别人的山川之险,城府之严,多了“行至(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气度。给心灵留白,不是留遗憾,不是留缺陷,留的是施展抱负,留的是对道德修养的陶冶。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乃成一代大儒;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终成诗人之父;苏轼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之慨,遂成文学大家。他们的气度,岂只是嵩华之高,黄河之远!

重视留白,学会给自己留白吧,交给自己一份心胸中的天地之宽!

评语:这篇习作开头简而得当,从大自然的留白入手,以饱满的激情层层递进,叙写中国山水画的留白、书法的留白、乐曲的留白进而到人的心灵的留白,抒发了要重视留白、要学会给自己留白的情感。文章脉络清楚,诗句运用得当,足见作者阅读面之广,值得表扬。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文章中错别字较多,引用多有望文生义之处,希望以后加强遣词造句的练习,使自己的习作更加精彩!

七、简答题

1.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目标明确。对新课程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多样、恰当又符合 学科学习特点的教学目标。

(2)重点突出。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3)内容正确。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符合逻辑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还应该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正确,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修正。

(4)方法得当。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5)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语速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的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

(6)组织严密。课的进程要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气氛热烈。课堂教学效果要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和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三对重要关系来进行评价。①要注意学生课堂反应的两个“量”的变化。一是参与度,即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学生数占全班学生数的比例;二是创新度。②还要在总体上考察这堂课的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活动的量和质这三对关系是否和谐。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辨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八、论述题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一反应”的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地、双向地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些问题他们即使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相关文章报考指南   辅导资料    历年试题   教师招聘面试

(责任编辑:lj)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各地资讯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