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5年事业单位《申论》模拟专项练习题5

发表时间:2014/1/17 13:15:50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1、

结合“给定资料8”,谈谈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要求:分析合理,准确、简明。不超过300字。(10分)

文化与经济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而经济则是文化发展所依托的基础。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植根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脱离了社会经济基础的文化就会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社会经济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基础支柱,没有了经济发展作为倚靠的文化就会失去彰显其自身价值和影响力的平台,面临日益式微的窘境。而经济的发展成果和成就则会促进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因为能够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的文化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进而获得认同。即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上的成功会使文化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上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文化危机和质疑。

2、

“给定资料6”中介绍了东亚其他国家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做法,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简要说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准确、简明、有条理,内容具体,表述清晰。400字左右。

韩国的做法: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并制定“两个五”计划;颁布与振兴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政府对于文化事业发展进行专项拨款,同时创办“世宗学院”免费教授韩国文字和文化。

日本的做法:确立以推介日本文化为目的的文化立国战略;在全球各地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扩大留日学生数量;利用日本动漫卡通形象的世界影响力宣传和推介日本文化,提升国家形象。

印度的做法:输出宝莱坞生产的电影、舞蹈、音乐等文化产品来宣传和诠释印度文化,同时重视与印度文化输入国的情感交流,缓解双方文化冲突。

这些对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启示: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放到战略的高度,从思想层面树立文化立国、文化强国的理念,从法律法规层面予以保障,从经济层面予以专项资金扶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内涵;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和质量,继续提升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提升文化演出、图书出版等对外文化输出产品的质量和文化含量,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3、

“给定资料4”中提到“中国并不缺少文化,但是这种文化更多的还是一种‘东方化’的气质,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的看法,并分析指出如何才能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指要掌握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要素,一个国家只有立足于本国的民族文化,保持本国的民族特色,才可能借助独特的民族文化使世界认识自己,从而使自己走向世界。

如何在对外文化的传播和交往中既体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和精神又符合全世界的视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所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破解点在于:首先,要全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能止步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展示,更要着眼于精神演绎;其次,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和全球视角的共同点,即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中确保本国文化的民族性和其他文化的共鸣性,消除文化障碍;最后,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革新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4、

“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国内一些地方在展示本国文化时,仍然习惯于‘选用那些老掉牙的戏剧、文打武斗的功夫和平淡无奇的茶叶,他们还未意识到如何充分利用当代中国的文化先锋’。”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

文化逆差破题需先练内功、吐故纳新

当《阿凡达》《哈利波特》《大长今》、蜡笔小新、奥特曼……这些特征鲜明的文化产品席卷我们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我们这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却正遭遇着巨大“文化逆差”的尴尬:图书进出口贸易比约为10∶1,对外演出长期处于廉价交易状态,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推介和创新的差距更是不容轻视。当看到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筹划10年专门研究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喜好,而我们仍然习惯于选用那些老掉牙的戏剧、文打武斗的功夫和平淡无奇的茶叶展示本国文化时,或许我们才能明白为何我们的文化产品仅仅能形成短时间内的“热”却不能形成广范围的“流”或“潮”。

如何走出文化大国“文化赤字”的尴尬境地,如何将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对外文化贸易的产品,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这是处于新时期新阶段的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扭转文化逆差需先练内功。必须遵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来促进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广,积极扶持优秀的文化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推动品牌化进程。在以往的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多半是“送”出去的,而不是“卖”出去的。相较于日本等国对外文化输出过程中企业作为主力,我们主要依靠的却是非营利的事业性文化交流,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对外文化输出产品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化,缺乏对内容的挖掘和拓展。

扭转文化逆差更需要吐故纳新。我们的文化企业要善于探究本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延伸和发展, 而不是一味地躲在故纸推里说故事。在进行对外文化产品输出的过程中,加大对国外市场的调研工作,针对国际市场制作富有中国特色元素且符合世界品味的文化产品,不应仅仅局限于狭隘的国内受众范围,应着眼于全球消费者的欣赏视角,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相关产业的经验,更广泛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正如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2》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资源的成功运用,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同全球性视点进行完美对接。如何在世界文化范围的共性框架下凸显中国文化的个性和时代性,也是我们在对外文化产品输出的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

从拥有资源到形成生产力,到形成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生产力,中国文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对资源的依赖度不高,而更多地依赖于自身建立起来的时尚文化,以及全球化的市场及其明星制度、经纪人制度和全球营销方式,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文化产业所欠缺的。同时也是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输出和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突破瓶颈,需要我们进行文化传播理念的革新和创造,需要我们领悟文化精神内涵和实质,更需要我们放眼全球积极探寻文化共通性和共鸣性,消除文化障碍和隔阂。

或许正如人大代表赵启正委员所说:“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和传播之路在于苦练内功、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才会焕发中国文化的青春和活力,扩大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传播力。

编辑推荐:

2015年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资料

2015年事业单位《申论》模拟专项练习题汇总

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辅导资料

更多关注:事业单位考试介绍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 事业单位考试用书

2015年全国各地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汇总

2015年全国各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间汇总

(责任编辑:黑天鹅)

4页,当前第3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