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药学易考知识点:化痰药

发表时间:2017/8/9 16:55:43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化痰药

  一、功效

  1.温化寒痰药,药性多温燥,有温肺祛痰,燥湿化痰之功.

  2.清化热痰药,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

  二、适应范围

  1.温化寒痰药,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

  2.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其中痰干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其他如痰热痰火气致的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热痰药用之.

  三、配伍方法

  应用时除分清不同痰证而选用不同的化痰药外,应据成痰之因,审因论治."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归化而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药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

  四、使用注意

  温燥之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药性寒凉的清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则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半夏 天南星

  共同点:

  半夏与天南星均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皆为辛温燥烈有毒之品,都能燥湿化痰.同可用治湿痰、寒痰咳嗽,痰多清稀色白等症.

  同时,二者外用均能散结消肿止痛,用治痈疽痰核肿痛,毒蛇咬伤.

  且二者生用均毒性较大,宜外用;内服宜制用,以降低毒性.

  不同点:

  半夏主归脾胃肺经,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要药,善于化脏腑之湿痰,尤长于化脾肺湿痰.主治脾不化湿、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气逆、痰多等症(湿痰咳嗽),常配伍陈皮、茯苓等药.

  也治湿痰眩晕,常配伍白术、天麻等药.

  并善于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又常用治:

  1.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半夏为止呕要药.随证配伍,无论是胃寒、胃热、胃虚、痰饮、妊娠呕吐,均可使用.尤宜于痰饮或胃寒呕吐,常配伍生姜.

  2.痰热互结之胸脘痞闷(痰热结胸),常配伍瓜蒌、黄连;

  3.气郁痰结之梅核气,常配伍紫苏、厚朴、茯苓等药.

  使用注意:半夏反乌头,不宜同用.

  此外,半夏由于不同的加工炮制,其功效有区别.一般认为:

  用白矾处理的清水半夏(清半夏),毒性明显降低,长于化痰;

  用生姜与白矾共同加工炮制的称姜半夏,毒性更为减弱,长于止呕;

  用白矾、甘草、石灰处理过的称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

  竹半夏系用竹制得,既缓和了半夏的温燥之性,又增强了化痰作用,能清热化痰,主治热痰、风痰证;

  半夏曲系用半夏与面粉、生姜汁等发酵所制得,既可化痰止咳,又具有消食积的功效.

  天南星辛散温燥之性胜于半夏,毒性也较半夏为强,多用治顽痰咳喘,胸膈胀闷.

  同时,本品长于祛经络中的风痰,又能祛风解痉,常用于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喎斜,癫痫以及破伤风等风痰证.

  近年又外用治子宫颈癌.

  此外,胆南星为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加工而成.性味苦凉,功偏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主治痰热惊风抽搐、中风、癫狂、喘咳等证.

  天南星 禹白附

  共同点:

  天南星与禹白附均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皆辛温燥烈有毒,都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善祛经络中的风痰.同可用治风痰壅盛,口眼喎斜,癫痫,破伤风等证.

  同时,外用均能攻毒散结消肿,用治痈疽痰核瘰疬、毒蛇咬伤等.

  二者生用均毒性较大宜外用,内服宜制用以降低毒性.且孕妇忌用.

  不同点:

  天南星燥湿化痰又入肺经,可用治寒痰湿痰、顽痰咳嗽,胸膈痞闷;并善治风痰眩晕.

  禹白附能升能散,引药上行头面,又善治偏头痛.

  此外,目前最常用的白附子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习称禹白附,功擅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而历代本草所载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系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毒性很大,功偏散寒湿止痛,常用于偏正头痛,寒湿痹痛等证,不应与禹白附混淆.

  桔梗 白芥子 旋覆花 皂荚 礞石

  共同点:

  桔梗、白芥子、旋覆花、皂荚、礞石均为常用的祛痰药,皆能祛痰,都可用治咳嗽痰多的病证.

  不同点:

  桔梗辛散苦泄性平,善于宣肺祛痰,对于咳嗽痰多,无论风寒、风热、肺寒、肺热等,皆可配伍使用.

  同时,桔梗又善于开宣肺气而利咽、排脓、载药上行,又常用于:

  1.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2.气滞痰阻,胸闷不舒;

  3.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4.作为引经药,引它药药力上行治胸膈以上病证.

  白芥子辛温行散,善于温肺祛痰,主治寒痰壅滞,咳嗽气喘;胸满胁痛.

  并能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又常用治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以及阴疽流注等证.

  古有"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之说.

  本品外用有发泡作用,故皮肤过敏者忌用.

  旋覆花辛散苦降,咸可软坚消痰,温能宣通壅滞,善于下气消痰行水,主治痰涎壅肺,咳喘痰多,以及痰饮蓄积,胸膈痞闷.

  同时,旋覆花又善于降逆止呕止噫,又常用治脾胃气虚,痰湿内阻所致的呕吐、呃逆、噫气等证.

  本品入汤剂宜包煎.

  皂荚辛温有毒,祛痰之力较强,多用治顽痰阻塞,胸闷咳喘,咯痰不爽.

  同时,本品又能开窍,也可用治卒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等证.

  此外,皂荚树的棘刺入药名皂角刺,功能托毒排脓,活血消痈,主治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为外科常用药.

  礞石咸平,质重沉降,功擅坠痰下气,善治顽痰、老痰胶结,气逆喘咳之实证.并能平肝镇惊,又常用治惊痫、癫狂等痰火内盛之证.

  本品入汤剂宜打碎布包先煎.

  白前 前胡

  共同点:

  白前与前胡素有"二前"之称,二者皆辛散苦降,均能降气化痰,都可用治痰壅气逆,咳嗽痰多,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白前性微温,偏于温化寒痰,主治寒痰咳喘.且本品微温不燥,若配伍清化热痰药,也可用治热痰咳嗽.白前对于咳嗽,无论属寒属热,外感内伤均可使用,素有"肺家要药"之称.

  前胡性微寒,偏于清化热痰,主治热痰咳喘.并能宣散风热,又常用治外感风热,肺气不宣之咳嗽、头痛.

  川贝母 浙贝母

  共同点:

  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二者皆味苦性寒凉,归肺心经.均能清热化痰,散结消肿.都可用治:

  1.痰热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以及痰火郁结、胸闷心烦等证.

  2.疮痈肿毒,乳痈肿痛,瘰疬,肺痈等证.

  注意:贝母反乌头,不宜同用.

  不同点: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本品味甘质润,长于润肺止咳,多用于虚劳咳嗽,阴虚燥咳,劳嗽咯血等证.

  浙贝母苦寒较甚,"开泄力大",清热开郁散结力强,多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所致的咳嗽,以及疮肿、乳痈、瘿瘤、瘰疬、肺痈等证.

  瓜蒌 竹茹 竹沥 天竹黄

  共同点:

  瓜蒌、竹茹、竹沥与天竹黄均味甘性寒凉,皆能清热化痰,同可用治肺热咳嗽,痰黄粘稠.

  不同点:

  瓜蒌又能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也可用治:

  1.燥咳痰粘;

  2.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心痛,常配伍薤白等.为治疗胸痹之常用药.

  3.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常配伍黄连、半夏;

  4.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乳痈肿痛;

  5.肠燥便秘.

  此外,瓜蒌在实际应用时常分为瓜蒌皮(果皮)、瓜蒌仁(种子)、瓜蒌霜(瓜蒌仁去油制霜)、全瓜蒌(果实).其中:

  瓜蒌皮偏于清肺化痰,利气宽胸;

  瓜蒌仁质润,偏于润肺化痰,润肠通便;

  瓜蒌霜功同瓜蒌仁而药力较缓;

  全瓜蒌具有清热润燥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功效.

  注意:瓜蒌反乌头,不宜同用.

  竹茹又善于(清热化痰而)除烦,(清胃)止呕.也常用治:

  1.胆火挟痰,犯肺扰心(痰火内扰)所致的胸闷痰多,心烦失眠;

  2.胃热呕吐.

  此外,竹茹兼能凉血止血,也可用治血热出血.

  本品生用清化热痰,姜汁炙用止呕.

  竹沥性质滑利,善于清热豁痰(清热滑痰),故痰热咳喘,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

  并能定惊利窍,也可用治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等证.

  本品入汤剂宜冲服.

  天竹黄化痰之力较缓,又能清心定惊,多用治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等心肝经痰热证,为治小儿痰热诸证之良药.

  海藻 昆布

  共同点:

  海藻与昆布二者皆为藻类植物,咸寒,均能消痰软坚,利水消肿.同可用治:

  1.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等证.二者为治瘿瘤、瘰疬之要药.

  2.水肿、脚气浮肿等证.

  二者功用相似,临床常相须为用.

  注意:海藻反甘草,不宜同用.

  海蛤壳 海浮石 瓦楞子

  共同点:

  海蛤壳、海浮石与瓦楞子三者皆味咸,均能消痰软坚散结.同可用治痰火郁结之瘿瘤、瘰疬、痰核等证.

  其中:海蛤壳与海浮石又能清肺化痰,又可用治肺热、痰火之咳嗽气喘,痰黄粘稠者;

  海蛤壳与瓦楞子又能制酸止痛,用治胃痛吐酸.

  不同点:

  海蛤壳又能利尿消肿,也可用治水肿,小便不利.

  蛤粉入汤剂宜包煎.

  海浮石兼能利尿通淋,也可用治血淋、石淋等证.

  瓦楞子又能化瘀散结,又可用治症瘕痞块,肝脾肿大.

  本品入汤剂宜先煎.消痰散结宜生用,制酸止痛宜煅用.

编辑推荐:

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课程热招中

(责任编辑:gx)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