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药学易考知识点:补气药

发表时间:2017/8/9 17:02:50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补气药

  一、功效

  本类药物性味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脏腑之气,尤其善于补益脾肺之气.

  二、适应范围

  主治脾肺气虚的病证.

  1.脾气虚,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甚或浮肿,脱肛,脏器下垂等.

  2.肺气虚,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甚或喘促,易出虚汗等.

  三、配伍方法

  应用时,除应随不同的气虚证而选择相宜的补气药外,还须根据兼证的酌精配伍,如兼见阳虚者配补阳经,兼见阴虚者配补阴药.另外,气能统摄血液,补气又可以生血和生津,故临床治疗气虚不摄的失血、出汗、小便不禁和血虚津亏等证,亦常使用补气药,或分别与止血、敛汗、缩尿、补血、生津药同用.

  四、使用注意

  补气药性多壅滞,易致中满,应用时须适当辅以理气药.

  人参 党参 太子参

  共同点:

  人参、党参与太子参三者皆味甘,归脾、肺经.均能补脾益肺(补益脾肺之气),生津止渴.同可用治:

  1.脾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常配伍白术、茯苓、炙甘草;

  2.肺气虚弱,咳嗽,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自汗脉虚等症,常配伍蛤蚧、核桃仁等药;

  3.气津两伤,气短口渴等症.

  不同点:

  人参甘微苦微温,又归心经,补益的力量强,善于大补元气,为补虚扶正的要药,治疗虚劳内伤第一品药,凡气血津液不足之证人参均可使用.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急救虚脱和正虚久病重证的患者.

  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无论因于大失血、大吐泻或久病、大病所致者,单用人参大量(15~30g)浓煎服.

  若气脱兼见四肢逆冷,阳气衰微者,可配附子以益气回阳,即参附汤;

  若气脱兼见汗多口渴,气阴两伤者,可配麦冬、五味子以益气敛阴,即生脉散.

  同时,人参又能安神增智,也可用治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常配伍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药.

  此外,对血虚证,气不摄血的病证,以及阳萎证,能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对体虚外感或邪实正虚之证,可配伍解表药、攻里药,以扶正祛邪.

  本品入汤剂,5~10g;用于急重证,剂量可酌增为15~30g.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

  此外,野山参补益的力量强,但货少价贵,临床少用;园参补力不如野山参,但药源充足,价格比较便宜,临床多用.

  高丽参较国产红参力强.

  生晒参、红参药力较强,其中生晒参适用于气阴不足者,而红参适用于气弱阳虚者;糖参功同生晒参而药力较缓;参须药力最缓,尤宜于虚不受补者,且价格较便宜.

  党参味甘性平,益气生津之功与人参相似而药力较缓,为补中益气的良药,并能养血.多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不足,肺气亏虚,气津两伤,气血双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以及气虚外感、正虚邪实之证.

  在一般的补益剂中多用党参代替人参.但党参没有大补元气之功,治疗气虚欲脱不能用党参代替人参.

  注意:党参反藜芦,不宜同用.

  太子参甘微苦平,补气之力不如党参,生津作用较党参为好,为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常用治病后气津两伤,气阴不足之证.

  人参 西洋参

  人参与西洋参同属常用名贵中药,均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皆能补气生津.都可用治热伤气津,烦倦口渴,以及消渴等证.

  二者入汤剂均宜文火另煎.

  不同点: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本品甘微苦微温,善于大补元气,补脾益肺,补气的力量强.主治气虚欲脱,脾气不足,肺气亏虚的病证.

  同时,人参又能安神增智,也可用治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人参为补虚扶正的要药,治疗虚劳内伤第一品药.

  西洋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本品苦微甘寒,补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养阴清火生津,为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品,尤宜于气阴虚而有火热者.

  同时,本品也可用治:

  1.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

  2.肠热津亏的便血等证.

  西洋参 太子参

  共同点:

  西洋参与太子参均能补气生津,都可用治气津两伤,气阴不足的病证.

  不同点:

  西洋参补气养阴生津的力量强,清火的力量也强,气阴两伤而火热盛者多用之.

  太子参补气生津之力较弱,清热之力亦弱,气津两伤而火不盛者多用太子参.

  若气津两伤、气阴不足的轻证,可用价廉的太子参代替贵重的西洋参.

  人参 黄芪

  共同点:

  人参与黄芪皆味甘性微温,均能补脾益肺,以及益气而补血、摄血、生津止渴.都可用治:

  1.脾气虚弱、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2.肺气虚弱,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自汗脉虚等症.

  3.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气短乏力等症;

  4.气虚不能摄血,便血、崩漏;

  5.气津两伤,短气口渴,消渴等证.

  不同点:

  人参补气之力强,善于大补元气,用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者.

  并能安神增智,用治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

  本品为补虚扶正的要药,治疗虚劳内伤第一品药.

  黄芪补气之力不及人参,而升阳的作用好,为补气升阳的要药,善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脏器脱垂.

  并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又常用治:

  1.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

  2.气虚水湿失运,浮肿、小便不利;

  3.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疽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证.

  此外,黄芪对气虚血滞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能补气以行滞.

  本品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益气补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黄芪 党参

  共同点:

  黄芪与党参皆味甘,归脾肺经,均能补脾益肺(补益脾肺之气).都可用治:

  1.脾气虚弱,中气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2.肺气虚弱的咳嗽,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自汗脉虚等症.

  3.气血亏虚,面色萎黄、神疲、脉虚等症.

  二者临床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黄芪长于补气升阳,为治气虚下陷之要药.并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补气行滞.又常用治:

  1.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以及气虚外感;

  2.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

  3.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疽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血滞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证.

  党参长于补中益气,为治疗脾肺气虚之常用药.并能生津,养血,又常用治:

  1.气津两伤,气短口渴等症;

  2.气血双亏,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证.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共同点:

  白术、山药与扁豆皆味甘,归脾经,均能补脾止泻.都可用治脾虚泄泻,大便溏薄,食少体倦等症,三者常相须为用,常配伍人参、茯苓等药.

  不同点:

  白术苦甘温,主归脾胃经,善于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为补气健脾燥湿之要药,故脾虚湿盛的大便溏泻尤为适宜.并常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留(脾虚水停)所致的痰饮(常配伍桂枝、茯苓等药)、水肿(常配伍茯苓、泽泻等药)、带下等证.凡脾虚湿盛者,白术均可使用.

  同时,白术又能固表止汗,安胎.又常用治:

  1.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自汗;

  2.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等证.(白术补脾益气而安胎)

  本品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山药甘平,既能益气,又能养阴,为平补脾肺肾三经的良药,且兼涩性,又能固精止带.也可用治:

  1.肺虚咳喘,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

  2.肾虚不固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3.肾虚不固,以及脾肾两虚的带下清稀,绵绵不止;

  4.阴虚内热,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的消渴等证.

  山药补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注意:白术甘苦温燥,适用于中焦有湿的病证,对于阴虚内热的病证不宜使用;而山药养阴助湿,可用于阴虚内热的病证,对于湿盛中满者不宜使用.

  白扁豆甘微温,补力较弱,但长于化湿,为健脾化湿之良药,且补脾不腻,除湿不燥,多用治脾虚湿盛之便溏泄泻,白带过多等证.

  并能消暑,也可用治暑湿伤中、脾胃失和之呕吐泄泻,脘腹胀痛.

  此外,扁豆能解酒毒,解药毒,解河豚鱼毒.

  本品健脾止泻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白术 苍术

  共同点:

  白术与苍术一类二种,《本经》中只有术而无苍、白术之分,《名医别录》始分赤术、白术,《名医别录》所说的赤术即今之苍术,至宋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始有苍术的名称.

  白术、苍术皆味苦性温,主归脾胃经,均能燥湿健脾.都可用治脾湿偏盛的大便溏泻、水肿、带下、痰饮等证.若脾虚湿盛者,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

  白术味又甘,长于补气健脾,燥性不及苍术.故补脾益不足,治疗脾弱的虚证多用白术.

  且白术又能固表止汗,安胎.也常用治:

  1.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自汗;

  2.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等证.

  苍术味又辛,长于运脾,燥性过于白术,故运脾泻有余,治疗湿盛的实证多用苍术.

  且苍术又能祛风湿、发汗、明目.也常用治:

  1.风湿痹证;

  2.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3.夜盲症、眼目昏涩等证.

  甘草 蜂蜜

  共同点:

  甘草与蜂蜜均为甘平之品,生用偏凉能清热,炙用偏温能补虚.均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和解药性.都可用治:

  1.脾胃虚弱,中虚挛急作痛;

  2.肺虚久咳;

  3.疮疡肿毒;

  4.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烈性.

  注意:二者均有助湿壅气、令人中满之弊,故湿盛中满者均忌用.

  不同点:

  甘草又能调和百药,应用较广,与石膏、知母等寒药同用,可缓和寒性,以防伤胃;与大黄、芒硝等攻下药同用,可缓和其泻下,使其泻而不速;与人参、白术、熟地、当归等补药同用,能缓和补力,使作用缓慢而持久;与半夏、干姜、黄连、黄芩等热药寒药同用,可起到协调作用.

  1.血虚脏躁、精神不安;

  2.心气血不足之心动悸、脉结代;

  3.脘腹、四肢挛急作痛;

  4.咽喉肿痛;

  5.药物、食物中毒等证.

  且甘草润肺祛痰止咳,对于咳嗽气喘,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使用.

  本品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蜂蜜质润,又能润肠通便,也可用治津枯肠燥便秘.

  此外,许多滋补丸剂、膏剂常用以赋形,以及有某些中药之采用蜜炙,不仅取其矫味及粘性,还主要取其补养与缓和药性的作用.

  大枣 饴糖

  共同点:

  大枣与饴糖皆甘温,归脾胃经,均能补中益气.都可用治劳倦内伤,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体倦乏力、短气食少等症.在一般的补益剂中可以起到增强补脾胃的作用.

  不同点:

  大枣又能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也可用于:

  1.血虚萎黄,妇女脏躁、神志不安;

  2.在药性较峻烈的方剂中,能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

  饴糖又能缓急止痛,润肺止咳.也可用治:

  1.中虚里急、脘腹疼痛;

  2.肺虚干咳少痰等证.

  本品入汤剂须烊化冲服.

编辑推荐:

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课程热招中

(责任编辑:gx)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