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大学生村官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新农村建设(4)

发表时间:2014/4/11 12:30:00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4大学生村官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新农村建设(4)
要分享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间 朋友网 人人网 开心网 我的做题记录

【内容摘要】2014年福建大学生村官考试将于2014年1月19日进行,整理“2014大学生村官考试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新农村建设”供考生参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 实质性的阶段,来自于政府、科研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多视角、系统全面地阐述、分析和探讨了新农 村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何题。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作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关键在 于执行、落实、推进,对其方针、政策、内容、含义、意义等,学界没有太多的争议,分歧点主要集中在新 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及其对策上,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上, 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为什么中国要进行新农村建设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新农村建设,主要是:

  1.由于目前中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2.中国现在的城乡差距还是在继续扩大。

  3.中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 支持力度的财政能力。

  4.中国扩大内需的需要。

  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点问题

  目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诸多难点:

  1.思想认识失衡,我国一直存在着以下观点:

  (1)重城轻农。

  (2)认为城乡统筹发展条件不成熟。

  (3)城乡统筹发展自然结果论。

  2.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

  3.城乡居民待遇失衡。

  4.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失衡。

  5.城乡金融供给失衡。

  三、新农村发展的几种模式

  根据中国基层农村的现实情况,大致有八种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

  (一)工业企业带动型

  即以当地基础条件为出发点,以发展工业企业为契机,通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村政治、 经济、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综合发展,同时乡村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又进一 步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使得工业企业与乡村融为一体、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二)特色产业带动型

  指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 生产经营,通过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专业村是这种模式 的代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具有生产某种特色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有相应的产业带动,市场 需求旺盛;需要“能人”通过产业集群形成规模。

  (三)畜牧养殖带动型

  指在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规模化拆建、产业化经营、循环化利用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该模式的必需条件是:规模化的畜牧龙头企业、特色的养殖品种和相应的市 场需求。

  (四)休闲产业带动型

  指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弓丨游客,通过 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应具有三个条件:交通便利,距离城市较近,靠近消费市场;有怡人的自然环境,有 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能满足城市游客食、住、行基本要求的基础设施。投资少、收益好、见效快是这 种模式的特点,也最能体现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五)商贸流通带动型

  指以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市场网络,进而形成以当地农村为中心的市场,以市场促产 业、以产业带乡村、最终形成商贸发达、乡村繁荣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该模式要具备便利的交通、 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

  (六)旅游产业带动型

  指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通过农村旅游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发展旅游业首先需要有可以挖掘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 源。其次是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也要有与旅游相配套的娱乐、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

  (七)合作组织带动型

  指以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农村各种生 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突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制约,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水平,通过壮大 集体经济,改善公共设施,使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促进村容村貌不断改善进而建设新农 村的模式。

  (八)劳务经济带动型

  通过转移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不仅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而且优化了农村劳动 力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投人到农业 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了新农 村建设。

  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及其对策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对桊,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1.以林毅夫为代表的“拉动内需”说

  这种观点认为,从短期来看,通过国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拉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伺时又可以拉动内需,消化国内制造业尤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行业的过剩生 产能力,防止经济紧缩,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从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鼓励 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为了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中国 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

  2.以温铁军为代表的“农民合作”说

  这种观点认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农民只有组织起 来,才能有效应对市场和国家政策。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农村人口还会逐步地 增长,不仅农民缺少转移进人城市的就业机会,而且那些已经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因收入太低,无法在 城市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必须立足现有城乡二元结构,来解决保持 农村稳定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问题。

  3.政策部门的观点

  相对来说,政策部门较为务实。例如陈锡文认为,新农村建设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新农村建 设要坚持发展农村生产力,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不提高,新农村建设肯定搞不 下去;②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乡镇机构设置、职能设置必须与农民要求和 承受能力相适应;③通过城乡统筹解决农民最无奈、最无法解决的问题;④要建设一个好的农村环境。 陈锡文认为,衡量新农村建设好坏有三个标准:一是经济上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要尊重农 民的民主权利;二是要依法办事,建立法治政府;三是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