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审质量控制的内容结构与方法体系

发表时间:2014/4/15 17:00:00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内审质量控制的内容结构与方法体系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结构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机制
        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制作保证,其主要体现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机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机构即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该机构是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或内部审计业务较少,在内部审计机构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设置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必须是健全的与有效的,即该机构与内部审计的其他分支机构既是紧密相连的,也是相互制约的,所设置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是称职的,在实际工作中能真正履行质量控制的职责,完成质量控制的任务。其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任制。只有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才能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得到保证。因为这样可以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每一负责该类工作的人员都有其所从事和负责的工作或事情,不至于形成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真空地带,真正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得到良好的效果。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了健全的组织机制,还不能完全实现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取得满意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这时,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整体,也应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生差错和弊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健全的内部审计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主要有:(1)内部业务的职务分离制度。即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项不能由同一人员办理的不相容职务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来办理,并形成一套控制制度。(2)内部牵制制度。即使内部审计工作中各项业务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关系,每一业务环节一旦出现工作差错或弊端可以通过其他环节来予以发现和纠正。(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即制定一套完善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制度,通过各种途径,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与其所担当工作职责相适应的素质,以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4)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即在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和制度,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内部的会计监督和管理。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既要对内部审计的各项业务或工作进行自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也要接受来自其他各个方面的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和检查,以便更全面、彻底地发现和纠正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健全的内部审计业务监督检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内部审计人员自查与互查制度。(2)内部审计项目小组检查制度。(3)内部审计机构内部检查制度。(4)内部审计业务程序检查制度。(5)接受被审计单位监督的制度。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考评制度。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对各内部审计项目或业务进行质量考核,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这就要求:首先,建立健全一套考核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以便全面正确地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其次,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即对何种审计项目在什么时候考核,由谁进行具体考核,怎样进行考核等。最后,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得出正确结论。
        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奖惩制度。在对内部审计整体质量考核的基础上,应根据考核结果对内部审计质量优良的审计项目组及其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对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项目组及其有关人员进行处罚,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
        (三)内部审计业务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
        内部审计业务过程就是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内部审计业务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准备过程的控制。主要应确定内部审计项目必须有依据、确定内部审计项目应通过有关批准手续、组成合适的内部审计工作小组、需编制全面细致的内部审计实施方案和下达审计通知书。二是内部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以了解与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的问题和情况,重视对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与评价,以便确定下一步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重视对内部审计取证工作的控制。三是内部审计结束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应对在实施阶段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整理,以去粗取精,去伪求真,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与可靠,写出真实、合理、恰当的内部审计报告,根据审定的内部审计报告做出内部审计结论与决定,审计决定须合理、合法、可行,做好后续审计工作。
        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体系
        实施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必须采取专门的技术方法。这类方法包括很多种,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方法。
        (一)审计质量程序控制
       审计质量程序控制是指对内部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促使各项内部审计活动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并对发生的质量偏差及时纠正。这种方法的实施体现在四个阶段:
        1、制定计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造成的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实施计划。
        2、执行计划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落实第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落实计划要有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作保证,由其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与实施计划进行。
        3、检查计划执行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其有无未执行或未很好执行计划的问题或情况,并找出所造成问题的原因;如果执行了预定的计划,要检查是否达到了的预期的目标;若存在差距,应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处理问题阶段。在这一阶段,应根据以前几个阶段所发现或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以及消除问题原因的措施,并保证措施的落实或执行。当然,对以前几个阶段所存在的经验,也应予以推广。
        (二)审计质量关键点控制
        所谓关键点是指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内部审计业务活动,关键点控制是指对列作关键点的审计业务环节或活动采取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关键点质量控制的操作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1、找出审计业务中的关键点。不同的审计业务或项目,其关键点是不同的,审计准备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人员的素质两个方面。审计实施阶段的关键点可以按审计内容的性质不同确定,也可以按审计活动的性质不同确定。审计结束阶段的关键点主要是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与综合,审计报告的编写与出具等。尽管不同的审计业务或项目具有不同的关键点,但是,关键点在不同的审计业务或项目中也有其共同的特点和表现。判断是否为关键点的标准有二:一是看其是否会对整个审计业务或项目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直接影响,即对关键点本身的质量产生的影响,也可能是间接影响,即关键点对相关审计业务环节的质量的影响。二是看其是否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容易产生审计质量问题的业务环节或项目便是关键点,这种关键点可能是一个较小的审计业务范围,也可能是一个较大的业务范围。
        2、落实控制责任。找出关键点后,应根据其所处具体环节和特点,以及审计计划和工作分工情况,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审计人员。每个质量控制关键点应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每个审计人员对自己所负责控制的关键点应心中有数。
        3、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对每个质量关键点应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关键点的责任人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审计质量。在制定措施时,应充分分析关键点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及所造成的相关影响,分析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4、检查关键点的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完成以后,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应对关键点的质量及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关键点责任人员是否真正履行了控制关键点的责任,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以便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关键点质量控制工作所借鉴。
         (三)审计质量检查控制
        审计质量检查是指对已完成的或正在进行中的审计业务或项目进行检查,以了解审计质量情况,促进审计质量不断提高。
        按审计质量检查的过程分析,有事中检查、事后检查两种。事中检查是由审计质量主管部门的领导或指定的人员对审计业务过程中业务已完成的业务进行跟踪质量检查。如果审计业务规模较大,也可以组成审计检查小组。无论是检查人员,还是检查小组,都应独立于审计业务之外。审计检查人员或小组应检查与评价业已完成的审计活动是否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正在进行的审计活动是否符合审计计划和其实施方案的要求,审计人员所查证的问题是否按照会计制度以及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所作出。事后检查是指由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在审计结论做出以前,对审计小组已完成的所有审计业务进行全面的质量把关的一种检查活动或方法。事后检查比事中检查的业务量要大,而且较事中检查不易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但这种检查较为集中,便于领导和管理。
        按审计质量检查的主体分析,有自查和互查两种。自查是指由内部审计结构和人员对自己所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审计业务予以检查,以检验审计质量的活动或方法。自查便于操作,但是,因受原审查的局限,使审计质量检查难于深入。为此,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应对自查工作的操作步骤和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并规定自查人员的责任,以防止自查工作流于形式。互查是由不同的审计质量检查主体相互检查审计质量的一种活动或方法。它又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由同一个审计小组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人员相互之间对对方的审计业务进行检查的一种形式;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不同职能部门检查内部审计质量情况的一种形式;三是由本部门或本系统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进行的相互检查。互查比自查,能够使检查工作深入下去,收到较理想的检查结果。但是,这种检查形式,由于检查主体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互不熟悉所检查的审计业务活动,所以,检查工作效率则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审计质量考评控制
        内部审计效果是内部审计工作所取得的结果,是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发生的审计投入和审计产出的一种对比关系,对内部审计效果必须进行考核和评价。科学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是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因为通过内部审计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才能了解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也才能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内部审计信息,发挥内部审计提供信息的参谋作用。所有这些,都可以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改善管理,深化工作,最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要科学考评内部审计质量,应建立健全一个考评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是由很多具体指标所构成的,包括定量、定性两方面指标。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审计覆盖率、审计计划完成率、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否胜任审计监控工作,审计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已查证的各种问题等。考评审计工作质量时,须将各类各项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一整体予以运用,以得出正确结论。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